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的創造主

主啊!讓我看到我周遭的人,賜我以你的眼光把他們看待, 讓我把智慧和力量付諸於行,使人看到你海洋般寬深的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馬丁·路德小傳 (一)

(2006-09-25 18:35:25) 下一個





—— 摘自《美好的證據》

  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生在貧寒之礦工小屋內。人生命史上的第一段往往是最要緊的,因為裏麵曉示這人如何在神的手下被模塑成形。在路德的經曆上,這點尤其顯著。整 個的改教運動都包含在內。改教各方麵的工作,在世界裏奏效之前,均逐一在他的裏麵先發生作用,因為他將要被用成為推廣這些工作的器皿。隻有認識在路德心裏 所起的變化,才把握了教會改革史的鑰匙。惟有熟識那專一的,才能了解那廣泛的。忽略前者,必致蒙昧後者!使人不過粗知皮毛而已。因此我們必須先在路德裏麵 讀改教運動,而後才深入那使基督教國改觀的種種史實。


   『最小的工具來奏最大的效果, -- 這個就是神的律。神從同一階級裏麵挑選教會的改革者,如同古時揀選使徒們一般,這此無非為著證明給世人看,這個工作並非 出於人,乃是出於神自己。改革家金文格( Zwingli )起於亞爾帕斯山麓之牧人茅舍,改教時代的神學家麥來賞( Malancthon )來自兵工匠店中, 而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生在貧寒之礦工小屋內。人生命史上的第一段往往是最要緊的,因為裏麵曉示這人如何在神的手下被模塑成形。在路德的經曆上,這點尤其顯著。整 個的改教運動都包含在內。改教各方麵的工作,在世界裏奏效之前,均逐一在他的裏麵先發生作用,因為他將要被用成為推廣這些工作的器皿。隻有認識在路德心裏 所起的變化,才把握了教會改革史的鑰匙。惟有熟識那專一的,才能了解那廣泛的。忽略前者,必致蒙昧後者!使人不過粗知皮毛而已。因此我們必須先在路德裏麵 讀改教運動,而後才深入那使基督教國改觀的種種史實。』

我在急難中求告耶和華,祂從殿中聽了我的聲音(詩十八: 6

  在薩克森的愛斯裏本( Eisleben of Saxony )住著一對夫婦。男的名叫『約翰路德』( John Luther )是個正直、勤儉、忠實,甚至直得有些固執的人。他喜歡讀書,在工餘常以此為消遣。女的名叫『馬格萊』( Margarat Lindemann ),滿有敬虔婦人的一切美德。原來她的謙卑,她的敬畏神,和她禱告的靈,尤其顯著。鄰婦多視她作為模範,爭著效法她。

   在一四八三年十一月十日晚十一時,馬格萊喜得一男孩。這對夫婦的第一個思想,就是要把孩子奉獻給神,並且給他起名叫『馬丁』( Martin )。

   孩子生下來未滿六個月!夫婦遷居曼斯費特( Mansfeldt ),那裏的礦廠相當有名。約翰是個勤於工作的人,想由此可以得著較豐入息,維持逐漸膨大的家 庭。他們遷居後的首段時期,甚是困難。馬丁路德說:『我的雙親都是十分貧寒,我的父親是個窮苦的伐木者,我的母親時常在肩上背著木頭,冀能增加收入,供養 孩子們。他們為了我們都是忍受了極重的勞苦。』義人的勞作帶進了應許的祝福。約翰已經擁有二個熔爐,因著他的方正明理,他被選作當地的參議員。他最尊重有 學問的人,時常邀請傳道教師來家暢敘。在小馬丁的心裏無疑激起了一種願望,盼望將來自己也能成為一個有高深學問的人。

   待他長大可受訓蒙之時,父母竭力灌輸神的知識給他,訓練他從小就敬畏神,並用基督徒的美德來模塑他。在這個早年的家庭教育時期,他們竭盡心力培養他。原來 他的父親時常跪在孩子床邊,大聲懇切禱告,求主保守這個孩子,使他終身不忘記主,而且有一日還能廣播真理。他父親的禱告果然得看了奇妙的答應。父親急切盼 望他有學問,因此當他很小的時候,就送他入學。原來當時教育製度用懲罰和懼怕來啟發用功。馬丁性急,因此常受父母的責罰。他在晚年之時這樣說:『我的雙親 待我極其嚴厲,使我變作十分怯弱。他們滿以為自己所作的是對的,可是他們不能分辨性格,知道何時何處,或如何懲罰。責罰雖然是必需的,但是蘋果該與刑杖並 施』。提起某次在學校裏早晨連被鞭打十五次,他說:『我們必須鞭打孩子,但是我們也得同時疼愛他們。』

