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的創造主

主啊!讓我看到我周遭的人,賜我以你的眼光把他們看待, 讓我把智慧和力量付諸於行,使人看到你海洋般寬深的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勞倫斯的品格 (推薦)

(2005-10-12 17:29:44) 下一個
 
 



[勞倫斯弟兄兩年前在巴黎的Carmelite修道院去世。他給我留下了甜美的回憶。關於勞倫斯的品格,我在此將自己所見所聞的寫下來。

這位弟兄寧願作神家裏一個卑微的看門人,也不願在罪人中出人頭地;他情願背負耶穌基督的軛,也不揀選世上虛空的榮華和宴樂。他知道我已搜集了一部分有關他的思想和言行的資料,所以就囑咐我,將它們寫下來,好幫助那些剛從世俗罪惡捆綁中釋放出來的人。我非常高興地順服;因此盡管這位好弟兄的“生平”軼事以及他的“信劄”已經出版,我仍然認為,把這位聖徒的事跡向普世教會作廣泛介紹,極為必要。在今天這個時代裏,幾乎人人都在吹捧虛偽的美德,並不擇手段欺世盜名。我堅信,向人們力薦勞倫斯弟兄這樣一個踏實敬虔的典範,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

下麵的話是勞倫斯弟兄自己所說的。當我和他會麵之後(詳見本書“談話”,1-14頁),就立刻將他所說的話記下來。世上無人能把聖徒描寫得比他們自己講述得更真實。《聖奧古斯丁的認罪與信件》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勞倫斯這位神的仆人從他單純的內心所抒發出來的話語,要比別人對他的描寫更清晰、更生動。

勞倫斯弟兄雖然充滿各樣的美德,卻是一位最平常的人。他爽直坦白,你一見他麵,就立刻能使你信賴他,叫你覺得你得著了一位朋友,可以向他敞開心扉地吐露你真實的想法。

他見了人,立刻就能知道和他說話的是怎樣的人。他的談吐極其自由,能使你在霎那間知道他是一位好心的人。他所說的頂簡單,但是又中肯,又滿有意思。在他粗魯的外貌下,卻有著特殊的智慧,心胸寬廣超過常人,看事情非常精明,像是一位能辦各種事的人。對於大事,他能定出聰明而妥當的計劃。這些就是他的特點,使見到他的人驚異。

他的心境和他的生命,在他的談話中可以看出來。他的談話是出於神的智慧和能力,故所見甚高。他以殷勤和忠誠的心去尋找神,神以外的思念都被除去。

勞倫斯第一次認識神,是在他的生命尚未達到完全的時候。事實證明了這件事。所以在此,我們當停下來想一想,他的行為、他所依靠的行路的亮光,就是信心。信心不隻使他第一次看見神,並且在神各樣的道路上,他再也不需要別的燈。他常常對我說,一切從人聽來的,從書裏看來的,從他自己所寫作的,都覺得淡而無味,又笨又重,不能與信心所看見的相比。信心叫他看見耶穌基督與神的豐富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隻有神能將他的自己啟示給我們。人用他的頭腦、科學來想像神,不過叫人看到了神的模樣,沒有看見他無比的真體。神在我們的最深處啟示他的自己,在此我們能認識他。可惜很少有人這樣去尋找他,常是輕視與神交通,認為是白廢了時間。但神是永遠與我們同在的,也是我們的王。

看許多書,借頭腦、用理智認識一位神,是不夠的;像波浪式的愛神的感覺,也是不夠的。我們的信心必須是活的,應當借著信心舉起我們的心(超過一切一瞬即逝的感覺)來敬拜天父與耶穌基督。這條信心的路是教會的靈,它能叫我們到完全的境地去。

勞倫斯弟兄借著信心,不隻看見神是一位現實的神,並且在日常生活所遭遇的各樣事情中,總是尋求神的同在。

在冬天看見一棵落葉的樹,使他第一次認識神是真實的存在。他所得的異象又大又深,雖在四十年之後看上去,還是與第一次看見時一樣。他借著能看得見的東西,認識看不見的永遠的神。

