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幸福的頭茬60後 來源: loonlinda

(2010-03-18 14:12:55) 下一個
幾天前在文學城裏讀到一篇關於討論60後的文章,說60後是幸福的一代,挺有意思的。我是60年1月生人,可謂60後的頭一茬,我也來湊個熱鬧,專門寫寫60後的頭一茬,看看是不是也很幸福。我是個井底之蛙,當然隻能寫我看到的那一小圈天,並不代表所有的60後頭茬,在此先說明一下,如果不包括您的成長經曆,千萬別砸我,我就是個井底的小蛤蟆嘛,嗬嗬。 人們都愛議論80後,現在又來議論90後,偶爾也會提起70後,許多影視文學作品說的是50後,就是很少提起我們60後。 60後的人,如今最大的已經進入了50歲,最小的也已經全部進入40歲。“不惑” 也好,“知天命” 也罷,反正不再在 “而立” 那一檔了。我是60後的頭茬兒人,已經五十周歲,仔細回顧一下我們這茬人過去的五十年,似乎覺得我們這撥兒60後是最幸福的了。 我們出生的時候,雖然趕上三年災害,但已經接近尾聲,父母們盡管還在挨餓,但卻竭盡全力保證我們的吃喝,即使我們也沒能吃飽,常常夜裏餓得哇哇大哭,可卻沒有留下任何記憶,不像50後的哥哥姐姐們,對饑餓留有抹不去的印象。所以,我們是幸福的。 我們的學齡前,所有的記憶都是玩。雖然許多孩子沒有玩過像樣的玩具,可那冰棍棍兒、空紙盒、花紐扣、爛泥巴卻給了我們許多快樂的時光。沒有人讓我們數什麽1234,沒有人讓我們背什麽ABCD,我們不像許多90後的小孩,要流著眼淚練鋼琴,要擠著公車去學速算。所以,我們是幸福的。 我們剛剛離開幼兒園,就趕上了文化大革命,但那時我們很小,天大的事也與我們無關,再大的變故我們都稀裏糊塗,雖然我們也看到過一些可怕的場景,但根本不知道那都意味著什麽,更多的感覺是轟轟烈烈的熱鬧,遊鬥也好,抄家也好,對我們來講都很好玩。無論我們的父輩遭遇了多少不幸與苦難,但似乎這一切都與我們無關。所以,我們是幸福的。 我們上了小學,第一課是毛主席萬歲,我們都背過老三篇和紅寶書,糊裏糊塗地背,高高興興地背,沒有測驗和考試,沒有做不完的作業,我們不知道什麽是排名,不知道還有家教或補習,也不知道什麽是奧數,我們從未聽說過減壓二字,因為從來就沒有過壓力。我們每天自己走路上下學,從未擔心過安全問題,我們放了學就和小朋友們一起瘋玩,不必擔心考不到前幾名被爸媽嘮叨。所以,我們是幸福的。 我們上了初中,雖說文化課不那麽受重視,我們常常要停課搞批判,鬧革命,寫大字報,還要學工、學農、學軍,但想想那些六八屆的初中畢業生,他們十四、五歲就打起背包上山下鄉插隊落戶,遠離爹娘遠離家鄉,和他們比一比,我們畢竟還在父母身邊,還在學校。再想想那些80後和90後的初中生,他們整天生活在題海裏,滿腦子隻有分數和升學,幾乎沒有時間去享受花季般的少年。而我們的少年時光可謂豐富多彩。所以,我們是幸福的。 我們不用考試就進了高中,那時文化大革命剛好結束了,“四人幫” 被粉碎,祖國迎來了科學的春天。我們發奮,我們努力,我們如饑似渴地學習,盡量補回了本應屬於我們的文化知識。老師們全力以赴地幫我們補習功課,卻從沒想過要多掙一分錢。雖然那時出現了重點學校和重點班,但我們的家長卻不必掏錢繳什麽擇校費或讚助費,更不用給老師送紅包。所以,我們是幸福的。 我們高中畢業的時候,上山下鄉運動結束了,國家恢複了高考製度。我們不用去農村去邊疆,去麵朝黃土背朝天地辛苦勞作,我們有了通過公正途徑進入大學的機會。雖然那時高考錄取率很低很低,但考題卻不是很難很難,也沒有偏題和怪題。