我愛鬧鬧

寫下媽媽和鬧鬧共同成長的故事。
正文

鬧鬧學琴一周年記

(2009-08-10 07:17:34) 下一個
到下個月,鬧鬧小提琴的學習就滿一年了。時間過的多快呀!翻翻鈴木小提琴教材第一冊,大半本書都學完了。可是,一閉上眼,腦海裏就浮現出去年九月的那個傍晚,還不到五周歲的小姑娘站在金色的夕陽裏,手裏提著新買的10號童琴,一臉的快樂。要想知道成語"興高彩烈"是什麽意思,隻要看看她的神情,就明白了,連新華字典都沒有那麽準確。

老師早就找好了,是鬧鬧蒙校的副校長推薦的。她在著名的Juilliard 拿的小提琴專業本科和研究生學曆,現任我們州的交響樂團的終身會員,州級小提琴比賽的主裁判員。她本人生,長在音樂世家,年輕時曾獲過國際小提琴比賽的一等獎。

老師是出自摩門家庭,子孫滿堂,所以對小孩子的心理懂得挺多,但在教學上,一向是一絲不苟,沒有一點馬虎。鬧鬧學拿弓,端琴,就學了兩個多月,很不容易。小孩子理解能力有限,一個很簡單的事情有時要重複講好多邊,才學會。我小時候學過一段琴,雖說不上是拉得有多好,但是基本功還是有的。由於我會拉琴,所以看見鬧鬧連學這麽簡單的東西都這麽費勁,真是著急上火,可又不能當著孩子的麵兒發,打擊她的積極性。有一次我對鬧鬧小朋友的媽媽說,"我有時真想在我家後院挖個洞,鑽進去痛哭一場。"好在老師是個很會解決問題的人,我覺得她最大的好處就是她從不把問題仍給孩子,讓孩子覺得學不好技術都是自己的錯。鬧鬧有一陣拿弓的大臂總是動得厲害,弓在琴旋上亂跑。老師把兩根麥管插在琴洞裏,要求鬧鬧隻在麥管的左側拉,一個星期就把這個問題給糾正了。我對鬧鬧這一年的進步是很滿意的。孩子,老師和媽媽都付出了很多心血和努力。

我記得有一次鬧鬧病毒感染發高燒,沒有去上學,我給她吃了退燒藥,下午好了很多,晚上她問我,"媽媽,我今天病了,早上還吐了兩次,還練琴嗎?"我說,"你現在是站著講話嗎?"她說是。我說, "你能站著講話,就能拉琴,來,我們來練琴。"鬧鬧乖乖地夾上了琴。。。

我每次想起這件事,都非常感動。我讓孩子學琴的目的不是要她搞專業,當演奏家,我是想通過學琴,讓她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恒心,毅力,隻要努力,不怕困難,就會有回報。琴是練出來的。鬧鬧去年隻能每天練15分鍾,從今年春天開始,她可以每次堅持30分鍾,這對於一個五歲的孩子來說,是相當可觀的。我們就這樣每天練,星期一還拉得磕磕拌拌地,到了星期四就拉熟了。我問鬧鬧,練琴的時候想玩嗎?她說想。我說,"可是我們沒有理睬腦子裏的這個小聲音,繼續拉琴。鬧鬧戰勝了自己,是個多麽勇敢的好孩子呀!"

就這麽一點一滴的,一步一個腳印地走過來,鬧鬧在四月裏終於開了她一直很向往的個人"小星星"音樂會。在這之前,我們每天都大負荷地練琴,到了開音樂會的那天早上,不知是緊張還是累了,鬧鬧不斷地犯錯誤,一些很熟的曲子反而拉得還不如一個月以前。我想,這怎麽辦呀?在過幾個小時觀眾們就來了,批評,責罵,隻能給她更多的壓力和負麵情緒。我就不管三七二十一,隻說拉得好,可心裏想,完蛋,可能要砸台,咱這當媽的就一閉眼,聽天由命吧!

音樂會是開在老師家的客廳裏,鬧鬧穿著她自己選的紫色長裙,站在黑色的三角鋼琴邊。在老師的伴奏下,她從容地把琴放在肩上,沉著而熟練地拉起來。。。

這一次,是最好的表演。不僅沒有錯,而且節奏鮮明,充滿了情感,和對曲子由衷的熱愛。我的心從擔憂變成了欣喜,從欣喜變成了激動。還有什麽能比傾聽自己孩子手指中流淌出來的優美旋律,更讓媽感歎的呢?我真是強忍著淚, 不讓它掉下來啊!想想這麽多苦練的日子,春夏秋冬,苦苦樂樂,都編織在琴聲裏,是媽媽耳多裏最美的樂章,是對老師最好的回報。

當然,這隻是我們的第一次音樂會,我們還要有第二次,第三次。。。我們在學琴的路上,還有好長好長的一段路要走。鬧鬧有一天一定是要拉過媽媽啦,媽媽就要當好她的拉拉隊員,陪著走過一個又一個的難關。對於這些年幼的琴童們,掌聲,笑臉, 和鼓勵的話語,就象春雨一樣的滋潤。來,媽媽為鬧鬧這一年的勤奮和成績鼓掌,為所有積極上進,努力進取的孩子們加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