他最喜愛讀的書就是四福音,因他覺得主親口所說的話,最能單純地、純潔地滋養他的信心。

於是,勞倫斯弟兄以堅決的態度,忠心地追求,借著信與神同在,養育他的心靈。他一直繼續在神麵前,用各樣的方法愛他、榮耀他。在他所行的一切事情上,都求主的幫助。若是行得好,就將感謝獻給神。不然,就求神饒恕,總不與神爭執。他將與神的交通和工作結合在一起,工作反而容易,工作的效率並不因此減少,反而加增。

然而他承認,在開始練習的時候是困難的;多次失敗,停止了練習。但是他謙卑地承認自己的失敗之後,再學習與神同在,就並不為難了。

在他的心思裏,有時候會有無數遊蕩的思想冒出來,占去了神的位置。那時他就極其安靜地將這些不該有的思想趕出去,再回頭與神同在。

最後,他的忠心與忍耐得到了報償,在他的心裏滿了神不間斷、不受攪擾的同在。他所有的動作雖然多而且雜,卻變作一種“無雲彩的看見”1、光明的愛、不間斷的喜樂。

他有一次這樣對我說:“我在廚房裏最忙的時候,與我在祈禱的時候並沒有兩樣。雖然在廚房裏有各樣的聲音,同時有許多人叫著要許多東西,我卻極其安靜地與神同在,像跪著領受聖餐時一般。有時候,我的信心是這樣地清楚,甚至我想已經無需相信,因為一切遮住的障礙都移去了,好像永遠光明、榮耀的日子已經臨到了一般。”

我們的這位好弟兄因為忠心,靈程造就極高。他的忠心使他把一切的思念放在一邊,隻是自由地、不斷地與神同在。最後他的習慣變成了他第二個天性。若要忙碌在事情上而不與神同在,反而不可能了。

在他的話語中 2,有一要點是他特別注意的,就是達到與神同在,總要用心與愛,過於用悟性。所以他說:“達到神之路,愛是一切,思想最少。”

他繼續說:“事奉神並不需要作偉大的事業。”他是一位極平常的廚師,他說:“我們為神做些細小的事。為著愛神之故,在鍋裏翻著餅,翻好之後,如果沒有其它的事了,我就俯伏在地敬拜神他恩待我,使我能工作。起來之後,我比君王還快樂。為著愛神之故,就是從地上拾起一根草來,心也滿足。”

“我們尋求方法、講究理由去愛神,結果因著無知之故,心思就變亂了。因此在追求與神同在的事上,給自己許多煩擾。豈不知這事非常簡單,隻要在日常的工作上,每一件事都為著愛神而做就好了。將我們手所做的工都獻上,用心與神交通,與神同在。所以用不著本領、科學,隻要照著你的本相,以簡單的心來到神麵前就夠了。”

我們切不可以為,學習愛神,隻要獻上工作,求他幫助,為愛他而做就夠了。他一開始對付自己就是很嚴格的:他立定主意,凡神所不喜悅的,他一件也不做。他將自己忘記,為神之故,拒絕一切。他說:“自從進修道院之後,我不再煩擾自己去思念品德與得救等問題。我既將自己獻上,為著愛他,他所不喜悅的,我完全拒絕。後來看見我唯一的事業,就是要活得好像隻有我和神在這世界一般。”

他就是這樣地舍去一切為著神,一切所行的都是為著愛神。他完全忘記了自己。他不再記念天堂與地獄,對於過去所犯的罪,他認錯之後,也不再想念。他進入了完全的平安。他將自己交托神,或生、或死,或現在、或永遠,全都不管。

