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的創造主

主啊!讓我看到我周遭的人,賜我以你的眼光把他們看待, 讓我把智慧和力量付諸於行,使人看到你海洋般寬深的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登山寶訓」係列之五 - 憐恤人的人有福了

(2007-08-26 12:16:45) 下一個





馬太福音五章7節

原講日期:1980年4月20日
原講者 :張熙和牧師

我們繼續查考主耶穌的八福,我們來到第五個福,馬太福音五章7節:“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主耶穌短短一句話蘊涵了如此豐富的內容,當中的豐富真是取之不盡。正因如此,麵對那些解經書,我倍感困惑:它們給出的解釋不是空洞無物,便是雲山霧罩、不知所雲,這實在令人失望。故此,我極少看解經書,對這類書我沒有什麽興趣。主的話語何等寶貴,涵義何等深遠,然而讀這類解經書隻會讓人產生更多困惑。

憐恤人的人得著救恩
“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這句話是什麽意思呢?或者,我們先從後半部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著手。“蒙憐恤”是什麽意思?從所有有關憐恤的經文出處可以看到,“蒙憐恤”就是指得救。換言之,主耶穌是在談論救恩。什麽樣的人會得救?主的回答是:憐恤人的人!這樣的人必然會蒙神的憐恤,他們將會得救。

我要再次強調這點,甚至不厭其煩的強調它,就是在主耶穌的教導中,救恩既不是靠口裏宣稱的信心,也不是靠行為。救恩是賜給某一類特殊的人,這裏描述為憐恤人的人。如果你渴望得救,你必須成為主所說的這一類人。這使我們意識到,除非靠神的恩典,否則我們無法成為這一類的人。隻有借著神的恩典,更具體說,借著神改變人的恩典,我們才能成為這一類人。我們不是單單因信得救,也不是靠行為得救,我們得救是靠著神的恩典改變我們,成為憐恤人的人。

真正的信心就是完全委身給神
按著天性,我們沒有憐恤人的心。一個把自己和自身利益放在首位的人,在其利益受到威脅時,他不可能去憐恤他人。這就是我們每日的生活體會,從擠公車的經曆就可略見一斑。為了能夠擠上車,一場肉搏戰打響了,那時所體現的就是誰有本事誰上。一次我在沙田排隊等公交車,當時我在想:“看來香港人變化很大,與我上次所看到的很不一樣,大家都很有次序的排隊。”然後,公交車到了,我以為我們會按著隊列往前走……突然間,隊列後麵的人衝到前麵,而前麵的人(包括一些年紀大的),用胳膊肘守護住自己的位置,此時,隊列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憐恤人?不!這是“適者生存”!你不要小看那些年紀大的,他們在香港生活了這麽多年,有著極為豐富的擠車經驗,知道如何用胳膊肘保護自己。來到生存問題時,若是還未學會生存技能就稱不上是長者了,還是免談憐恤人吧。按本性我們是不會憐恤人的,然而整個救恩的關鍵就是:借著信心,神改變我們,使我們成為憐恤人的人。

“信心”這個詞已經普遍被濫用,以致我不敢使用它。什麽是信心呢?信心意味著委身,就如病人把自己交在醫生手中一樣。信心不隻是相信這個醫生很好,相信他能解決你的問題,信心也是一個考驗。你要把自己完全交在醫生的手中,接受他的治療,這才是真正的信心。同樣,信心就是把自己完全交托在神的手中,完全委身給神,讓神在屬靈上醫治你,改變你。缺乏了這一種委身,信心就成了空洞(即便你宣稱自己有信心),不能帶來任何醫治。就等於你聲稱相信醫生能救你,能醫治你,然而這種相信毫無用處,直到你完全把自己交在醫生手中。在你動手術前,院方會讓你簽字,這意味著即使手術失敗,你也不能起訴他們,院方不會承擔任何責任。當然他們會盡全力(希望他們如此),然而若是手術失敗,你不能起訴他們。所以,信心就意味著一種完全委身,把自己毫無保留地交在神的手中。

我再次強調,聖經所教導的救恩,既不是靠口裏宣稱的信心,也不是靠行為,而是把自己完全交托在神的手中,讓神在你生命中成就祂的工作。我本沒有憐恤人的心,然而神能夠改變我,使我成為憐恤人的人。明白這一點非常重要。

