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鄧小平79年自衛還擊為什麽不選粟裕

(2009-04-17 23:04:56) 下一個

鄧小平 79 年自衛還擊為什麽不選粟裕


老鄧 79 年剛坐穩 , 各種勢力還沒徹底擺平 . 理論上他還不是一把手 .
因此如果在此時 , 再有人功高奪勢 , 建立巨大影響 , 這在政治上對其是絕然不利的 .
這就是老鄧讓後人一直耿耿於懷的不用粟裕掛帥甚至是沾邊的根本原因 .
而不到萬不得已 , 不讓粟裕回歸軍界決策層 , 重掌實際軍權 , 自古以來帝王良將莫不如此 .
而如此懲罰性的局部小範圍控製戰爭 , 則更是讓老鄧躊躇滿誌 , 認為即使以鄧公自己的軍事能力也定能搞得定 . 多挑幾個打仗勇猛 , 作風過硬的人就是了 ,( 對越南不是沒估計 , 戰略主動權在我們這邊 , 所以也做足了包括思想等各方麵的軍事鬥爭準備 , 可更多是閉門造車 , 以我們自己的出發點來做各種軍事思想準備 .). 所以當時的中央以鄧為首的軍事領導小組 ( 對越作戰最高指揮機構 ), 自然沒有粟的份 . 把粟徹底排除在外 , 連個顧問的頭銜都沒有 , 而為了體現在軍隊的絕對權威 , 甚至連對越作戰的具體發展情況都不讓小組外的人知道 . 怕受到幹擾 .
難道是粟真的不行 ? 非也 ,69 年 , 葉劍英與粟裕的交談中提到 , 周總理讓粟放下手中的工業戰線工作 , 抓緊時間熟悉一下軍隊情況 , 準備接班 , 而葉特地交代粟的話是 , 要準備接大班 , 交大班 , 而不是接小班 . 這段話是葉轉述的 , 至於如何讓後人理解 , 恐怕各人有各人的解讀吧 . 但 69 年的中蘇大戰一觸即發 , 粟以無可辯駁的軍事才能再次充當軍事救火員則是不爭的事實 .
而反觀 79 年粟的現代戰爭專論和一些人的打這種級別的仗 , 不用粟親自出馬 , 就可擺平的理由 , 與其說是蒼白的借口 . 不如說是推脫戰責的說詞 .
戰場指揮自然不用統帥級的人物去操勞 , 可中央軍事領導小組裏連個影都沒見到 , 見到的全是政工類軍人和政工元帥 , 這也叫打仗 ? 這豈不是政治掛帥的胡搞嘛 , 這種政治利益高於一切的惡果反映到真實的戰場上去 ,79 之戰的慘烈代價也就不言而喻了 . 而這種內行不用 , 外行硬要領導內行的軍事準備 , 就是三軍再如何用命 , 也隻能用指戰員的鮮血為無能的帥策付出不必要的巨大代價 .
徹底服從鄧公 , 體現鄧公的軍事水平 , 自然也就得按鄧公的專業眼光來選將了 .
可如果 79 年要麵對的開戰對手不是小越而是蘇美 , 不知鄧公還有無這般調兵選將 , 傲然自信的軍事滔略 . 還有沒有那麽多的本位主義和政治利益考慮 .

是騾子是馬 . 拉出來溜溜就知道了 .
老鄧點許世友的名 , 本身就可知老鄧的基礎軍事和用人眼光和老毛差的很離譜 .
許世友這種類型的隻能放在基層一線部隊 , 你讓他去指揮和構思策劃一個作戰方向的最高戰役部署 , 這不是強人所難嘛 . 雖說文革後 , 蜀中無大將 , 可在許這一級上的還有的是將才 .
任命許本身就是老鄧不按實際軍事需要作出的資曆和政治需要 . 而在軍隊內部並不是迎合聲一片 . 而事後的戰事進程 , 也不幸應驗了這一結果 . 同樣是文革動亂後的裝備和士兵 , 許指揮的還是更為精良的老牌東野勁旅 , 可戰役進程 , 傷亡概略 , 戰果成績 , 二個戰線一目了然 . 不是差一點 , 是沒法比 .
許回來後 , 麵對眾多的倒許浪潮 , 老鄧也隻能是打落門牙往肚子裏吞 , 而基層裏更有人提出要追究許的指揮責任 . 最後在軍委的總結檢討會上隻是一筆帶過 , 不了了之 . 而後許就去住院掛職治病去了 .

