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手互搏

舍己從人,必勝之道。
個人資料
正文

是故意的忽悠還是好心幫倒忙?(讀舊帖引起的疑惑)

(2015-07-02 05:49:51) 下一個

新股並非洪水猛獸 A股終將回歸理性慢牛

20150506 22:51  新華網

 

 

    春風和煦,持續火熱的A股市場遭遇入春以來第一次“寒潮”。

    今日滬深兩市大幅殺跌,滬指一改往日熱情洋溢的“紅臉”,震蕩下行,雖然早盤有過短暫反彈,但全天大盤越走越弱,重挫近200點,跌幅逾4%。暴跌潮也從藍籌板塊向全盤蔓延,截至收盤,僅工業4.0概念、機器人、新股與次新股三板塊飄紅。

    常規降溫遭遇過度解讀

    新股發行作為一項股市常規操作由每月一次改為每月兩次,這就意味著每月新股發行較此前明顯放量。麵對新股發行的突然加速,有部分激進投資者認為,監管層增加新股供給,除了解決居高不下的新股“堰塞湖”外,更是意在打壓當前火熱的股市。

    對於一些曾有過被“政策市”困擾經曆的投資者而言,從監管層的舉動中揣摩“深意”已成習慣。麵對疾馳奮進的A股市場,肖鋼主席在4月公開提示風險,建議投資者“謹慎投資,量力而行”;證監會投保局副局長趙敏在新華網“股市e事廳”活動現場表示“各方都要尊重市場,敬畏市場”。

    然而,市場資金卻依舊躁動,大盤漲勢不止。麵對本周新股申購潮到來,部分投資者認為是證監會在“打壓”股市,實屬誤讀。

    312開始滬指一路上漲,30個交易日內上漲超1200點,一度逼近4600點。此時證監會適度增加新股供給,確實是為緩解當前市場過熱,避免這輪由資金與杠杆驅動的牛市步入過熱行情。短期來看,可以緩解當前資金過度導致的“瘋牛”行情,長期來看,適度增加新股供給可使兩市上市公司增多,給投資者更多選擇,緩解資金滯脹引來個股的過度上漲。

    此舉絕非是“打壓”股市,實意為以供給促平衡,無論是監管層還是股民,都期望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分歧加劇並非“牛市終結”

    從今日盤麵上看,二八蹺蹺板效應依舊十分突出,兩市超1000隻個股跌幅逾4%,卻依舊有71隻個股強勢漲停。4月匯豐PMI12個月新低、外資紛紛大舉減倉下,短期漲幅巨大的A股確實麵臨著回調的壓力,但是70餘隻逆勢漲停的個股也在宣誓著,當前牛市依舊是“不差錢”的行情。

    今日盤中,部分“牛市終結”、“中期見頂”等各種議論和資訊紛至遝來,係統性風險繼續被放大。然而,縱觀股市曆史的數次暴跌,都不缺少指數急漲過後的暴跌。

    雖然近期市場利空消息過多,除新股啟動申購外,三桶油掌門人同日調整、監管層開展非法集資整治行動、券商傘形信托新項目已暫停、三季度印花稅或上調(已被國家稅務總局辟謠),但是牛市根基依舊未變,“改革牛”印記依舊明顯。

    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貨幣和財政政策仍將保持適度寬鬆,市場係統性風險較小,大類資產加快向權益投資遷移配置已成趨勢,中期上行動力充沛,牛市格局仍將延續。

      投資布局優選防禦板塊

    資金大舉調倉出逃、權重與題材共同下挫,說明當前高位市場籌碼已大幅鬆動。四月各大主要指數漲幅均在20%左右,市場短期積累了巨大的獲利盤,短期來看,指數調整在所難免。

    在短期避險行情的情緒下,投資者可以選擇食品飲料、醫藥、家電、輕工等行業作為防禦性投資。

    在如今監管加強與短期風險並存麵臨調整的情況下,業配置應當遵循三項原則:第一,甄選在本輪行情中漲幅較低的滯漲行業;第二,甄選當前估值較低、具有基本麵支撐的行業;第三,避開融資買入額占比較高的行業。