   縱然在學校裏學習了教會問答的題目,十條誡命、使徒信經、主禱文等等,孩子的心從未傾向神。當時在他裏麵唯一的宗教情緒就是懼怕,每次聽見『耶穌基督』的 名,使他臉色嚇得轉白,因為救主對於他隻是一位生氣的法官。這種奴隸性的懼怕,根本與真的宗教不合,但就此預備了他的心來接受福音的喜訊。當他發現主是何 等柔和謙卑的時候,他感覺得非常的愉快。

   父親對於孩子的期望極深,他要他的兒子成為一個學者。因此馬丁剛十四歲就被送到馬大堡( Magdeburg ),法蘭西斯( Francis )派的學校裏去念 書。這件事在這孩子的身上是很不容易擔當的。一個才十四歲的孩子,離開父母,寄讀生地,既無朋友又無親戚。每見教師嚇得發抖,課餘又須與一些清寒學生在街 行乞。他自己說:『我常與同伴乞食,以維持日常生活。某日教會慶祝基督降生,我們一同在鄰近村莊遊行、唱歌,用四音高歌伯利恒城的嬰孩耶穌。我們停在一座 農舍前麵,農夫聽見歌聲,就拿了食物出來分給我們吃。他大聲嚷著:孩子們!你們在那裏?我們聽見聲音,嚇得拔腳飛奔。我們本不用驚恐,因為農夫一片好心要 款待我們,可是我們受教師們的吒斥,習慣成性,以致變成驚弓之鳥。最後農夫不斷呼喚我們,我們才停止腳步,跑回去接受食物。從此可見我們的良心有虧欠驚惶 時,時常戰兢逃跑,甚至恐懼願意幫助我們的朋友。』

   未及一年,他的父母聽見孩子的情形,就把他轉送伊賽拿( Eisenach )另一出名的學校。該處有好些親戚,滿以為孩子的生活可以改善,但是結果他並未得 著幫助,或者是親戚們太窮的緣故。當他枵腹難忍之時,隻得重施故技,和同學們逐門唱歌乞食。有時從這此少年們的喉中歌出極和諧的音調,可是他們所得著的常 是申訴,不是麵包。他的心裏非常憂愁,暗中眼淚汪汪,不知前途如何。

   某日行乞,三戶人家都拒以食物,隻好空腹回寓,預備禁食一天,行至喬治廣場,站在一家富戶門前,呆立沉思,悲切非凡,心想該否輟學返鄉,和父親一同入礦工 作。忽然大門開啟,一位貴婦走出來。她是歐蘇拉( Ursula )伊利凡市長( Ilefeld )的女兒,康蘭可泰 (Conrad Cotta) 之妻,被後世稱作『虔敬的書念婦人』 (The Pious Shunamite) 。她多次看見少年的馬丁參加聚會,馬丁的歌聲與虔誠引起她的注意和關心。她聽見鄰居的粗話,看見他憂愁的站在門口,於是出來幫助他, 請他進來,給他飯吃。她的丈夫讚成妻子的慈心善行,他十分喜歡這個少年,過不幾天邀他同住。這樣他就可以安心讀書,無用回到礦穴,埋沒神所付托的恩賜。在 他茫然無知的時候,神開了一家基督徒的心和門。這件事使他產生了一個堅強的信心,以致後來許多嚴重的試煉都不能動搖他向神的信心。現在他的生活方式完全改 變了。他每天安心度日,不用愁食。他的心境十分平和,他的性格非常愉快,他的心胸更加擴大。在這些慈愛光線之下,他一切的才能都活躍起來。他的禱告更懇 切,他的求知欲更廣大,他在學問上的進步更迅速。

祂又使天下垂,親自降臨,有黑雲在祂腳下(詩十八: 9

   馬丁已是十八歲的青年了。他已嚐到學問的滋味,渴望能得著大學教育。一五 ○ 一年他進額富德大學堂 (Erfurt) 。當時盛行煩瑣的哲學 ( Scholastic Philosophy-- 中世紀盛行之宗教哲學派係,以古教父和亞裏斯多德 (Aristoteles), 並他的注釋者為根據,推論墨守古法,狹窄非凡。) 他熟讀各卷名書,窮究其中哲理,以致『路德在早歲就卓越秀出,全大學都羨慕他的天才。』然而他求學不隻為著知識而已,他有更莊重的意念,他的心傾向於天。 他深知自己得完全倚靠神,這種單純有力的信心使他顯出謙卑和毅力。他懇切求神祝福他的勞苦。每晨總以禱告開始一日,先赴禮拜堂,而後才用功讀書,光陰從無 荒蕪。他常這樣說:『好好禱告,是學問的大半成就。』

