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書樂及大自然

讓詩詞書法, 音樂及精彩的大自然美化及充實我們的生活 - 伊梅邀請您
個人資料
正文

[ZT] 以起、承、轉、合謀篇布局

(2010-04-28 23:49:10) 下一個


[ZT] 以起、承、轉、合謀篇布局

來源: 東籬把酒香盈袖10-04-28 05:07:13
   
簡要摘錄"詩學概要"(http://poem.bise.idv.tw/gb/books/poemgist/index.htm)中講到的以起、承、轉、合謀篇布局,大家慢慢領悟。

清沈德潛於【說詩晬話】雲:“起手貴突兀,如王右丞“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杜工部“莽莽萬重山”,“帶甲滿天地”,岑嘉州之“送客飛鳥外”等篇,直疑高山墜石,不知其來,令人驚絕”。
而詩之承接之法,應注意與題目之關合,並緊接起句之立意,或寫景,或抒情,或引事列證,不可鬆泛,亦不可肆放,力求一氣貫注之妙。古人曾雲:“要如驪龍之珠,抱而不脫。又如草蛇灰線,不即不離方稱佳妙”。此即承接之要領也。次聯大體承起聯緩急而來,法貴和平勻稱,急者宜紆緩之,緩者宜堅挺赴之。其中或景生情,或情生景。或抒情,或寫景,或敘事,均須以虛實經緯之。景為實,情為虛,前實者後虛,前虛者後實。俱實者板滯,俱虛者浮滑。若專寫情或專寫景,則難收生動空靈之致,與淵永超邁之妙。
律詩之轉折在第三聯,又稱頸聯。為何以“頸聯”名之?蓋欲俯仰上下,照顧前後也。在絕詩則為第三句,轉句在一首詩中占極重要之地位,也須轉得有精神,有變化,又須與起承相揖讓,更須如疾雷破山,使觀者驚愕。且要靈活,而又不可離題太遠,能互相照應方為傑作。
結句又稱斷句或落句。在絕詩為第四句,於律詩則為第四聯。結句之意,即是將前麵三句或三聯,作一總結以為收束也。古人雲:“合處要風回氣聚,淵永含蓄,如剡溪之棹,自去自回,且須言有盡而意無窮”。即指結句而言。白石道人雲:“一篇全在尾句,如截奔馬,辭意俱盡。如臨水送將歸,辭盡意不盡。若夫辭盡意不盡,剡溪歸櫂是已。辭意俱不盡,溫伯雪子是已。所謂辭意俱盡者,急流中截後語,非謂辭窮理盡也。所謂意盡辭不盡者,意盡於未當盡處,則辭可以不盡矣。非以長語益之者也。至若辭盡意不盡者,非遺意也,辭中以仿佛可見矣。辭意俱不盡者,不盡之中固已深盡之矣”。楊載之【詩法家數】亦雲:“作詩結句尤難,無好結句,可見其人終無成也”。【說詩晬話】又雲:“收束或放開一步,或宕出遠神,或就本位收住。張燕公:‘不作邊城將,誰知恩遇深’,就夜飲收住也;王右丞‘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從解帶彈琴,宕出遠神也;杜工部‘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就畫鷹說到真鷹,放開一步,就上文體勢行之也”。
詩之起承轉合章法,古今體本無殊異。古體不拘對偶,依其自然之音節,可以直抒胸臆。雖有字法、句法,然烹煉求工者無多。今體則有一定之格式,謀篇用字,遣詞造句,非烹煉無以得工。故今體詩不若古詩之高遠渾厚。而【詩法家數】又雲:“絕句之法,要婉曲回環,刪蕪就簡,句絕而意不絕,多以第三句為主,而第四句發之,有實接,有虛接,承接之間,開與合相關,反與正相依,順與逆相應,一呼一吸,宮商自諧。大抵起承二句固難,然不過平直敘起,從容承之為是。至於宛轉變化之工夫,全在第三句。若於此轉變得好,則第四句如順流之舟矣”。
(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poetry&MsgID=368924)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