    具體來看,食品飲料、醫藥行業在本輪行情中漲幅較低,且本身具有防禦性質,配置價值凸顯;受益於地產銷量持續複蘇、原材料價格持續下降雙重因素推動,家電板塊在當前階段的配置邏輯清晰;輕工板塊持股離散度居中,前期漲幅較少。

    無論從技術麵還是消息麵,本輪股市的快速修正有利於市場進入管理層所倡導的慢牛模式,今日的大跌與其當做“牛市終結”不如視為“模式切換”。一路上揚屢創新高的滬指怎會倒在小小的數十隻新股發行上,況且中國資本市場不斷走向成熟,該經曆的坎坷總要經曆。

    隨著A股市場的日漸完善,投資者也需破除過去成見,趨向成熟。新股發行真的並非洪水猛獸,A股也終將回歸理性慢牛。(劉緒堯/文)

 

 

 

 

 

調整有助於市場健康 大盤藍籌估值仍低

2015-05-06 15:05:13   來源:     新華網

55日,股民在上海一家證券營業部內關注股市行情。當日,滬深股市大跌,滬指報收於4298.71點,跌幅為4.06%;深證指報14233.10點,跌幅為4.22%。 新華社記者 裴鑫 攝

  新華網北京55日電(記者許晟、趙曉(微博))一路大步快走的A股市場5日迎來一次大跌。在市場情緒悄然變化的背景下,受新股密集發行等因素的影響,滬深股市集體跳水,滬指跌幅達4.06%。分析人士認為,股市不可能一直上漲,調整有助於市場健康,震蕩中投資者需警惕股市風險。

  截至5日收盤,滬指和深指跌幅雙雙超過4%,成年內第二大跌幅,兩市近九成個股下跌。其中上證綜指報收4298.71點,跌幅4.06%,深證成指收14233.10點,跌幅4.22%。前幾個交易日表現良好的中小盤股,5日也雙雙收跌,其中創業板指數跌幅2.17%,中小板指數跌幅2.75%

  近期,經過前期的持續上漲之後,市場多空分歧加大,情緒也越來越敏感,對一些信息的解讀偏利空。“20多隻新股申購抽離資金和有關方麵的多次風險提示,是此次大幅下跌的導火索。”中信證券投資顧問陳偉認為,近段時間股市都沒有經曆深度調整,這次調整是多種原因慢慢積累匯集的結果,在預料之中。

  從更深層次來看,上證綜指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翻倍,一半以上的股票市盈率超過100倍,一些板塊已經出現了局部泡沫。此外,兩市的融資餘額突破1.7萬億元,遠超今年初的1萬億元,杠杆資金大量入市增大了股市的震蕩幅度。

  政策麵上,證監會近期多次發布風險提示,規範兩融業務,調整新股發行頻率,加大對市場操縱、違規查處的力度。陳偉說,連續多個利空信息給市場降了溫,同時明確表達了監管層不希望快牛、瘋牛的態度。

  值得關注的是,陸續披露的一季度經濟數據與上市公司季報並不樂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市場對風險的判斷。不過,在深圳紫金港資本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員陳紹霞看來,上一輪熊市期間,上市公司已經獲得了較大增長,市值與企業長期悖離,目前經濟正處於結構性調整中,短期盈收下降,並不影響市場對遠期利好的判斷。

  “一個健康的資本市場中,資金不斷關注使市場估值提升,上市公司業績不斷提高又降低市場估值,形成螺旋式前進。”陳偉認為,經濟轉型造就一些新興有活力的產業,國企改革、一帶一路可以解決傳統行業困難,讓估值達到合理水平,大量資金持續參與資本市場將為經濟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陳紹霞認為,本輪牛市大盤股和小盤股估值分化較大,小盤股上漲遠大於大盤股,從長期來看,部分大盤藍籌股的估值仍然偏低。

  受訪人士認為,在股市震蕩調整期,投資者要理性對待市場,挖掘估值合理、有發展前途的上市公司,不要盲目追逐熱點,更不要借錢炒股,一定要做好風險防範

 

股市遭遇重創不失為一場洗禮 風雨過後更見彩虹

20150505 22:51  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55日新媒體專電(記者王旺旺)股民“伐開心”,5日上證指數和深證成指跌幅均超4%,這也是自1月下旬以來最大的單日跌幅。“狼來了”,喊了好久的風險之狼最終還是來了,這次不是聳人聽聞,帶給股民的教訓卻是刻骨。4500點之上的A股第一次表現出“高處不勝寒”,新股民是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市場的另一麵。

  監管層接連喊話提示風險、新股發行提速、坊間再傳印花稅將提高的消息麵顯得波譎雲詭,經濟基本麵還在尋底築底中;政策麵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的基調未變。不少股民發出疑問:A5日的大跌是怎麽了?