我們是為著神而創造的,也隻是為他;舍去一切為著神,是不會損失的。即使將我們的“自己” 都舍了,我們卻要在他裏麵得著一切。在神的裏麵,我們能更清楚地看見我們的缺點,勝過在自己裏麵的自審。自審,其實就是自愛的餘燼未除去,是“自愛”在“追求完全”的“熱心的假麵具”之下的行動,以至我們的眼睛一直看自己,不仰望神。

勞倫斯弟兄曾有四年之久,受很大的試煉。他以為自己是一個滅亡的人,那時沒有一人能安慰他。可是他的心誌卻極堅定。他不像許多人那樣,若不是為著將來懼怕,就是為著現在擔憂。他卻有一種安慰自己的思想:“在我將來的日子中,不管遭遇如何,無論做什麽,都是為著愛神而作。”就這樣,他忘記了自己,卻得著了神。

他對我說,在他的心裏,喜愛行神旨意的心代替了己的心意。在他人生的旅途中,從所遇見的事情上,都清楚地看見神旨意的工作,因此他心裏滿了平安,因他的心思一直向著神。當他聽見罪大惡極的人所行的惡事,他並不驚奇。他常說,比這再厲害些也不希奇,因他知道罪對人所能做的是什麽。他肯在神的寶座前為罪人代求,要神施行拯救。禱告之後,他很平安地與神同在。

有一天,我告訴他一件事(這事是與他很有關係的:本來他一直盼望要成功的一件事,卻受了上級的攔阻),他很簡單地回答說:“他們(指上級)如此決定,必定有美好的理由。我們的責任就是順服。”他此後再也不提了。他實實在在照著所說的去實行。後來,雖然有許多機會可以重提此事,他卻一言不發。

有一次,當他重病時,有一位聖人 3來看望他,問他一個問題:“你到底要揀選哪一個:你願意在世上多活幾年,好叫你更聖潔呢,還是立刻離世到天堂去見神呢?”他毫不猶豫地回答說: “讓神來替我揀選,我卻什麽都不做,隻是安靜地等候神,一直等到他告訴我什麽是他的旨意。”

他那一種光景使他對於任何事物都持淡漠的態度,有完全的自由,正如天上的人一樣。他沒有偏見,沒有自己,也沒有普通人所有的成見。他願意一切人都好,不重看這個、輕看那個。就是與他脾氣、性情最相反的人,他也能照樣地愛他們。他是天上的國民,地上沒有一件事物能拉住他。他的眼光超越時間。因為一直與永恒的神同在,他就越過越像神了。

一切臨到他的事,無論所在的地方、所守的職責,對他沒有兩樣,因他無處不見神。在做最卑微的事上與神相親,和在祈禱會裏是一樣的。他並不需要退修,因他在日常的工作裏遇見神、愛神、敬拜神,與在曠野的靜寂裏是一樣的。

他唯一到神那裏的路、與神同在的方法,就是在所做一切的事上,都是為著愛神。做這事或那事,都無關緊要,隻要在各樣事情中能使神得榮耀就好了。他所注意的是神,並不是他手裏的工作。他覺得所做的事,越是他的天性所不喜歡的,愛神的心反而越大,因為在此能犧牲自己的意思,來順服神的旨意。工作雖微不足道,但不因此減少他奉獻的價值。因神所注意的,不在乎工作的大小,乃在乎愛神的心。

在勞倫斯弟兄身上,人們還發現一個特點,就是他心思的堅定。他有一種大無畏的精神,對於一切不是出於神的東西,他一無所懼。他對任何東西都不希奇、不驚慌、毫不畏懼。這一種堅定的品德和其它的美德,都是出於一個源頭。他對於神有崇高的觀念,讓神在他裏麵啟示他的自己,使他認識神有無上的公義與無限的憐憫。他能安息在神裏麵,知道神不會欺騙他,並且凡從神來的,都是為著他的好處。在他這一邊,他立意不得罪神;一切所做的事與所受的苦,都是為愛神之故。他曾說,對於裏麵的生命,福音書上已有命令,就是當以全心愛神。

