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的創造主

主啊!讓我看到我周遭的人,賜我以你的眼光把他們看待, 讓我把智慧和力量付諸於行,使人看到你海洋般寬深的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登山寶訓」係列之十一 -- 你們是世上的鹽

(2007-11-05 16:22:45) 下一個



原講者:張熙和牧師

今天,我們繼續主話語的學習,繼續看馬太福音5章主耶穌的教導。我們已經查過了八福,現在來到513節。這節經文仍與八福相聯。主說:心靈貧乏的人有福了,哀慟的人有福了,溫柔的人有福了。而正是這些人,主說:他們是世上的鹽。

警告:門徒不能失了鹹味

留意八福的變化,前麵都是在說他們如何如何,到最後一福的時候,變成你們如何如何。前八個福沒有限定對象,即任何人若如此,都是有福的。11節的最後一福,對象就非常明確了,主是在對門徒說:人若因我辱罵你們,你們就有福了。13節繼續說你們,你們是世上的鹽。所以這節經文是跟八福相聯的。

我們讀馬太福音513節: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麵,被人踐踏了。

13節一開始就指出,我們(你們)是世上的鹽。但隨之即來一個警告,一個非常嚴重的警告:如果鹽失了味,不再鹹了,那麽就完了,毫無用處,隻配丟掉。

討論鹽是否真會失掉味道,即沒了鹹味,這是無關緊要的,如此就跑題了,隻抓住字麵意思,而錯失了屬靈功課。一些學者說,死海附近的鹽含有多種雜質,在一定條件下,比如潮濕,鹽就會流失,剩下的僅是石灰及其它元素的混合物,已經沒有鹽了。看起來像鹽,但已經沒了鹹味。

這一切也許是真的,但大可不必考究,如此就會失了重點,舍本逐末。重點是,基督徒失掉基督徒的本質是完全可能的。鹽並非永遠是鹽,它可以失掉味道,失掉鹹味。這是主說的,解經家無可否認。

我們可能會失掉神所應許的屬靈素質

在查考八福時,我們已經看到了這些素質:心靈貧乏,為罪哀慟,溫柔(無論是對神、還是對人),饑渴慕義。這些素質並非與生俱來。我們可以渴望,但並非自然而有的,一定要神賜給我們,一定要透過神改變的大能。而另一方麵,我們必須渴望被神改變。上一次我們也看了八福跟主禱文的關係,我們必須禱告,讓神改變我們成為這樣的人。但除非堅持到底,不斷地朝著這個方向,否則我們很容易就會失掉了這些素質。

我們極易驕傲、自負、自信、自滿,不再心靈貧乏。這是人的本性,就是想自信,靠自己。很多人去看心理醫生,想勝過自卑感,得到些自信。這就是人的傾向,貧窮難、驕傲易;為罪哀慟難,陷入罪、喜歡罪、享受罪中之樂,則易如反掌。因此,若門徒不警醒,極易失掉這些屬靈的素質。

剛才禱告會中,馬可弟兄提醒我們必須警醒禱告,免得落入試探。我們可以禱告——“主啊,救我們脫離凶惡,不叫我們落入試探,但責任並非全在於神,我們必須警醒禱告,正如主警告的,免得入了迷惑。在這幅圖畫中可見,屬靈的素質是可以失掉的。事實上,若不會失掉,主也毋須警告了。主發出警告,免得我們失掉門徒的素質。若我們充耳不聞,則隻會自討苦吃。

鹽失了鹹味——徒有外表,毫無能力

讓我們看一看路加福音14章的平行經文,那裏跟馬太福音此處所說的極為相似。比較平行經文往往是非常重要的。路加帶出了主話語的重點(路1434-35節):鹽本是好的鹽若失了味,可用什麽叫它再鹹呢?或用在田裏,或堆在糞裏,都不合式,隻好丟在外麵

說完這些話之後,緊接著就得出了一個結論(主的話往往會引出一個屬靈要點):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主耶穌是在說:我所說的,你要留意,小心不要失掉鹽味,因為一旦失掉了,就不能恢複、挽回(restore)了。用什麽可以令它再鹹呢?一旦失掉,就失掉了,不能恢複如初了。

這讓我們想起希伯來書64節,那些嚐過天恩滋味卻離棄真道的人,就不能重新(也是“restore”一字)懊悔了。他們不能再恢複如初了。鹽失了味,怎能令它再鹹呢?你能做什麽呢?完全無能為力。它已經沒用了,不能用在田裏,不能用作肥料,不能放在糞堆裏,毫無用處。做什麽呢?隻好扔到街上,被人踐踏。倘若還有一絲用處的話,就是防人滑倒,所以隻是扔到街上,被人踐踏,再無別用了。

所以,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警告,我們也必須思考很多相關之事。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問:在屬靈的層麵,鹽怎樣會失掉鹹味呢?基督徒在什麽情況下,會停止發揮基督徒的作用呢?