  “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這句話從股民入市第一天起就誦讀過。“對市場心存敬畏”,這絕對不是一句空談,市場大跌後,全體股民對風險的認識更應掛記心間。

  最近兩個月A股的火爆顯然是非常態。在牛市喧囂下,炒股神話開始發酵,甚至還出現不少“賣房炒股”“借錢炒股”“傾囊炒股”的股民。

  急著趕趟兒、盲目跟風、羊群效應、非理性泡沫,金融市場上這種事情發生的太多,而當下我們需要的是一輪紮紮實實的牛市,不急功近利,貫穿中國經濟改革轉型的始終,有力支撐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格局。

  理性去投資,理性去分析。市場的運行規律是漲久必跌。在不少市場人士看來,A股今日的大跌更多是由於前期漲幅巨大後的良性調整。市場大跌後,股民不妨靜下心來,理性思考:A股緣何走牛?走牛的邏輯是否還在?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哈姆雷特,如何看市場?“杠杆牛”也好,“改革牛”也罷,如果大牛市的根基還在,股民更要靜下心來認真分析一下自己的持倉結構。暴跌不失為一場對新股民的洗禮,明天還要繼續,風雨過後市場會更見絢麗彩虹。“豬不會持續地飛”,價值投資不分國界,理性投資更應成股民共識。

 

 

 

 

人民網:回調是牛市的小插曲

發表於 2015-05-06 15:39:44

  昨日,滬指在交易時段內跌去4.06%,報收4298.71點,失守4300點關口。隨即,有媒體網站刊發《官方態度轉向致中國股市暴跌》一文,引用分析師觀點說《人民日報》等官媒發表文章頻頻提示股市風險,預示著官方對此輪牛市行情應如何演繹的觀點已經發生轉向,這對市場上行構成了較大的心理壓力。

 

  《牛市也別忘風險》是《人民日報》於54日發表的一篇評論文章。文章的主旨在於倡導理性投資、量力而行。其中提到的主要兩個觀點,一是牛市並不意味著單邊上漲;二是牛市也不意味著所有股票在任何時候都是機會。通覽全文,作者僅是在提示風險,並未否定牛市。

 

  然而近兩天來,這篇原本語氣平和的文章在轉載過程中被屢屢縮減、頻頻篡改,最終導致麵目全非,並演繹出多個聳人聽聞的版本。有些文章受限於移動端有效傳播字數的限製,僅引用其中部分文字內容,片麵定義文章主旨;有的在原文前後夾雜自己的觀點看法,篡改了作者的意願;有的則為了達到互聯網+傳播的轟動效應,借題發揮誤導讀者。這些已經失真的文章依然冠以《人民日報》的名義進行傳播,既是對《人民日報》的傷害,也是對讀者、對大眾輿論的傷害。

 

  本輪牛市的根本原因是中國發展戰略的宏觀支撐以及經濟改革所激發的動力。有輿論將中國經濟的轉型調整和中國股市對立起來,認為牛市缺乏實體經濟的支持,或者實體經濟不好導致生產資金進入股市才造成牛市,這些觀點也都是有待商榷的。從國際經驗來看,資本市場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往往扮演重要作用,雙方的關係並不對立。從國家戰略出發,一帶一路人民幣國際化將使得中國藍籌公司具備全球資源配置的能力,中國藍籌公司的估值尚存在提高的空間。而從國內實際情況出發,當前CPI穩定,貨幣政策具備適度寬鬆的條件。無論是從國家發展戰略還是從國內經濟運行情況考量,股市的長牛、慢牛都符合國家利益、產業利益、社會利益。而這樣的牛市需要市場的支持,也需要信心的支持和輿論的嗬護。

 

  不妨將55日的收跌看作是中國資本市場邁向成熟過程中經曆的一個插曲。收跌給市場的參與者上了一課:理性的市場離不開理性的輿論,理性的輿論離不開理性的媒體。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