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的創造主

主啊!讓我看到我周遭的人,賜我以你的眼光把他們看待, 讓我把智慧和力量付諸於行,使人看到你海洋般寬深的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耶穌基督的福音 (下)

(2009-01-28 12:41:47) 下一個



                                                       

■ 唐納‧卡森(D. A. Carson)■ 梁永勝譯   

B.五個澄清的句子:

       這樣,我們所讀的經文包括了幾樣奇妙的真理,這些真理能在我們眼前把福音進一步展現。我可以把它們總結為五個句子來澄清。

       (1) 這福音通常是借著宣講來傳播的。保羅說,「我……傳給你們的福音」(林前十五1),然後加上:這是「我所傳給你們的」(十五2)。新約聖經通常都是這樣來形容福音的傳播。這個傳講的福音,是哥林多信徒所相信的(十五11)。試著找到每個出現「福音」這個詞的例子,試觀察有多少次,壓倒性的多次,耶穌基督的好消息是借著宣告和傳講而為人知曉。在同一封信的較前麵,保羅強調了神在祂那深不可測的智慧中,「樂意借著我們所傳『愚拙』的信息來拯救那些信的人」(林前一21,參《現代中文譯本》)。內容是「所傳……的信息」;傳遞的媒介是「所傳……的信息」。有許多經文提到是鹽、是光的重要性,當然,向人行善,特別是神家裏的人,或是為這城求平安,都是很重要的。不過,論到傳播福音時,聖經絕大多數都是明確地說是傳講。好消息必須被宣告、傳報、解釋;借著祂的話語,神自己到訪和重訪人類。福音通常是借著宣講傳播開來的。

       (2) 福音有果效地為人接受,是靠著真實和堅定的信心。保羅寫道:「我們如此傳,你們也如此信了」(林前十五11)。在本章的開頭,保羅告訴哥林多信徒:「你們若不是徒然相信,能以持守我所傳給你們的,就必因這福音得救」(林前十五2)。換言之,他們相信保羅所傳的是福音,這個信心必須是堅定不移的。很多其他的經文同樣強調這一點,例如,保羅告訴歌羅西信徒,「如今祂〔神〕借著基督的肉身受死,叫你們與自己和好,都成了聖潔,沒有瑕疵,無可責備,把你們引到自己麵前。隻要你們在所信的道上恒心,根基穩固,堅定不移,不至被引動失去福音的盼望」(西一22~23)。福音有果效地為人接受,是靠著真實和堅定的信心。

       (3) 這福音是在自我謙卑上真正地顯露出來。如果用堅定的信心,正確地理解和接受福音,人們的響應會和使徒的一樣。是的,複活的基督最後向他顯現(十五8),但這最後的複活顯現沒有成為保羅驕傲的原因,卻使他覺得自慚形穢,他說:「我原是使徒中最小的,不配稱為使徒,因為我從前逼迫神的教會。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林前十五9~10)。不然又可以怎樣呢?耶穌畢竟用了自己的寶血這個重價買贖了保羅,祂施恩赦免了他的罪,包括了他迫害神教會的罪,祂在往大馬色的路上出現在他麵前,向他顯現,而保羅在那一刻正要進一步加害神的子民!即使在保羅覺悟信主以後,他承認自己比別的使徒格外勞苦,但他仍然強調:他之所以能夠如此,完全是因為神的恩典與他同在(十五10)。謙卑、感恩、信靠基督、悔罪—這是真正悔改歸正特有的態度,從中孕育出基督徒喜樂與愛的經曆。當福音真的發揮功效時,「驕傲的基督徒」是一個難以想象的矛盾修辭。這福音是在自我謙卑上真正地顯露出來。

       (4) 這福音正確地被宣告為整體教會的中心教義。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中多次提醒他的讀者,哥林多教會不是唯一的教會─或者更好是說,很多其他的教會也有同一的信仰和規矩,因此在某個意義來說,哥林多信徒的自恃絕不是一項美德,僅證明他們走偏了而已。保羅在四章17節告訴他們,提摩太會提醒哥林多人保羅的生活方式:正如我「在各處各教會中怎樣教導人」。當保羅處理婚姻和離婚的問題時,他定下規矩:「我吩咐各教會都是這樣」(七17)。處理完信徒應怎樣看待男女之間誰作頭的問題和相互的關係之後,保羅以這些話來結束討論:「若有人想要辯駁,我們卻沒有這樣的規矩,神的眾教會也是沒有的」(十一16)。無論我們如何理解十四章34節提到的限製,保羅用這句話來引入討論:「像在聖徒的眾教會一樣」(十四34)。在哥林多前書十五章裏沒有明確使用這類的格式語,然而,保羅一再暗示說他不隻在哥林多才這樣傳講,在別處也是一樣。好像「既被宣傳」(十五12《呂振中譯本》)這種被動語態的表達方式,給人一個印象,覺得這是共同的內容,而不是專為哥林多特別保留的東西─正如保羅提到他在以弗所的事奉,是為了同一個福音的緣故(十五32),以及他較早前經常提到的,他傳福音也照一樣的常規(尤其是第一至二章)。