保羅對主的教導理解得非常透徹,提摩太後書35節,他警告我們:末後的日子,一些人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這正是鹽的圖畫。當鹽失了味,看上去依舊是鹽——白色顆粒,粉狀。嚐一口,才發覺不是鹽,已經失了味,不再鹹了。它依舊有鹽的形狀,卻失去了能力。就是說,它已經無效了,依舊有鹽的外表,但已經失去了鹽的本質。

這正是保羅警告我們末世將要發生的事情。他說會有一種基督教完全是徒有外表,外表是基督教,按部就班地做著基督教的一切活動,說著基督教的言語,講著敬拜的話,但已經失去了內在能力。它不再有基督教的能力,一切都是外表的,沒有內含。鹽已經壞到一個地步,徒有其名而無實質了。中國人說有名無實,名義上叫做鹽,但已經沒有了鹽的實質,沒有了鹹味。

鹽象征著神潔淨的大能

如何理解鹽呢?什麽是鹽呢?我們都知道鹽是用來潔淨的,可以起防腐作用,可以調味。而所有這些功用,在舊約都可以找得到。我們來看一個潔淨的例子,這也是基督徒在世上的功用。列王記下219-22節,該段告訴了我們鹽的意義。其中涉及的人物是以利沙——偉大的神的先知。

耶利哥城的人對以利沙說:這城的地勢美好,我主看見了;隻是水惡劣,土產不熟而落。以利沙說:你們拿一個新瓶來裝鹽給我。他們就拿來給他。他出到水源,將鹽倒在水中,說:耶和華如此說:我治好了這水,從此必不再使人死,也不再使地土不生產。’”於是那水治好了,直到今日,正如以利沙所說的。

此處顯示了鹽的潔淨意義——潔淨了水。當然,不要以為是鹽成就了一切,不!如果我們以為,相比這群無知小民,以利沙湊巧懂得一些化學,所以才成就了這一切,那麽我們就會錯失了這段經文的要點。若隻需撒鹽罷了,那麽你不妨一試,就會發現根本無濟於事。如此一來,我們就會失掉屬靈的重點。

這個舉動的關鍵在於鹽的象征意義,是神的能力,而並非鹽本身。留意,事情能夠成就是因為以利沙的話——“耶和華如此說,所以水就治好了,正如以利沙所說的。這是能力,是神的能力借著以利沙運行。鹽象征著潔淨(或聖潔)和潔淨的能力。

從上述例子當中,我們看到了屬靈方麵的象征意義,這在聖經中是屢見不鮮的。例如,雅各書514節說:他們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為他禱告。抹油意味著什麽呢?一個人病了,你在他額頭抹上油是無濟於事的,油根本沒有醫治功能。我的意思是,油毫無神奇之處,醫治並非來自抹油這個舉動。油代表了聖靈的能力,並非它本身有何神奇之力,沒有人會因為抹油而得醫治。所以並非說——如果你病了,就買來油,抹到額頭,說:啊,我已經遵從了雅各書5章所說的,現在我應該好了。如果還不好,索性把整瓶油倒在身上,可能就會得醫治了。這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你錯失了屬靈的內含。抹油在病人頭上是為了提醒他:是神在醫治。

當我在英國利物浦時,有時候我和同工要為病人禱告。我們會給他抹上油,我也會向他解釋。我會說:這瓶油並沒有醫治功能,不要把它想象為一種神奇油,以致你也想買一瓶,這是沒有用的。我抹油是為了提醒你:不是我醫治你,不是油醫治你,而是神醫治你。請記住,油象征神的靈。在舊約,橄欖油往往象征聖靈和聖靈的能力。

所以同樣,在列王記中,鹽並無神奇之處。我們不知道撒了多少鹽,事實上隻是一碗,倒入井水中實在微不足道。但在屬靈含義上,它代表了神潔淨的大能。隻有明白了屬靈內含,鹽才賦有意義。

同樣,來到馬太福音這一段,我們意識到:基督徒是世上的鹽,這並非我們有什麽了不起,魅力非凡,而是神的能力運行在我們身上,運行在基督徒身上,使我們成為鹽。並非我們本身是鹽,是神將祂的能力、素質賜給我們,讓我們成為鹽。若沒有神在我們裏麵,我們一文不值,就這麽簡單。所以不要想象基督徒有何了不起,是基督在我們裏麵,令我們成為這樣的人。這完全是神的能力,是神的恩典。

