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誠

知識 文化 藝術 健康
正文

Ponatinib-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第三代靶向藥物

(2012-12-24 07:17:51) 下一個
Ponatinib是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ML)的第三代靶向藥物,日前第54屆美國血液學會年會上報道了Ponatinib治療 Ph + (費城染色體陽性) 的CML和Ph + 的ALL(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II期臨床試驗的初步結果。 Ponatinib對於那些對其他藥物已產生耐藥性或難以耐受其他藥物毒副作用的患者,具有明顯療效。這些結果進一步確認了Ponatinib 在I期臨床試驗的結論(I期臨床試驗結果發表在 New England J Med. 2012;367:2075)。 Ph染色體是指患者9號染色體長臂移至22號染色體短臂上,形成融合基因bcr/abl,在大部分CML, 部分ALL,及少數急性粒細胞白血病中可見該異常融合基因存在,臨床上稱為Ph +。bcr/abl融合基因產生的融合蛋白是一種酪氨酸激酶,能夠驅動CML 白血病細胞惡性增殖。做為酪氨酸激酶抑製劑的第一代靶向藥物格列衛(Gleevec)的發現,使得對CML的治療產生了變革性的進展,現在大約90%的患者能夠存活五年以上,而在格列衛之前,隻有50%的CML患者能達到5年存活率的水平。nilotinib (Tasigna) 和 dasatinib (Sprycel)是兩個第二代靶向藥物,療效比格列衛更強,現在都已用於CML的一線治療藥物。 盡管格列衛療效非凡,但是30-40%的CML患者對該藥能產生耐藥性。nilotinib 和 dasatinib 僅對40-50%的格列衛耐藥患者有效。臨床實驗表明ponatinib能夠拮抗BCR-ABL融合蛋白和所有已知的突變形式的BCR-ABL蛋白。ponatinib對於使用上述藥物產生耐藥的患者仍然有明顯和持久的療效,為所有其他療法治療無效的CML患者帶來了希望。 患者一般對Ponatinib耐受性良好。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皮疹、腹痛、頭痛、皮膚幹燥、便秘、疲勞、發熱、惡心、關節痛和高血壓。也有急性胰腺炎,胰酶升高和骨髓抑製等副作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