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作手-FRED

關於北美的經濟、股票、外匯、石油和黃金走勢
正文

再談投資分析

(2009-11-20 21:10:11) 下一個

     股市走到現在,北美幾大市場整體已經上漲了超過50%,中國A股和港股也漲幅超過100%,但錯過行情的踏空者卻數量眾多,按照全球影響巨大的巴倫周刊之前的調查,美國大約40%的投資者從2009年3月以來一直踏空市場,如果這些投資者是普通投資者也就罷,但事實上是這些投資者中各種各樣的基金也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除了這些投資者還沉浸於2007年到2009年初的嚴重的經濟危機之中,不能做到隨著市場的變化而改變操作策略外,最根本的原因恐怕還源於他們的投資分析出了問題。這些問題,不僅暴露出這些投資者不僅沒有良好的基本分析素養,也缺乏經過市場檢驗的技術分析體係

    首先,就基本分析而言,美國的經濟危機根源於美國的經濟(請參閱筆者之前對於美國經濟的分析文章),而導火索在金融與地產,因此美國徹底解決經濟危機首先第一步是解決金融問題和地產問題,其次就是轉變經濟增長的方式(詳細分析見筆者之前博客文章)。對於後者,奧巴馬上台後發布的一係列政策,包括未來進行的新能源政策,包括降低金融在國民經濟中的占比,推動商品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等等一係列政策,我們其實能夠看到美國未來將要進行的經濟改革之路,或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思路的;對於前者,通過2009年美國的一係列關於銀行及金融市場的一係列舉動,包括銀行的壓力測試及政府優先股轉普通股,包括放大放小,保大銀行破產小銀行,房地產市場的稅收優惠等等政策,也能看到美國政府對資本市場的強烈的做多意圖。甚至,如果您都可以通過影響到切身利益的政策而得出政府推高股市的意圖。美國政府之所以還會繼續推高股市與樓市,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在美國經濟轉型之前,美國還依賴內需推動經濟增長方式。大家都知道,傳統的北美民眾,每個月的收入除了買保險,買RRSP等退休金帳戶,或支付mortgage外,幾乎沒有什麽儲蓄(這就是2009年美國儲蓄率創高的原因)。2007年次貸引發的經濟危機以來,房市大跌、股市大跌,普通民眾不僅淨資產大幅縮水,而且退休金帳戶剩餘的資金連退休後最基本的生活費用都滿足不了。這種情況下,美國所能依據的內需推動經濟的方式最多也是事倍功半,因此推高股市和房市,一方麵促進民眾的消費,另一方麵也能實現“毒資產”“去毒化”。如果您連美國政府這麽明顯的戰略意圖都沒搞清楚,您還能有什麽的基本分析觀點。如果筆者非要回應您的問題的話,隻能說明筆者也已經淪落到和您一樣愚蠢、無知的水平。

      美國如此,加拿大難道就不是這樣嗎?美國引發的經濟危機,加拿大也深受其害,以往腰粗氣壯的安省也淪落到聯邦政府不資助,政府也隻能靠透支未來來維持政府的正常運轉了。未來幾年安省,甚至聯邦的財政赤字隻會越來越高,而不會越來越小。而財政赤字的逐步提高,表麵上是在維持政府正常的運轉,實際上財政赤字最大的收益去來自於對經濟增長的刺激與推動,甚至加拿大的股票市場也受益匪淺。對於加拿大的股票市場而言,筆者之前關於加拿大政府的戰略意圖談的很少,但這並不表明加拿大政府就沒有強烈推高股票市場的意圖。2008年以來,大量企業破產,失業率高企的大背景下,加拿大政府卻將強製退休年齡從65歲提高到69歲。出現這種明顯不符合經濟供求原理與現實狀況的政策,並不是說加拿大政府開始更加講求人性化,而在於強製退休年齡的推出是加拿大政府沒有辦法的辦法。對於加拿大居民而言,退休後大家的收入來源主要是政府和個人的退休金、養老金。而這些退休金、養老金主要通過股票或互惠基金投資到股票市場。從2008年到2009年初,這些退休金、養老金帳戶投資嚴重虧損,不到一年時間這些帳戶以往近10年累計的利潤幾乎被全部消滅,而那些已到或將到65歲強製退休年齡的人士不得不麵對一退休就隻能依靠政府救濟才能。如果您認為這是加拿大居民個人的退休、養老金帳戶是這樣,而政府的養老金帳戶沒有受損失的話,那您也太高那些政府的養老金管理人的投資水平了。事實上,政府的養老金虧損的程度更甚於普通民眾的退休金帳戶。