鹽能潔淨汙穢、腐敗

眾所周知,鹽能夠潔淨汙穢、腐敗。士師記945節就有一個例子,那裏講到亞比米勒攻打示劍,摧毀了這座城,並且撒上鹽。關於這一段,我聽到頗多錯解,想必是解經者沒有細讀。讓我們看士師記945節:

亞比米勒整天攻打城,將城奪取,殺了其中的居民;將城拆毀,撒上了鹽。

有人說,如果撒鹽在地上,地就會不出產了。諸如此類的話,完全錯失了重點。此處並非說他撒鹽在地上,而是撒鹽在城中。這座城被撒上了鹽。你不會在城市種地,撒上鹽也難以令它荒蕪。我的意思是,撒鹽並不影響蓋房子,這與農業毫不相幹。很明顯,這裏代表的是,亞比米勒覺得這座城是可憎的,應該被潔淨。它的舊風氣被除滅了,不再是往昔之城了。

從曆史可知,示劍城重建了。事實上,它繼續存在,直到一世紀被羅馬所滅。而在此之前,示劍一直是個重要城市。漫長的曆史長河中,它經曆了無數次圍攻、摧毀,亞比米勒的這次僅僅是其中的滄海一粟罷了。所以,撒上鹽並不意味著永遠荒涼,根本不是!示劍旋即重建,依舊車水馬龍。顯然,撒鹽是個象征,亞比米勒不會花巨資買鹽來撒滿整座城。在屬靈上意味著,這座城被潔淨了,停止了以往的生活方式。

這也是發生於基督徒身上的。當鹽進入我們的生命,我們就被潔淨了,結束了舊的生活方式,直到我們自己也成為鹽。記住,這是一個過程,首先我們得到光,接著也成為光。基督會光照你,保羅對以弗所教會的人說:你這睡著的人,當醒過來,從死裏複活,基督就要光照你了(弗514節)。得到基督的光之後,我們也成為光。在這幅圖畫中,被神潔淨之後,聖靈在人內心動工,於是我們被改變,也成為鹽。

鹽代表什麽呢?

明白了這些,接下來要問的是,鹽代表什麽呢?你們是鹽,具體的內含是什麽呢?我們再看一段經文,是歌羅西書45-6節,其中保羅也用了鹽的圖畫:

你們要愛惜光陰,用智慧與外人交往。你們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就可知道該怎樣回答各人。

保羅說,作為基督徒,你們說話要用鹽調和。什麽意思呢?是不是隨身帶上一瓶鹽,每當說話前就往口裏撒一些,那麽我說話就是用鹽調和了?

鹽本身並無能力,此處是屬靈的意思。鹽代表什麽呢?說話要用鹽調和,既然不是真的鹽,那麽到底是用什麽調和呢?我們必須竭力明白鹽代表什麽,否則,真不知當如何實行聖經的教導,如何用鹽調和言語。

其實,這裏已經給了我們一個重要線索,若讀中文聖經,就不得而知了。這就是為什麽我一再強調原文的重要,特別對學習事奉的人而言。作為解經者,你不能單單依靠中文。線索就在馬太福音513節:

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鹹呢……

這不是準確的翻譯,中文的譯者至少應該在旁寫個小注,注明原文的意思。鹽若失了味,希臘文應該是:鹽若變成愚蠢。顯然,譯者覺得無法翻譯,鹽怎能變成愚蠢呢?因此他就假設,變成愚蠢的意思應該是失了味。如此一來,你就失掉了一個重要線索去明白什麽是鹽了。

如果鹽變成愚蠢,這就能給我們一個提示來明白何謂鹽了。學者們都知道,這裏的希臘文是愚蠢,並非失了味。該字從無此意,也從無失去鹹味之意。愚蠢就是愚蠢,並無它意。但譯者又隨己意翻譯了,至少他應該告訴我們,告訴不懂希臘文的人,此處原文到底是什麽意思。

這就給了我們一個線索,是什麽呢?很明顯,這提示我們,鹽就意味著屬靈的智慧。若失掉了屬靈的智慧,當然就會變成愚蠢。這個意思旋即清晰了,愚蠢的反義就是智慧。線索是明擺著的,當然,如果譯為失了味,就無從知曉了。明白這點是非常重要的。

還有其它方法可以找到線索,比如,有一個希伯來字既有缺少鹹味之意,也有愚蠢之意。所以即便從負麵的角度也可以證明這一點:沒有味道的東西,就是沒有調和的。約伯記66節就用到了這個字:物淡而無鹽,豈可吃嗎?蛋青有什麽滋味呢?除非撒上鹽,否則是無味的。

這個希伯來字也有愚蠢、可恥、荒淫的意思。明白這點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智慧在屬靈含義上並非聰明之意。智慧跟聰明,二者是大相徑庭的。

屬靈智慧是什麽意思?