       當然,「整體教會」或「所有教會」都這麽做,並不見得就一定是正確的,隻要問一問亞他那修(Athansius)和馬丁路德(Luther)就知道。我們一定要以聖經來測試一切。而且,我們必須嚴肅地承認,有某種走偏了的傳統主義,它保持了形式,卻犧牲了真實性和能力。然而,這在哥林多不見得是個問題。哥林多表現出無盡創新的欲望,一不小心就割離了其他教會的常規和信仰,同時又靜悄悄地偏離了使徒小心翼翼的教導。保羅堅持,必須正確地宣稱福音為整體教會的中心教義。有一些教會驕傲地炫耀自己如何跟以往不一樣;對於這樣的教會,我們始終要抱著懷疑的態度。

       (5) 君王耶穌正在爭奪王權,而且必然得勝;福音在這情況下大大進展。在耶穌死亡和複活之後,作王的耶穌是神一切至高無上主權的唯一中介。那當然是新約聖經其他地方詳細教導的。馬太用耶穌的聲明作結:「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太二十八18)。腓立比信徒因為耶穌被賜予「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而喜樂(腓二9~11)。這裏亦然—而且相當引人注目:「基督必要作王,等神把一切仇敵都放在祂的腳下」(林前十五25)。那就預先假定這王權是仍在爭奪,仍在進展之中。這符合耶穌的聲明:「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盤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她」(太十六18)。但有一天,死亡這個最後的敵人本身會被消滅,耶穌不再居間作王。神將是萬物中的一切(十五28《呂振中譯本》)。

       保羅就是根據這個福音—耶穌的死和複活所成就的一切、君王耶穌的國度在進展中正實現的一切、我們在末日藉複活的生命而承受的一切—而寫給這些哥林多信徒,也是給我們的,他說:「所以,我親愛的弟兄們,你們務要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做主工;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裏麵不是徒然的」(林前十五58)。君王耶穌正在爭奪王權,而且必然得勝;福音在這情況下大大進展。

C.一個發人深省的總結:

       是該作評估的時候了。這個福音摘要裏—八個用來定義的詞和五個用來澄清的句子,所有都出現在新約聖經中的這一章—其中一個顯著的結果是福音是多麽能夠被人認知。這裏提到有什麽東西是我們要明白、相信、服從;這裏提到有什麽東西已被應許、教導、解釋。我們必須把所有這些東西,向這世代的人大聲疾呼,再三傳講,縱使這一代在麵對認知性和命題式東西的時候會覺得有點困窘。

       然而,仍有一些東西是必須講出來的。這一章是在一封書信的結尾,而這書信再三說明,福音怎樣真正地發揮了廣大的作用,改變人的態度、道德、人際關係和文化交流。如眾所周知的,加爾文(Calvin)強調單單隻有信心能叫人稱義,但真正的信心不是單獨的,我們可能還要加上:福音強調一個信息,就是神過往和現在成就了什麽,它也必須化為可相信和服從的認知性真理,但這福音從來都不完全隻是認知性的。