神的恩典使我們成為憐恤人的人
馬丁·勞埃德·瓊斯(Martin Lloyd-Jones)是我多年前教會的牧師,我極其敬重他(我提及勞埃德·瓊斯,因為他的著作談到登山寶訓這段經文,或許你會讀到它。為免混淆,在此我對勞埃德·瓊斯對這段經文的解釋作出評論)。他這樣講到:“如果這是真的(如果憐恤人是得救的條件),那麽無人能夠得救。”坦白說,我不明白這話是什麽意思。當然,無人能夠靠自己的力量得救,然而什麽是恩典呢?恩典就是神改變人的大能,使我們得以成就靠自己力量所不能成就的事。

勞埃德·瓊斯說,如果憐恤人是得救的條件,那麽無人能夠得救。此話本身可對可錯,取決於這樣講的確切意思。如果救恩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成為憐恤人的人,按我們的本性,這當然是沒有希望的。我們已經看到,按本性我們根本做不到。但是,勞埃德·瓊斯想要表達的並非僅此而已,他想說,無論何種情形下我們都無法成為憐恤人的人。

雖然我極其敬重他,我不得不悲歎地說,這是否定了神恩典的功效。神的恩典是有功效的,能夠使一個沒有憐恤的人滿有憐恤,不能饒恕的人甘心饒恕,毫無良善的人充滿良善。如果神的恩典不能改變人,它的意義何在?我們又如何能夠成為新人?勞埃德·瓊斯的話否定了神恩典的功效,因為它根本不能改變任何人。這樣看來,我也沒有什麽福音可宣講了。

勞埃德·瓊斯要說的是:神的恩典僅僅是饒恕我們,不能改變我們。我不能接受這樣的理解為聖經的教導,因為我在聖經中找不到這樣的教導。我確信神恩典的功效,因為它能夠改變你和我。我因福音倍感欣喜,引以為榮,因為神能夠改變一個人,祂甚至能把一個非常墮落的人改變過來。我曾看過、聽過匪徒和罪犯的見證,他們怎樣被神的恩典徹底改變過來。我以神的恩典為榮,因為它不僅是饒恕人,它能改變人。如果神的恩典隻能饒恕人,不能救人脫離罪的生活,不能給人改變的盼望,這根本不是恩典。真正的恩典能夠改變人,這才是福音的內涵。

勞埃德·瓊斯對恩典的理解僅僅停留在饒恕的層麵,沒有更深的內涵。這點使我倍感失望。我對恩典的理解(深信是以神的話語為根據)是超越了饒恕,它具有饒恕和改變雙重涵義,這樣,你不會重複地犯同樣的罪。如果福音給予你的僅僅是饒恕,那麽,你隻能經曆永無止息的挫敗,因為你永遠都在犯同樣的罪,之後就對神說:“對不起,我說過不再犯這個罪了,然而我又犯了。”這是什麽樣的福音?我為什麽需要聖靈?聖靈的作用是什麽?祂毫無所為嗎?如果聖靈住在我裏麵,祂在做什麽呢?若我隻是不停地請求饒恕,祂根本不必住在我裏麵,我根本不需要聖靈,我隻需每一天來到神麵前禱告說:“神啊,對不起,我又犯了罪。”

聖靈的工作就是使祂的果子在我裏麵成長。根據加拉太書五章22節,聖靈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等一連串的素質。如果聖靈能夠使一個沒有愛的人充滿愛心,沒有憐憫的人滿有憐憫,這就是改變。我們怎能說:如果憐恤人是得救的條件,那麽無人能夠得救?我們能夠得救,因為我已看到了救恩的能力!勞埃德·瓊斯有關登山寶訓的信息既不可理喻又一反常態(我說“一反常態”,是因勞埃德·瓊斯是一個非常敏銳的人),在隔了兩段之後,他卻自相矛盾的說:“如果我們已被神饒恕,那麽,我們一定要、必須要,饒恕那些得罪我們的人。”如果我們“必須要”饒恕他人,那麽“必須要”是什麽意思呢?我們能夠饒恕還是不能夠饒恕?如果我們能夠饒恕,那麽,我們已經履行了聖經的教導。

我再次強調,聖經中的救恩,是神的恩典有果效地把罪人改變為聖徒。主耶穌的教導是能夠實行出來的,因為祂已給予我們能力。若是沒有能力,這個教導就遙不可及。“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可是我們卻不能憐恤人,那麽一切就成了空談。這樣,誰會得著祝福呢?勞埃德·瓊斯認為,無人能夠憐恤人,因而無人能夠得著祝福,這也意味著主的話是不著邊際的。勞埃德·瓊斯完全錯失了當中的要旨,我們能夠做到,因為神的能力能夠成就一切,神的恩典足夠我們用。這就是哥林多後書十二章9節主對保羅所說的話:“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這就是福音的榮耀。