什麽是智慧呢?雅各書317節告訴我們智慧是什麽,它跟聰明、伶俐、知識完全無關。17節說,惟獨從上頭來的智慧,先是清潔,後是和平,溫良柔順,滿有憐憫,多結善果,沒有偏見,沒有假冒

這些素質是上麵的智慧,屬靈的智慧,不是世上的(即15節雅各所拒絕的那些世上的智慧)。世上的智慧是屬肉體的,屬地的;但上麵來的智慧就具有像基督的這些素質。

那麽,這裏跟馬太福音513節有什麽聯係呢?非常密切的聯係。不知你有否數過,17節中提到多少素質?清潔、和平、溫良、柔順、憐憫、結果子、沒有偏見、沒有假冒,一共八個!還有一個在13節,你們中間誰是有智慧有見識的呢?他就當在智慧的溫柔上顯出他的善行來這裏還有一個素質,就是智慧的溫柔。溫柔,你會立刻聯想到什麽呢?八福中溫柔的人有福了。八加一是九,九個!八福是幾個福?九個!是否又是巧合?非常有趣!保羅在加拉太書522-23節有九種聖靈的果子,現在從雅各書也看到了。而主禱文中也是九項禱告。難道不奇妙嗎?

我說過,八福流露於聖經每一處,無論是雅各的教導、還是保羅的。即是說,你會一次次地發現這九種果子。這裏雅各說到智慧,智慧就是具備這九種素質,事實上它就代表著八福。如此一來,我們立即就會發現相聯之處了,鹽代表著屬靈的智慧。真奇妙!惟有仔細尋求的人,才會發現主的話內容何等豐富,結構何等巧妙!一環又啟示另一環,讓我們對門徒的素質有新的領悟。現在,從聖靈的果子、從上麵的智慧,就可以明白門徒的素質。而所有這一切,又都貫穿於主禱文當中,成為我們的禱告。太奇妙了!

鹽隻有溶化了——即死亡,才能發揮作用

還有一樣關於屬靈的智慧,那就是,鹽如何才能發揮作用呢?鹽是怎樣運作的呢?它是如何防腐、防道德敗壞、防屬靈衰退的呢?怎樣做呢?你可以拿些鹽看看它怎樣運作。我並非說要去實驗室,你隻需拿一碗湯(或其它食物),撒些鹽進去,搖一搖,看看如何。發生了什麽呢?鹽消失了,溶化了。

這是非常重要的線索,能夠幫助我們明白鹽的本質、門徒的本質,明白我們被呼召成為世上的鹽到底是什麽意思。鹽隻有一個運作方法:溶化,失喪自己,死亡。這就正如種子一樣,約翰福音1224節說:麥子落在地裏死了,才能結出許多子粒來。鹽是如何運作的呢?它落在食物裏(或者任何撒落之處),溶化了,因而就發揮了作用。

試想如果撒下鹽,鹽不願溶化——“不!不!不!我們要粘在一起,絕不分開。它不想失喪自己,不想溶化、消失在食物裏,這樣就起不到任何作用了。鹽發揮作用的唯一途徑就是溶化,失喪自己。

再想想光。光做什麽呢?如何運作呢?它給出自己,散發出光輝。我在查考登山寶訓時已經指出,燈也是以同樣方法運作的。蠟燭越來越小,它在燃燒自己,以致通房明亮。蠟燭不會保持同樣的長度,為了發光,它燃盡自己,真的是一直燃到死,消失殆盡。

留意,主恰恰選擇這幅圖畫來描繪門徒的生命。祂說你們是光,接著說,人點燈,不是放在鬥底下。為了發光,油會一直燃盡。鹽溶解、消失了,才能發揮作用。種子落在地裏死了,才能結果子,否則,主說,仍舊是一粒。鹽放在那兒,就隻是一堆鹽而已,毫無用處;但若撒在食物中,它就會溶化,付出自己,於是就發揮了作用。明白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屬靈的智慧是舍己,像主耶穌一樣

屬靈智慧是怎樣運作的呢?就是舍己。熟悉神作工之道的人很快就會看到這一點。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告訴我們,這就是屬靈智慧的本質。哥林多前書123-24節,我們卻是傳什麽的呢?傳釘十字架的基督。基督——神的兒子——將自己給了我們。祂死了,死在十字架上。我們傳的卻是釘十字架的基督,在猶太人為絆腳石,在外邦人為愚拙。

