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的創造主

主啊!讓我看到我周遭的人,賜我以你的眼光把他們看待, 讓我把智慧和力量付諸於行,使人看到你海洋般寬深的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敬虔的操練 5 培養象神的品格

(2008-06-06 19:35:34) 下一個





所以,你們既是神的選民,聖潔蒙愛的人,就要存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的心。 (西三12)



    敬虔包含兩個不同卻彼此互補的特質;人若要操練自己成為敬虔人,就必須用同等的努力去追求這兩個特質。第一個特質是以神為中心,我們稱之為獻身於神:第二個是與神相似,我們稱為基督徒品格。我們獻身於神,就自然產生敬虔的品格,而這種品格也證明我們確已將自己奉獻。

    我們可以對神表達崇敬,可以誠心敬拜他,但要表示我們已真正獻身於神,我們必須熱切渴望象他,努力效法他。保羅不獨希望認識基督,更希望效法他,並竭力朝著這個目標奔跑。

    本書討論到這裏,我們在操練敬虔這個課題上一直集中注意獻身於神和以神為中心的生命,現在我們將注意力轉移到效法神方麵——培養象神的品格。敬虔人具有什麽特質?要回答這個問題,相信最理想的開始就是列舉保羅在加拉太書五章二十二至二十三節中稱為聖靈果子的一係列寶貴情操。然而保羅無意把聖靈果子的特質局限在這個係列之內。任何其他為聖經所表揚的信徒應有特質,也是聖靈的果子,因為這些都是聖靈在我們心中工作的結果。所以除了加拉太書五章所列出的——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和節製之外,尚可加入聖潔、謙卑、憐憫、寬恕、感恩、知足、體諒、真誠、恒久忍耐等特質。

    要培養出這許多特質似乎是非常艱難的事,我們若從現實的角度去看,第一個反應大概都是說:「我不可能做到這一切。」我們若單憑自己的努力去達到這些要求,的確是不可能。但是這些特質是聖靈所結的果子,是他在我們裏麵作成之工。不過,這並非說我們可以因此就推卸培養基督徒品格的責任,而是要求我們在他的引導和他的能力之下完成這個責任。就是因為這個屬天的層麵,基督徒品格的形成才變為可能,也就是因為這個屬天層麵,我們活出敬虔品格的渴望才不致遭受挫折與打擊。

    在以後的篇章中,我們將會個別研究這些敬虔的特質。不過,有些基本原則是適用於敬虔品格的各方麵的。

正確的動機

    第一個敬虔品格的原則是:推動我們在行為上討神喜悅的唯一可接納的動機,就是獻身於神的心誌。這種心誌有不同的表達方式。我們也許誠心渴求取悅神或榮耀他;我們也許因愛神或因覺得我們理應順服他而去做某一件事或不作某個行動。不論我們的動機以什麽形式表達出來,如果是以神為中心的,就是出於我們獻身於神的心誌,就會蒙他悅納。

    很可惜的是,我們的動機往往是以自我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的。我們會企圖在人前維持聲譽;或希望可以欣賞自己的表現;甚至希望過一種道德高尚的生活,或做些好事,因為我們從小就接受這些道德觀念的灌輸。

    約瑟被波提乏的妻子引誘,他拒絕的原因不是:「如果我這樣做,一旦被主人發覺,他就會取我頭臚。」而是說:「我怎能作這大惡,得罪神呢?」(創三九9)他受道德約束的生活是以神為中心的,因為動機純正,所以蒙神悅納。

    我記得有一次受試探去參與一個有問題的商業買賣;就在這些黑白不分明的灰色地帶裏,我們往往企圖把自己的行為合理化。我再三考慮這件事,覺得最好不這樣做,因為我怕會遭受神的責罰。在沒有正確動機的支持下,我們因害怕被神責罰而不去做某事,總比陷入罪中好。但這仍不是正確的動機。此時聖靈幫助我,令我明白到害怕被神責備並非有意義的動機;我不應該做這事的真正理由是因為我要有最高尚的品行才配得起神。聖靈幫助我去認清自己起初的動機是自我中心的,又校正我的動機,把焦點放在神身上。