聖經中“憐恤”的涵義
倪柝聲也解釋過這段經文。然而他的解釋令人雲山霧罩,大失所望(我也極其敬重倪柝聲)。關於憐恤人,他這樣說道:“此處說憐恤,即人所不該得的也給他。” 這到底是什麽意思?我百思不得其解,一些釋經比經文本身更難理解。什麽是“人所不該得的也給他”?你給予對方“他所不該得的”是什麽呢?是良善嗎?是愛嗎?這似乎包含了一係列的東西,不僅僅是憐恤。他接著說道:基督徒今日在地上不當占上風,我們蒙憐恤,隻在審判台前。這又是什麽意思?這與憐恤有什麽關係,我不太明白。“不當占上風”是指什麽呢?我希望人們解經時,應確切知道自己在講什麽,一定要解釋得清楚明了,絕不可以含糊其詞。

正如你們深有體會,讀解經書是一件令人頭痛的事,讀完後,你會比以前更混亂。我有一個英國朋友,他喜歡閱讀解經書。然而,讀了大量解經書後,他更加混淆了,對此他經常抱怨。難怪今天的教會如此軟弱。這表明了一個事實:我們並不明白神的話,而聖經教師也不能給予我們幫助,他們的解釋,隻會令我們陷入更深的混亂。

主耶穌在路加福音六章36節說:“你們要慈悲,像你們的父慈悲一樣。”“慈悲”的希臘文就是憐恤)。為了遵從這項命令,我必須明白“慈悲”(或憐恤)的涵義。如果我不明白它的涵義,我怎樣能遵從這項命令呢?你告訴我憐恤人就是“人所不該得的也給他”,我卻不明白這是什麽意思。具體來講,什麽是他所不該得的?我給予他的又是什麽呢?我祈求神,你傳講福音時,務必傳講得清楚明白。教會領導這樣含糊其詞,我懷疑他們未必真的明白主的話,這正是問題的根。若教會領導自己都不知所雲,那麽,我們怎樣順從神的話呢?下麵,我們要力求清楚明白主對我們所說的這句話。

“憐恤”到底是什麽意思?我們不要旁敲側擊,也不要含糊其詞,讓我們根據聖經來明白憐恤的涵義。你要知道,查考聖經的方式,不隻是翻開詞典去查看“憐恤” 這個詞,這沒有什麽用。查考聖經中某個詞語的含義,是要透過觀察這個詞在聖經中的用法。這樣,你就體會到聖經匯編的價值了。匯編的用處不隻是幫你找出你所忘記的經文,雖然這也是匯編的用處之一,然而,匯編還有更重要的用途。

我講到這點,因為我不隻是要向你解釋這節經文,而且要教你怎樣去查考聖經。我不隻是給你一條魚,而且要教你怎樣釣魚,好讓你懂得喂養自己。匯編的用處很大,你可以用它查考某個詞的所有經文出處和用法,通過查考這個詞的用法,你可以得出它的定義。在這方麵,匯編給出的定義比任何字典都清楚準確。神學詞典的功用無非如此,其作者所做的,無非是從匯編中查看某個詞在聖經中的所有出處,然後作出總結。這點你自己也可以做到。然而如果你懶得自己做或是沒有時間做,你可以花時間讀神學詞典,這就是神學詞典的用途。

當我們查考“憐恤”這個詞在新約的用法時,我們留意到憐恤總是出現在與犯罪後果相關的經文中。“憐恤”是神用來對付罪的解藥。在新約,神處理罪的方式是透過憐恤。例如,馬太二十章記載了兩個瞎子向主耶穌呼求:“大衛的子孫,可憐我吧!”他們在乞求醫治,然而,主耶穌卻向他們表達憐憫,因為任何一種身體的疾病都是罪的後果。假如這個世上沒有罪,也不會有疾病,所有的醫生都會失業。正因為有罪的存在,就有疾病的存在。

然而,我們不要犯這種錯誤,認為病與罪有著直接的關係,以為一個人生病是因他犯了罪,這種結論是錯誤的!難怪在約翰福音九章23節,門徒就瞎子的事問主:“拉比,這人生來是瞎眼的,是誰犯了罪?是這人呢?是他父母呢?”耶穌回答說:“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問題不在於因為他犯了罪,還是因為他父母犯了罪,他眼瞎是因這世上充滿了罪。因為這世上有疾病的存在,身為人類的一分子,必定會因疾病而受苦。例如,現在正在傳播流感,如果你患上流感,你不是要問:“為什麽我會患上流感?我犯了什麽罪?”因此,擺脫流感的最快方法是快快跪下悔改,而在你起來的那一刻,流感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事情並非如此!