有人為了拯救全世界而死在十字架上?這種信息簡直是愚不可及。事實上,在早期教會時,希臘人大為光火,他們畫了一幅漫畫,一個人身、驢頭之人釘在十字架上,以此來抨擊。對希臘人而言,這真愚蠢,簡直是傻瓜。

24節,但那蒙召的,無論是猶太人,希利尼人,基督總為神的能力,神的智慧。你說:這不愚蠢嗎?簡直像一頭蠢驢!但這恰為神的智慧。當我們死在過犯中(歌羅西213節)時,當我們還是罪人時,基督為我們死(保羅在羅馬書58節說的)。這是屬天的智慧。基督是神的智慧,但基督是怎樣的呢?祂在十字架上為我們舍己。釘十字架的基督,這就是我們的信息,這就是神的智慧。

歌羅西書45-6節說:用智慧與外人交往,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現在我們恍然大悟了,就是用屬靈的智慧調和,一切言語都要用屬靈的智慧調和。進一步看,這屬靈智慧是一個付出的態度。在與人談話中,不是說我能得到什麽,而是我能夠給什麽。同樣,來到教會時,並非是我要得到什麽,而是作為基督徒,我能給什麽。我們不是在問:跟這些人團契,於我有何益處?

對我而言,在屬靈的團契中,我一無所得。我得了什麽呢?要是想得到什麽的話,我絕不會與人交通。因為大多情形中,沒人能給我什麽。(都是來問我問題,征求意見。以致在整個交通中,我都是在付出。)可是問題不是我得到什麽,而是我有什麽可以給予的。能夠付出,這是我的福分。若隻想得到什麽,則我們就會原地不動了。

屬靈的智慧就是付出,並且滿有付出的喜樂!這正是神智慧的素質。現在我們看到主話語的豐富,你看到了嗎?是那麽的簡單!你們是世上的鹽。你說:這有什麽可以談的呢?對於有眼看見的人,這句話是深邃的。所以主說:有耳可聽的,就當聽。仔細聽,就會明白。

不願舍己時,我們就不再是鹽了

現在我們開始明白為什麽鹽會失味了。你明白為什麽嗎?不斷地付出-這是與我們本性背道而馳的。我們會問,為什麽要無休無止地付出呢?夠了!我感到厭倦了,厭倦付出!我也曾不隻一次向你們坦白承認,也常常在訓練隊伍中坦言,就是我常常到了一個地步,會對自己說:看來我的付出已經足夠了,我已經給了我的生命、時間、金錢,已經足夠了。我盡了本分,將一生的黃金時間給了神,事奉祂。一旦我允許這種態度占上風,你就能看到什麽叫鹽不再是鹽了。因為我覺得已經足夠了,不願意再付出。要過自己的生活,擁有自己的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我的錢可以另作它用,好過總是給教會。舍己-我已經做夠了。

我想你們也曾這樣想過,因為多年來在主的工作上慷慨付出。你們可能也會有這種感覺:我想我做得夠了,付出的已經足夠了。

可是,當我們開始這樣想的時候,就會失掉鹹味,不再是鹽了。我們不想舍己。所以主耶穌對門徒說:要一直背著十字架,一直跟從我。在路加福音,主說:要天天背起十字架跟從我,否則不能成為我的門徒(路923節)。為什麽呢?因為你會停止付出,停止做鹽,鹽會失了味。所以主說,如果你想做我的門徒,那麽就仔細估算一下。我知道做基督徒、做門徒代價是高昂的,你先算一下。事先算好代價,哪怕決定放棄,也好過做了門徒卻半途而廢,說:我做夠了,不能繼續了。這是最大的悲劇,是對神的名最大的羞辱——有始無終,鹽失了味。這是今天教會裏常見的悲劇。

鹽在舊約獻祭中的重要性

現在我們可以看到,鹽具有屬靈智慧的素質,這素質是舍己。難怪它要跟祭物一同獻上。事實上,在舊約,祭物要撒上鹽方可獻與神。你知道嗎?沒有鹽的祭物,神是不悅納的。你可以參看利未記213節,還有舊約的其它經文。祭物必須有鹽。

在此可以看到屬靈的意義:祭物必須是聖潔的。獻祭給神絕非外在行動,而是有著屬靈含義。鹽代表的是你獻上了自己,否則的話,富人就最受益了,他可以獻上百隻羊,這對他不過是九牛一毛而已。而窮人,獻隻鴿子都勉為其難,太貴了。所以,如果付出隻是外在的,那麽富人就最受益,而窮人則一無所得了。不是的!不在乎你給了什麽,而是你有沒有獻上自己。如果沒有獻上自己,那就是一無所獻。而獻上自己,則必須是聖潔、清潔的,正如雅各所說——“惟獨從上頭來的智慧,先是清潔(雅各書317節)。

