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仁心

文學城醫生寫手集體博客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河邊侃心理學(14)

(2010-04-18 10:30:32) 下一個
自戀症 (3)

具體到H先生,看看我這個心理治療的學徒是怎麽做的。為了保護病人的隱私,病人的具體情況我就不介紹了。我首先按照DSM4 TR的診斷標準確定H先生符不符合自戀症的診斷標準。結果是不符合,僅僅能診斷自戀症傾向。自戀症傾向如果影響了病人的家庭和工作也需要治療。我把我的診斷和看法告訴病人,我可以感覺到他非常高興。因為這是他最期盼的結果:沒有嚴重的病症,但還是需要醫生幫助。這麽一來,Rapport(醫患關係默契和諧)就往前走了一步。在心理治療中,這種默契非常重要,有了良好的默契,就有了很好的開始,甚至可以老氣臉皮很誇張地說已經成功了一半。

怎麽進行心理治療,初學者都喜歡憑直覺給建議。這其實是個大忌。如果你剛聽到病人幾句話就能想到一個解決辦法,估計病人自己早就想到過,也試過了。即使他自己想不到,他的朋友和家人大概也跟他提出來過了。如果他不肯聽朋友和家人的意見,憑什麽他會聽一個才見過沒有幾次麵的心理治療醫生的意見。醫生不是上帝,醫生沒有先知先覺,醫生也不是全能的。醫生也不是預言大師或深山高人。心理治療的要點在於傾聽。隻有通過認真傾聽才會深入了解病人為什麽會有現在這樣的想法,情感和行為(這是CBT Approach);才會了解病人深層的恐懼(Fear)和欲望(Desire)(這是Psychodynamic Approach)。

比如,病人說她不願意離開家門,如果你不深入了解就不會了解病人這麽做的原因,提出的建議也就無效。同樣一個不願離開家門原因可能完全不同。有的人是因為家裏太舒服了,沉溺在家裏喝酒或打遊戲;有的人是因為曾經被人在街上搶劫過而焦慮恐懼不敢出去;有的人是因為抑鬱沒有動力做任何動力做任何事情;有的人是因為聽到上帝告訴她必須在家等著外星人來向她傳遞重要使命。對於酒精成癮的,治療是參加戒斷治療;對於焦慮症可以給予抗焦慮藥物和行為療法(behavior therapy),對於抑鬱症可以給予抗焦慮藥物和認知行為療法(CBT);對於有精神症的則要給予抗精神藥物和支持療法(supportive therapy)。

我對H先生的辦法就是這樣,開始心理治療後第一次治療主要聽他談他的童年,特別是他的父母。第二次主要談他的婚姻。第三次主要談他的工作。當然,這些內容都交織在一起,不可能分得那麽清晰。除了聽,也要根據談話的進程,適當地問一些問題,用自己的話複述或總結一下病人剛剛談過的內容,以確認自己的理解沒有偏差,也向病人表明自己有興趣聽而且能夠真正理解。在這個收集信息的階段,不是完全不可以發表自己的觀點或給病人建議,但是,這些都要少做,要留待以後再做。即使是在將來,理想的做法也是通過問問題讓病人自己思考,自己說出你要給的建議,這樣病人才會覺得那是自己的想法而真正接受。

記得在做科研時,有時候給老板講一些關於實驗設計的想法,老板常常覺得還是自己的想法更好更值得一做,對我的建議不太重視。但是,過了幾個月,老板跟我談工作,說是我們下一步要做這個那個實驗。我一聽,這不是我幾個月前跟老板提過的Idea嗎。咱想事情不把人往壞了想,不認為那是老板故意把我的想法據為己有,而是認為老板不知不覺把我的想法在腦子裏反複想過,終於自己想明白有些實驗值得一做。老板不知不覺中把別人的想法當成了自己的想法。如果有的老板真的故意把自己手下人的Idea當成自己的idea,不給自己的手下人Credit,那是老板的人品太差。作為手下的,想了那麽好的Idea出來卻得不到Credit,也會很生氣。

在做心理治療時,情況就不同了。作為醫生,我們一點兒也不想要Credit,我們不去爭哪個建議其實是我們提出來的。如果病人覺得那是他自己想出來的,那正是我們想達到的治療效果。因為這樣一來,他覺得那是自己的想法,就更會去照著那樣的想法去做。另外,能夠自己相處解決問題的辦法,也能提升病人自己的自信心。我們醫生甘願做幕後無名英雄。

我在給病人進行治療的時候,經常這樣說,“其實,最終想明白的是你自己。我們做治療師的有點兒象一麵鏡子,或者是一個Teddy Bear。你就對著這個Teddy Bear自言自語,整理自己的思路。你的生活是你自己的,掌握在你的手中。你自己做自己的決定,自己為自己的決定負責,承受自己決定的後果,不管是好是壞。” 是好是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