你患上流感與你是否犯罪並無直接關聯,而是因為這世上有流感,有人在你身旁打噴嚏,把細菌散播到空氣中,你把它吸進去,所以染上了流感。這是最快的感染方式,與你是否犯罪並無直接關聯。如果有這樣直接的關聯,我們應當格外高興,因為所有的匪徒都會被最可怕的病毒襲擊而死。而我們這些犯罪較少的人,所遭受的襲擊應該是很輕的。遺憾的是,匪徒們駕駛著豪華轎車四處周遊,而那些好人卻周身病患。事實並非如此,疾病和罪之間並沒有直接關聯,隻有著間接關聯。就是因為罪的緣故,世上出現各種疾病,如果沒有罪,也不會有疾病。我必須解釋這點,因為在基督徒當中有一種愚昧的觀點,那是,有人生病時,人們會問:“他犯了什麽罪?”這真是太荒謬了!這也是五旬節派的弟兄姐妹們大量強調屬靈醫治的原因。你絕不能犯這樣的錯誤。

憐恤能夠消除罪的後果
作了以上的解釋後,我們開始認識到,神是用憐恤來解除罪的毒性。所以,當主耶穌對瞎子表示憐恤時,祂從這人身上除去了罪的後果。不是這人犯了罪,而是因為這是罪的後果。瞎眼,疾病,所有這一切都是罪的後果。所以,主耶穌向施洗約翰解釋祂的使命時,祂說:“你們去,把所聽見、所看見的事告訴約翰。就是瞎子看見,瘸子行走,長大麻風的潔淨,聾子聽見,死人複活,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太十一45)透過基督拯救的大能,罪的後果正在被消除。

讓我更具體一點地解釋。在新約,憐恤通常是指罪得饒恕。關於這點,例子實在很多,難以詳盡引述。例如,在提摩太前書一章13節和16節,保羅說他從前褻瀆神、逼迫基督徒,把一些人處死,然而他蒙了神的憐憫,因他是出於無知而作的。很明顯,這裏的憐恤就是指饒恕,他蒙了憐恤就是指他被饒恕。他逼迫基督徒是出於無知,他不知道耶穌就是基督。他知道後,即刻悔改了。

從路加福音一章7778節能夠看到憐恤與饒恕的關係。77節講到罪得赦免,與78節的憐憫是平行的關係。所以,我們能夠從中清晰地看到這一點。同樣,在羅馬書十一章3132節,保羅說外邦人也蒙了憐恤,是指他們也蒙了拯救,即他們也被饒恕。在以弗所書二章4節,保羅講到我們是因著神豐富的憐憫得救。還有,提多書三章5節說:“他便救了我們,並不是因我們自己所行的義,乃是照他的憐憫,借著重生的洗和聖靈的更新。”神出於憐憫饒恕了我們的罪,並拯救了我們。

透過這樣子的查考,我們就能夠明白“憐恤”的具體意思。我們不需要用模糊和難明的方式來解釋“憐恤”(如“人所不該得的也給他”)。我們為聖經感謝神,因為它非常明確,憐恤就是饒恕,成為憐恤人的人就是要饒恕人!“憐恤人的人(即饒恕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他們必蒙神的饒恕)。涵義如此清晰易懂,為什麽我們一定要用模糊難明的方式來解釋它?莫非我們自己也不明白?

主耶穌這教導十分重要:我們必須饒恕人,神才會饒恕我們,如果我們不肯饒恕人,神也不會饒恕我們。主耶穌在馬太福音六章12節很明確地講到這點:“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14節祂這樣說:“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這是最明確不過的解釋,如同黑白一般鮮明,絕不像教會的領導,喜歡用一些模糊難明的方式來闡釋(假設他們明白自己在說什麽)。

主耶穌非常明確地說,如果你不饒恕人,你也不會被饒恕,這與勞埃德·瓊斯的話完全相反。神是否饒恕我,取決於我是否饒恕人。我是否饒恕人,取決於我是否被改變。因為若我沒有被神改變,你不要期望我會饒恕你。按照我的本性,我會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如果你欠我什麽,你必須還清每一分錢。然而,因為神已經改變了我,我不再堅持要你還清每一分錢,或許你所欠我的根本不必償還。正如神白白地饒恕了我,我也白白地饒恕你。是神改變人的恩典使這教導成為可能,我們絕不能降低這個教導的要求。我們沒有權利把這教導衝淡,但神能改變我們。