說到清潔,上次講八福跟主禱文的聯係時,我說主禱文有一處順序的變化,就是清心一福提前了。留意雅各講到智慧時,第一樣是什麽呢?從上頭來的智慧,先是清潔。清心!一切之本。雅各明白主信息的奇妙,神的仆人們都明白。隻是在今天,人看來好像瞎眼似的,但神的仆人們、使徒們,卻從未錯失這一要點,雅各(主的兄弟)也沒有錯失。清心是首要之事,一旦失去了,開始向世界、向肉體、向自己的利益妥協,我們就會失掉鹹味,失掉一切了。

所以單一的心非常重要,這種持久的清心精神必須始終如一,一旦變了,你就失掉了一切,那麽就毫無用處,隻有扔掉,被人踐踏。

不願再舍己時,我們就失掉了鹹味

最後思考的一點是,我們要問一個重要問題:鹽怎樣會失掉鹹味呢?何以至此呢?我的意思是,知道鹽會失掉鹹味,這已經非常重要了;但是,如果能夠知道何以會導致失掉鹹味、不再作門徒,防患於未然,則對我們更是大有裨益。

我們已經看了一點,就是不願再舍己。當然,很多人在成為基督徒時,從未聽聞過基督徒的生命要死、要溶化。今天,很多傳道人、牧師似乎有特權掩蓋事實,完全不似主耶穌的教導。我曾提過幾次了,傳道人單單說:來到耶穌麵前,你就會有平安、喜樂,什麽都有。感謝神,耶穌沒有這樣傳道。祂沒有騙我們成為門徒,沒有釣人上鉤,而一旦舉手決誌、成了門徒(以為是無條件的),被抓住了,祂就說:現在你可跑不掉了。耶穌絕沒有這樣做,祂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除非背起十字架,準備死、準備舍己,否則你不能做我的門徒。

我已立誌要像主耶穌這樣傳道。這可能不吸引人。人們都不喜歡聽舍己等等諸如此類的話。但耶穌不求人多,祂從不追求人數,事實上,當人群湧向祂的時候,祂說:若有人跟從我,就要舍己,否則不能做我的門徒(太1624;可834;路9231427)。一開始我就要直言相告。

很多傳道人不誠實——“來,得平安和喜樂。我們不知道有鉤,一咬魚餌,就被抓住了。不幸的是,我們不是魚,我們是可以甩掉鉤的。於是,你會看到無數例子:大量所謂決誌的人離開了。多可怕!在夏令營或布道會舉手決誌的人,大多數已經無影無蹤了。這就是未道明事實的可怕之處。主耶穌是打開天窗說亮話的。為什麽祂要直言相告呢?因為祂知道,除非知道了一切,除非計算了代價,否則我們會退卻。

失掉鹹味的原因

1
)疏於計算代價,不能從一而終
這一點來自路加福音
14章,剛才我們已經看過這段經文了。鹽如何會失掉鹹味呢?路加福音1434-35節說鹽是好的。說它是好的,意即它是有用處的,有價值的。

旁經裏有一段告訴我們鹽如何好。為什麽鹽是好的呢?什麽意思呢?即鹽是生命之本。旁經寫於主前200年左右,其中一本書叫《便西拉智訓》(德訓篇),當中寫道:

人的基本需要是水、火、鐵、鹽、麵粉、牛奶、蜜糖、葡萄汁、油、衣服,這一切對敬虔人都是好的(此處用的形容詞跟我們的經文是一樣的),但對罪人而言,卻變成壞的了。(德訓篇3926

這一點非常有趣,對敬虔人是好的東西,對罪人而言卻變成壞。例如,水是好的,但也可以成為洪水。火是好的,用以做飯,但也可以燒毀房屋,燒死人。鐵是好的,沒有鐵,無法烹飪;但鐵也可以變成殺人的利劍,互相殘殺。神的好東西被濫用了,這一點說的很好。

所以,路加福音1434節說到鹽是好的,意思是,它對人是有用的,是生命之本。這就是德訓篇39:26節所說的,它是維係生命的基本元素。中國人說柴、米、油、鹽,可謂生活最基本之物。中國人認識到四樣生活必需品,鹽即其中之一,正如我們在旁經中看到的。

為什麽鹽會失了味呢?現在來看看上下文,路加福音1425-27節:有極多的人和耶穌同行。他轉過來對他們說:人到我這裏來,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門徒;凡不背著自己的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門徒’”

主講完了這些之後,立即就講到鹽,28-30節:你們哪一個要蓋一座樓,不先坐下算計花費,能蓋成不能呢?恐怕安了地基,不能成功,看見的人都笑話他,說:這個人開了工,卻不能完工’”

