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的創造主

主啊!讓我看到我周遭的人,賜我以你的眼光把他們看待, 讓我把智慧和力量付諸於行,使人看到你海洋般寬深的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信仰、試煉與得勝 危機性的位份(一)

(2007-10-13 12:33:15) 下一個





 唐崇榮


  ◎總原則的方法論

  我們在第一堂已經把一些關於「信」,信仰基督教與非基督教在這件事情上本質的不同,已經交待出來了。當我們再繼續思想下去的時候,我要用的方法論是從總原則處理,而不是從現象去了解的。用總原則去處理一件事物,以及從現象去了解一件事物不同的地方:總原則是先從整個位份的價值觀去看的,而不是從實際的困難去看的。比如說:我們中國人的醫學原理和西方的醫學原理,有一些很不同的地方;當一個人病的時候,那麽西方呢就比較從現象、從局部的情形,去看怎樣處理這個事情;而中醫就從,是不是在他身體深處裏麵,調和不對的總原則去處理。如果膽有問題了,那麽西醫把它割掉了,那這樣就局部處理這個膽所發生的問題;但是中醫就處理這個人裏麵,到底是不是有一些不調和的事情去了解。現在西醫也從總原則去處理事情,比方你有什麽病,先查血看見你裏麵什麽東西不對,你是什麽成份過高,所以知道發生在什麽地方。這樣的事情中醫有時候也不用總原則處理,比如說他看見你咳嗽,他就假定你可能是裏麵太虛或者什麽,就用一些現象的方式來處理。

  ◎用總原則解答問題

  那我每次提到一個題目的時候,比如談信仰我不是說,「你就要信!信不信就是信!很難信,也信下去!信到底就得勝!」我不是這樣的傳道人。因為我年輕的時候,我要信,但是我發現我很難信,很難信就有許多的問題提出來,而這些問題提出來,就等於是不信的一個代表。所以當我把我的問題向一些傳道人提出來的時候,那些傳道人就假定我是反對信仰的。所以我不但很難信上帝,就因為他們的態度,我更難信傳道人,所以他們對我的質疑,就使我不信上加不信,這是很不幸的不信。所以當我提到一些困難的時候,有一些傳道人就說,「你不要這樣懷疑,你要信。」他講的這句話,本來我就知道了,我本來就想要信了,所以聽一些人很大聲講一些你早就知道的話語的時候,你也感覺到受侮辱的委曲。

  所以我說:「我本來就是要信嘛,但是很難信。」「很難信也要信!」那我就不明白這句話多深奧了?後來我不能信,怎麽辦呢?「那鬼在你心裏麵,你要把鬼趕出去。」我問什麽鬼?「不信的鬼。」不信的鬼在我裏麵,我要把它趕出去;但我看裏麵不知道有沒有鬼,我想來想去,可能他心中的那個不信的鬼就是我。所以我又看不見,有不信的鬼在我裏麵,我又不知道怎麽趕出去,最好的辦法就是我自己出去了。有很多教會領袖不注意,最聰明的一些人,就這樣的離開教會了。當我們很難解決困難的時候,我們就先假設這是魔鬼的工作,而不承認自己的無能;當我們沒有看見問題的核心的時候,我們先假設是那些不信的人對我們信仰的威脅,這個是假象中間的仇敵,然後我們就以敵意去處理這些困難。

  而我個人發現從來沒有一個人,可以在一麵討厭、仇恨、怨恨對方的時候,同時可以給對方任何屬靈的幫助、教導和解決的解決。因為他自己已經在困難中間,自己的生命在困難中間就沒有辦法超脫、突破自己的困難,去站在可以幫助別人的靈性的優處的地位上。

  所以我就感覺到耶穌基督所講的:「要你們得生命,而且得的更豐盛。」那個意義是,你不但可以解決你一切的問題,你還有足夠的剩餘的能力去幫助別人,解決別人的問題。後來我就慢慢發現了,問題的存在是一件事實,解答問題是我們的職責;而能夠稱職,解答問題呢,一定要看到問題背後的問題,而不是單單問題的現象;問題背後的問題,就是一些原則性的,比現象更深一層的問題。從這樣用總原則處理,各樣現象的混亂和困難的細節,就變成我事奉的一個習慣。

  所以每一個題目當我提的時候,我不會用普通觀念甚至普通觀念中間,對那些題目所有的定義,也沒有給我成為一個解決的辦法,我要先找到這些問題背後那些原理,和這些問題背後那些心理,然後照著神真理的總原則,來處理這個問題。

