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的創造主

主啊!讓我看到我周遭的人,賜我以你的眼光把他們看待, 讓我把智慧和力量付諸於行,使人看到你海洋般寬深的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敬虔的操練 13 和 平

(2008-08-04 08:36:54) 下一個




    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      (羅一二18)

    每年有數不盡以百萬元計的金錢花在尋求和睦上。每年數以千計的人向專業輔導員求助,尋求個人內心的平安或家庭的和睦。外交使節在世界各地穿梭來往,謀求國與國之間的和平。因人與人或公司與公司之間的破裂關係而起的訴訟充斥著各大小法院。

    這種屬於罪惡世界的混亂不安,基督徒也不能幸免。我們同樣經驗到困苦環境所帶來的憂慮和關係破裂所引致的極度痛苦。

    但和平應該是敬虔的人的標誌。第一,因為這是象神的特質:新約聖經有幾次稱神為和平的神。他主動去與背叛他的人複和,他帶來個人的平安和人與人之間的和睦。和平應該是我們品格的一部分,也由於神曾允賜和平給我們,因為他曾命令我們讓和平掌管我們的生命和一切關係,更因為和平是聖靈所結的果子,因此是聖靈在我們生命中工作的明證。

    我們仔細閱讀聖經之後,會發現和平實際上有三個層次:
    與神複和
    內心平安
    與人和睦

這三種和平不是類似的,而是各有不同的;它們是一種和平——神所賜予的和平或平安,稱為聖靈的果子——的三種不同表達形式。這三方麵互相補足,彼此增強,從而產生一個全麵的特質。每一方麵都具有獨特的特征,各以不同方式去助長一個和平的人的生命。

與神複和

    我們與神複和的基礎,是在主耶穌基督裏的因信稱義。聖經說:「我們既因信稱義,就借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神相和。」(羅五1)這是一切和平的起點。我們若不首先與神複和,就不可能有內在平安或與人和睦。

    在我們得救之先,因為我們為罪所生,與神的關係是彼此敵對和隔絕的(西一21)。那時我們敵擋神,是他發怒的對象。雖然麻木的宗教活動和周圍的環境也許給我們和平的假象,但事實上我們「好象翻騰的海,不得平靜;其中的水,常湧出汙穢和淤泥來。」因為,正如神說:「惡人必不得平安。」(賽五七20一21)

    然而,當我們借著在耶穌基督裏的信心與神建立個人關係時,這一切都改變了。神不再與我們對敵,反而支持和幫助我們。他不會任由環境主宰我們,而是應許使萬事互相效力,叫我們得著益處(羅八28)。箴言十六章告訴我們,他甚至叫我們的敵人與我們和平共處。

    因此,與神複和,是我們內在平安和與人和睦的基礎。當然,這個基礎並不保證其他方麵的和平會自動產生。我們必須倚靠聖靈去找出什麽能夠促進內在平安和外在的和睦,因為和平是聖靈的果子,不是我們自己的成果。

內心平安

    擾亂安寧是社會上一些輕微的罪行。雖然基督徒已經曆與神和好,但有些擾亂平安的因素會使他們經驗不到屬神的平安。好比社會中的滋擾及爭鬧事件,這些擾亂因素往往是一些瑣碎小事。我們生命中那些較嚴重的不幸事情通常會迫使我們全心全意轉向神,因而我們就經曆到他的恩典與平安。但是那些較普通的不如意事反奪去我們的平安,因為我們往往喜歡自己去解決這些問題。困擾的環境令我們憂慮、煩躁,日夜思量解決辦法;我們嫉妒或怨恨那些生活比我們好的人,或那些在某方麵虧待我們的人。

    耶穌在被賣那一夜跟門徒講話,最後以這些話作結:「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裏麵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一六33)在這個平安的保證中,耶穌作出了兩個應許。

    第一個應許就是我們在世上有苦難。掠奪我們喜樂的環境也掠奪我們的平安。這一切環境的共同特性就是「不可知」。所愛的人病了,要麵對不可知的診斷結果。或者我們在旅途中汽車壞了,我們是否有足夠金錢去支付維修費或額外的膳食及住宿費呢?我們如何及時趕到目的地?我們的行李沒有隨飛機送到飛機場,會否遺失掉?在尋回行李之前,我們可做些什麽?上述這些以及無數的其他環境因素都證明耶穌所說我們在世上有苦難是事實。