    神命令亞伯拉罕獻以撒為祭,並且試驗他的動機。亞伯拉罕正要用刀刺殺他的兒子時,神阻止他說:「現在我知道你是敬畏神的了,因為你沒有將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留下不給我。」(創二二12)亞伯拉罕作出如此絕對順服的行動,是受敬畏神的心驅使。我們經常把亞伯拉罕的順服與他的信心連在一起。不錯,因著信亞伯拉罕能夠獻以撒為祭,然而促使他這樣做的卻是敬畏神的心。神所看見、又喜悅,並稱讚的正是這種以神為目標的動機。

    我們可從新約聖經中看到這種以神為目標的動機一次又一次被強調。耶穌教導說,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都包括在愛神和愛人這兩條誡命中(太二二37~40)。他不僅是說這兩條誡命總結了所有其他較具體的誡命,而是一切誡命的遵行都有賴愛的動力。我們不犯殺人或奸淫等外在的罪行,是因為害怕犯罪的後果,但隻有愛能使我們不在心裏犯謀殺或奸淫。

    在哥林多前書十章三十一節,保羅告訴我們,就是吃喝都要為榮耀神而行。正如某人所觀察的,沒有任何事比吃喝更為普通及慣性,然而,即使這些也都要有一個以神為目標的動機。作仆人的,要凡事聽從他們肉身的主人,要「誠實敬畏主」(西三22)。我們都要「為主的緣故」,順服人間的權柄(彼前二13)。同時我們當「存敬畏基督的心」去建立我們的人際關係,彼此順服(弗五21)。我們所有行動,若要蒙神悅納,都必須出於獻身於神的心。

能力的源頭

    第二個敬虔品格的原則是:敬虔生命的能力或動力來自複活的基督。保羅論述他的事奉時說:「我們所能承擔的,乃是出於神。」(林後三5)又說:「我也為此窮苦,照著他在我裏麵運用的大能盡心竭力。」(西一29)他提到自己在任何境況下都可以知足,並說:「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四13)

    神既呼召保羅,並預備他去負起極重大的任務,很可能已賜給他比後來任河人更多的高尚品德和更堅毅的性格;但是保羅將他的屬靈能力和成就一律歸入主的能力上麵去。我曾聽見有人說:「我做錯了事,就隻能夠怪責自己;但是,我做對了事的時候,卻要歸功於神。」這人是在埋怨,但他所說的卻非常正確。我們犯了罪,當然不能歸咎於神;但隻有他能夠給我們屬靈能力去過敬虔生活。

    由於基督是敬虔能力的源頭,我們經曆這種能力的方法就是透過我們與他的關係。這是耶穌在約翰福音十五章中討論葡萄樹與枝子時所談及的一個重要真理。惟獨連於他,我們才能夠產生敬虔品格的果子。我認為十九世紀瑞士神學家哥得(Frederic Louis Godet)最能夠圓滿地解釋何謂「在基督裏麵」。他說:「在基督裏的意思是基督徒不斷放棄所有他可以憑自己的智慧、力量及功勞而得的東西,轉而從基督那裏領受一切。」

    保羅描述這種關係為「住在基督裏」。他在歌羅西書二章六至七節中說:「你們既然接受了主基督耶穌……在他裏麵生根建造,信心堅固。」這段話上下文所討論到的是,活出基督徒生命的一切智慧和能力都來自基督,而不是人為的哲學和道德主義(見2至4節和8至10節)。這正是哥得的意思。我們必須放棄倚靠自己的智慧和堅毅的性格,憑信心從基督那裏支取我們一切所需。這信心當然必須用禱告去具體表現出來。詩篇一百一十九篇三十三至三十六節的記載就是一個有關信靠禱告的好例子。

    這種關係同樣因透過在基督的話中看見他的榮耀而得以繼續。在哥林多前書三章十八節,保羅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注目於主的榮耀,我們會被漸漸改變成為他的形象。在主的話中看見他的榮耀,比單從福音書中認識到他的人性要來得更有深度。因為我們要從每頁經文中留意他的品格、他的屬性和他的旨意。同時因看我們留意他,並透過他的話去維持與他的關係,我們會漸漸被改變,愈來愈象他;聖靈也會加添我們力量,使我們日益彰顯敬虔品格的優美氣質。