[有一天我問他,誰是他的顧問(“director”)?他說他沒有顧問,也相信自己不需要顧問,因為他的屬靈情形已為他指明裏麵的道路,就是四福音書要他做的用全心去愛神。既已有了這條命令,就無需人來作他的顧問了。但他說,他還很需要一位聽他認罪的神甫(“ confessor” 4 )。]**

在屬靈生命上,那些以自己的感覺為指導的人,以為最緊要的事,就是看看自己對神到底虔誠不虔誠。這樣的人在他們屬靈的道路上不能堅定,因為他們的感覺是變化無常的。我們的情形會因我們的懶惰而改變,也會因神的律令而改變,神是按著我們的需要給恩賜的。

我們的勞倫斯弟兄堅定地保守自己走在信心的道路裏,永不改變。他是一直不變的,因為他隻有一個責任,就是在神所命定的地方,執行他的職守所在的事,其它一切都不在他心上了。他不注意到他自己的情形,也不停步看看自己所定的路到底如何。他專一地注視神他賽跑的目標他以溫柔、公義、慈愛的動作,天天向著神快跑。他隻做事,並不回想他所做的事。

勞倫斯弟兄的屬靈根基是結實的,而不是空想的。他深信,凡有外麵的奇異經曆的人,反而是生命幼稚、軟弱的憑據,因他們以神的恩賜為滿足,沒有進入到神的自己裏。(凡與他知心的人都可證明,從他開始作見習修道士起,他從未表現出這樣的幼稚和軟弱。)**

他一生的路,是一條確定而有把握的信心的道路,跟隨著眾聖徒的腳蹤往前行。他不離開這一條十字架窄路,借著各樣的美德引人得救,這就是從起初教會所注重的。其它事物他不注意。他偉大的常識和由信心而來的亮光,叫他看見屬靈生命中的礁石,那就是讓好奇心、幻想、愛新奇以及人的指導等等進入了人的裏麵,以至多人在此沉溺。

但是,人若能專一地尋求神,這些危險就都很容易避免。在屬靈的事上,一切新奇的東西,總得仔細檢查,因為人的品性不是逐漸趨於完美,而是生來就定型的。

他有這樣的生命,雖然臨近死亡,也不畏懼。他的忍耐能力很大,到臨終時更大。雖然身體上的痛苦極大,但他從來不發脾氣。他的喜樂不隻在他臉上看得出來,在他話語中更聽得出來。所以那些去看望他的人不得不問:他到底有無痛苦?他說:“對不起,我的確很痛,但我的靈很快樂,也很滿足。”有人問他說:“如果神要你痛十年,你怎麽說?”他說:“不但十年,神若願意,就是一直到審判的日子也可以。我信神能將恩典賜給我,使我能喜樂,也能忍受痛苦。”他有一種羨慕,就是在今生願為著愛神之故而受苦,所以他很寶貴他的受苦。他甚至故意請弟兄們將他翻過身來躺在右邊,因他知道這樣躺著能受重大的苦,好使他受苦的心意滿足。有一位在旁的弟兄曾有兩次想設法減少他的痛苦,他也兩次回答說:“親愛的弟兄,我謝謝你。但是為著愛神的緣故,讓我忍受一點苦。”他常常在疼痛的時候對神說:“我的神!讓我在病痛的當中敬拜禰。讓我為禰而忍受這一病痛,但願與禰同苦同死。”他常背詩篇51篇的話:“神啊,求禰為我造清潔的心,......不要丟棄我,使我離開禰的麵......求禰使我仍得救恩之樂” (詩51:10-12)。

當他快要離世時,他常常喊著說:“哦!信心!信心!”他如何借信心彰顯他的生活,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他不住地敬拜神。有一次,他對一位弟兄說:“我知道神在我裏麵是無需信心的,因為信心已成為眼見了。”