    但是耶穌第二個應許也同樣真確。他勝過了世界。以弗所書一章二十二節告訴我們:神「將萬有服在他的腳下,使他為教會作萬有之首」。換言之,耶穌被委派去為教會作萬有之首。他擁有權柄掌管全宇宙,並且為著我們和我們的益處行使這權柄。在馬太福音十章二十九至三十一節,耶穌告訴我們,若不是天父許可,一隻麻雀也不能掉在地上;甚至我們的頭發也被數過。沒有任何細節小至可以逃離天父的眼目和關注。現在耶穌在天上的榮耀中,也照樣小心看顧我們。

    那麽我們為什麽憂慮?因為我們不信。我們不認真相信那位看顧麻雀的耶穌同樣會照顧我們的需要,例如我們的行李在哪裏,怎樣支付維修費,或如何及時趕到目的地等問題。或者我們即使相信他有能力使我們脫離困境,也懷疑他是否願意這樣做。我們容讓撒但在我們心中撒下懷疑他的愛和眷顧的種子。

    有兩段經文最能幫助我們來到他麵前尋求平安。第一段是腓立比書四章六至七節:「應當一無掛慮,隻要凡事借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裏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驅除憂慮的靈丹是來到神麵前禱告。我們可為任何事情祈禱。沒有一件事是大到神沒法處理的,也沒有一件事是小到神注意不到的。

    保羅也宣稱我們要心存感恩來到神麵前。我們應該感謝他過去按著他的信實,救我們脫離困難(回想過去神的憐憫能刺激我們今日的信心)。我們應該感謝他掌管我們生活上每一小節,我們所遭遇的任何大小事情,若非經他許可,絕不可能發生。我們更應感謝他本著無窮的智慧,使萬事互相效力,為叫我們得著益處,並且基於他的愛,任何事情如不是為我們的好處,他絕不會容許發生。最後,我們可以感謝他使我們不會受試探過於我們所能受的(林前一○13)。(試探:一方麵是指受罪的引誘;另一方麵是信心受考驗。這個詞包含兩方麵的意義。)

    當我們存感恩的心來到神麵前禱告時,神應許給我們的不是苦難得釋,而是他的平安。我們得不到平安的一個理由是,我們大多時候隻一心想脫離困難,不肯接受神給我們的任何其他答複。但神借著保羅應許給我們平安——這平安是非筆墨所能形容的。這是出人意外的平安。正如保羅所說,這平安能保守我們的心懷意念,使我們不再輕易陷入憂慮中。

    如果你象我一樣,大概會這樣想:「這聽來非常悅耳,在理智上我完全同意。但當我在惱人的處境中時,我確實不能經曆平安。問題出在哪裏呢?」

    如果你在這個困境中,我建議你采取兩個步驟。第一,檢討你的動機——爾或許隻想尋求解脫而不是平安。你是否期待著錯誤的答案?第二,仰望聖靈給你帶來這種平安。要記著,平安是聖靈所結的果子。是聖靈的工作使你裏麵有平安。你的責任是在禱告中祈求平安,並仰望聖靈給你這平安。

    相信沒有基督徒比我更易憂慮和煩躁不安了。我很同情那些也容易受憂慮所困的人。我非常清楚,惟有倚靠聖靈我們才可經曆他的平安。但神借著他的話告訴我們,他的平安是我們可以支取的,我們務必要經曆到他的平安才滿足。我們必須堅持禱告,直至他應允為止。

    除了腓立比書四章六至七節,第二段可幫助我們處理憂慮的經文是彼得前書五章七至九節:「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因為他顧念你們。」在接著的一節裏,彼得提醒我們防避魔鬼,因為他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在魔鬼種種吞吃人的途徑中,其中一條與他的名字意義有關。希臘文魔鬼的意義是「控訴者」或「誹謗者」。魔鬼作為誹謗者之君,常在神麵前控訴人,也在人麵前誹謗神。當我們受試煉時,有一個思想經常進入我們的腦海:

