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顏色 (轉帖)

(2009-11-19 15:52:31) 下一個
一、紅色的色感溫暖,性格剛烈而外向,是一種對人刺激性很強的色。紅色容易引起人的注意,也容易使人興奮、激動、緊張、衝動、還是一種容易造成人視覺疲勞的色。

1、在紅色中加入少量的黃,會使其熱力強盛,趨於躁動、不安。
2、在紅色中加入少量的藍,會使其熱性減弱,趨於文雅、柔和。
3、在紅色中加入少量的黑,會使其性格變的沉穩,趨於厚重、樸實。
4、在紅中加入少量的白,會使其性格變的溫柔,趨於含蓄、羞澀、嬌嫩。

二、黃色的性格冷漠、高傲、敏感、具有擴張和不安寧的視覺印象。黃色是各種色彩中,最為嬌氣的一種色。隻要在純黃色中混入少量的其它色,其色相感和色性格均會發生較大程度的變化。

1、在黃色中加入少量的藍,會使其轉化為一種鮮嫩的綠色。其高傲的性格也隨之消失,趨於一種平和、潮潤的感覺。
2、在黃色中加入少量的紅,則具有明顯的橙色感覺,其性格也會從冷漠、高傲轉化為一種有分寸感的熱情、溫暖。
3、在黃色中加入少量的黑,其色感和色性變化最大,成為一種具有明顯橄欖綠的複色印象。其色性也變的成熟、隨和。
4、在黃色中加入少量的白,其色感變的柔和,其性格中的冷漠、高傲被淡化,趨於含蓄,易於接近。

三、藍色的色感冷嘲熱諷,性格樸實而內向,是一種有助於人頭腦冷嘲熱諷靜的色。藍色的樸實、內向性格,常為那些性格活躍、具有較強擴張力的色彩,提供一個深遠、廣埔、平靜的空間,成為襯托活躍色彩的友善而謙虛的朋友。藍色還是一種在淡化後仍然似能保持較強個性的色。如果在藍色中分別加入少量的紅、黃、黑、橙、白等色,均不會對藍色的性格構成較明顯的影響力。

1、如果在橙色中黃的成份較多,其性格趨於甜美、亮麗、芳香。
2、在橙色中混入小量的白,可使橙色的知覺趨於焦躁、無力。

四、綠色是具有黃色和藍色兩種成份的色。在綠色中,將黃色的擴張感和藍色的收縮感相中庸,將黃色的溫暖感與藍色的寒冷感相抵消。這樣使得綠色的性格最為平和、安穩。是一種柔順、恬靜、潢足、優美的色。

1、在綠色中黃的成份較多時,其性格就趨於活潑、友善,具有幼稚性。
2、在綠色中加入少量的黑,其性格就趨於莊重、老練、成熟。
3、在綠色中加入少量的白,其性格就趨於潔淨、清爽、鮮嫩。

五、紫色的明度在有彩色的色料中是最低的。紫色的低明度給人一種沉悶、神秘的感覺。

1、在紫色中紅的成份較多時,其知覺具有壓抑感、威脅感。
2、在紫色中加入少量的黑,其感覺就趨於沉悶、傷感、恐怖。
3、在紫色中加入白,可使紫色沉悶的性格消失,變得優雅、嬌氣,並充滿女性的魅力。

六、白色的色感光明,性格樸實、純潔、快樂。白色具有聖潔的不容侵犯性。如果在白色中加入其它任何色,都會影響其純潔性,使其性格變的含蓄。

1、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紅,就成為淡淡的粉色,鮮嫩而充滿誘惑。
2、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黃,則成為一種乳黃色,給人一種香膩的印象。
3、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藍,給人感覺清冷、潔淨。
4、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橙,有一種幹燥的氣氛。
5、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綠,給人一種稚嫩、柔和的感覺
6、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紫,可誘導人聯想到淡淡的芳香
彩學對於我們這些普通用戶來說,有點高不可攀。剛接觸調色時,我對色彩理論這個東西,一點也看不進去,不想理睬它,嫌太姑燥,沒勁。後來,我碰到了顯示器的色彩校正問題,再後來又碰了屏幕上的顏色打印不出來的問題,才知道色彩理論這個東西雖然煩人,還是應該學一點,為了少走彎路。到目前為止,我對色彩理論也是隻知道一點皮毛而矣。我把自己的學習筆記整理出來,希望對初學者能有一些幫助。
對於一個圖像愛好者來說,創建完美的色彩是至關重要的。顏色是一個強有力的、高刺激性的設計元素,用好了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顏色能激發人的感情,完美的色彩可以使一幅圖像充滿了活力,能向觀察者表達出一種信息。當色彩運用得不正確的時候,表達的意思就不完整,甚至可能表達出一種錯誤的感覺。