  ◎基督信仰是向神發出去的

  所以我們剛才第一堂聽信仰的時候,你所聽的信仰不是指「人本」的一種宗教行動,或者人在他心靈裏麵的一種自我肯定,乃是一個照著聖經的總原則。對神的「信」,是向神發出去的;而對神的信,是從神所賜的道建立起來的。「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所以基督,和有關基督言論,以致關於基督的智能,基督論的真知識,是對神信仰的真正的總原則的基礎。

  ◎不同定義的相同名詞

  這樣,我們談信仰就不是像那些,在錯誤的信仰中間的人,談信仰那樣的膚淺;我們也不在那一個同樣的錯誤的根基中間,討論相同的題目。曾經在荷蘭居住的一個猶太後裔,理性時代的大思想家,這個人叫做斯賓諾沙,曾講過一句話:「許多的辯論起因於「對相同名詞不同定義」的人,所產生的不應該有的思想上的衝突。」因為當兩個人都用一個名詞來討論一件事情的時候,而這兩個人在用這名詞的時候,他們背後對這個名詞的意義定義是完全不一樣的。他們一方麵談一件相同的事,其實他們正在讓兩個不同的意念,在相同名詞中間所產生的衝突帶到現場中間來,所以爭辯、吵鬧就變成一個很好笑的、不必要的一個事件。所以,蘇格拉底說:「我們這一生要用盡可能的努力,去找到對每一件事件。」每一件重要的意義,有正確的定義,做為對那件事件的了解,然後找到最準確的名詞來表達對那件事的意義的了解。

  當我們看到聖經提到信、提到真理、提到愛、提到良善、智能的時候,你都發現這些名詞後麵和許多其它的宗教、哲學、文化所提的相同名詞後麵,所包含的意義是不一樣的。所以,從今以後我很盼望每一個基督徒,每一個護教士,每一個傳道人,每一個真理的教師,都應當努力正知、正解神的話,然後再把所有與真理有關的、有機性的係統知識領悟之後,找到總原則去處理所有的事件。

  ◎真正的信

  我們剛才已經提到了,「信是向限製的誇勝」、「信是對自然的超越」、「信是從自我突破出來的」、「信是對無限的進軍和追求」、「信是對真理的忠誠」、「信是對永恒的結連」、「信是對神主權的降服」。這樣,忠於真理服於神主權之下的人,才是一個有信心的人。

  現在我們要思想到,既然信使人連於神,那麽信就變成不單是一個態度,也變成一個關係了。二十世紀初受了祁克果的影響之後,無論是馬丁布伯,無論是巴特,或者是卜仁納,這幾個重要的思想家,他們都開始奠定了一個新的文化的範疇,那就是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the significant of 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也就是說位格與位格之間的關係的重要性、必須性。所以我們每一次提到信仰的時候,我們不是提到腦中一些知識,也不是提到對神的一些的真理的反應而已,乃是思想到人與神之間,在這件事情的奧秘裏麵所建立起來的關係--「我信」。

  當我們提到『信』這個字的時候,就同時把整個生命的投入在神的恩典中間,那個響應所帶來的關係,我們表現出來了。所以在信仰中間,我們就享受了與神結連所產生的關係;在信仰的中間,我們就享受了從與神相連合的中間領受恩典那甘甜的滋味;而當我們借著信連於神的生命的時候,我們就領受了生命對生命的供應,生命對生命的啟發,生命對生命推動和挑旺的生活。所以一個信神的人,應當是一個享受神的人;一個信神的人,應當是一個與神有交通的人;一個信神的人,應當是一個與神有正確關係的人;一個信神的人,在神的生命中間,可以享受他真正被造生命最大的可能性。因為就在這個關係中間,生命的源頭繼續刺激。

  繼續引動、繼續啟發、繼續挑旺被造的生命,達到更大的意義的那個價值地位裏麵。,所以信心使我們連於神,信心也使我們與神有關係,而且在這個關係中間,我們享受神。

  ◎開放係統

  接下去,我要再提到「開放係統」這件事情。信既然是向神的一個開放,這樣我們就讓神的權能、神的智能、和神的計劃,在我們生命中間有特殊的地位。因為我們向神開放了自己,對有限的我來說是一個突破,對無限的神來說,是一個歸回。所以我們借著信心就歸向神、享受神,領受他在這個被造生命中間,原定的計劃所施的恩典,以及所正在進行中間的引導。這樣信心就借著對神的開放,使信心因神的道,產生出來的這個響應和關係,可以滋潤、可以豐富化我們的生命,開放係統是基督教信仰,很重要的一個關係建立的基礎。