「神若真的愛我,他絕不會容許這事發生在我身上。」或「如果神愛我,他應該給我提供一條出路脫離這困境。」

    這些思想來自撒但;我們若追溯不出這個源頭,就會引致兩個問題。第一,我們會誤以為這些意念出於自己,就因著自己對神的疑惑而產生罪疚感,這會使到原本沉重的心靈更受負累。於是我們要同時對付憂慮與罪疚感,使問題更形複雜。第二,是我們打錯仗。我們不去抵抗魔鬼,反而要竭力對付自己敗壞的性情。雖然許多時候我們確要對付自己裏麵敗壞的性情,但這不是當前要應付的問題;當前急務是抵擋魔鬼。聖經給我們一條非常清楚的命令,並且這命令是帶著應許的:「務要抵擋魔鬼,魔鬼就必離開你們逃跑了。」(雅四7)

    對於我們缺乏內在平安,聖經提供的解決辦法是:存感恩的心,借著禱告將我們的憂慮帶到神麵前;魔鬼向我們誹謗神,我們就要抵擋他。我們惟有透過將憂慮交托神,而經曆到他同在的平安,才有能力處理第三方麵的和平:與人和睦。內心的掙紮和困擾往往導致與他人的衝突,因此我們要有效地追求與人和睦,就必須首先達致內在的平安。

與人和睦

    當保羅將和平列入聖靈九個果子之一時,他大概主要想到與人和平相處的問題。他曾經警告加拉太人切勿「相咬相吞」(加五15)。他在聖靈果子之前列出的罪性表現中,以那些完全與和平相反的行為最多:仇恨、爭競、忌恨、惱怒、結黨、紛爭、嫉妒。他開始列出加拉太人需要特別重視的敬虔特質時,與人和睦的要求必定屬於前列。

    與人和睦的重要,新約聖經中有多處主要經文可佐證。下列是其中一些經文: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太五9)
    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羅一二18)
    所以我們務要追求和睦的事。(羅一四19  )
    又要叫基督的平安在你們心裏作主;你們也為此蒙召,歸為一體。(西三15)
    你們要追求與眾人和睦。(來一二14)
    人若愛生命,願享美福,須要……尋求和睦,一心追趕。 (彼前三l0一11)

    經文中提到我們「務要追求和睦」或「一心追趕」和睦。這裏所用的希臘文亦含有「追迫」之義,意味著盡極大努力或隨時戒備去追捕某物,為要加以騷擾或折磨。積極方麵的意義則是全心全意尋求:義無反顧,如有需要,甚至傾盡全力,謙卑自己,務求達到與人和睦的目標。

    追求和睦並不包括隨隨便便,無論付多少代價,但求相安無事的態度;也不包括為裝門麵而向錯誤或不公平妥協。這類行為往往令我們產生內心的爭戰。對於那些引致我們與別人不和的衝突,我們必須拿出勇氣,但態度謙和地去麵對和處理。追求和睦並不表示要逃避不和的起因。

如果我們與其他信徒有衝突,要追求和睦,可采取以下一些合乎聖經原則的實際步驟:

    第一,我們必須記住我們是同屬一個身體的。保羅說:「就如身子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而且膠體雖多,仍是一個身子;基督也是這樣。」(林前一二12)其中的目的,後來他在同一章中說,是「免得身上分門別類,總要肢體彼此相顧。」(25節)同一個身體的不同部分竟然彼此爭鬥,實在難以置信!如果我們時刻記住我們是同一個身體的肢體,我可以肯定信徒之間的不和和衝突必會減少。

    保羅在羅馬書十二章五節更強烈地表達這個觀念:「互相聯絡作肢體」(“each  member  belongs  to  all  the  others”;編者注:根據英文聖經可更貼切地譯為「每一個肢體都屬於其他所有肢體」)。我們不獨是同一個身體的肢體,而且是互相隸屬的。那個與你不和的人是屬於你的,而你也屬於他。同一個身體的肢體彼此爭鬥是何等荒謬的事。

