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庫門

喝茶,聊天,八卦,看電視的地方
個人資料
正文

“家”和“父母家”

(2010-09-06 20:41:03) 下一個



牛牛大學畢業後去芝加哥工作,那年聖誕,我們買了GPS給他作聖誕禮物。後來牛牛回國了,把GPS留在家裏,讓我們接著用。


一次,我們去加拿大境內的一個小鎮度假,回來時村長按照GPS的指示,一個右拐,上了QEW。我第一個直覺就是方向反了,但是村長不以為然,說GPS還會錯?又開了一會兒,我堅信,走錯了。來時的路邊不是這樣的景色,而且根本沒有修路。不見得才兩三天功夫,一切都變樣了。在我的堅持下,下一個出口出去了。

村長隨便找了個停車場停下車,重新查看GPS。

村長說,你看,我按了Home,我們就是朝家開。說著他又按了一下,咦,這是什麽?home 的地址根本不是我們家的地址,再仔細一看,是牛牛在芝加哥租的公寓的地址。而在Home 下麵另有一個Parents home, 這,才是我們家的地址。我們一下子明白了。這個GPS是牛牛的,對他來說,他的home是他租的那個公寓,而他從小長大的那個home 是“父母家”。


我和村長都笑了,牛牛沒錯,他標得很清楚,是我們不仔細。


但,同時一絲稠張在兩人心裏漫開:孩子大了,有自己的家和父母家之分了,這是我們從未想到的。雖然在他離家之前,我們再三強調,這裏永遠是你的家,但是顯然,牛牛不是這麽認為的。而事實上,牛牛是對的,他已成年了,獨立了,從他離家開始工作起,他的家和父母家已經分開了。


經過這件事,我們認清一個事實:要跟上兒子的步伐,跟上兒子的思路,免得以後再碰到類似的事時,稠張,失落,悻悻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1)
評論
石庫門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南山鬆的評論:

阿鬆,再慢慢地,慢慢地,也總有那麽一天,到時還是一樣的難過。
這是自然規律。隻要孩子健康,快樂,我們就要承受該承受的。

我們自己又何嚐不是這樣?
石庫門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盈袖2006的評論:

阿袖,怎麽辦呢,不管跟得上跟不上,總得接受。
惆悵,失落隻能咽下肚裏,孩子大了嘛。

再過幾天就回國了,祝旅途愉快~~,等著分享你的見聞~~。
南山鬆 回複 悄悄話 真希望孩子離開家的日子慢慢地慢慢地到來,想著有一天他們就飛走了,好傷感.
盈袖2006 回複 悄悄話 再怎麽跟,這點上也跟不上,總是會惆悵.唉...孩子長大了
石庫門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蘇鄉門地的評論:

父母想的總是比子女周到,細致。
我們都是“欠老的,還小的”。
一代一代相傳下去。
石庫門 回複 悄悄話 回複一霖的評論:

一霖,別難過,我們都會有這一天的,遲早。

我常跟村長說,現在我還很熱衷回國,因為父母還在,等有一天,他們不在了,我是不是還會這麽喜歡回國?當然,現在兒子也在那邊。
蘇鄉門地 回複 悄悄話 嗯,描寫得好細膩,家的微妙之處就是如此。

年輕人會按不同的情感和不同的思路來定義。

我和阿葛差不多,把自己童年成長之地作為自己的家。
幸好我父母,尤其是父親早就理解了這點,所以在蘇州安了第一家之後,又重新安第二家,就在外婆住的地方。 他們是希望女兒能夠常回“家”聚首,生怕她回了娘家還缺少“家”的感受。
石庫門 回複 悄悄話 回複graceusa的評論:

父母的意識永遠跟不上孩子的成長。
看到擺在眼前的事實總會很吃驚:什麽?已經要離開家了嗎?已經有自己家了嗎?……總覺得還沒準備好。
一霖 回複 悄悄話 在父母進養老院前,我一直是把回父母家說成回家的,印象裏,那從來都是我土生土長的家,如今,家沒了...
而我自己的家,我一直感覺就是現在居住的地方。
graceusa 回複 悄悄話 我小時侯和奶奶住,所以,從來沒把父母家當成自己的家;
如果,我說,我要回家,那是指奶奶的家。
不曉得,這些是否曾讓母親難過。

昨日,和老鄰居聚會,他們的女兒比小葛大一歲。想起當年兩個小姑娘一起玩耍的情景,不免感歎,再過兩年,她們就要離開家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