憐恤人就是饒恕仇敵
讓我告訴你楊弟兄的故事,他的經曆使我很受觸動。楊弟兄來自新加坡,是美國Westinghouse核燃料工程師。楊弟兄從小就沒有父親,因為在二戰時,其父在新加坡被日本人殺害。當年,日本人用遠程大炮從馬來西亞往新加坡方向轟炸,造成極大傷亡。當時,楊弟兄的父親是紅十字會的一名工作人員,他在各處救助傷者,把他們送往醫院,力圖挽救這些生命。眾所周知,日本人不理會任何國際公約,對紅十字會或是其它國際機構沒有任何尊重。當時,楊弟兄的父親駕駛著救護車在外疾弛(車上有著顯眼的紅十字會標記)。日本人跨越了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邊境後,四處隨意開槍射殺老百姓。就這樣,他被日本人殺害了。他的父親自參加慈善團後,沒有再回來,連見最後一麵的機會也被剝奪了。所以,楊弟兄從來沒有見過父親,因為當時他隻是個嬰孩。如果日本人如此殘酷地對待你的父親,你會有什麽感受?

我在倫敦時,有一天楊弟兄來拜訪我。那時一位日本朋友正在我家中作客,他是一個基督徒。我想:“我事前不知道楊弟兄要來,如果告訴他有一個日本人正在我家,不知他會有什麽反應。”所以,在楊弟兄到達後,在上樓梯的當兒,我走過去對他說:“楊弟兄,有一個日本人在我家中作客,不過,他是一個基督徒。我知道日本人對你家人做了許多惡事(他叔叔也曾遭日本人迫害,諸如此類的事)……”他略微頓了一下說:“不要緊,我不會在意的。”在我們進屋後,楊弟兄與這位日本朋友握手並問候他。過了一會兒,楊弟兄對他說:“對不起,我應該告訴你實情,我的父親是被日本人殺害的。”我想:“真糟糕!這種談話繼續下去不知會有什麽結果?”這位日本弟兄看上去頗為尷尬,然後楊弟兄接著說:“然而,請放心,基督的愛已改變了我的心,我一樣地愛你。”這就是神改變人的恩典!

按著人的本性,他可以對此人恨之入骨,然而他說:“因基督的名,我愛你,所有一切都過去了。”他憐恤那些按本性他應當仇恨的人。這就是改變人的恩典!因此,除非你饒恕人,否則你不會被饒恕。為什麽勞埃德·瓊斯說,若救恩取決於我們是否饒恕人,那麽我們都不能得救?多麽可悲,他何等低估了神的恩典!對神來講,凡事都能,祂能夠改變我們去饒恕人。坦白說,我也不能忍受日本人,在經曆了二戰的痛苦後,有多少中國人能忍受日本人?我受了很多苦,我的家破碎了,我幾乎認不出我的父親了。父親深入內陸決心與日本人抗戰到底,他立下心誌:倘若不能取勝,永遠不再見我們。當時,我留在日本占領區,我們失去了一切。然而我學習饒恕,因為神改變了我的心。今天,我愛日本人,我能誠實地說我愛他們,不僅僅是饒恕,而是真心愛他們!這是基督的愛,連我自己也難以理解,為什麽我會愛他們,但我的確愛他們。

憐恤人就是愛仇敵
愛仇敵——這就是憐恤的涵義!任何攻擊你、冒犯你的人(不在乎時間長短),實際上他已成為你的仇敵。倘若你的妻子或是你的丈夫冒犯你,在那一刻,甚至她(或他)也成為你的敵人,是嗎?所以,你需要饒恕你的妻子(或丈夫),或是任何冒犯你的朋友。他們因冒犯你,已經成為你的敵人。

甚至門徒也會成為主的敵人,記得彼得做了什麽嗎?當主耶穌告訴門徒祂將要被釘十字架時,彼得說:“主啊,萬不可如此!這事必不臨到你身上。”他要阻擋主走十字架的路。主耶穌說:“撒但,退我後邊去吧!”“撒但”這個詞的意思是敵人、敵手。主對彼得說:“撒但,退我後麵去吧!”因為在那一刻彼得已成為撒但,成為耶穌的敵人。憐恤人意味著愛你的敵人,你要饒恕冒犯你的人,這就是“憐恤”的涵義。如果他沒有冒犯你,就不會成為你的敵人,你也不用饒恕他。然而,正因為他冒犯了你,所以你要饒恕他,而神會給我們恩典去饒恕所有傷害我們的人。那些在言語上冒犯你的人,你能饒恕嗎?我們必須饒恕!如果我們想蒙憐恤,我們必須饒恕,正如神完全饒恕了我們。