    因此,我們透過聖經的話注目於基督,並在禱告中倚靠他而得以培養的這種關係,使我們能夠從他那裏得到敬虔生命所必需的力量。基督徒並非一部配備獨立能源的汽車,他不過好象一部電動機,必須經常與外來電流接通以維持他的能量。我們的能力源頭就是複活的基督;我們透過他的話注目於他,在禱告中信靠他,就能與他保持聯係。

責任與倚靠

    第三個敬虔品格的原則是:敬虔品格的能力雖然來自基督,然而我們的責任卻是要培養敬虔品格,表現出敬虔的特質。這個似乎是使我們最感困惑的一個原則。今日我們會感受到要負上個人責任,於是運用意誌力去努力活出敬虔的生命;翌日我們會發現信靠自己是毫無用處的,便完全轉向基督,同時放棄聖經上列明人所要付上的責任。我們必須認識到,根據聖經的教導,在基督徒生命的各個層麵上,完全的責任和全然的信靠是並行的。

    我曾讀過一段話,其意思大概是說,一個基督徒根本沒有能力在他自己的生命中培育出聖靈的果子,因為這完全是聖靈的工作。隻要稍為深入理解這句話,都會發現這樣的論調並沒有把聖經真理平衡地表達出來。我翻閱經文匯編,查考那些論及加拉太書五章中所列出的九千聖靈果子的其中一種或多種屬靈特質的經文,發現每個果子都有一段或多段經文是命令我們要表現出這些美德的。我們是受命去愛、去喜樂、去與人和睦相處等等。這些命令正宣告了我們的責任。

    我們在前文提過,提摩太要負起在敬虔上操練自己的責任;他要追求敬虔。保羅形容自己如何追求在生命上效法神的時候,采用了強而有力的用詞,例如「竭力」和「追求」(腓三12~14)。這些字眼意味著他自己要付出極大努力,也有力地表達出他個人的責任感。

    對於我們既要完全負責又要全然信靠這種看似自相矛盾的說法,腓立比書二章十二至十三節為我們提供了解答?這樣看來,我親愛的弟兄(或朋友們),你們既是常順服的,不但我在你們那裏,就是我如今不在你們那裏,更是順服的,就當恐懼戰兢,作成你們得救的工夫,因為你們立誌行事,都是神在你們心裏運行,為要成就他的美意。」

    積?慕勒教授(Professor Jac J. Muller)詮釋這段經文時說:「信徒被召去自動自覺地積極尋求神的旨意,去提升他裏麵的屬靈生命,去活出基督徒生命的美德,並且將救恩應用到個人生活上。」如果我們認為這樣就足夠了,那麽看來我們是單憑自己的意願、堅毅的性格和意誌。但是,保羅並不是隻談人的責任,他進一步說:「是神在你裏麵動工。」那促使我們去努力培育基督徒美德的屬靈能力是從神而來的;他在我們裏麵動工,推動我們的意誌,叫我們行動。

    十九世紀荷蘭改革宗牧師喬治?伯瑟尼(George W. Bethune)作出如下的闡釋:

    因此,我們的基督徒生命既靠著神的恩典得以長進,我們也有責任使恩典增多。此外,按著恩典的本質,雖然恩典是來自神的力量,但是我們必須運用它。恩典不是額外加給我們一些才能,而是加強我們已有的才能……因此聖靈的果子就是更新的人的品德和行為;這些都不是額外加諸這人身上的,而是聖靈在他身上所作的工……讓我們此刻不住提醒自己要完全倚靠神的靈……(但是)讓我們也經常提醒自己,我們是有責任去行各樣善事的。

脫去和穿上

    第四個敬虔品格的原則是:培養敬虔品格同時需要脫去及穿上某些特質。保羅說:「如果你們聽過他的道,領了他的教,學了他的真理,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欲的迷惑漸漸變壞的;又要將你們的心誌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神的形象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弗四21~24)

