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的創造主

主啊!讓我看到我周遭的人,賜我以你的眼光把他們看待, 讓我把智慧和力量付諸於行,使人看到你海洋般寬深的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基督徒的默想》第四章 基督徒的默想與神的愛

(2010-01-11 16:28:45) 下一個




 

克艾蒙(Edmund Clowney)著

每一個基督徒,在醒覺到救主的同在時,都會對世界有一種新鮮的看法。有個剛信主的人,專程到公園去散步,要欣賞神所造的世界。一個剛把生命奉獻給主的中學生,在冬天的早晨走路去上學。路縫裏的小草,突然像是伊甸園中的花卉,是神的手剛造出來的。

可是多少時候,基督徒由於缺乏默想,而被世俗所勝,他們從神的眼光看世界的能力萎縮了。瞪眼凝視石頭花木並不是默想。這樣的注視不會幫助我們默想和體會,隻會帶來幻想。我們要做的,是在深思中細查神所造萬物的豐富與實在。假如我們同時與創造的主交通必大有收獲。如果你願意嚐試,卻不知道從何開始,你可以先默想自己的手——不是想一個部分,而是想神所創造的整隻手。讀詩篇139篇,然後再看一遍你的手。把你所想的寫下來。然後為你的手讚美神,並求祂潔凈你的手(參照詩90:17)。你要如何以這雙手來服事神呢?

默想神在人類曆史上的作為,將帶領我們進入另一個屬靈的境域,這是詩篇裏經常提到的。我們應從聖經上所記載神的工作看起,也就是說,要默想舊約的曆史。而且,不隻是探討救贖曆史中各事件的意義(例如,以色列人出埃及),也要注意事件的本身。「聖經故事」不是主日學的專用品。把讀經範圍隻限於保羅和彼得書信的基督徒,對所讀的書信會有許多不明白之處,因為他們缺乏使徒們所具備的,也預期他們的讀者已經具備了的,舊約曆史知識。一個人若不默想,不把耶路撒冷被毀、選民被擄的情形,在腦海中「重演」,他就很難體會先知耶利米或以西結的話。 
 


 

我們的默想也不應隻是一種準備工夫或僅有教導性質。我們要踴躍在神拯救的大工裏,為了神對祂子民的信實與祂應許的應驗而衷心喜樂:「神啊,自我年幼時,你就教訓我,直到如今,我傳揚你奇妙的作為。」(詩71:17)

我們讀福音書時,我們的思想將會飛躍奔騰。可是我們仍須把神在耶穌裏所完成的救贖,與祂在以色列人身上的預備工作連起來。默想神在耶穌基督裏的工作,不但不會使我們遠離舊約,反而會幫助我們更了解神為祂兒子的降臨,所作的一切準備功夫的意義。

假如默想能幫助我們體會神在自然界的奇妙工作 ——像蒲公英或人的身體;那麽,認識神救贖的大工,更能使我們認識神。記念神為拯救我們而做的一切,可以使我們省覺到神的美善。基督徒所有的默想,最後都會使我們因看見神的本性而向祂敬拜。「耶和華啊,你的慈愛上及諸天;你的信實得到穹蒼。你的公義好像高山;你的判斷如同深淵……因為在你那裏有生命的源頭。在你的光中,我們必得見光。」(詩36:5,6,9)

在聖靈裏更深的默想,能使我們體會神的同在。我們記念祂昔日的工作;我們默想祂大能作為的巔峰——加略山的十字架與空墳;可是,我們也要記念祂在我們身上的作為,我們過去的年日所經曆的恩典。從前清教徒都寫靈修日記,記下自己的靈程經驗,同時也記下神對自己的恩典。


 

以下是一項挑戰:現在就花點時間,簡短寫下神對你施予的救恩。祂的恩典如何向你顯明?在什麽情況下顯明?發生了什麽事?不要為了讓別人閱讀而寫,將它獻給神。

默想會領我們進入至聖所,在那裏神要與我們麵對麵深談。保羅寫道:「使我認識基督,認識祂複活的大能,並且曉得和祂一同受苦,效法祂的死,或者我也得以從死裡複活。」(腓3:10)。

保羅屬靈的智慧,可以總括在一句話裏:「我活著就是基督。」(腓1:21)因為我們的神——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是活著的神,所以基督徒默想的中心是有位格的神,不是抽象的觀念或象征。神自己,藉著聖子來到世上,成為我們的救主,因此基督徒的默想是在子裏麵,也藉著子,達到父那裏。我們的默想需要經過中保,這位中保是真正的神,也是真正的人。到祂麵前,就是到父麵前。神在曆史中降臨,帶領我們脫離迷茫的找尋,進入祂與我們同在的榮耀裏。當保羅發出渴望認識神的呼喊時,他並不是要再回味被提到三層天的特殊經曆(林後12:2),他乃是在試煉、受苦、監禁與逼迫中,尋求與神契通。在與神契通之中,基督複活的大能會蔭庇他;此外,與耶穌一同受苦,使他與神的關係更緊密。以撒在黃昏時到田間默想(創24:63);使徒保羅一定也懂得夜晚安靜默想的滋味。隻是,他在服事的道路上,卻常常以監獄或在暴風雨的船上,作為默想的地方。但是,他還能殷切地默想他的主,他也這樣鼓勵提摩太(提前4:15)。