在黑暗的幽穀中,他的勇敢是無比的。他說,他不怕死亡、地獄5 、神的審判和惡者的攻擊。當弟兄們問他的時候,他的回答常是滿有恩典和安慰的。有一次,一位弟兄問他:“你知道落在永生神的手裏是何等可怕嗎?因為無人有把握說,到底他配不配得著神的恩寵。”他回答說: “對的,為著怕虛榮心之故,我也不願意知道6;但是我們能做的最好的事,莫過於棄絕自己給神。”

在他領了最後的聖餐之後,有一位弟兄問他是否舒適、心裏在想什麽。他回答說:“我現在所做的,將來還要做,並且在永世裏還要做的,就是高舉神、讚美神、尊敬神,將全心的愛獻給神。弟兄們,我們隻有一件緊要的事,就是敬拜神、愛神,其他一切不用去想。

有一次,一位弟兄請勞倫斯代禱,求神賜給他祈禱的靈。他回答說,在人這一邊,也得有合宜的條件,才能配得這恩賜。

他在1691年2月12日(禮拜一)上午九時,(在身體沒有失去任何自然功能的情況下 7,毫無痛苦和掙紮地)**平安去世,進入救主永遠的懷裏去了。他極其安祥、寧靜,好像睡著一般。

聖革理門8 描述的一位弟兄,與勞倫斯極其相似。他說,一個智慧的基督徒最大的事業就是祈禱。這樣的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禱告。他並不用很多話,並不以為話多就能蒙神悅納。在他心靈的深處,與神有隱密的交通。無論在行路的時候、和人談話的時候、或者工作的時候,隨時隨處與神交通。他不住地讚美神:不隻在早晨讚美,中午讚美,就是在各樣動作裏,他也榮耀神,像基路伯(榮耀神)一樣。因著不斷的祈禱、思念屬靈的事情,他就變作謙卑、溫柔、忍耐。但是當受試探的時候,他卻像鋼鐵一般堅強,無論多苦,一點都不吝惜自己。

他不住地靜念神,充滿喜樂,以至對一切虛空的娛樂置若罔聞。他一直住在神的愛裏,借著信,看見光中之光;對於世界的福樂,毫無意味。借著愛,他已經得著了他一切所缺乏的。他再無所求,因他在今生已經得著了他心所羨慕的對象(神)。

他無所懼怕,因他知道在今生沒有一件東西能害他,也沒有一件東西能使他的心離開神。他不需要訓練他的靈安靜,因為他的心思已經安息。他知道,凡事都互相效力,叫他得益處。沒有一樣東西能擾亂他。因為愛神之故,他也沒有脾氣。因為他一樣都不缺,所以妒忌也不能進入他的裏麵。他愛人並非人間的愛,乃是像神那樣的愛。他的靈極其堅定,不能動搖,因他已經將他一切的道路交托神,專一地安息在神裏麵。

[我願意借一位認識神的大師(隱名)之手,為勞倫斯的“畫像”添上最後一筆。這位大師像勞倫斯那樣,也是走信心道路的。他說,勞倫斯弟兄單純、膏油滿溢的話語、平凡敬虔的生活,與古聖徒同樣純潔和完美。曆史上教會最大的亮光(參太4:16),就是他們從主得來又傳遞給我們的。主向那些自以為聰明、通達的人隱藏起來,而向心裏溫柔、謙卑的人就顯明出來(參太11:25)。)**

聖古裏高 9說,沒有任何人能像一位真基督徒那樣勇敢、無所懼怕;沒有一件東西能阻擋他博大的胸懷。如果地不再給他一件東西,他有翅膀飛上天去,在神那裏得以安居。他是無邊際的,在地像在天一樣。在情欲的潮流中,他是不被動蕩的。除了他的偉大勇敢之外,什麽都肯讓人。正當他讓人時,他超越過那些想要拉倒他的人。