換言之,他是個傻瓜,令人譏笑。他開始了建造,卻不能完工,鹽變成了愚蠢。起初是鹽,最後不是了;曾經是鹽,現在不再是了。從沒有一次是鹽、永遠是鹽的。鹽失掉了鹹味,不能再鹹了。鹽變成了愚蠢,人們揶揄他說:這人做事虎頭蛇尾。這樣就繼續來到31-33節,屬靈生命好像蓋房子,也好像打仗:“或是一個王出去和別的王打仗,豈不先坐下酌量,能用一萬兵去敵那領二萬兵來攻打他嗎?若是不能,就趁敵人還遠的時候,派使者去求和息的條款。這樣,你們無論什麽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他的舊生命,就不能作我的門徒。”這是主的教導,根本不像今天的布道家所說的那樣。

留意緊接著就來到34——“鹽是好的。譯者再次出錯。34節一開始應是因此,譯者竟把原文的因此刪掉了,真是莫名其妙!原文是因此,鹽是好的。刪掉因此,就失去了上下文的聯係。如果隻讀中文聖經,就不會知道34節是跟前文相聯係的,它並非獨立的一句話。因此,這就與前麵的經文聯係起來了。

因此,鹽是好的。成為鹽是好的,有鹽是好的,但若失了味,就正如這個虎頭蛇尾的人,他開始興建一座塔,很好!但不能竣工,因而是個傻瓜。他開始為公義而戰,想上戰場,後來卻覺得自己不能得勝,決定舉手投降。投降往往就意味著成了俘虜,所以他是個傻瓜,成了新主人的奴隸,失去了為公義而戰的自由。

在此,我們立刻看到了相聯之處。首先,為什麽鹽會失了味呢?正因為離棄了起初的委身。一個人開始了蓋樓,繼而覺得價值不菲,就說:我洗手不幹了。他離棄了起初的委身,正如彼得警告我們的——“狗所吐的,它轉過來又吃;豬洗淨了又回到泥裏去滾,這話在他們身上合式(彼後222節)。彼得警告我們,如果你有始無終,則末後的景況就比先前更不好了(20節)。寧可你根本沒有開始,也好過這樣。要麽就善始善終,要麽就幹脆不要開始,先計算一下代價。所以我常常對那些即將受洗的人說:不要受洗!直到你算好了代價,清楚知道你在做什麽為止。在此之前,我不讚成你受洗,這是為了你的好處,不是為了我,直到你完全明白自己的委身,從一而終。

所以首先我們必須忠心到底,完全委身,毫無保留。完全的意思是一生,不是兩年或兩個月。如果你隻想委身做基督徒兩個月或者兩年,那麽就索性不要做了。要麽就一生,要麽就不做。不要回頭!主說,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不配進神的國(路962節)。中國人說破釜沉舟,英文說燒斷退路

2)陷入罪-付不起的代價
我們要學的第二點是什麽呢?從馬可福音
9章可以看到。主並沒有讓我們昏昧無知,祂道明了失掉鹹味的原因。看950節:“鹽本是好的,若失了味,可用什麽叫它再鹹呢?你們裏頭應當有鹽,彼此和睦。”

要知道,如果主重複地說一句話,或者四福音重複出現一句話,那麽它就非常重要了。如何理解這段話呢?上下文是什麽呢?

馬可福音942節:凡使這信我的一個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這人的頸項上,扔在海裏那些絆倒人、讓人陷入罪中的,神會嚴厲審判。

43節,主直接指向人——“倘若你一隻手叫你跌倒,就把它吹下來;你缺了肢體進入永生,強如有兩隻手落到地獄,入那不滅的火裏去。倘若你一隻腳叫你跌倒,就把它吹下來;你瘸腿進入永生,強如有兩隻腳被丟在地獄裏。倘若你一隻眼叫你跌倒,就去掉它;你隻有一隻眼進入神的國,強如有兩隻眼被丟在地獄裏。在那裏,蟲是不死的,火是不滅的

接下來祂講到鹽:因為……”留意這個連接詞因為,這就將跟上文聯係起來了。因為必用火當鹽醃各人。鹽本是好的,若失了味,可用什麽叫它再鹹呢?什麽原因令到鹽失了鹹味呢?顯然,第二個原因就是:陷入罪中,允許自己落入試探。故此,主禱文說: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凶惡(太613節)。不叫我們遇見陷入罪的試探!因為一旦在試探中軟弱了,就會陷入罪中,失了鹹味。失了味的鹽,主說要丟掉,被人踐踏。