不饒恕人的惡仆的比喻
這一點非常重要,主耶穌講了一個比喻來闡述這一點。這個比喻是在馬太福音十八章2335節,就是不饒恕人的惡仆的比喻。在這個比喻中,“憐恤”這個詞在33節出現。整個比喻是在闡述主在馬太福音六章1415節的教導:如果你不饒恕人,你也不會被饒恕。比喻的信息極為清晰,我不打算詳細解釋。下麵,我簡要地作一個概括。

比喻中講到,一位政府官員欠了他的主人(他的王)幾百萬。因為無法償還這筆巨款,主人下令把他及家人賣為奴隸。在當時,這是很平常的事,一些身兼要職者若是失職,會遭到這種懲罰(或許我們也當如此處理那些失職的高官)。這人來到王麵前請求饒恕,他說:“主人,我無法償還,請可憐我,可憐我的家人。”於是,王說:“好吧,我饒恕你,既然你悔改了,我白白地饒恕你。”我想你們都知道這個比喻的其餘部分,這人出去遇到一個同伴,那人欠他二十塊錢,他揪住同伴的衣領說:“你欠我的二十塊錢呢?把錢還我!”那人拿不出這二十塊錢,於是,他把同伴下在監裏。消息傳到王的耳中時,王召來這個官員,對他說:“我憐恤你,饒恕了你,你不也當饒恕他人嗎?既然你不饒恕你的同伴,你所得的饒恕也被撤消。你不饒恕人,也不會被饒恕。”

你要留心,這個比喻對一次得救永遠得救的教義極為不利。我們從這個比喻中看到,盡管這個人已被饒恕,但最後卻被撤消,被王下在監裏。這個比喻講到,“主人就大怒,把他交給掌刑的,等他還清所欠的債。”這意味著他永遠都還不清了,因為在監牢中他不可能賺到錢,他根本不可能償還。這是從另外一個角度說,他徹底完了。因為他不饒恕人,所以他也不會被饒恕!盡管他已被主人饒恕,但最後卻被撤消了,因為他不配得著饒恕。主耶穌的教導何等清晰明了,絕不模棱兩可,你無法曲解或蒙混過關。

總括來說,憐恤的涵義就是饒恕。如果你不饒恕人,你也不會被饒恕。如果你憐恤人,你也會蒙憐恤。然而,我們怎樣成為這樣的人呢?隻有靠神改變人的恩典,才能成為滿有憐恤的人!

每一天都需要神的憐恤
當我們查考“憐恤”在聖經中的用法時,就會看到這個詞是用於兩方麵的。第一點講到神饒恕我們的罪,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隻需要一次憐恤(在悔改受洗的那一刻),之後就不再需要了。如果你這麽想,就犯了嚴重的錯誤,遺漏了“憐恤”另一麵極為寶貴的涵義。“憐恤”這個詞的另一個用法,在新約出現了許多次,例如:保羅在提摩太前書一章2節對提摩太說:“……願恩惠、憐憫、平安,從父神和我們主基督耶穌歸與你。”這意味著我們仍然需要恩典、憐憫和平安。在約翰二書3節,我們看到了同樣的組合:“恩惠、憐憫、平安……”。加拉太書六章16節也講到:“……願平安、憐憫加給他們和神的以色列民。”我引述這些例子,是讓你看到憐恤並不隻是過去(就是你悔改受洗時)才需要的,我們今天依舊需要神的憐恤。

為什麽我們依舊需要神的憐恤呢?記得我說,“憐恤”是神用來對付罪的解藥,因為我們仍在與罪爭鬥,我們需要神的憐恤來扶持我們。例如,在希伯來書四章16節告訴我們:“所以我們隻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 不隻是過去,我們現在依舊可以得憐恤。

為什麽我們要來到施恩寶座前?為什麽我們要向神禱告呢?因為我們可以得憐恤!它的上文下理是什麽呢?第15節告訴我們,因為我們軟弱,被罪試探,我們需要神的憐恤每天托著我們。憐恤是神對罪、對我們屬靈軟弱的奇妙解決方法,神借著它來托著我們,扶持我們。所以,憐恤是神恩典的具體體現,為的是幫助我們勝過罪。這一點在聖經中非常清晰明確,沒有絲毫含糊之處。