   這個青年學生盡量利用時間,在大學的圖書館內閱覽百書。當時書籍稀有,他能利用大學裏豐富的藏書,實是萬幸。某日,在大學兩年後,他已經是二十歲的青年 了,他在圖書館內翻閱各書,記憶作者的姓名,有一卷特別引起他的注意。直到那時他從未見過這本書,他念那本書名,乃是《聖經》,是一本稀罕少人知道的書。 他大大發生興趣,尤其驚奇其中除教會從福音書和書信所摘用的斷簡零墨外,尚有其他記載。從前他滿以為教會在每主日所念誦的經文構成全部神的話語。現在他看 見許多頁、許多章、許多卷,都是他從未夢想到的。他手拿著這本神所啟示的書本,他的心狂跳起來。誰能描寫他的情緒,當他急切的翻閱這些從神那裏來的信息?

   他所注意的首頁,乃是哈拿和撒母耳的故事。他讀著,魂間經曆何等欣喜。孩子撒母耳被父母獻給神,終身歸於耶和華;哈拿所唱的歌,宣稱神『從灰塵裏抬舉貧寒 人,從糞堆中提拔窮乏人,使他們與王子同坐。』撒母耳侍立在神麵前,以利的兒子放蕩不羈,陷神的百姓於罪惡中。這此曆史和啟示,引起他裏麵從未有過的情 緒。他回到家裏,心裏充滿了喜樂。他自己思想著:『巴不得神能給我這樣的一本書。』當時,他還未研究希臘文及希伯來文。他所閱的是一本拉丁文的聖經。在驚 喜之下,他不斷來到圖書館繼續閱讀這卷寶貝,真理的光芒開始照亮他的心思。

   同年路德得著學士學位。因為勞力過度,他生了一場大病,幾臨死地。他的心思裏充滿了莊嚴的回憶。許多朋友前來探病,內中有一個可敬的神甫,很早就已經注意 路德的才學。路德向他吐露內情,並說:『我已經不久人世。』老人溫柔的答說:『我可愛的學士!壯膽吧!你的病不至於死,我們的神要用你來安慰許多人。因神 把十字架擱在祂所愛的人身上,凡忍耐背負的必得大智慧。』這些話深印在路德的心裏,使他記起神提拔窮乏人。

   路德的病複原後,在他裏麵已有大改變。聖經、疾病、和老人的話,都給他一種新的昭示,可是他尚未達到決斷的時候。另有一件事增加地裏麵的思想。大約在一五 ○ 三年複活節,他首途回鄉,與家人歡敘一時。照著當時風俗,他也佩帶利劍。行路不慎,腳蹴劍鞘,利劍墜出,割斷一根大動脈。同伴四出求救,留下他一人。他 仰天臥地,手按傷口,血流不止。路德自感臨近死亡,大聲喊著:『馬利亞救我!』最後醫生趕到,包裹傷處。晚間傷口崩裂,他重新昏暈,醒時又呼求馬利亞救 助。後來他自己承認說:『當時我倚靠馬利亞,實在該死。』不久,他知道仰望一位有力的救主。

   他繼續攻讀,一五 ○ 五年得著文學碩士和哲學博士學位。額富德是當時全德國最著名的大學,路德覺得應當致力於研究法律,完成他父親的願望,但是神另有旨意。 路德雖然忙於研究學問,教授哲學,他的心從不停歇思想著:宗教是唯一必需品,超乎一切之上,他必須得著救恩的把握。他曉得神如何不喜悅罪惡,他記得神的話 如何申斥罪人。他於是自問,究竟能否得著神的悅納。他的良心答說:不能。他的性格爽直堅強,他決心尋求不朽的福分。兩件事連續發生,擾撓他的心思。增進他 的決心。

   在他的知己裏,有一位同學名叫『愛蘭西』 (Alexis) 。某晨城裏滿了謠言,說愛蘭西被人暗殺。路德立刻加立調杳,發現是事實。陡失密友,使他萬分悲傷,不禁戰兢自問:『假若我也如此突然逝世,全無警告,我將如之何?』