丟掉是什麽意思呢?這裏告訴了我們。主三次講到地獄之火,倘若一隻手叫你跌倒,就把它砍下來,缺少了肢體進入永生,強如有兩隻手落到地獄,入那不滅的火裏去。

我講解過這段經文,而且也告訴了你們,砍下手當然於事無補,罪是心的問題。此處用詞誇張,旨在告訴我們要采取強烈行動。必要時,砍斷犯罪隱患。無論什麽,砍斷它。如果與某人的友情令你犯罪,砍斷它!如果貪愛物質財富令你犯罪,砍斷它!如果買彩券、夢想中百萬大獎令你犯罪,砍斷它!如果酒令你犯罪,酗酒、醉態百出,砍斷它!砍掉這些習慣!總好過下地獄。

這是屬靈存亡、生死攸關的問題,不可等閑視之。如果與男友(或女友,或其他人)的感情阻礙你的屬靈生命,砍斷它!否則會失掉永生,這個代價你是承擔不起的。失去友誼,尚可承受;失去永生,你根本承擔不起,代價太大了。所以,此處上下文顯明出失掉鹹味意味著什麽。絕不可犯罪,你輸不起,代價太高了。

3)不能忍耐到底,在試煉中跌倒
來到最後一個問題。第三個原因是什麽呢?第三個危險是什麽呢?我們可以從馬太福音
5章看到。馬太福音5章的上下文說什麽呢?11節: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你們是世上的鹽你們一詞出現了兩次,立即給了我們一條線索。是什麽呢?這裏不是陷入罪中,而是陷入大逼迫中。不是自找的,而是臨到我們身上的。此處看到,在重壓、逼迫下,忍耐何等重要!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這句話在馬太福音強調了兩次(太2413節,太1022節)。必須忍耐到底,尤其在逼迫之下(因為是基督徒而要遭受的逼迫)。最重要的是,我們忠心於主,與祂同甘共苦。我們透過約跟祂聯合,或好或歹,或升高或降卑,或豐富或貧窮,或逼迫之下,無論什麽,我們都跟隨主到底。

這才是應有的態度!有些人在平安穩妥、和風煦日之下,比如加拿大,他們就決定做基督徒;一旦回到香港,壓力來了——找不到工作,家人也反對,健康又不好,在這種壓力、試煉、逼迫下,他們就崩潰了。正如撒種比喻中撒在石頭地上的,太陽出來一曬,發生了什麽呢?枯幹了。它無法生存,崩潰了,死了。鹽失了鹹味。

總結
總括來說,我們看到三個要點:

第一,你可能會失掉鹹味,因為缺乏完全委身。即起初的委身是不完全的,你沒有全心、一生、無條件地委身給神,所以一開始的基礎就是薄弱的。

第二,允許罪來試探。基督徒仍會常常受試探,以致犯罪。我們誰沒有受過試探呢?當我還是年幼的基督徒時,我經曆多種痛苦考驗——與女友的感情,其它情況等等。我受著煎熬,極易跌倒。今天的年輕人大有機會陷入罪中,非常危險!我們往往有自己的房間,即便是學生也有各種機會犯罪,屬靈生命真是岌岌可危。如果意識到這第二點,我們就會砍斷導致犯罪的東西。

我曾經跟我的一個女朋友斷絕來往,因為這幾乎賠掉我的永生,也許也會賠掉她的永生。砍斷是痛切入骨的。一天,我對她說:我們分手吧。我的心碎了,她的心也碎了。這件事令我傷痛欲絕,此後好多年,我都不願再接近女孩子,連說話都不願,看到女孩子就立刻逃之夭夭,甚至被人嘲笑。我保持距離,絕不踏入女孩兒圈子。為此,我在神學院非常出名,他們覺得我是個怪人,從不跟女孩子講話。有時六人坐於一桌,有男有女,我仍然視而不見。我從不開始對話;倘若她們開口,我就以最短的回答草草結束。自從那段痛苦經曆之後,我膽戰心驚,我有了恐懼症。但那是必須砍斷的,盡管猶如砍斷手腳、挖出眼睛一般痛,為了屬靈生命的存亡,我別無選擇。否則,我就失了鹹味,今天也不會在這裏了。我不會歸咎於那個女孩兒,隻是禱告,但願她能夠繼續追求主,我知道她還繼續追求主。感謝神,我們分手了,不然的話,兩人都可能完了。

第三,在困難、壓力之下,要忍耐、忠心到底。任何環境下,無論好壞,都能夠堅貞、忠心到底。有時候順境跟逆境是同樣危險的。一些人在逆境、艱難中能夠忠心;環境好了,他們就徹底敗壞、走偏了。鹽敗壞了。有些人在順境中可以忠心,艱難一來,他們就崩潰了。真奇怪!不管怎樣,我們要知道自己的弱點是什麽,並要忠心到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