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如果人到中年,你會喜歡勃拉姆斯嗎?

(2010-12-02 15:55:13) 下一個
勃拉姆斯(1833-1897)的音樂如同他的性格,內斂隱晦,欲說還休,可又偶爾透出明亮色彩和英雄氣概。
他身處浪漫主義的狂峰時期,卻執著恪守古典風格,視自己為偉大傳統的保護者,隻是無可奈何花落去,宛若喧鬧時代中的孤獨隱士。
他對舒曼的妻子,年長他14歲的克拉拉一生癡情,但又不斷追求漂亮的女性,卻最後終身未娶。
他外表魯莽而內心細膩,他在室內樂裏所表現的內心交流,超越了同時代的任何作曲家。
他無比接近貝多芬的精神,但在貝多芬的影子下痛苦掙紮,寫出了在浪漫主義後期,在思想性上幾乎無人可比的四首交響樂。
他的大部分音樂不是那種一聽驚豔的通俗曲,而是要用心去咀嚼再三方可領悟一二。
其滄桑晦澀的音樂好比李商隱的《無題》詩歌般隱晦迷離,非毛頭小子所能體會,但如果你已人到中年,生活閱曆豐富,聽了他的音樂後,你會喜歡勃拉姆斯嗎?

不妨當夕陽落下之時,先一邊喝著苦澀的咖啡,再一邊聽著勃拉姆斯的《第一號大提琴奏鳴曲》,情緒自然隨曲起伏,人生冷暖自己知曉。

1881年58歲的勃拉姆斯精力衰退,很少創作新作品。當他去邁寧根旅行時聽到理查德•穆菲爾德的單簧管演出,大受感動,因此寫下優美得令人屏息的《b小調單簧管五重奏》。在第二樂章的柔板中,單簧管與弦樂輪流傾訴內心,哀而不傷地優雅歌唱,娓娓道來微妙的詩意交流,寧靜開闊的胸懷一望無際。

勃拉姆斯晚期的鋼琴作品間奏曲op.118步入貝多芬的晚期覺悟,那是人生最後的升華,鉛華洗盡,蕭瑟茫茫,和諧與不和諧融為一體,唯存大自然中的自我精神。


如果人到中年,你會與勃拉姆斯的音樂“心有靈犀一點通”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