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話多多

認認真真做事,快快樂樂做人。
個人資料
廢話多多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2):履曆-入鄉隨俗篇

(2010-06-24 17:39:08) 下一個

由【廢話多多】

一日逛街,正值各店大甩賣。在第一家店中賣了一條褲子,十五刀。至另一店,相似的褲子要價五刀。小農意識馬上發作:雖然第二條褲子肥點,但休閑裝,無傷大雅。回頭去退第一條褲子,我說找到一條“更好”的。售貨員看看我:“啊,你找到一條不同的。”我大悟,很多時候,我們取此棄彼,非好壞也,乃適合否。履曆也如此,正如俗話所說:入鄉隨俗。在美國找工作,要按美國牌理出牌。打牌要贏,牌理最重要。若用打橋牌的方法拱豬,大師級的人也玩不轉。現試將同胞們履曆中不合美國牌理之處分析一下。 

履曆是敲門磚,不在大小,在敲得響。招聘人要從一到兩頁的履曆和幾個小時的麵談去判斷一個人,說得好聽是碰運氣,說得不好聽是賭博。即使有人介紹,張三看著好的人未必適合於李四。履曆的目的是幫招聘人看上你,越簡單明了越好。履曆不僅要說明你的資曆和經驗,而且要顯示你能融入美國的招聘文化。關鍵不光讓招聘人看著你好,更重要的是不要讓招聘人覺著你“怪”。所以格式非常重要。

一,個人信息。有時打開同胞們的履曆,姓名,年齡,性別,婚姻狀況,曆曆在目。常常忍不住往下翻翻,看看有沒有家庭出身,個人成分等等。一直奇怪國內履曆為何需要如此之多個人信息,去北京時和朋友聊天後明白了:同樣是“找人做事”,國內人多事少,故而重點在“找人”。而美國事多人少,故而重點在“做事”。真正的“不管黑貓白貓,能抓住耗子的便是好貓。”

另外,從應聘人自我保護的角度看:美國是一個多元化的國家,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各種偏見因互不了解而存在,應聘者防止偏見的方法是提供最少的個人信息。履曆上有姓名,通訊方法就足夠了。

從招聘人的角度:美國人愛告狀,履曆上寫明了種族,不聘他是“種族歧視”,寫明了年齡,不聘他是“年齡歧視”。所以召聘人一看到有許多個人信息的履曆就打哆嗦,不光怕不聘他將來打官司,更怕不得不聘一個燙手的山芋,以後扔都扔不掉。因此即使應聘人認為自己的個人信息有利,放到履曆上隻有負效應。

二,扼要介紹(profile)。美國人在羅列條目時特別鍾情於“A, B, 和 C。”的形式。據研究,“A, B, 和 C。”對大腦的記憶中心刺激最強,因而留的印象最深。我的理論是:在猴子剛變成人時,說英語的老猴子對小猴子訓話,說完 C 便沒詞了。後人依法相襲。不管你信那種理論,扼要介紹以三條為佳。常常見到同胞們有六,七條扼要介紹。這就失去了“扼要”的意義了。

寫扼要介紹,要有個性。若人雲亦雲的羅列:工作努力,積極向上,還不如把地方省出來寫點別的。每個人都有其特殊的優點,扼要介紹的目的是讓招聘人看到應聘人的特殊之處。例如我的特殊之處,是在開篇中所說的“吃苦出力,頂缸受氣。”寫到扼要介紹上便是:“我是老板的左右手”。

三,學曆。學曆不光顯示應聘人的資曆,也應顯示應聘人的能力。有時多多不亦善。有位應聘人的學曆是這樣的:91 年到 96 年,醫學博士。96 年到 98 年,碩士。98 年到 99 年,博士生。96 年到 99 年,住院醫。這段學曆引起兩個疑問:第一個疑問是因中美教育體係不同造成的。在美國,念完醫學博士再去念碩士,有點象高中畢業後再去上小學。不合邏輯。第二個疑問是,為什麽博士念了一半不念了。(潛意識:我交給他一件事,幹一半不幹了,還得我去收攤。)若不提碩士和博士生的經曆,隻提做住院醫。效果要好得多。

四,經驗。履曆的大忌是以一蓋全,寫好一份履曆,誰聘人就發給誰。實際上,履曆越符合招聘人的條件,應聘人成功的幾率越大。竅門之一是看著廣告寫履曆,如果招聘人要找一個跑得快,跳得高的人,應聘人歌唱得好不好沒什麽關係。如果應聘人把自己所有的經驗都堆在履曆上讓招聘人去大海撈針,十有八九撈不到。另外用詞要直接,如果招聘人要找一個跑得快,跳得高的人,應聘人就說自己跑得快,跳得高,別說自己曾在中國男足踢前鋒,招聘人還得用腦子想。加上現在很多公司都用電腦掃描來進行第一輪履曆挑選。沒有“跑得快,跳得高”六字,辛辛苦苦寫好的履曆便被扔進電子垃圾箱了。

以上是我遇到同胞們的履曆中,需要注意的幾點。具體履曆如何寫,專家,顧問們一抓一大把。店裏的書,網上的信息,可謂汗牛充棟,有興者可進一步探索。

«我說說,你看看,法律責任我不擔。你轉帖,我謝絕,廢話多多擁版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Pinkmanatee 回複 悄悄話 謝謝,有啟發
進行曲 回複 悄悄話 很有幫助!
xianliao100 回複 悄悄話 很有啟發。
德州漁夫 回複 悄悄話 嗯,言之有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