嗬 , 老鄧的意誌早已在點將時已體現 . 其軍事後果也早在那時就埋下 . 讓老許去策劃和指揮一個戰線方向 , 別說是 80 年初的較現代化戰爭 , 就是戰爭年代也是行不通的 .
老鄧好歹也從軍多年吧 , 他不會連許這樣的軍事特點鮮明的人都看不出吧 .
上至中央 , 以鄧為組長 , 加上葉劍英 , 聶榮臻 , 李先念成立了中央軍事領導小組 , 整個兒是政委小組 .
下至戰地指揮 , 雖說許特長有限吧 , 還讓他去指揮較強的 , 但他更不熟悉的東北部隊 , 老鄧怕也是老許傳奇聽多了吧 .
撇開文革中被打倒未複出的 , 和將要下台的文革走紅派 ,
對上 , 不啟用在 79 年仍在二線工作的戰神粟裕 , 對下 , 不用與許同級別的更全麵點的將領 .
對上 , 粟連個小組顧問都挨不到 , 而對下的實地軍事指揮 , 許多戰爭年代比許出色的中高級將領也由於種種原因而無緣 .
試問 , 這樣的至上而下的指揮體係能指揮出多大的戰果 ,
越南也是共產黨軍隊 , 在精神因素無任何優勢 , 單個士兵素質又吃虧的情況下 , 光靠二十多萬的人數絕對優勢 , 去死拚爛打 , 最理想的結局也就是可想而知了 .
以史為證 . 老鄧也不是一個聖人 , 常人的七情六欲 , 政治上的優先考慮和個人的恩怨感情因素也是不斷地體現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麵麵 .

79 年的東線做戰 , 許大馬棒哪裏是殺敵一千 , 自損八百啊 , 慘啊 . 倒過來都遠不夠數 .
有些話在 *** 不好說 , 還是到專業軍事網站 , 自個去看看吧 ,
79 年越南在中越邊境本來就是兵力不多 , 采用避我鋒芒誘敵深入 , 沿用對付美軍的辦法 . 而中越邊境 50 公裏內的全部兵力正規師 (7000 人編製 ) 就四個 , 大量的是省級部隊和公安屯 ( 公安軍 ), 不含民兵 , 全部建製力量不超過 6 萬 . 而我軍光野戰軍就 20 多萬還有 6 萬邊防部隊 , 在國內邊境還有 10 多萬的預備待機部隊
可連越南自己也沒想到 , 就這點二流兵力也能給我軍如此大的殺傷 . 特別是東線的攔阻效果更是這樣 . 我 79 一戰最後能扳回一點麵子的也全靠西線的戰役進程 , 許世友大吹特吹的攻克涼山 , 隻是一個包圍數日 , 距離我邊境不遠的空城而已 . 想用諒山做誘餌來打大殲滅戰的願望 , 根本是一廂情願 , 就那時的中央戰略和高級指揮員臨場水平 , 其作戰戰略和意圖 , 那裏有可行性 .

當時劉帥伯承,徐帥向前,粟大將都在,都沒進老鄧的班子,他的腦子是有點問題。不過也有可能打越南本身就是打政治,許世友是老毛的忠實支持者。隻有他打壞了才能讓這個許和尚從大軍區司令的位置上下來,即使不下來也大大削弱他在軍隊的威信,這樣老鄧才可以對付華主席,才可以搞改革開放,從事實上否定老毛那一套。許和尚那裏畢竟是政治局委員兼廣州軍區司令,如果他不服要搞掉華主席說不定很難。

鄧小平對文革後的部隊現狀是不滿的,知道憑當時的實力狀態打不好越南這一仗。
讓誰去打呢,許世友這種挺毛路線的當然是首選,打完就可以名正言順的讓他靠邊站,少對改革開放政策說三道四。
另外,後麵的整軍樹立鄧的威信也就順理成章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