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著點兒

時時有發現,天天有驚喜。 獻給家人的禮物,記錄一段真實的生活。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遠遠地聽說蒙的種種,走近了才知道她的好——走進課堂

(2009-11-06 14:32:36) 下一個
記得兒子上K時每天都有作業紙回來,通常是一、兩頁的英文和數學,三五分鍾寫完。再加15分鍾的閱讀,一共不超過半個小時。每周五free homework,小娃們放學回家換了衣服就出來在playground瘋跑。

現在女兒也上K了,回來什麽作業也沒有。最多十來道加減題,還是課上做好了的。每天一到家,她都要在書包裏掏呀掏的,興奮地遞上一張紙來。哇,這也太push了!兒子一年級下還在十以內混著呢,女兒這K就有過十的,還有幾個錯的!第一次看到時,我的心“砰砰”的直跳。可她隻是呈上來,並沒有期待任何評論的意味。從兒子每星期帶回來的教室通告來看,該校強調的是興趣學習,凡事自然為妙,此論調甚和我意。所以我就沒有說什麽,隻表示很高興她能做這麽多題。 她倒是並不介意我的話,放下書包進屋洗手去了。

我挺好奇,兒子一周一次作業,有四天是空書包去,又空著背回來。女兒也像混幼兒園似的。俺就琢磨,就這樣的學法,孩子們是怎麽通過州裏統考,而且成績靠前的呢?

從十月起K有了observe time,定的是每天早上兩個小時,家長自行填寫。等我看到時,女兒班的名單都快滿了。找到一個空檔填好,後來卻趕上了field trip,結果沒有觀摩成。看到女兒感覺還不錯,心想這樣也可以了。有一天下午,女兒帶回來張紙條,原來是老師提醒我們參加十一月的觀摩。再去填單的時候 又是就剩幾個空位,我趕緊選了某天第一場占著。旁邊還有一個義工培訓的單子,也一起報了名。

這樣在某個明媚的早晨,我和女兒一起走進了教室。那天沒有遲到,正好趕上孩子們在外麵free play的時間,女兒脫了外套就到院子裏去了。我被安排坐在教室裏的觀摩點上,其實就是在靠著牆正對著中心區域的地方,搭了半個樓道。它占地很小,有兩三 個台階的高度。在樓梯平台上擺了一把小藤椅,看起來滿舒服的,覺得是給孩子的。旁邊還有一把折疊椅,側麵放了一個塑封好的觀摩事項,這些是留給我的。老師 幫我把椅子打開,交待了一下注意事項和觀摩時間就出去管孩子了。

這個位置選的真不錯,下麵的人和事看得清清楚楚。我坐下來,研讀起觀摩事項來。裏麵強調了蒙的理念,請我們注意觀察一個或一組孩子,看他們是否自由選擇所學的東西,是否能集中注意力,如果被打斷了是否能很快的回到主題,老師是否有耐心鼓勵孩子、注意到孩子的需求而給與適當的指導和幫助等等。又提醒觀摩者孩子可能的好奇,應該如何回答等。

不一會時間到了,孩子們該進教室了。隻見女兒一個人先進門,把手洗幹淨了站到門口等著,孩子們在門外開始排隊。這是做甚呢?等老師把門打開,每個孩子進來和女兒一一握手打招呼, 俺就明白了老師強調不要遲到的理由了——每天的social time錯過就沒有了。今天輪到女兒當班,看她多開心啊!在班裏她是唯一沒有做的,卻從來沒跟我抱怨過,當媽的真要汗一個。後來想想,知道晚了總比不知道要好,迎頭趕上就行。

班裏約20個孩子,大家進來後先洗手,需要上廁所的去廁所,不需要的就在地毯上坐著。這是circle time,教室裏有三位老師,主課老師坐在地毯左上角,後麵是CD player,助理老師站在地毯外圈幫忙。孩子們陸陸續續走過來,K班的挨著老師坐一圈,小點的麵對老師坐一排。老師挑了張盤,打開音樂,一邊搖擺一邊唱。 聲音不是很大,正好孩子們能聽見並且跟著哼唱。一曲終了,孩子們也坐好了,每個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師那兒。