       因此,在哥林多前書頭二章裏,福音,十字架的道理,不隻是神的智慧(那是世人批評為愚蠢的),而且是神的大能(那是世人評為懦弱的)。從頭四從頭四章可見,保羅為著哥林多教會的分裂而悲痛,他們有不同的派別,把自己跟一個英雄人物連係起來—彼得、亞波羅、保羅,還有大概是其中最假屬靈的「屬基督」派。使徒正在努力解釋:這怎麽是背叛了福音,誤解了基督徒領袖的本質,令人痛心地減低了基督專有的地位,這位被釘十字架的基督就是福音的焦點。第四章用引人入勝的方式指出:在基督用寶血買來的教會裏,在使徒們(他們任勞任怨,甘處卑下)帶領的教會裏,是不能容忍成功主義的。在第五和六章中,逾越節羔羊基督的福音規定信徒要符合逾越節的條例,除去一切的「酵」—從教會的紀律來說,就是叫人痛心的奸淫罪。福音在哪裏得勝,那裏的人際關係就被轉化,以致一旦有弟兄在異教的法庭上為訴訟而同室操戈,是叫人難以想象的事,而隨便的性關係也被視為拒絕尊基督為主。第七章處理到有關離婚和再婚的複雜問題,其文脈是福音的優先地位、末世時代來臨所帶來的一個更新過的觀點、以及對末日的期盼。第八至十章所深思的問題,是信徒要怎樣與更廣的異教文化互動,特別是獻給偶像之食物的問題,使徒保羅以自己為例,以戲劇化的方式表明他甘心樂意地自製,為的就是叫福音得以廣傳─甚至這樣的立場是如何與正確理解新舊約之間的關係息息相關的。在哥林多前書十一章2~16節中,男女之間的關係不隻是連係於神格之間的關係,而且是關係到活「在主裏」—因而也在福音裏—的意思。保羅嚴厲地責備哥林多人在主餐時的習慣(「我現今吩咐你們的話,不是稱讚你們;因為你們聚會不是受益,乃是招損」,十一17),不隻是因為有些基督徒沒有察覺到自己對他人如何無禮,而且是因為他們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就是沒有認真地看待十字架,沒有用主為我們設立的儀式作為自我檢討和悔改的機會。哥林多前書十二至十四章中,運用屬靈恩賜(charismata或 pneumatika)的方式,最後被斷定為這個事實:所有信徒都承認耶穌是主,所有信徒都在同一個聖靈之內受洗,成為一個身體,而最重要的是愛的道路,那是所有信徒都被要求的最妙之道。愛,是保羅所說的三項美德信、望、愛之中最重要的—這三重美德是活出耶穌基督的福音的內在本質。如果一個基督信仰的信徒既沒耐心又沒有恩慈,以嫉妒為特征,驕傲自誇、無禮、易於動怒、計算人的惡,根本算不上是基督信仰。具體而言,這樣又如何能聖徒相通,如何迫切需要創立一個徹底抗衡文化的基督徒群體呢?對於兩代關係又有何幫助呢?種族呢?我們在地方教會裏如何互相對待呢?我們如何看待弟兄姊妹在天父世界裏極不同的角色呢?

       保羅怎樣認為哥林多人生活的每一個領域都必須致力於完成福音,我們今天也照樣應當如此。最近在三一神學院,遇到一位在常春藤名牌大學的同工,她滿有智慧,並告訴我們:在她的經驗中,那些每周接受她門徒訓練的年輕女孩,驅策著她們大部份人的是什麽。她提到三件事:首先,從家長來的要求:成績絕不可低於A。當然,這是常春藤名牌大學啊!盡管在常春藤名牌大學,成績還是用曲線分布,所以這個期盼使學生之間互相競爭。第二,部分是從家長而來,部分是從周圍的文化而來的要求:要做回自己、隨意享受、活得富足、活得充實,也包括了某種好像幫助台風災民的利他主義。第三,從同儕而來、從時尚潮流而來、從媒體而來的要求:要火辣熱情—而這一樣是要競爭的,也影響到衣著、人際關係、你對異性有什麽期盼、你希望異性對你有什麽期盼。這些要求不斷地灌輸給人。沒有界限,沒有中止的機會;有的隻是失敗。結果,有八成的女士,在就讀大學期間會被飲食失調所困擾;臨床憂鬱症的比例也很接近。全世界一直告訴他們,他們能夠做任何事,但不久就變成了要求他們任何事都能做到,不然就會成為他們自己和別人眼中的失敗者。即使他們成為基督徒,不久他們就感受到壓力,要成為最好的基督徒,評估方法是查經班的出席率、帶領禱告會、有每天靈修的忠實記錄。

       恩典的福音理應帶來豐盛的人生,有神形像的人理應因基督所成就的而快樂地在神麵前被稱為義,經曆很大的重生,以致他們可以用信心、順服、喜樂和感恩來回應。可是這些事實究竟往哪裏去了?這個世界的風俗和期望,既普及又捆縛人心。福音必須在這些女孩身上發揮效力,並在教會生活中展現出來,以致它能發出釋放的能力,使人脫離拜偶像的捆鎖—這些捆鎖太過微妙,難以名之,太過迷人,令人無法擺脫;沒有十字架大能的話語,他們難以自拔。

       當然,我隻是挑選了一個小小的人口統計。不用細想就能明白,福音也必須改變基督徒在商界中商業行為和輕重緩急順序;要改變那些沉溺在寡斷無情的自戀中之年輕人的優先級;要改變追求快樂但從未成功的單身者,他們寂寞苦悶,而且常常是享受罪中之樂;要改變活在困倦絕望的邊緣者;還有更多的。這一定要達成,不是嚐試從福音中摘取一些社會原則,更不是借著那些不著邊際、不切要點的大聲疾呼,那是徒勞無功的,而是要在我們的教會中,傳講、教導和活出我們可稱頌之救贖主的榮耀福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