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的創造主

主啊!讓我看到我周遭的人,賜我以你的眼光把他們看待, 讓我把智慧和力量付諸於行,使人看到你海洋般寬深的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生活的壓力和生命的尊嚴哪一個重要?(推薦)

(2005-05-28 13:01:16) 下一個





經文:
"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裏所出的一切話。”

(申命記8:3)

“我嚐盡人情冷暖,當我決定為了理想而燃燒,生活的壓力和生命的尊嚴哪一個重要?”<<我是一隻小小鳥>>的歌聲曾經一直在耳邊蕩漾。

因為年少不諳事的時候,從農村走向城市的途中,我迷失了--我既沒有憑一己之力衣錦還鄉,光宗耀祖,解決生活的壓力;也沒有在弱肉強食的世界中,找到什麽生命的尊嚴;更發現自己不過是一個凡夫俗子,可以對自己的父母發火,可以對朋友撒謊,可以身不由己地一直去做自己所不齒的事情。麵對生活和靈魂的雙重破產, “男兒立誌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的豪情無法對疲憊不堪的我再起什麽激勵作用。

不知所措之際,很想了解別人的選擇,期待找到某些莫名的答案或者安慰。文人墨客中,杜甫差不多是最慘的一位。他一生居無定所,貧困潦倒,靠別人資助過日子。小女兒也餓死了。他最後因肺病死在船上(連死的地方都沒有)。另外一個代表就是曹雪芹。他的兒子生病,沒有錢看醫生,病死了。曹雪芹因愛子夭折,也一病不起,沒有錢醫治,在別人歡歡樂樂過新年的時候,默默無聞地死在除夕夜。

他們如此悲慘,但他們的人生是不是就沒有意義了呢?杜甫的詩篇和曹雪芹的< <紅樓夢>>讓一代又一代的人留連忘返,愛不釋手。但是他們自己對艱難困苦有什麽感受呢?他們消沉過嗎?他們動搖過嗎?杜甫的“飄飄何所以,天地一沙鷗。”曹雪芹的“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表達了他們對生活和世界的無奈。在麵臨生活或者生存的壓力時,他們一定有難免也難言的苦衷,一定有過這樣的疑問:人活著,究竟為了什麽?我這樣痛苦,究竟為什麽?值得嗎?生活的壓力和生命的尊嚴哪一個重要?但這個掙紮最激烈的,估計莫過於司馬遷。正因為此,才能出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記>>。

生存的壓力可以讓所有的成就和夢想變得很遙遠,很飄渺,變得不重要;可以讓堅強的人變得脆弱,樂觀的人變得悲觀,讓人發現自己的局限和不堪一擊;讓人自己否定自己,自己責備自己。愛因斯坦26歲時就發表了狹義相對論。但在大學畢業時,找不到工作。朋友幫忙介紹他在縣裏作秘書,作的也不如意;對人生、對自己很失望,在日記裏埋怨:上帝在造驢子的時候還給了它一張很厚的皮讓它可以幹活,我卻連張很厚的皮都沒有。

很多人都認同這一這樣一個道理:生存和生活是人的基本需要,如果連基本需要都沒有滿足,還空談什麽生命的意義呢?但的確也有些人,象杜甫和曹雪芹,在生存和生活都很成問題的時候,依然持守信仰和原則,“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所以,人活著,有三個基本的層麵:生存、生活、和生命,如果生存是指維持人活著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生活是指人活著的快樂、幸福、享受和身體健康等;生命是指人活著的意義和價值。這三個方麵缺一不可,缺了任何方麵都會讓人痛苦。有的人因基本的生存需要沒有滿足而被迫離開了人世;有的人因享受過度、樂極生悲而不小心離開了人世;有的人因高處不勝寒,找不到人生的意義而主動離開了人世。

人生的需要和人生的意義(the need of life and the purpose of life)是不同的:生存和生活是我的需要,但生命是我活著的意義。在物質空間內,我不可能不生存,不生活,來奢談生命的意義。我也不可能隻顧生存和生活。這樣,就失去了生存和生活的意義、價值和方向。

人的一生尋尋覓覓,忙忙碌碌,尋覓忙碌的就是生存、生活、和生命的平衡,無論一個人有沒有意識到他在尋覓這樣的平衡,無論他有沒有找到這樣的平衡。人對生存、生活、和生命的不同選擇,構成了不同的人生。中國人的選擇是“民以食為天。” 但中國人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生存問題。不但“白骨露於野”的事時有發生,即使是在當今社會,中國人也曾為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自豪了好長一陣子。更別說中國還有八千萬的人口還處在貧困線以下,而且誰也不能保證將來,象六十年代初那樣的慘劇不會再發生。世界上每年也有很多的人死於饑餓。生存問題始終是對人類的威脅,對中國的威脅,對每一個人的威脅。