   當年夏季返鄉省親,回校時,距離額富德不遠,突遭暴風雨。電光閃爍,火球落在他的腳前。他受擊撲倒,跪在膝蓋上,自念死期臨到。死亡、審判、永遠的嚴肅, 傳喚他,他聽見了一個呼召,無法再抗拒。當他被死亡的憂急和恐怖圍繞之時,他立誓說,神若拯救他,脫離這個危險,他就撇下世界,專心事奉神。從地上爬起 來,死的恐怖還在心裏,知道這日早晚總要臨到,他慎重自省,究竟該作甚麽。過去的思想又開始回擊,而且攻得更加有力。不錯,他曾忠心履行一切職務,可是他 靈裏的光景如何呢?他能心存不潔,而站立在可怕之神的審判台前麽?他必須成為聖潔。但是怎能得著聖潔呢?如何能達到成聖呢?他現在渴慕聖潔,猶如昔日愛慕 知識一般。大學滿足了他頭一個欲望,然而誰能平息這個焚燒他的心火呢?他應當赴何種聖潔的學校呢?他決意投入修院,修士的生活可以拯救他。他過去時常聽見 修士的生活有能力改變人心,成聖罪人,使人完全。他要加入一個修會派係,以致成聖,而得永生。

   路德重入額富德城,但是他的心意已定。要割斷一切人間關係豈是易事?多次心如刀割。他起初隱藏他的心意,邀請大學內的朋友來歡敘晚餐,席間有音樂助興。這 是路德向世界辭別之夜。此後不再與社會高雅之士為友,將與修士結伴;不再談天說地,將靜坐默思;不再高歌時曲,將靜聽鍾聲。神在呼召他,他必須棄絕一切。 這是他最後一次享受少年人的歡樂!這頓好餐使朋友們吃得滿意,路德尤其是興高采烈,談笑風生。然而當他們歡笑達到最高峰之時,路德不能再隱藏內情,於是將 他的意向全盤托出。他們驚訝非凡,竭力搖動他的心意,可是一切努力都歸徒然。當夜路德離開寓所,留下一切衣物,隻攜兩本書,一是《浮極兒》 ( Virgil )敘事詩,一是《帕勞脫》( Plautus )的樂劇。當時,他尚無聖經。這兩本書可以反映路德當時的心情。他裏麵存著一篇敘事的詩詞,高貴 而美麗,但是他還有餘興來幽默愉快。攜看這兩本書,他獨自在深夜叩奧古斯丁派修院之門。他請求收容,大門開而複閉。看哪!他從此離別父母、離別學友、離別 世界!這件事發生在一五 ○ 五年八月十七日。當時路德年方二十有一。

因祂麵前的光輝,祂的厚雲行過,便有冰雹火炭(詩十八: 12

   至終與神同在了!路德的靈魂安穩了;他可以追求所切慕的聖潔了。修士看見這位青年博士十分驚奇,他們佩服他的勇氣,毅然割斷世界一切。然而路德,並不遺忘 他的朋友。他寫信向他們道別,翌日把書信、衣衫、和大學的戒指都送回去,表示訣別。他的朋友驚訝之餘,包圍修院兩天,盼望看見路德出來,預備勸他回校。但 是門戶禁閉,一月之久未見路德形影。路德也修書稟告父母經過情形。父親複函表示忿怒輕看,申明從此脫離父子關係。

   路德入修院後,即改名『奧古斯丁』。修士大大歡迎他,引以為榮;然而他們待他苛刻,命他作最卑賤的工作。他們蓄意降卑這位哲學博士,教訓他,學問並不使他 高過其他弟兄們。他們不讓他專心用功,反而叫他打雜差,開關大門,上鍾掃地,整潔房間。雜差作完後,修士們就喊說:『拿著口袋去討飯!』於是他就提著飯 袋,在額富德城街上逐門逐戶乞食,有時必須在往日朋友或下屬門前求食。