耶穌與門徒相遇的地方,不隻在清晨的曠野或夜晚的花園,也在市集、樓房與監獄,就是門徒為主作見證的地方。

耶穌教導門徒要這樣禱告:「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太6:9)。這是一句需要我們深切默想的禱告。在這個禱告裏,我們祈求神的名在地上如在天上一樣被尊為聖——也就是說,神能因祂的本我,叫人尊敬祂的名。耶穌在十字架的陰影下,不是求神救祂脫離那時刻,祂原是為那時刻而來的;祂所求的是榮耀神的名。父神從天上發聲說:「我已經榮耀了我的名,還要再榮耀。」(約12:28)在十字架上,神的名永遠為聖。

基督徒的默想,也包含背十字架跟隨主的意義。沒有順服,默想就不能存在。像詩篇的詩人那樣,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默想(詩63:6),是正確和必要的。可是除非默想能領我們走上基督的道路,否則它就隻是我們自己的意念,而不是神的智慧之源。

在真理中默想,就是默想耶穌基督,祂是昨日、今日、直到永遠都不變的神。在真理知道默想會領我們進到神的麵前,並且出到營外,把我們生命與嘴唇的祭一同獻給祂。


基督徒對神的認識,與他個人和神的關係,是密切不可分的。在默想中,我們思想神在祂的話語裏所啟示的真理。我們也運用理智,但默想是與神更直接的契通。默想,就是在神的麵前,思想神所啟示的真理。

在基督徒敬虔與默想的操練中,對神的認識與對神的愛是二而一的。認識神與愛神都是與神相交的行動。基督徒所經曆的與神聯合,不是把自己提升為神。我們不能藉著意識的轉變來體驗自己為神的感受。

聖經所說的愛,就是指著與神聯合說的。我們在神的麵前,祂使我們對祂的「認識」得以確立,並且不斷進深。我們對祂的「愛」,也同時被祂所改變。默想神的話,是愛神與認識神的途徑。詩篇第一篇那位「晝夜思想」的人,「喜愛」神的律法。詩人默想神的工作,說:「耶和華的作為本為大,凡喜愛的都必考察。」(詩111:2)當我們「默想」神時,我們就充滿對神的愛:「除你以外,在天上我有誰呢?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沒有所愛慕的。」(詩73:25)

我們對神的愛有三個特點,在我們默想時,這三個特點也影響著我們的思想。第一,我們對神的愛是回應的愛:「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約壹4:19)。是的,我們愛神的心,是由祂而來,是因祂恩慈的愛臨到了我們。第二,我們的愛是委身的愛:「你們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約14:15)愛神不是尋求一種狂熱的感情,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完全順服神的旨意。第三,我們對神的愛是忌邪的愛。也就是說,我們愛的對象是獨一的,拒絕偶像,單單愛神。這樣的愛,也應該以實際行動表達出來。


 


愛的回應

「這就是愛了」,約翰寫道,「不是我們愛神,乃是神愛我們,差祂的兒子,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約壹4:10)。愛不是我們自發的,使我們的靈升華與神連合。相反地,愛是神浩大的恩典由天而降,征服了我們的叛逆,救贖了我們的罪,使我們得著兒子的名分。神的愛不是像老祖父那種憐惜的溫柔,而是一位恩慈的父所發出的征服力量。當使徒保羅麵對猶太同胞的不信與外邦人的信心時,他隻能頌讚神揀選的奇妙恩典。不瞭解羅馬書9章至11章信息的基督徒,不能明白這位使徒心中的傷痛。他不是置身事外地寫這一段話,他情願為以色列人剛硬的心受咒詛。可是在這段話的末了,他仍然以讚美詩來作總結,稱頌神的恩典。他說:「因為萬有都是本於祂,倚靠祂,歸於祂。願榮耀歸給祂,直到永遠。阿們。」(羅11:36)這讚美詩的意義極其深廣,但我們不可忽略上文的涵義。保羅在這首詩裏提到的,不是神在創造或供應上的權能,而是祂在救恩上的主權。「萬有」是指神救贖計劃的偉大事工。神救贖的計劃「蹤跡何其難尋」(33節),祂照自己的意思,拒絕或接納猶太人與外邦人,知道他們之中認識神的憐憫的數目滿足。保羅知道,救恩是「在於發憐憫的神」(羅9:16);是靠「叫他從死裡複活」的神(羅10:9);並且也歸於神,「使一切有血氣的,在神麵前一個也不能自誇」(林前1:29),「誇口的應當指著主誇口」(林前1:31)。

使徒保羅,與在他之前的耶穌一樣,因為天父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隱藏,卻向如嬰孩般沒有學問的人啟示,就因此歡樂(路10:21;林前1:26-21)。嚐過主恩的人都知道,神愛的奇妙在於它是「恩典」,白白賜下來給罪人。恩典和默想是連在一起的。如果我們與神的關係是靠行律法稱義的,我們可能把神的誡命一一存入電腦以後,就不必默想了。可是神所賜的是恩典,它的奇妙不是我們的悟性能一時完全體會的。我們隻有藉著默想,才會對神的作為越發感到稀奇,進入更深的默想與敬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