  「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就在使徒信經的第一句話的裏麵,我們發現這個宣告不是從理性,也不是從感情和意誌做基礎的,這個宣告乃是全人的,把神的真理啟示的總原則歸納起來,成為我們除了享受神之外,向世人向非我們信仰的其它的人,一個宣布我們的反應和我們的生活。

  ◎諾斯底異端

  「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從消極的一方麵來看,使徒信經的第一句是直接攻擊了,那些抵擋創造論,抵擋神是造化之主宰的異端思想。

  這所指的當然是指諾斯底主義,因為諾斯底主義先假設這世界既然不完全,創造者一定也是不完全,因為創造者本身不完全,所以世界才有邪惡,這樣,創造者就不可能是上帝,他隻能是次等的神,而次等的神是最高上帝所造的。這樣,次等的神才創造了這個萬惡的世界,這位上帝就不應當是至高、至善、最聖潔的上帝。從邏輯來說這個思想本身是一個錯誤的。因為它先告訴我們一個更高層次的缺陷,如果創造這物質世界的神是不完全的,那麽是完全的神把它造出來的,那個問題就跳一級,同樣的等次、同樣的本質,可以發問。為什麽創造的神,可以創造出一個不完全的神出來呢?如果他造了一個不完全的神,他本身應當也是不完全的。所以,這個就永遠追溯無停止。結果沒有真正把答案搞清楚,因為它不是從總原則來處理的。

  這樣,我們看見了,這個世界的被造,照聖經的啟示是神直接創造的。因為這個世界是神直接創造的,而這個世界竟然有一些的惡的存在,怎麽解決呢?那不能夠因惡的存在--這個現象,就把它跳到,創造這不完全世界的上帝本身一定是不完全的。我們的答案乃是被造與創造之間,有本質的差異,是一定存在的必須。The abslute necessity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qualitativ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reatorand the creature.

  ◎使徒信經對抗異端

  這樣,我們不能要一個被造界,完全如同創造者完全一樣的。這個答案是到了差不多二百五十年以前,德國一個純理性的哲學家,叫做萊布尼茲提出來的。如果這世界被造,可以完全到像上帝那樣一樣的完全的,豈不等於說上帝可以創造上帝了嗎?如果上帝是可以創造上帝的話,那麽豈不是說上帝也可以是被造的嗎?如果上帝是可以被造的,被造的可以與創造的相同的話,豈不可以說可以有兩個上帝了嗎?這樣的尖銳的批判思想是很少有的。

  雖然他在理性時代中間,不等於是完全可以解答這個問題。但是至少把更不完全的不完全,已經表達出來了。那麽,當諾斯底主義或者唯智派的哲學、神學混雜物,侵犯基督教初世紀到第二世紀信仰的時候,使徒信經的第一句話就開宗很明白的宣布:「我信世界是被造的,創造的是上帝。」所以這個信仰就從被造界,轉向、歸向創造界。我信的是創造天地萬物的上帝,而他所造的世界是美好的;因為連基督自己道成肉身,進到這個世界中間,做了最完善的聖者,來拯救我們這些不完善的人。

  ◎「信」就在開放的係統中間,與神的啟示發生關係。

  開放係統,使我們在自然界中間,可以過一個超自然界性質的生活。因為開放係統,也就是借著信,與神產生了關連。當我們一向神開放的時候,我們就在神的啟示中間發現,神不但是創造者、神也是保護者。這樣,創造與保護就變成在一個範圍裏麵,在神創造中間的有墮落了,神也變成救贖者。這樣,在救贖和神對人類的眷顧中間,又產生了一個關連,而那些不蒙救贖繼續在罪惡中間的人,也就受了神的審判。這樣,神的救贖和神的審判又變成一個關連。

  這些的事,我們怎麽去了解呢?因為這些和其它宗教不同的地方,是因為其它宗教所有的內容,是基於宗教性的向往,和人自己做為本體所產生出來的教義;而「啟示宗教」不同的地方,是因為向神開啟了一個開敞的信仰關係,就這樣的領受了,神自我啟示而給我們真理的內容。所以,如果不是神樂意,把自己和自己在創造界中所定的一切美意,以致在救贖計劃中間,所給我們的安排解出來、啟示出來的話,就沒有一個人真正明白真理。

  「信」就在開放的係統中間,與神的啟示發生關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