    在接續下去的經句中(四28~五4),保羅列出一些應用這個原則的實例。我們要除去虛假,穿上真誠;除去偷竊,穿上慷慨。汙穢的言語必須去掉,換上隨時說造就人的好話。除去苦毒、惱恨、憤怒、毀謗,改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用感謝的話代替淫詞、妄語。甚至保羅在加拉太書五章中所列舉稱為聖靈的果子的各項美德,都是跟一係列罪性的惡行成對比而列出的;這些罪必須從一個敬虔的人身上除去。

    聖經上說,主耶穌喜愛公義,恨惡罪惡(來一9)。我們要效法他的榜樣,因為保羅曾這樣教導我們:「惡要厭惡,善要親近。」(羅一二9)我們確實要靠著聖靈治死我們身體的惡行。但是我們要同時靠著他的能力,為自己穿上憐憫、慈愛、謙卑、溫柔和忍耐。

    正如我們需要學習聖經中一個重要的二元原則——個人的責任和完全信靠,在這裏我們同樣需要在脫去舊人和穿上新人的教導上取得一個平衡的聖經真理。一些基督徒單單偏重於脫去罪性;他們通常有極嚴謹的道德操守,但是欠缺仁愛、喜樂和恩慈等優美品質。當一個基督徒同伴陷入罪中時,他們不獨不會存溫柔的心去挽回他,反而會排擠他,不與他相交。
一個痛改前非的基督徒曾經寫信告訴我,指出他的教會知道如何去接觸失喪的罪人卻不知道如何挽回失落的肢體。我們在基督徒品格的成長方麵,若單單強調除去罪惡的行為,很自然就會產生這種態度。

    然而我們若將所有注意力集中在仁愛與憐憫等品質上而疏於對付罪性的惡行,也會產生同樣的危險。今天,我們非常側重彼此確認,互相鼓勵。我們彼此幫助去學習「對自己感到滿意」。我們互為肢體,無疑需要這種鼓勵,但是我們不能忽略聖經給予同等重視的一個教導,就是要治死罪性的惡行。

    我們要脫去舊我的特性,穿上新我的特質。我們若渴望成為敬虔的人,就不能忽視任何一方麵。

均衡的成長

    第五個敬虔品格的原則是:我們要在所有被稱為聖靈果子的美德上尋求長進。這些包括憐恤、體諒和謙卑等在加拉太書五章中不曾列出的特質,卻明顯地是聖靈在我們生命中工作的成果。敬虔品格是必須均衡發展的。聖經中所列舉敬虔人的特質,應在信徒身上平均地表現出來,各項美德都要同受重視。

    我們會傾向於注重培養那些與我們的性情相近的特質;但是聖靈的果子並不是性情的問題,而是個別信徒在聖靈的引導和幫助下,尋求在基督徒品格的各方麵成長的結果。

    作家黎曦庭(Tim LaHaye)告訴我們,今天受到廣泛采納,一種把人類氣質分成四類的觀念,是希臘醫生兼哲學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首先提出的。他把人類氣質分成四大類:開朗的多血質(樂天型,the sanguine)、意誌堅強的膽汁質(暴躁型,the choleric)、敏感的憂鬱質(憂鬱型,the melancholic)和可靠的粘液質(冷靜型,the phlegmatic)。

    多血質的人易於接納在主裏常常喜樂的教訓,也較易產生憐恤和溫柔的心。但他卻難於自製或忠於己任。他必須為自己欠缺節製、信實等美德而懇切禱告,竭力追求。他必須明白,那些他最難表現出的品德仍然是他生命中必需的。他對於自己未盡忠的事絕不能以「我就是這樣的了」來作借口。

    同樣地,粘液質的人情緒穩定,易於盡忠,卻不易有喜樂。我自己就是這類人。「盡忠」在我個人的價值體係中占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每當我接受了一個責任,我都會忠心耿耿地完成它。而我卻需要對「喜樂」加倍注意。數年以前,神借這節經文喚起我的注意:「因為神的國不在乎吃喝,隻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羅一四17)我體會到在主裏的喜樂是與其他敬虔特質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

