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庫門

喝茶,聊天,八卦,看電視的地方
個人資料
正文

“村長”的由來

(2009-11-06 17:02:50) 下一個


我叫我家領導為“村長”是有原因的。


十多年前我們搬到賓州西部的一個小鎮。那個鎮很小,才二萬多人口,幾乎清一色白人,黑人很少,我們這樣的外國人就更少了。當時鎮上除了一家福州人開的外賣店,我們是唯一的一戶中國人。我兒子就讀的學校,一共才幾個黑人孩子,外裔學生就兩個:一個白人家庭領養的韓國女孩,另一個就是我兒子。所以我兒子在學校目標挺大,老師,學生都認識他。我一去他學校,立馬有人通風報信給我兒子,“xxx,你媽來了”。年少時,他還“蹭,蹭,蹭”地跑來跟我磨嘰幾句。年長了,遠遠的跟他老媽舉下手,以示招呼。回家後,必是抱怨:媽,你又來我學校幹什麽!

一年後,搬來了一戶中國人,一對杭州來的夫妻和一個小女孩。那時我們的高興勁甭提了,悶了一年了,現在就像久旱逢甘露,就像找到了黨組織。我們兩家走得很近,成了朋友。周末,節假日經常聚在一起,吃個飯,喝點小酒,聊聊天。他們家的小女孩跟在我兒子屁股後麵,“大哥哥,大哥哥”,追著他玩。有時我們也一起 shopping,一起外出。總之,很合得來。

過了兩年,又來了一戶中國人。是從費城來的上海人,工作關係來到這個小鎮。他們是單親家庭,爸爸和女兒,女兒比我兒子大一歲。學習非常好,鋼琴彈得一級棒。那個男人家,很會做菜,於是我們更有了聚會的理由,三家輪流著,這家吃到那家……。

至此,這個小鎮有了三戶中國人家,我們戲稱之“三家村”。我家領導理所當然地自封為“村長”,理由當然是我們是這個鎮的“元老”。那時我們打電話召集他們兩家來我家聚會時是這樣說的“這個周末,到村口老槐樹下集合,有空伐?”,這個“三家村”的暗語,我們三家都知道。

幾年後,最後來的最先走了,他們搬回費城去了。說是這個“三家村”實在太寂寞,受不了。於是“三家村”成了“兩家店”。接著,杭州人家也搬走了,公司召他們回到弗傑尼亞的總公司去了。我們又落到了“孤家寡人”的境地。“村長”的職位也名不副實了,雖然他和他還自稱“村長”,但是已沒有了村民。


現在我們也搬離了那個小鎮。為了紀念這個曾經的“三家村”,我時不時地稱俺領導 :“ 村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石庫門 回複 悄悄話 回複DUMARTINI的評論:
阿拉是上海人,嗬嗬。我也差點進向明中學。
DUMARTINI 回複 悄悄話 有空伐---怪不得有你這個ID,上海人~~

村長比居委會小組長官大一些。哈
石庫門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蘇鄉門地的評論:

就是,就是。這個村長當得村民都跑光了,弄得上級部門也不好檢查工作:))
蘇鄉門地 回複 悄悄話
咱這村長大人的領導水平有待提高哇,換您當算啦,哦,您本來就是他的上級部門麽,哈哈。

我小時候住過的一個地方,附近還真就有個三家店,那裏有爿百貨商場,所以家裏缺個什麽針頭線腦的,媽就會指揮爸去“三家店”嘩一趟。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