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仁心

文學城醫生寫手集體博客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河邊侃心理學(07)

(2010-04-17 19:12:20) 下一個
在美國參觀醫院不容易,因為涉及到病人的隱私權。在申請住院醫前想得到一些在美國醫院的經曆,好寫到自己的簡曆上去,一種辦法就是申請“臨床觀察(observation)”。經曆過這個過程的人可能知道,很多醫院不給你這種機會,因為他們要保證自己的醫學生的機會,還要保護病人的隱私權。要想參觀精神科病房或精神病醫院就更不容易了。我當時曾經給家附近的一些精神科小診所或小醫院打電話詢問observation機會,接電話的接待員驚奇極了,“你知道我們是精神病院嗎,想參觀?你有沒有搞錯?”簡直把我當成精神病了。唉,那時候,為了找“美國臨床經驗”,到處亂找,亂打電話,跟瘋了也真差不多。

在中國要想參觀精神病院也不是想去就能去的,得認識人才行,要不然自己貿然闖去,人家非以為我有毛病不可。我參觀“心理谘詢門診”倒是容易,因為那個精神科醫生聽說我回來了,要求跟我見一麵,聊一聊。我給她侃了一陣子美國的精神科住院醫培訓,順便也向她學習了一下那些精神疾病和藥物的中文名,寫中文文章時用得著。最後,我還老起臉皮要求去她的門診參觀半天。

那天下午到了門診,問樓道裏接診的護士,說是要找某大夫。護士問我有沒有掛號,我說我原來是這個醫院某某科的,現在在美國做精神科,今天說好這個時間找某大夫參觀這裏的心理門診。護士就讓我等大夫看完這麽病人再進去,先到另一個空診室等著。護士沒事的時候,我就過去跟她聊幾句,了解一下掛號難不難什麽的。護士告訴我,現在心理谘詢門診剛開不久,看病掛號不算太難,但號也是總能掛滿的。

半天時間,一共看了四,五個病人,為什麽是四五個呢?因為有四個來谘詢的病人,另外一個來谘詢的是病人的母親,病人有偏執型精神病,沒有來。那個病人是個大學生,因為有精神病退學了,現在在家待著。病人的母親想谘詢一下,聽聽不同醫生的意見,問一問這種病是不是必須長期吃藥。這個問題嘛,首先要考慮診斷是不是正確,病人都沒有來,很難診斷啊。所以這個谘詢隻能是泛泛提一些看法。大致意思是,應該讓病人定期找醫生看病,如果確實診斷是偏執型精神病一般需要長期吃藥。如果病人堅持吃藥,很多病人能夠自己照顧自己,甚至從事一些簡單的工作。病人的母親邊谘詢邊流眼淚,看看怪可憐的。

還有一個病人是個年輕女性,外地來的,在北京打工,有些焦慮症狀。怎麽治?看過我第五篇的讀者大概可以猜得到,用SSRI類藥物和認知行為療法。基本猜對了,我們確實給這個病人用上了SSRI類藥物。但是,我們沒有給病人做認知行為治療。倒不是認知行為療法不適合焦慮症,而是因為現實的原因。一般來說,認知行為療法需要病人每星期來做一次谘詢,總共進行大約20次治療,這樣才能從思想認識的深度觸及病人,達到比較理想的療效。很多病人都不願意投入那麽多時間和花費進行這樣的治療。所以,我們采用藥物治療加支持治療。所謂支持治療,就是傾聽病人,發現病人的閃光點,肯定病人的努力和成功之處,增加病人的自信心。還有就是以專家的身份幫病人分析,直接向病人提出建議。比如建議病人焦慮時聽聽音樂,或者調整呼吸。還有一點,我在上一篇提到了,這位心理醫生以前是神經科醫生,後來在美國受過一年心理治療培訓後轉到精神科。認知行為療法不是天然就會的,一年進修的時間裏要學很多東西,真正用在學習認知行為療法上的時間相當有限,所以沒有能力給病人做這種治療。在美國,精神科住院醫培訓需要四年,培訓結束後幾乎沒有醫生會去做這種正式的耗時很長的心理治療。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病人太多,很多需要藥物治療的病人都看不過來。但是,也有一點原因就是,做心理治療的培訓還不太夠。四年嚴格緊張的住院醫培訓都不夠,一年進修能學到多少就可想而知了。

還有一個病人是懷疑有神經性厭食,另一個病人是頭痛。最後一個來谘詢的是個中專生,問他為什麽來谘詢,他說不知道,父母非讓他來他就來了。我們問了半天,覺得他沒有精神症,沒有焦慮症,沒有抑鬱症,沒有強迫症,也就是說,最常見的精神問題他都沒有。這個中專生的人際交往稍微有一點問題,但是他也不孤僻,還能有幾個朋友。所以,表揚表揚他的優點,適當地開導他一下就可以了。在那個醫生寫病曆的時候,中專生開始向我發難,“我剛才看見你撓癢癢,你是不是有皮炎?你還打了一個噴嚏,你是感冒了還是過敏?”哈,典型的teenager行為,看見權威人士就煩(對父母有逆反心理,擴展到老師,醫生,警察等這些具有權威性的人士),一定要故意找點兒別扭,他觀察倒是挺細致的。這是考驗咱的時候,咱必須沉住氣,不能被他激惹生氣。如果讓他看出生氣的樣子,那就著了他的道兒了。我非常平靜地回答,隻是就事論事,隻談事實,不帶任何感情色彩,“我沒有皮炎,也沒有感冒。就是有點兒過敏。”終於明白為什麽他父母讓他來做心理谘詢了,看來他有點兒人格障礙的傾向。但是,人格障礙是非常頑固的,如果病人沒有認識到自己有問題而希望改變,是很難進行心理治療的。如果病人願意配合治療,一般也需要很長期的治療,比如一年,才會有效。治療人格障礙,說好聽了是很具有挑戰性。說難聽了就是,對於醫生來說,治療這種病人的過程,經常會很艱難甚至不愉快。

參觀中國綜合大醫院的心理谘詢門診的經曆就寫這些,下一篇談談我對中國的心理谘詢熱線的看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