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博客

興之所至,有感而發。
正文

憶吃糖

(2010-05-19 23:13:13) 下一個

糖誰沒吃過?  物質生活普遍豐富的今天,糖已被列入健康殺手,醫生建議少吃,最好不吃。 愛惜身材的女人們,更是談糖色變。 而在物質匱乏的兒時,糖是憑票才有的,精貴得很。 糖果更是奢侈品,平常很少吃到。 我要說的,就是這一類。

 

小時候在機關幼兒園,每天晚飯後發兩顆水果糖,按今天的說法應該叫甜品。 名曰水果糖,實際上跟水果一點關係都沒有,不過是焦糖製成,吃在嘴裏隻有甜味,但是在土豆白菜為主的當時,已是無上美味,我每天盼著這兩顆水果糖。  我哥那時剛剛上學,每天放學的任務就是到幼兒園來接我。我至今記得他趴在窗台上,咧開沒有門牙的嘴,滿臉笑容地等我放學。 幼兒園有個死板的規定,要我們把這兩顆糖吃完,不準帶回家。為確保無虞,每桌指派一個桌長負責收糖紙。我想留一顆糖給我哥,急中生智,把一張糖紙撕成兩半。桌長蓉蓉看到是兩張,照收不誤。 每天回家路上我哥都能吃到糖,笑得更燦爛。這是我對我們兄妹情誼最早的記憶。回國過年,偶然跟我哥聊起這事,我清楚地看到他眼裏的淚光閃爍。

 

那時的國內,生活水平最高的是北京上海。要吃糖,從這兩個地方買最好。我爸那時經常上北京出差,每次回來總是帶一些成都買不到的糖果。我最喜歡的是巧克力和果丹皮。 那些巧克力是小塊薄片,類似今天美國的Hershey。八分錢一個(就那時的生活水平來講,這並不便宜),味道絲毫不比Hershey差。巧克力的包裝紙都是些運動健將,有遊泳的有騎自行車的,都戴著墨鏡。我爸在刮胡子,我們已經迫不及待地大嚼巧克力。果丹皮隻有北京的好吃。酸甜正好,潤澤爽口。一卷一卷的,拿在手裏粘粘糊糊的。舍不得馬上吃完,一點一點地呡,能呡上半天。後來成都也生產所謂的果丹皮,幹得拿在手裏像木棍,老鼠用來磨牙最合適。果丹皮嚴格來講不算“糖”,但是一想到小時候吃過的北京糖,總會連帶想起果丹皮。 到美國來以後,冒充果丹皮磨牙的木棍都沒有。

 

上海最有名的糖莫過於“大白兔”,薄薄的一層糯米紙包住,奶味十足,號稱五顆能煮一杯牛奶出來。到鄰居家裏去玩,親眼看見她女兒抱著個玻璃杯,裏頭裝的就是大白兔奶糖的奶,津津有味地喝著。 營養姑且不論,味道肯定好不了。 糖就是糖,非要當牛奶喝,這跟有人用咖啡伴侶衝水當奶喝一樣。

 

我的表姐結婚,喜糖裏頭有一種酒心巧克力。“裏頭是劍南春!”愛我的表姐喜滋滋地拿一顆給我嚐。這是我第一次知道糖還可以包酒。拆開精美的糖紙,露出橢圓形的巧克力。一口咬下去,白酒流入口中。是不是劍南春不知道,但是和著巧克力喝下去過癮極了。 這下不得了,一口氣吃了十幾顆。頭重腳輕,偏偏倒倒,被大人抱到床上蓋好被子。迷迷糊糊中記得有誰說了句:“怎麽喝醉的?還沒吃飯哪!”

 

小時候過年,街頭總能找到賣糖餅的。 小販麵前一個草垛子,上麵插滿了製好的糖餅,多數是十二生肖,惟妙惟肖。一個小木桌子,上麵有個轉盤,寫滿十二生肖的名稱。運氣最差的僅能饗以圓溜溜的糖餅。付他一毛錢,可以碰碰運氣。要是轉個龍,一幫孩子能大呼小叫地高興半天。 剛剛討來的壓歲錢夠轉很多次的,可是一次也沒轉上龍,印象中總是吮著最低級的糖餅悻悻然打道回府。不能肯定小販在轉盤上做手腳,我這個人但凡遇到碰運氣的事,總是碰不上好運氣。 小學裏流行一種算命的遊戲,學生中間互測未來,樂此不疲:一張白紙上畫個大圓圈,沿著圓圈寫上各種各樣的下場,從“國家主席”到“勞改犯”應有盡有,然後讓你手拿圓規閉著眼睛繞圈打轉,停在哪兒,哪兒就是你的未來。我的未來總是停在“挑大糞”的,從不出錯。

 

大糞至今沒挑上,可見閉著眼睛轉圓規是扯淡;但是糖餅留在嘴裏的甜味,到今天還能嚐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安靜 回複 悄悄話 讚你們兄妹情深:)
福州茉莉 回複 悄悄話 我也集過玻璃糖紙, 先用清水洗幹淨, 再將它們夾在書中, 這樣會平整.
蘋果和梨 回複 悄悄話 讚樓主兄妹情深.
上海有一種和大白兔奶糖一個檔次的奶糖,叫潔蓮奶糖,五顆就能衝成一杯奶飲料.小時候南京路上海食品公司有賣潔連香奶,1角錢一杯,熱的,用的就是潔連奶糖原料.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溫馨回憶,跟著你又回到過去走了一遭。
rlsrls08 回複 悄悄話 Sweet memory~~
簡寧寧 回複 悄悄話 好溫馨的童年回憶。我也攢過糖紙,每天晚上在被窩裏偷偷拿出來欣賞,還學會了用糖紙疊小人兒 。。。 再說,眼淚就該掉下來了~~
texas2006 回複 悄悄話 好文!以前的歲月,我們還收藏玻璃糖紙, 夾在書頁裏。漂亮的印刷有的很精美。童年的回憶總是很甜。
liudongbei 回複 悄悄話 :-)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