而我個人尋覓忙碌的結果是一敗塗地,全盤皆輸。驀然回首,發現自己隻是茫茫大海中的一葉孤舟,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在道德上,麵對狂風駭浪隻有無奈地隨波逐流;驀然回首,發現人生就象開車經過一條河流,開到了橋的中間才知道這是一個斷橋,開到了空中才知道再也抓不住任何東西。

但神抓住了我。當我從人生的斷橋上不由自主地向下掉時,神接住了我。我有幸來到美國,有幸接觸了教會,有幸成為一名基督徒。

有些人是由於生存或者生活上的問題成為基督徒的。但基督信仰並沒有到此為止,因為成為基督徒的原因和成為基督徒的目標是不同的(The reason of becoming a Christian and the
purpose of being a Christian)。生存和生活可以是一個人成為基督徒的起點,但並不是目標和終點。基督徒的目標是與神密切的關係--“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約翰福音17:3);是聖潔--“神召我們,本不是要我們沾染汙穢,乃是要我們成為聖潔”(帖撒羅尼迦前書4:7);是豐盛的生命--“耶穌說: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翰福音10:10)。耶穌沒有說,他來了,是要叫人更容易地生存,更美好地生活。所以,當“眾人中有一個對耶穌說,人子!請你吩咐我的兄長和我分開家業。耶穌說:你這個人!誰立我作你們斷事的官,給你們分家業呢?”(路加福音12: 13,14)。緊接著耶穌警告說:“你們要謹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貪心,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路加福音12:15)。本來是要去掉貪心的基督信仰,怎麽可以成為實現貪心的工具呢?

信仰從來就不能夠解決所有的問題。比如說,若想身體健康,很多有關營養的書籍能比聖經提供更具體的答案。若想有管理金錢的智慧,很多理財方麵的書籍能比聖經提供更可行的方法。信仰是通過悔改和相信耶穌基督恢複我們與神的關係,使我們在生命上更像主耶穌基督,更有神的形象;是在今生裏,解決永生的問題;是在今生裏,相信神的保守,盼望主耶穌基督的再來,做好目前的本份。基督信仰給了我們永生,更新了我們的生命,不一定在今生直接地帶來生存和生活的改變,但一定會帶來生命的改變。基督徒既不是消極地等待耶穌基督的再來,也不是隻關注今生今世,而是在現在,在地上,靠基督作好一個天國的國民。

當時猶太人不願意接受耶穌基督是他們的救世主,就是因為他們盼望救世主能救贖他們脫離羅馬的統治,解決生存的問題,有一個美好的生活。但耶穌基督來的目的是讓人得生命,不是解決生存和生活問題,所以他不受猶太人的歡迎。

在中國,從陳勝、吳廣起義到太平天國,從土地革命到改革開放,革命也都是為了解決生存和生活問題。生存的危機,一直是中國革命的原動力。中國人的要求很簡單,填飽肚子就可以了。稍微好一點,就是小康生活。“一畝地,兩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理想到了美國,美其名曰“五子登科。”中國的落後不僅僅在於有絕大多數的人是農民,更在於,有更多的人有這樣根深蒂固的農民意識。本來是生存的需要,現在卻成了人生的最高目標和意義。更可怕的是,為了生存和及其所衍生的欲望,可以不擇手段,可以舍棄良知。同時,社會輿論也在宣揚和鼓勵這種“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哲學,有意無意地以對物質的追求充啻人們的頭腦,讓人放棄思考,無暇顧及真、善、美。其實,中國的文化從來就不是什麽孔孟文化。孔孟文化隻是中國文化的外衣或者是一部分人的理想。中國的現實文化,在大多數人頭腦中和生活占主導地位的文化,是鬥爭哲學,是厚黑文化。馬克思主義和進化論為這種文化提供了看上去令人信服、聽起來天經地義、適合這種文化的理論依據,更使這種文化在中國甚囂塵上,發揮得淋漓盡致。

所以在中國,隻有解決人生存和生活問題的革命才有市場,才受歡迎,才能成功。但基督信仰不受歡迎。耶穌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權力、地位讓人羨慕、崇拜。他與我的生存生活好像沒有什麽直接關係,與我的仕途前途好像也沒有什麽直接關係。但事實證明,兩千多年的曆史證明,正是我們曾經崇拜的,曾經熱血沸騰的,曾經孜孜不倦追求的,讓我們遭受屈辱,出賣人格,喪失尊嚴,一無所有。我們所輕視的,所不歡迎的,反而給了我們尊嚴、生命和愛。那些稱別人是鴉片的,自己反成了鴉片。