憐恤與審判形成了對比。雅各書二章13節講到:“因為那不憐憫人的,也要受無憐憫的審判,憐憫原是向審判誇勝。”要牢記這一點:對無憐憫的人,審判也是無憐憫的。這是主耶穌教導的消極方麵,同樣的教導,然而以負麵的方式表達出來,而積極方麵是:“憐憫是向審判誇勝”,它表明神的憐憫勝過審判。神的憐憫,神的恩典,把我們從審判中拯救出來,因此憐憫是向審判誇勝。但是,倘若你對人沒有憐憫,你會受到無憐憫的審判。神呼召我們成為憐恤人的人,他要求我們對人有憐恤之心。要得救,你必須成為憐恤人的人,這不是可有可無的,是我們得救的依據!我們必須讓神的能力在生命中發揮作用!

神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
我想讓你看到神恒久不變的憐恤是何等美麗,這也是神呼召我們去效法的。主耶穌兩次引述何西阿書六章6節的奇妙話語,第一次是在馬太福音九章13節,第二次在馬太福音十二章7節。它兩次被引述,表明其重要性。這節經文講到:“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這是什麽意思呢?祭祀是宗教的外在表現,你殺一隻羊或一頭小公牛作為祭物獻給神,無論你獻上的是什麽,這些都是外在的宗教形式。主耶穌說:“我喜愛的不是這些外在的宗教形式,而是憐恤之心,我渴望看見的是,你成為一個全新的人。”

世上有許多罪犯、假冒為善和糟糕透頂的人都是宗教狂熱分子,這些人令人感到厭煩。他們到處表現其宗教,他們認為在祭壇上獻祭,搖動著香,大聲嘟囔著宗教術語,句句帶著“哈利路亞”、“讚美主”等,就顯得自己非常虔誠。然而,主耶穌說:“我看重的不是宗教的外在表現和你所獻的祭,我要看的是你有沒有憐恤人之心。”

我們已經看到,首先,這意味著如果我有憐恤人之心,我必須饒恕人。我要靠神的恩典去饒恕,靠自己我無法做到。其次,這也意味著神恒久不變的恩典透過我顯明出來,這是什麽意思呢?

以憐憫的氣氛建立一支隊伍
你們當中有沒有人當過教練?我年輕的時候曾訓練過一支棒球隊。當時,我想組建一支棒球隊,於是,從街上拉來一群人,他們當中大多數連棒球都未見過。我對他們說:“我們組建一支棒球隊,如何?”他們回答說:“先讓我們看看這個運動是怎樣的,我們願意嚐試。”就這樣,我有了這群從街上拉來的新手,開始集訓他們。兩個月後,我想:“現在,該考考這些小夥子了。”我有一個朋友,是上海一所叫聖弗朗西斯·澤維爾(St. Francis Xavier)學校的棒球隊員。他們是一支非常出色的棒球隊,無論是能力、組織性還是技能,樣樣出色,而我們則是一群沒有經驗的新手。

不久,我們組織了一場與聖弗朗西斯·澤維爾隊的比賽。事實上,這是一場實力懸殊的較量,我們連招架之力都沒有,更不用說反攻了。結果,我們被打得體無完膚,比分到達一個非常可笑的地步,已經無須記錄了。進入362時,對我們而言已是天文數字。比賽結束後,這群沮喪的小夥子把手套和球棒扔在一邊,垂頭喪氣。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對他們說:“你們這幫人真沒用,隻配掃垃圾。你們太讓我失望了,簡直在浪費我的時間。最好給我滾得遠遠的,我不想再見到你們!”如果你這樣做,你訓練他們的意義何在?你講出這番話後,你的隊伍將不複存在。

什麽是憐恤呢?就是在人們表現得很差勁,把事情弄得一團糟後,你對他們說:“我們表現得很糟糕,理當被掃地出門。然而不要泄氣,要振作起來,檢討錯誤,一齊努力改進。以後,我們還會有重賽的機會,現在開始著手正事,分析一切錯誤,逐一改善。”可想而知,分析錯誤需要很多時間,因為我們犯了所有的錯誤。於是,我們一起詳細研究,逐步檢討,然後,設定一個時間表,借此審慎改進每一項。