與那些扔了書本許多年的社青和知青考生相比,我們在考場上占有了更大的優勢。所以,我們是幸福的。 沒有進大學的同學大都很快參加了工作,考上了大學的則被稱為天之驕子。我們在大學的生活和學習一切由國家負擔,住宿舍、吃食堂,還享有公費醫療。那些山溝溝裏考出來的窮孩子,也不會因為付不出學費而苦惱,絕大多數同學都能拿到助學金,有些農村學生還能從助學金裏擠出錢來接濟家中的父母。我們不像現在的大學生,讀個大學幾乎要榨幹爹媽的血汗。所以,我們是幸福的。 我們大學畢業的時候,全部由國家統一分配工作。那時候的大學生個個都是香餑餑,往往一個畢業生有好幾個單位在搶,不會出現一職難求的現象,更不會有什麽大學生去當掏糞工的新聞發生。我們在單位裏被稱為“新鮮血液”,工作上備受重視,成為了驕傲的八十年代的新一代。多數單位都會給新參加工作的畢業生提供住處,至少單身宿舍裏的一張床位是有保證的。我們不像現在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要從工資中掏出許多錢找一個蝸居。所以,我們是幸福的。 我們那時掙的不多,每月隻有五十六元,但養活自己絕對綽綽有餘。我們這撥人的父母大都有自己的工作,無需我們負擔他們的生活。我們不像許多建國前出生的那一代,還要從工資中扣出一部分贍養老家的爹娘。我們結婚以後,大多數單位都會分配給房子,有了結婚證就等於有了房證,房子再小,也足以過起小日子,絕不耽誤生孩子。不像現在的年輕人,不敢結婚,不敢生孩子,為了買房娶媳婦,要花光父母一生的積蓄。我們那個時候,龍配鳳也好,屎殼郎配蛤蟆也好,反正沒那麽多剩男剩女。所以,我們是幸福的。 出國留學的熱潮開始的時候,也被我們趕上了,而且還趕上了頭班車。那時申請國外的學校不是很難,申請獎學金也比較容易,簽證費也沒有那麽昂貴。凡是出國讀書的,一半以上是公費留學,即使是自費的,也沒人花家裏的一分錢。不象80後和90後的留學生,幾乎都是由父母用人民幣換成美元和歐元,供祖宗似地供著。拿獎學金也好,打工掙錢也好,總之我們靠的是自己,我們都很自立,我們驕傲,我們自豪,所以,我們是幸福的。 隨著體製的改進,很多工廠企業改組了,大批大批的人員下崗了,他們當中許許多多是下過鄉的50後,很多人沒有機會進入大學之門,文化知識跟不上改革的發展需要,雖然不是他們的錯,但卻被無奈地丟在了後麵,他們是不幸的。而我們這撥頭茬60後當時正年富力強,是社會的中堅力量,是“壯勞力”,其中許多人已經或正在走上領導的位置,下崗的浪潮沒有卷到我們的頭上,我們保住了我們的飯碗。所以,我們是幸福的。 到了房改的時候,我們這撥人正當中年,能力強,辦法多,大都有一筆儲蓄,至少買下單位分配的房子還不成問題。還有很多人發達了,變富了,換上了大房子,開上了好車子,與共和國一起富裕了起來。科技飛速地發展,世界進入了信息化時代,我們大都能趕上時代的步伐,我們與時俱進,和青年人一樣,也學會了使用電腦,據說60後使用電腦的人數要比50後多出數十倍。所以,我們是幸福的。 我們很快就要進入退休的行列了,回想一下,我們這一輩子真的沒有受過什麽苦,我們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幸福快樂地活到了現在。“槍林彈雨”、“忍饑挨餓”、“艱苦創業”、“戰天鬥地” 在我們很多人心裏隻是一個詞匯。不要比我們失去了什麽,想想我們得到了什麽,無論如何,我們生於六十年代初期的這茬人算是幸運的,我們是幸福的頭茬60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