人往往不會本能地去追求豐盛的生命,往往把注意力放在生存和生活上。所以神往往允許人的生存和生活有問題。因為隻有這樣,人才會考慮生命的問題。否則,人可能就認為活著,無非就是生存並有一個美好的生活了。以色列人當時在埃及,生存受到威脅,就求告神。神就救贖他們出了埃及。他們求告神的目的是為了擺脫當時的困境,有更美好更容易的生活,但神救贖他們的目的更是要他們成為神的選民,把救恩傳給全人類。所以,當他們在出埃及的路上碰到困難時,總是抱怨神。同時,神也用各樣的困難讓他們認識出埃及的意義不僅僅是為了擺脫生活困難,更是為了認識神、追求聖潔、得著生命。

我也曾經在生存、生活和生命之間徘徊,對過去的快樂念念不忘,對目前的辛苦耿耿於懷。雖然也想追求豐盛的生命,但一碰到困難,一忙起來,就不想去教會了,就不想讀經禱告了。到頭來,信仰信來信去,還是為了生存或者生活,還是受生存和生活的控製。

基督徒依然麵臨生存、生活和生命的選擇。要追求豐盛的生命,也要好好地生存和生活。好好地生存和生活,也要追求豐盛的生命。但遺憾的是,兩全其美很難做到。由於人的罪、世界的誘惑和撒但的搗亂,人往往在生存鬥爭或生活享受中,忽視了追求生命。很多中國人是因為生存的壓力遠離了神,很多美國人是因為生活的享受遠離了神。所以,人總有一些夢想沒有實現,總有一些計劃沒有成功,總有一些麻煩如影隨身;越來越忙,越忙越亂,越亂越忙,總是忙不完!靠自己的力量,人無法達到生存、生活和生命的平衡。

神隻讓人得生命,不顧人的生存和生活嗎?神應許說:“不要憂慮,說吃什麽,喝什麽,穿什麽?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馬太福音6:31-33)。野百合還有春天,何況人呢?別忘了,基督--“萬物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約翰福音1:3),已經為人被人釘死在十字架上了。人還懷疑神的愛嗎?羅馬書8:28-32說“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既是這樣,還有什麽說的呢。神若幫助我們,誰能抵擋我們呢。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舍了,豈不也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地賜給我們麽?”神是大能的神,他比人更了解人的需要,比人更熟悉國際形勢,比人更清楚經濟周期。神是憐憫的神,他比人更愛人,他會帶領真心尋求他的人進入一個最佳的生存、生活和生命的平衡。人要做的,就是要先尋求神的國,神的義。

生活中的跌蕩起伏,無論信神不信神,都在所難免。每個人都有困苦缺乏的時候,每個人都有身體不好的時候,每個人都有離開人世的時候。人不能把生活中的不幸都歸到神的身上。不是沒有困難就意味著神愛世人;有困難就意味著神不愛世人了。不是我想要的,比如說工作、順利、健康等實現了,才意味著神愛我,如果沒有實現,神就不愛我了;而是無論發生什麽,我都相信神在愛著我,他掌管著一切。因為神的愛已經在十字架上顯明出來。仰望十字架,思考創造天地萬有的神在十字架上鮮血淋淋、鞭傷累累地任人宰割,我知道並確信神愛世人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是顛撲不破的真理,是永不改變的。羅馬書8:35-39說:“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麽?是困苦麽?是逼迫麽?是肌餓麽?是赤身露體麽?是危險麽?是刀劍麽?然而靠著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因為我深信無論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裏的。”“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有誌之士不飲盜泉之水。”不信神的人尚能因信仰而超越日常的需要,信神的基督徒怎麽就畏縮了呢?神說:“隻是義人必因信得生;他若退後,我心裏就不喜歡他。”(希伯來書10:38)

“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裏所出的一切話”(申命記8:3)。人活著,不是單靠滿足物質的需要,乃是靠順服神。順服神是人的生命,是人生的價值,是人生的意義。食物、衣服、工作、學業、家庭、健康、和娛樂等是人的正常需要,但人活著有比滿足正常需要更崇高的意義、更重要的使命。人不可以以悖逆神為代價來滿足這些需要;也不可以把需要當作人生的目標。生活的壓力和生命的尊嚴哪一個重要?當然是生命的尊嚴!主耶穌基督說:“得著生命的,將要失喪生命;為我失喪生命的,將要得著生命”(馬太福音10:39)。我們有沒有這樣的信心(Faith)和信靠(Trust),先尋求神的國,神的義,把日用的飲食、正常的需要、生存和生活的壓力交托給神呢?主耶穌基督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裏柔和歉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馬太福音11:28-30)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