    還有,甚至那些與我們性格最相近的特質也需要聖靈的工作,加以培養。神往往在我們自以為很強的特質上操練我們,使我們知道這一切都是出於聖靈,不是我們自己。例如一個守信用的人會因某些困境而被迫暫時失去信用。但是,敬虔的人縱使要付上很大代價,仍會堅守承諾。

    膽汁質的人很難明白別人為什麽難於自製。他自己就非常自律,因此節製是他自然而發的敬虔特質。但是由於敬虔的人當尋求聖靈的果子的全麵發展,他會因著與人相處缺乏溫柔和忍耐而感到難過。

    憂鬱質的人通常對別人的需要很敏感,而且在人際關係上常作自我犧牲。然而他卻有一個愛批評和不肯原諒人的傾向,因此他需要在這些方麵特別尋求聖靈的幫助。

    我無意在這裏為不同性格類型的人作非專業的心理分析。我隻想說明我們各人在自己生命中結出聖靈的果子時所要麵對的不同需要。我們要學習並加以應用的原則是:我們有責任讓所有效虔特質在我們生命中均衡地表現出來。有些特質是我們覺得較難培養的,那我們就需要額外的禱告和加倍的留心了,然而這些都是我們在效法神的成長過程中所必須付上的代價。

漸進的成長

    第六個敬虔品格的原則是:各方麵的成長都是漸進的,而且沒有終結。連使徒保羅也承認這在他的生命中確是事實。他提到他熱切渴求認識基督,努力效法他時說:「這不是說,我已經得著了,已經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腓三12)在獄中,在他的使徒事業接近尾聲之時,他仍不住竭力追求更深認識基督,更加象他。

    所以,即使是在那些我們已有長進的範圍,我們仍然需要更進一步。保羅寫給帖撒羅尼迦信徒的第一封信,說到他們已經領受神的教訓,彼此相愛,而且愛馬其頓全地的眾弟兄。這是何等的讚許!但是保羅並不滿足。他繼續說:「但我勸弟兄們要更加勉勵。」(四9~10)基督徒品格的成長是永沒有止境的,直到我們與基督同在,完全改變成為他的樣式為止。

    敬虔品格的成長不獨是漸進而沒有終結,對我們屬靈生命的存活也是絕對必需的。如果我們沒有在敬虔品格方麵長進,我們就是倒退;因為屬靈生命是不進則退的。在保羅給提摩太的勸勉中,「在敬虔上操練自己」裏譯為「操練」(“train”)的詞語在新約聖經中隻出現過四次(譯者按:英文譯為“train”,但在中文譯本裏各有不同譯法):提摩太前書四章七節(「操練」)、希伯來書五章十四節(「練習」)和十二章十一節(「經練過」),以及彼得後書二章十四節(「習慣了」)。前三者都提出這種操練是正麵及榮耀神的。

    但是讓我們看看第四段經文:彼得後書二章十四節。在上下文裏,彼得強烈譴責那些假師傅,並叫人提防他們。他指出他們是「習慣了貪婪」(“experts in greed”),而「習慣」(“experts”)這個詞的原文與前三段經文中的“train”同出一詞。事實上,美國新標準譯本聖經將它翻譯成“having a heart trained in greed”。

    彼得運用這個詞的用意實在教人深思。我們很可能會在錯誤的方向上操練自己!那些假師傅就是這樣。他們已經習慣了貪婪,甚至成為專家——他們已把貪婪培育在自己的心中。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每日品格的成長也是如此。問題是向哪一個方向成長?我們是日益敬虔還是愈來愈不虔不敬?我們日漸增長的是愛心抑或自私?是苛刻抑或忍耐?是貪婪抑或慷慨?是誠實抑或不忠?是純潔抑或汙穢?每日我們都透過我們的思想、言語、行為及我們所做的一切,朝著某個方向——或好或壞——操練自己。