主課老師先問候孩子們,再由孩子們問候自己。和國內滿象,但是不用起立。又要求孩子們跟助理老師打招呼,孩子們也都轉頭去問候,挺有禮貌。接下來老師介紹今天要做的事,提了一個跟 social有關的問題。孩子們紛紛舉手,老師點名。小孩子回答地有理有據,蠻像回事的。有孩子一下想不起來說什麽,大家也都是等著,他想一會兒也就說出來了。沒看見爭著表現的場麵,讓人覺得蒙校的確是有些不同。大概過一半的孩子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偶的女兒保持了沉默。不過她聽得很認真,晚上一定會跟我談 這個話題。最後老師宣布start work time,孩子們高興地“yeah~”起來。

孩子們三三兩兩地走動開來,有拿毯子的有搬桌子的,不想耗體力的就在桌子邊玩。看起來孩子跟孩子口味很不一樣:對字母感興趣的,搬個毯子躲一邊“咿啊嗚”的拚字;對圖形感興趣的,拿了彩色積木一起在桌上研究;對熱帶沙漠感興趣的,找出非洲拚圖來挑戰自己;對數字感興趣的,鋪了長長的數字鏈找數字玩;女孩子對吃的興趣比較大,三個人到food corner開tea party;還有幾個早上沒有玩夠,跟助理老師出門,也許是曬太陽去了。沒有頭緒的則在老師的引導下找到自己願意學的,開始坐下來了。
有一個小男孩,看起來象3歲的娃,連叫了幾嗓子“Can someone help me ?”,助理老師馬上繞過去坐到他的右邊。漸漸地,教室裏安靜下來,老師來回巡視,有需要就停下來。

女兒選了數數,搬來一個大盒子放在毯子的右下方。從左上角開始,每放一個數字,就在旁邊放上相應的數字棒。和兒子小時候畫格子一樣,是用來培養個和十的概念。她做得不錯,隻是不夠自信,不下十次的去摸老師的上臂,問下一次要放什麽數字。老師周圍不時有孩子來問,她都很有耐心彎下腰一一作答。女兒一如既往跟老師耳語,盡管她在家嗓門不小,看得我要笑。

分神的時候不是沒有。學的快一點的,會起身去看別人做啥;也有從老師那兒討了主意回來路上被別人project所吸引的。有時忍不住有幫助別人的願望,這時老師會根據其本人的工作狀態say yes/no。一般回到自己毯子以後,能集中注意力的占大多數,而走動頻繁的多半是開始就沒主意的那幾個。這點給我印象很深,興趣是第一驅動力,的確是這樣。

若是覺得自己已經學完了,孩子們會去拿張紙條記下來,這就是他們帶回家的那張。然後找來自己的folder讓老師評判,得到認可後,可以收起毯子上的教具,再做下一項你感興趣的。看到女兒開始收東西,我的時間也到了。根據老師一開始的建議,我給女兒一個hug算是告別,可她卻急於去學第二課,有點心不在焉。出門時遇到下一位觀摩的媽媽,抱了3月大的小寶寶匆匆地進來。

結束後跟先生感慨,這天天都有人參觀,老師咋一點也不緊張的咧?周圍的家長,都是有點文憑的,難不成都是被蒙來的?看到那個在校車上特別能唱能鬧的小姑娘吃完早茶後安安靜靜的坐在地上拚字母,真覺得孩子性格雖有不同,但是用一個好的理念培養出一個好的習慣來還是滿重要的。

義工培訓在這之前,所以知道蒙對老師的站、做、走都是有要求的。強調每一次的指導都要照顧到孩子的興趣,講究學的自然,提倡家長和學校保持一致。昨天親自實踐了一把,用蒙氏方法指導孩子學漢字:

女兒從來倒筆畫,這次終於對了,真叫人開心!

下麵是今天測試的結果:

100分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