    我們不獨要記住自己在同一個身體互為肢體,還必須謹記我們是基督身體的肢體。我們彼此之間的關係,是關乎基督的榮耀和他教會的聲譽的。甚少事情象基督徒之間的爭吵那樣更令基督的事工蒙羞。然而我們雖把犯奸淫的人逐出我們的團契,卻容忍信徒之間存在不和。我們不明白也沒有遵守聖經這個命令:「務要追求和睦的事。」

    第三,我們必須承認不和的起因或多或少與我們自己有關。我們必須以真誠謙卑的態度麵對自己的責任,而不是完全歸咎他人。我曾經見過有信徒不和,雙方都把責任完全推給對方。沒有一方願意承認引起誤會的責任。我們要追求和睦,就必須準備麵對自己任何錯誤的態度、行為或言語,願意向對方承認錯誤。

    最後,我們必須主動講和。耶穌教訓說,不論是你開罪弟兄,還是弟兄開罪了你,也沒有分別,最重要是你有責任去主動要求複和(見太五23一24,一八15)。如果我們認真地追求和睦,就不會介懷誰是首先破壞關係的一方。我們會有一個目標:以敬虔的態度去恢複和諧。信徒之間未解決的衝突是罪,不能不正視;不然就會如毒瘤般擴散全身,直至非接受根本的屬靈手術不可。所以愈早解決愈理想。

    可是,有些時候,我們追求和睦,卻沒有結果。聖經也承認有這種可能(羅一二18),但我們務要為恢複和好而竭盡所能。

    在馬太福音第五章和十八章,那叫我們去與弟兄和好的教導涉及信徒間的衝突,但追求與非信徒和睦則要用另一種解決方式。明顯地,我們不屬於同一個身體,不能借著聖靈在我們當中工作,使我們和好。那麽,我們應該如何處理與非信徒的衝突呢?

    第一,如果我們得罪了一個非信徒,我們就有責任采取主動去與對方和好。有時,這比起向基督徒認錯要更加謙卑,因為非信徒不象信徒那樣易於以謙和寬恕的態度回應。但無論如何,我們若要維持基督徒的見證,就必須這樣做。

    可是,如果是非信徒開罪我們,我們應該怎樣做呢?我們既無共同契約,沒有相交關係,又沒有共通的聖靈在雙方之間調停,我們很容易會想到報複——即使不在行動上,也在思想中。

    我相信羅馬書十二章十七至二十一節提供了答案。我們從這段經文中看到,首先,隻要在我們能力範圍以內,我們要竭盡所能去維持與人和睦。

    第二,我們絕不可報複。我們不能以惡報惡;要把審判的事交在神手中。很多時候,我們受了委屈,或認為別人屈待我們,就會想象向對方報複。我們不打算采取報複行動,但卻在思想中進行了。這種心態完全違反聖經。第十九節說應由神去申冤;隻有他的判決永遠合乎真理。隻有他知道一切內情和人背後一切動機。

    我們若甘願把審判的事交托神,他保證必報應。神是全然公正的神;我們所受的每個冤屈他都知道。雖然我們或許永遠覺察不到報應的臨到,但神的應許是確實的。

    當然,對於冒犯我們的非信徒我們的目標不應該是渴望他得到報應,不論是神的報應或我們自己報複也好。神保證主持公道的目的不是要滿足我們對公正的要求,而是要除去我們心中的掛慮。神實際上是說:「不要為自己申冤;這事交給我處理好了。你去關心其他的事:去贏取那冒犯你的非信徒的心。」我們要以德報怨,贏取對方的心,或起碼也為此盡上努力。無論我們怎樣理解「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20節)這句話,有一點是清楚的,就是我們的目的應該是把這個人贏回來。

    由於和平是聖靈所結的果子,我們要倚靠聖靈在我們生命裏動工,使我們渴望和平,得著追求和睦的途徑。但我們也有責任運用他賜給我們的途徑,並采取一切實際步驟去達到內在平安及與人和睦。

    背誦下列經文:腓立比書四章六至七節、彼得前書五章七節、羅馬書十二章十八節或其他你認為對你特別有幫助的經文。開始默想這些經文,並祈求聖靈在下一次你需要這些經訓時在你心中提醒你。要記住操練敬虔牽涉屬靈操練——在聖靈的引導下默想和實踐神的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