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

養生保健,關愛健康。
正文

修煉者很難回避的事情——如何對待“佛家道家文化”?

(2011-04-23 23:29:54) 下一個

 

修煉者很難回避的事情——如何對待“佛家道家文化”?

作者:樊振林   郵箱:bml689@gmail.com

 

一、怎樣才能正確認識“佛家道家文化”?

(一)、立場與成見

在“沒有任何立場、成見”並且尊重事實的情況下,去認識“佛家道家文化”。 隻有在尊重曆史事實的基礎上,才能客觀全麵的認識佛家道家文化。

特別提醒:如果最初就帶著一定的立場、成見去認識“佛家道家文化”,就可能會有偏頗。

(二)、正確認識的方法

下麵以佛家文化為例,來說明這個問題。

要想真正客觀深入全麵的了解佛家文化,應遵循以下步驟(順序不能顛倒):

第一步,了解真實的三乘佛學發展過程——這是基礎。

這一步會直接影響對三乘佛學真實狀況的掌握,在這方麵我的觀點主要有:

1、佛經中水分極大,並且在流傳過程中被教徒添枝加葉。

2、釋迦牟尼隻是一個人,而不是信徒們口中的神。

3、釋迦牟尼所講的內容並不是全由他一人所創,而是在繼承了他當時一些已有文化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

4、在佛學典籍中有很多都是托古之作,並且也有一些虛擬的人物。

5、佛家文化是很多人從不同角度,探索人生、宗教的總匯。

6、信徒們口中的神佛是不存在的。

佛教中所謂的神佛,充其量隻不過是一些有所悟或有些特異功能(異於常人功能)的人而已。

第二步,在真實曆史的基礎上,認識、理解三乘佛學的內容——這樣更容易掌握其要領。

第三步,在掌握三乘佛學內容的基礎上,全麵審視把握佛家精要。

我就是按照上麵這幾個步驟做的,希望對大家能有點參考價值。

 

二、在“佛家道家文化”認識方麵普遍存在的誤區

1、隻知一味的繼承,而無力做到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2、不知道“正見與邪見”的判斷標準。

這個判斷評價標準一定要知道,不然也許會用錯誤的標準認“正見”為邪見。

3沒有從應用實證的角度看佛家道家文化內容的發展過程。而兩家文化的精髓恰恰是應用與實證,而不是理論。

例如:佛家文化的發展過程:小乘階段(注重實證實修;尤其是釋迦牟尼在世時特別重視這方麵)—→大乘階段(注重理論)—→密乘階段(注重應用、實證)。

4看過一些佛家道家的書籍之後,就認為自己很內行了,然後就去用那點一知半解的知識去評點;這樣做的人隻會誤人害己。

5、有些人對佛經的理解並沒有問題,但佛經本身有問題。

 

三、在學習與應用“佛家道家文化”方麵存在的問題

下麵我以南懷謹為例,來說明這個問題。

1、關於南懷謹

第一,南懷謹已經領悟佛家文化的精髓:南懷謹精通三乘佛學,曾閱遍《大藏經》,了解佛學史,並精通梵文。

第二,南懷謹的應用與實證:年輕時就有。

南懷謹存在的問題:通過領悟、應用與實證,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做到——佛、菩薩。

我認為:南懷謹知道自己的問題,並且也知道一些原因。但是他無力解決——這也是他現在最大的遺憾。

2、大部分人現在存在的問題

現在大部分人還主要停留在“領悟”階段,而南懷謹已經到了應用階段,他們與南懷謹之間尚有很大一段距離。

 

我的觀點是:佛家道家文化的精髓,隻從文字上去認識是難以掌握的。

 

四、怎樣判斷是否真正了解“佛家道家文化”?

判斷一個人是否了解“佛家道家文化”的鑒別標準是:第一,是否全麵深入領悟其內容;第二,是否有應用與實證。

特別提醒:是否是信徒,不是內行、外行的判斷標準,不是信徒一樣會是內行。

 

五、如何正確對待“佛家道家文化”?

可以根據對“佛家道家文化”的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應對策略,具體如下:

1、對“佛家道家文化”沒有涉獵、不喜歡甚至反感者。

應對策略:從始至終都不要涉足“佛家道家文化”。

2、對“佛家道家文化”有所了解、感興趣者。

3、對“佛家道家文化”有深入了解、研究、希望成為行家者。

23種情況者的應對策略:按照下麵介紹的“對待佛家道家文化的正確態度”與“本文中:一、二、三、四、六介紹的方法和注意事項”處理。

 

對待佛家道家文化的正確態度應該是:既不能全部肯定,也不能全部否定,要鑒別真偽,辯證吸收繼承,從而實現古為今用的目的,這樣才能做到“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六、如何準確定位“佛家道家文化”?

對“佛家道家文化”準確定位是:它們屬於“人體生命科學古實驗學”,也可以稱為“古代人體修煉實驗學”。

“佛家道家文化”隻不過是對人體生命科學做了一些膚淺粗略的探索實驗罷了。

現在的生命科學,隻是處於初級起步階段,未來的探索之路還很漫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相關具體內容詳見《客觀全麵認識佛家文化》《客觀全麵認識道家文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