      正是因為股票市場的巨幅調整,導致加拿大政府,以及加拿大居民的退休、養老金帳戶虧損嚴重,這些資金不足以維持老人退休後正常的生活所需,被迫推遲強製退休年齡以緩解對政府和社會的衝擊也就成了政府不得不采取的對策了。如果您看清楚了這個層麵,而您還具備最基礎的分析能力的話,您也就會知道這個強製退休年齡總要有個限度,政府不能將強製退休年齡從65推遲69後,養老金、退休金帳戶資金漲不回來,政府再無休止地將強製退休年齡再推遲到89、99歲吧。既然政府不能無休止得往後推,那麽政府對股票市場的預期就很清晰得顯示出來了——2009年往後推遲四年,即2013年前加拿大股票市場一定能夠賺回2008年到2009年初那波快速殺跌行情給退休金、養老金帳戶造成的損失。從這個意義上說,2013年前加拿大股市一定早已經超越了2008年的高點;而相對應的加拿大的寬鬆的貨幣、財政政策也必然會維持到2013年前。從這一點上說,不論是從基本麵分析,還是從技術麵分析,2009年3月開始的行情最早也得到2012年三季度才能走完(筆者從2009年初到現在,至少有不少於10次在文章中指出北美股市行情最早也得到2012年三季度結束的觀點,詳情請參閱之前文章)。

     關於股市的運行時間,但凡真懂技術分析的都能有比較準確的把握,這就是說真正的投資高手一定是個很講TIMING的。如果您參加過筆者6月以來的公益講座,又或者參加過筆者在KC、VC實戰培訓的話,那麽您就對筆者通過最簡單的技術分析中的周期理論來找時間窗口的方法記憶猶新的。筆者的運用自己的分析係統找到的時間窗口所指示的每一個點都出現了明顯的變盤,比如說筆者開博後的2009年3月9日、6月15日、9月23日,比如說筆者開博前的2008年1月22日、5月2日、8月11日、11月21日,更需要說明的是2007年10月1日筆者的係統在道瓊斯達到14100多點後已經提示頂部時間窗口顯現了。是如果您認為筆者會視這些方法為不傳秘笈的話,那您也太小瞧筆者了,事實上筆者的每次公益講座、每次實戰培訓筆者都會講解有關的分析方法。

     如果您認為筆者所提到的運用技術分析的方法把握Timing難登大雅之堂,難入主流經濟學家之眼的話,那麽筆者也隻能說您還是個門外漢。就以那些傳統的經濟學家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吧,不論是西方的經濟思想,還是曾經被中國捧為聖經的馬恩思想,經濟波動都有個循環周期,也有頂部與底部之說,也有經濟拐點可言。就好比,我們閱讀關於美國長期經濟走勢的研究報裏,經常會看到美國經濟曆史上往往有為時3年的循環周期。美國經濟的這個為時3年的循環周期實際上就是我們技術分析上運用最普遍的等周期理論。盡管我們談的是美股,但我們也可以從美國經濟的循環周期來分析美股的。如果按照美國以往的經濟周期看,美國始於2007年的經濟危機,到2010年二、三季度就將徹底結束,屆時美國經濟將迎來真正的複蘇之路。而美國經濟一旦複蘇,美國政府防範的將不再是通貨緊縮,而會轉變為通貨膨脹,而美國政府抑製通貨膨的貨幣政策手段就是回收流動性,最容易實現流動性回收的辦法就是:第一,通過公開市場業務,出售2009年大量購買的有價證券;第二,在公開市場業務不能實現流動性回收效果的情況下,美國政府的加息就會接踵而來。與此同時,資本市場將表現出:第一,美元大漲;第二,黃金大跌;第三,原油、美股先大跌,在美元升值得到確認後,開始不跌反漲。