為了能在計算機圖像處理中能成功地選擇正確的顏色,首先得懂得色彩模式(Color Models)。色彩模式是用來提供將一種顏色轉換成數字數據的方法,從而使顏色能夠在多種媒體中得到連續的描述,能夠跨平台使用,比如從顯示器到打印機,從MAC機到PC機。常見的色彩模式有:RGB、CMYK、HSB和Lab。
RGB顏色模式,是一種加光模式。它是基於與自然界中光線相同的基本特性的,顏色可由紅(Red)、綠(Green)、藍(Blue)三種波長產生,這就是RGB色彩模式的基礎。紅、綠、藍三色稱為光的基色。顯示器上的顏色係統便是RGB色彩模式的。這三種基色的中每一種都有一個0~255的值的範圍,通過對紅、綠、藍的各種值進行組合來改變象素的顏色。所有基色的相加便形成白色。反之,當所有的基色的值都 為0時,便得到了黑色。值得注意的是:RGB色彩空間是與設備有關的,不同的RGB設備再現的顏色不可能完全相同。
CMYK色彩模式,是一種減光模式,它是四色處理打印的基礎。這四色是:青、品、黃、黑。(即:Cyan、Magenta、Yellow、Black)。青色是紅色的互補色。將R、G、B的值都設置為255。然後將R置為0,通過從基色中減去紅色的值,就得到青色。黃色是藍色的互補色,通過從基色中減去藍色的值,就得到黃色。品紅是綠色的互補色,通過從基色中減去綠色的值,就得到品紅色。這個減色的概念就是CMYK色彩模式的基礎。在CMYK模式下,每一種顏色都是以這四色的百分比來表示的,原色的混合將產生更暗的顏色。CMYK模式被應用於印刷技術,印刷品通過吸收與反射光線的原理再現色彩。
HSB色彩模式,是基於人對顏色的感覺,將顏色看作由色澤、飽和度、明亮度組成的,為將自然顏色轉換為計算機創建的色彩提供了一種直覺方法。我們在進行圖像色彩校正時,經常都會用到色澤/飽和度命令,它非常直觀。
Lab色彩模式,是一種不依賴設備的顏色的模式,它是Photoshop用來從一種顏色模式向另一種顏色模式轉變時所用的內部顏色模式。用戶很少用到。
一般進行圖像的編輯時都采用RGB模式,進行打印輸出前再轉換為CMYK模式。這是因為Photoshop 中的很多慮鏡隻能在RGB模式下使用。RGB模式的光譜比CMYK模式的光譜更寬,我們在屏幕上看到的顏色很可能超出了可打印的顏色範圍,那是不能夠打印出來的。輸出到打印機前,應該打開色域超出警告,進行有目的的色彩調整,再轉換成CMYK模式,這樣在屏幕上可以近似地模似出打印的效果。
目前,市麵上涉及數字圖像處理的書籍比比皆是,但是談及色彩理論的書不多,往往給人造成一種錯覺,以為學圖像處理就是學一些命令,會用濾鏡就成。其實不然。數字圖像處理,要入門很容易,會用軟件就成,但要進階就很難,這裏除了個人藝術天賦上的差異之外,恐怕就是對於一些相關的理論知識知之太少的原故。對於愛好圖像處理的業餘一族來說,色彩理論,圖形設計的一些基本知識,不求全懂,但不能不懂,還是要學一點的。“書到用時方恨少”。閑話少說,還是回到色彩理論的話題上來罷。
為了正確地理解和使用顏色,要了解描述顏色的三個屬性:色相、色值和飽和度。
色相(hue),也叫色澤,也就是是顏色的名稱,如紅色、黃色、藍色,等等。色相實際上是指一種顏色在色盤上所占的位置,與其名稱同義。
色盤,是由十七世紀物理學家牛頓發明的,它以圖解的形式闡述了各種顏色在視覺上和科學上的相互關係。色盤上的顏色排列類似於彩虹狀,近似色在色盤上互為毗鄰,互補色在色盤上處於互相對稱的位置.
要記住下麵幾點:⑴基色沿圓周排列,彼此之間的距離完全相等,每一種次色都處在產生它的兩種基色之間。⑵反之,每一種基色,都處在兩種次色之間。比如說要減少圖像中的綠色,可以減少黃色和品紅。⑶互補色在色盤上彼此直接相對:紅色對著青色,藍色對著黃色,綠色對著品紅。互補色是彼此之間最不一樣的顏色。⑷如果用戶要向圖像增加某種顏色,其實是減去它的互補色。
色值(value),是用來描述一種顏色的深淺程度,如淺紅還是深紅。色值可與色調一詞等價,互換使用。色值或色調相同的顏色,在黑白照片中呈現完全同一的灰度。
飽和度(saturation),則是指一種色彩的濃烈或鮮豔程度,飽和度越高,顏色中的灰色組分就越低,顏色的濃度也就越高,通常也用濃度來代替飽和度。高飽和度的色彩通常顯得更加富麗更加豐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