這樣的人雖然需要物資維持生命,但不在需要之外另有所求。他唯一的交通是神。他好像光明的鏡子,無瑕無疵,反照出神的形像,超過一切外麵的感覺,也無屬世、屬地的氣味。他的美德天天加增,一直加增到見神那一天。神是光之源,在光中得以見光。在榮耀的日子裏,真理的榮耀要除去一切迷團的黑暗。在那裏,人要認識我們的這位弟兄和一切心靈像他的人。勞倫斯弟兄在世時,雖然居住在一個卑微的僻靜處,但是沒有任何人,不管是什麽社會地位和身分,都能從他的生命中大得益處。

他能教導那些被今生思慮充滿的人去親近神,叫他們求神賜恩,忠於職守,無論在街上人多的地方,或在空閑的時候,或在極忙的時候,都去親近神。因著我們這位好弟兄的榜樣,人們會受感動而感謝神感謝他諸般的憐憫及他激勵他們所行的良善,也因為自己各樣的失敗而自卑。

人們在本文中所看到的,並不是純理論的敬虔,也不是隻有在修道院裏的人才能實行的聖潔。不!愛神、敬拜神,是每一個人的責任。如果我們的心沒有與神的心連在一起,我們就不能盡到這份責任。我們與他的交通該是這樣的親密,就是每一分鍾都當與神同在,好像站立不穩的小孩子,時刻需要母親的扶持一樣。

與天父的交通,一點也沒有難處,是極其容易的,也是每一個人所必需的。聖保羅說,被神的愛激勵就是為此。凡不練習這個的,凡不覺得他的需要的,凡不認識自己無能為善的,就是不認識自己,不認識神,也不知道耶穌基督是他一直的需要。

我們不能以世界的事當作借口而忽略了我們的這一責任。神是無所不在的,沒有一個地方是我們不可以親近神的。任何時候都可以聽見他對我們的心說話 10,隻要有一點點愛一點點就行,這並不難。

人若能夠從煩悶、紛亂的生活中擺脫出來,當然就更有機會步勞倫斯弟兄的後塵。若是對於世界沒有欲望與追求,不為著各樣世事來掙紮,就沒有一件事能攔阻我們效法他的榜樣,也就能夠拒絕一切,時刻活著為神、愛神,獻上一切給神。像他自己所說的:失去一切,就能得著一切 11。他的心向世界那樣地超脫,那樣地忘記自己,就是對於自己的得救也不思念,都讓神來管理。他對於人生的一切非常淡漠,在屬靈生命裏卻非常自由,難怪他要得著超越的祝福。



    注釋:

  1. 英文為“an unclouded vision ”,或譯作“清澈的異象”。
  2. 詳見“談話”部分的“第二次談話”。
  3. 就是剛伯(Cambrai )地方的大主教芬乃倫( Fnlon )。他後來成為蓋恩夫人的摯友,在天主教內傳揚神啟示給她的“裏麵的道路”。
  4. 見本書第6頁“注9”。
  5. 恩注:信主耶穌得重生的人“永不滅亡”(約10:25-29)。三百多年前,“因信稱義”的真理尚未普遍恢複,尤其在天主教裏,多數人仍無此亮光。
  6. 譯者注:其實得永生是能知道的事(約一5:13)。
  7. 正如聖經描寫摩西死的時候,“眼目沒有昏花,精神沒有衰敗”(申34:7)。
  8. St. Clement of Alexandria(150-215) ,或譯“聖克萊門”,原名 Titus Flavius Clemens ,生於雅典,是向希利尼人宣教的帝名聖徒,也是第二位已知的亞曆山大學派領袖和導師。最重要的帝作有Exhortation to the Greeks <勸誡致希臘人>、The Instructor<指導者>和Miscellanies<雜談>等等。
  9. St. Gregory of Nazianzus,又譯“納西昂的聖格裏高利”(330-390),古代基督教父,曾解釋神三位一體教義。
  10. 恩注:“你們若常在我裏麵,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裏麵,凡你們所願意的,祈求就給你們成就” (約15:7)。
  11. 譯者注:意即失去人的一切,得著神的一切。詳見“書信”部分的“第一封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