     上麵,僅是從基本分析角度來分析我們麵對的市場的,如果您真懂基本分析,真能把握美、加政策動向的話,您整體把握住資本市場就變得相對容易,如果您還真懂技術分析的話,那麽您不僅可以買到底部,您還可以賣到頂部。如果您連技術分析也不懂的話,您就應該學學經濟學家們吧,人家承認自己是不講Timing的。如果您不懂技術分析,那麽您談點位高點,談什麽超買背離,隻能是濫竽充數、自欺欺人了。事實上,美股最早可確認牛市來臨,也得在2009與8月份,如果您是一個嚴格的道氏理論者的話,美股的牛市在11月上旬道瓊斯交通指數與工業指數相互確認後開始得到那些踏空者的承認。當然了,作為投資者,麵對任何一個投資品種,首先關注的就是目標品種價格的位置、未來方向和發展空間。而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的隻有波浪理論和形態理論不論您是按照波浪理論,還是形態理論,您都能得出2009年3月開始的行情,在見到11300點以上,甚至12200點以上之前,市場是不可能出現2009男6月中旬到7月中旬那樣大的調整幅度的。事實上,2009年3月份開始的行情最晚到2010年10月至少還有30%以上的空間,而通過筆者的波段操作理論(甚至您也可以隻閱讀筆者的博客就可以做到從2009年3月到現在股票獲利超過3倍,貸款10萬買基金獲利超過40%的那些人們那樣),未來不到一年的時間裏隻進行兩個波段的操作,您的獲利一定會超過同期大盤,而至少達到50%以上。 而這個50%隻是平均收益率,而如果考慮所買的基金是行情主流股票為組合的基金品種的話,基金收益超過100%又有什麽難的呢?

      如果您還想獲取未來美、加股市的暴利機會的話,那麽為什麽還不投資呢?如果您已經投資獲利,還想獲取更多的絕對回報的話,為什麽不追加投資呢?

      上述話題與分析,其實筆者之前已經有很詳細的論述,但還是有一些連最基本的分析能力都具備的人“成天呱噪”,從4月份以來到現在一直看空後市,看空後市也無所謂,但這些人卻臉皮厚到象被哄蒼蠅一樣就太令人遺憾了。筆者這裏聲明的是“成天呱噪”這個詞是筆者引用一位網友的來信,而非自己發明。這個網友來信寫到:去年聽信某XX論壇一個號稱××月就將xx萬元資金炒過xxxxx萬元(該Advisor號稱不到兩年時間在中國A股獲利100倍!)的帖子,2008年全倉做多原油的某ETFs,損失慘重;好容易等到2009年的大牛市,其卻聽信了另一些2009年5月前“成天呱噪”金融海嘯第二波,2009年8月後“成天呱噪”超買背離要暴跌的網友帖子而錯過行情。看到這些網友的來信,筆者除了同情該朋友外,也越發反感這些“狗屁不懂”(該讀者言語)者誤導市場的言論了。為此,如果您的觀點沒有經過嚴密論證,而有疑似“狗屁不懂”的而可能誤導筆者的讀者朋友們的話,筆者請您遵守本博客規定,而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不要再發帖到本博客。如果你能遵守本博客,筆者將萬分感謝!

    如欲了解筆者更多觀點,請閱:http://blog.51.ca/u-186242/,另垂詢電郵:frederick.fund@gmail.co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