第二年,我們對聖弗朗西斯·澤維爾隊說:“我們再舉行一場比賽,如何?”他們回答說:“不!我們不跟這群人比賽,這些小夥子真可笑!簡直在浪費我們時間。”我們說:“好吧!好吧!隻是再給我們一次機會與你們玩一場。”他們答應了。看著是朋友的麵子,因友誼的緣故願意再浪費幾小時。那一天,我們狠狠地教訓了他們!最後,他們以812敗北。我們並非輕易取勝,但我們打敗了他們。十二個月後,我們能夠回來打敗他們,這令他們驚奇不已。下一年,我們向全上海最好的棒球隊挑戰,我們進入上海棒球甲組聯隊參賽,而聖弗朗西斯·澤維爾隊則努力向乙組進軍。

應用在屬靈領域,憐恤是一幅美麗的圖畫
這就是憐恤人所能成就的。我們可以判定這些小夥子毫無用處,然而,因為當中有憐恤的氣氛,我們說:“不要緊,雖然我們徹底失敗了,然而我們會從中吸取教訓,我們將會做得更好。”應用在屬靈層麵,就如一個人犯了罪,如果你給他施加壓力:“你是基督徒,卻作出這樣的事!真令人厭惡!”於是,這個人想:“我羞辱了神,羞辱了教會,羞辱了每一個人,或許我不應再稱自己是基督徒,不應該再去教會。”

他失敗了,你用嚴厲批評把他壓碎,於是他選擇離開了教會,你怎樣幫助他呢?然而,你可以用憐恤的態度對他說:“你犯罪了,情況非常槽糕(你要直言不諱),然而,神的恩典足夠我們用,不要放棄!我們繼續努力,靠神的恩典你必定會成功的!”透過憐恤你給他有盼望,而批評、定罪的態度則會打碎他所有的希望。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因經受不起別人的批評而自殺,人的拒絕和批評使他們覺得活下去毫無意義。神的恩典是顯明在祂對人的憐恤。大衛犯罪,神可以對他說:“我要棄絕你,你這廢物,隻會玷汙我的名!”然而,神憐恤他。大衛悔改了,他說:“神啊,我犯了罪,做了可怕的事!你可以隨意待我。”神審判了他,然而沒有除滅他(因為神憐恤他)。之後大衛又一次犯罪,他悔改後,神再次憐憫他。這就是神恒久不變的憐恤!

憐恤人與定罪的態度恰好相反。主耶穌在馬太福音七章12節(這是憐恤的相反)說:“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什麽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麽量器量給你們。” 因為我們期望很高,我們常常會嚴厲地批評基督徒。我要坦白承認,有時我對基督徒的態度也相當嚴厲,因為我有很高的期望。對基督徒的失敗,我會很失望,有時會很苦惱,感到厭倦和生氣。然而,如果他們在神麵前真誠悔改,我們必須憐恤。我們要以這種方式彼此鼓勵,若整個教會這樣運作,我們定能建立一支得勝的屬靈隊伍。

對這群從未見過棒球的人,他們所能做的令我吃驚。隻是經過十二個月的集訓,他們達到的水準令人稱奇。再經過十二個月的訓練,他們能向最好的球隊挑戰,這令人難以置信,這是因為我們不斷地鼓勵他們。非常有意思,當時上海許多棒球隊分裂了,原因是內部不團結、彼此指責、相互毀謗等。我們的隊伍卻在憐恤的氣氛下,團結一致,因為我們從零開始,我們犯過許多錯,我們要學習彼此饒恕,一起成長,一同前行,直到進入最好的棒球隊行列。

學習憐恤軟弱的人是非常寶貴的屬靈功課。聖經教導我們要憐恤失敗、軟弱的人,幫助他們重新站起來,不要隻是批評、責備他們(這是毫無益處的)。我發現許多夫妻關係破裂,是因其中一方變得非常不願饒恕,最後說:“我對你已感到厭倦,這個錯你已經犯了無數次了,算了吧,我們這樣繼續下去是沒有什麽前景的。”從最初的相愛關係慢慢演變成極度指責的態度,結果就是婚姻的破裂。在婚姻的關係裏,隻有雙方像一個團隊般運作,婚姻才能保持完整。對方犯錯時,你能夠說: “你把一切都搞糟了,但是不要緊,我們可以重新開始。不要失望,我們一同努力來贏取這場勝利。”這就是基督徒生命的美麗之處。

結束前讓我做一個總結:我們查考了憐恤的涵義。憐恤意味著饒恕,它也意味著繼續扶持軟弱的人,幫助他們,直到他們能夠勝過罪。這就是主耶穌的教導的美麗之處。若我們以這樣的方式生活,饒恕我們的敵人,饒恕那些傷害我們的人,並幫助他們贏取屬靈的勝利,我確信,在那一天,我們必會得著神的憐恤。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