    這種關乎品格的日益長進或日漸敗壞的觀念,羅馬書六章十九節也有教導。保羅指出羅馬信徒從前是在罪中受捆綁,日漸敗壞。他們習慣了行惡。但是,保羅說,現今他們既從罪的奴役中得釋放,就當將身體獻上成為義的奴仆,以至於成聖。在這裏,義是指順服神,是具體的「義行」。成聖是指由這些行動而來的狀態或品格;義行或順服能使我們成為聖潔。當然,義行和品格都是聖靈工作的結果,但他工作是因為我們作出了努力,而我們能努力是因他在我們裏麵動工。

    行為與品格二者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行為不斷重複,就會產生品格。這是彼得後書二章十四節和羅馬書六章十九節的教訓。然而品格也決定了行為。我們所做的事決定我們是什麽樣的人;我們是什麽樣的人也決定我們做什麽事。這個真理可以用兩個箭嘴銜接成一個圓圈來解釋。
        
  
   行為產生品格,但品格也塑造行為。保羅在米利大島撞船後的經驗正好解釋這種關係。由於當時下雨,天氣又冷,島上居民就為遇難的生還者生火。路加在使徒行傳二十八章中描述保羅拾起一捆柴放在火上,有一條蛇從樹叢中走出來,咬住保羅的手。在撞船這個惡劣環境之下,保羅為什麽仍然去搜集燃料生火,看顧別人?他為何不站在火堆旁邊取暖?他不這樣做,因為他的性格是要服侍人(見徒二○33~35,帖前二7~9)。因為他已經把基督為門徒洗腳的榜樣和教訓學得很透徹。保羅已擁有服侍人的品格,所以他本能地搜集柴枝,甚至不必經過思慮。此刻,是他的「仆人本質」指揮他這樣做。

    既然行為決定品格,而品格也決定行為,每日操練敬虔對我們來說就非常重要,也是絕對必需的。所以彼得說:「正因這緣故,你們要分外的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虔敬。」(彼後一5~6)我們追求敬虔的品格,絕不能稍作鬆懈。我們若不是每日勤加操練,就會漸漸追隨周圍不敬虔的世界。盡管我們的敬虔操練是不完全的,而且距離聖經要求的標準尚遠,但是我們要繼續竭力追求認識基督,並效法他。

合理的期望

    在追求敬虔的事上,有一項重要真理是你應該知道並要緊記的,否則你讀到後麵討論敬虔品格的篇章時,就會不知所措。你會研究這十二個敬虔品格的特質,由於每一個都有幾種可能的應用途徑,你很快就會發現你需要在二十多個範圍內追求長進,以建立基督徒品格。

    切勿墮進這樣操之過急的陷阱。因為這樣隻會令你的屬靈精力過分分散。你的努力用在大廣泛的範圍上,造成精力分散,甚至浪費氣力;很可能你在任何一方麵都不會有進步。此時撒但就會利用這些來叫你沮喪。

    使徒保羅曾兩次形容基督徒是被聖靈「引導」的人(羅八14,加五18)。這兩節經文所談到的聖靈引導,不是指一些我們要作的決定,而是在談我們在生活上的行為和品格。我們若被聖靈引導,就會治死身體的惡行,同時不會讓那從罪性而來的私欲得到滿足。

    聖靈透過他的話的一般教訓客觀地引導我們。這是所有信徒了解他的心意的途徑。但是聖靈也會主觀地引導我們,因他會把經文深印我們心中,並在特別的情況下運用於我們生活之中。他利用這個方法來告訴我們他在某個時刻要我們注意的是什麽;他也利用這方法引導我們去定下應用聖經真理的優先次序。我們追求敬虔,必須掌握這個重要真理。

    當你研讀後麵論到敬虔品格的篇章時,要注意前麵所列的基本原則。嚐試為每一個特質都至少背誦一段有關經文,把這個特質的經訓要義儲存在腦中。你若把這些經文牢記心中,聖靈就可在特別情況下應用它們。

除了一般原則外,還要祈求聖靈在你心中感動你,告訴你有哪兩、三個敬虔特質是他要你現在培養和為之祈禱的。然後把注意力集中在這些特質上。遲些時候,聖靈會引導你去培養其他特質的。要緊記,他管理我們敬虔品格的成長;他是我們的教師兼教練。他絕不會令我們不知所措或混亂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