   乞食歸來,他或者緊閉自己在一間窄小的房內,隻能望見數方尺的花園,或者重作苦工。他生性專一,所以一心作修士。他怎可顧恤身體,體貼肉體?這個可憐的修 土,工餘盡量設法讀書。他故意避免成群結侶,寧可用功研究。但是修土們立刻找到他,搶去書本,喊著說:『來,來罷!一個修士要使修院得益,不在乎用功,而 在乎乞食求緣。』路德存心順服,放下書本,提起飯袋出去求乞。他並不後悔自討之軛,反而甘心忍受一切。神實在在那裏預備他,要拯救當時的世代脫離迷信,他 自己就得先感覺它的重壓。然而這種嚴厲的學徒生活,並不長久。修院的院長,因著大學的請求,釋放他脫離這些雜差。年輕的修士重新得以用功讀書。古教父的著 作,尤其是奧古斯丁 (Auguestine) 的著作,吸引了他。他非常喜歡奧古斯丁的《詩篇注解》、《字句與精義》這兩本書。他驚奇奧古斯丁對於人意敗 壞,和神恩豐富的見解。他覺得在自己的經曆裏,證實了敗壞的真相,和恩典的需要。奧古斯丁的話,引起他裏麵的共鳴。他也研究其他的神學書籍,充分顯出他的 了解和辯才。

   可是他進入修院,並非尋求人間的榮譽,乃是尋求屬靈的糧食。因此他認為這些工作,都是舍本求末。他盼望能從神的話語裏,直接吸收智慧。在修院內找到了一本 用鏈鎖著的聖經,他不斷查考這本聖經,雖然他懂得不多,卻最喜歡讀它。有時他整天默想一節聖經,有時他把先知的話切記在心裏。他尤其盼望從先知和使徒的書 信內,得以明白神那全備的旨意,使他更加敬畏神,信心因著神話的見證得以增長。那時他開始讀原文聖經,奠定後來翻譯聖經的基礎。

   這個年輕的修士發憤讀書,時常三四周之久,忘記背誦禱文。每念及此,不禁驚恐,覺得自己違反了院規。於是把自己關在室內,竭力念誦禱文,甚至寢食俱廢。

   某次,有七周未曾合眼睡覺。他進修院的目的,為要尋求聖潔,因此他過著嚴肅的苦行生活。他希圖用禁食、抑欲、守夜,來克製肉體。如囚犯一般,關在房內,不 斷與裏麵的邪情惡欲爭戰。他平時的食物,常是少量的麵包,和一條小鯡魚。這時,他認為隻要成聖得著天堂,任何的犧牲都是無所謂。羅馬教內很難得看見一個這 樣虔敬的修士,修院裏從未看見這樣努力購買永生福樂的人。

   當路德起來改革之時,他宣稱天堂決不是用這方法買來的,他知道所說的是什麽話。他寫信給薩克森的喬治公爵( Duke George of Saxony )說:『我的確是一個虔誠的修士,嚴格的遵守院中的規則,超過我所能形容的。假如一個修士,可用修行取得天堂,我定規有這資格。這種苦行就如 長夜不眠、禱告、閱讀等,如果再延長下去,他必定苦修至死。』然而修院安靜的環境中,在修士苦修的超極內,路德尚未找到所期望的裏麵安息。他切望得著救恩 的保證;這是他裏麵的願望。沒有這個,就沒有安寧。

   當他流浪在塵世間,這些恐懼驅使他避入修院,但在鬥室內恐懼隻有加增。裏麵的哀歎,震蕩修院的長廊,引出更響亮的回聲。神引導他來此,叫他學習認識自己, 並向自己的力量和德行放手。他的良心受到聖經的光照,告訴他如何聖潔!可是他充滿恐懼,因他的心中和生活上找不到這個聖潔的模樣。何等可憐的發現,這是每 個誠實人所發覺的!裏麵外麵都沒有公義!一切都是虧欠、罪惡!路德愈求聖潔,天然生命反抗的力量也愈強,直到他完全失望。  

   當時的修士和神學家,鼓勵他用善行來滿足神的公義。但他自己思想:『有什麽工作,能從我這種心裏發出呢?我怎能帶著出自汙穢源頭的行為,站在我審判主的聖 潔前呢?』他後來寫著:『我看見自己在神眼中是一個大罪人,我想我用自己的德行來止息神的怒氣,是絕對不可能的。』

   實行『修院的聖潔』,哄慰了許多良心入眠。路德在急難中也曾嚐試過,可是不久就覺這是一個騙局,毫無拯救在內。『當我作修士時,每感試探來攻襲,就喊叫我 滅亡了。我立刻采取千百種方法,來抑止良心的呼喊。我每天去認罪,但是這個全無功效。於是就充滿憂鬱、萬念俱灰、十分痛苦 -- 我喊著,看哪!你仍舊嫉妒、 沒有忍耐、滿了血氣。可憐的人哪!你進修院實是徒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