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的彩虹

雨中看彩虹 別有一番滋味。
正文

風流才子 柳永

(2009-05-25 13:44:01) 下一個
白衣卿相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詞人,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鈴》。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裏,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相信大家都讀過這首蝶戀花,真的是千古絕唱。
後寫了《鶴衝天》: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遊狂蕩?

何需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

平生暢。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因這首詞惹怒了皇上,一句”忍把浮名,且去填詞“從此遠了仕途,後自稱“奉旨填詞”而遠官宦,終日隻是穿花街,走柳巷,東京多少名妓,無不敬慕他,以得見為榮。若有不認得柳七者,眾人都笑他為下品,不列妹妹之數,所以青樓道出:

  不願穿續羅,願依柳七哥;

  不願君王召,願得柳七叫:

  不願千黃金,願中柳七心;

  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麵。

其中一個女子名謝玉英 一直伴其終生。柳七死後, 謝玉英和姐妹傾其家帛厚葬柳永。
出殯那天,秦樓盡空,哀聲遍野。也有那送葬的官僚,自覺慚愧,掩麵而返。不逾兩月,謝玉英過哀,得病亦死,附葬於柳墓之旁。
自葬後,每逢清明,諸名姬不約而同,各備祭禮,往柳七墳上,掛紙錢拜掃,喚做“吊柳七”,又喚做“上風流家”。未曾“吊柳七”、“上風流家”者,不敢到樂遊原上踏青。後來成了個風俗,直到高宗南渡之後,此風方止。後人有詩題柳墓雲:

  樂遊原上妓如雲,盡上風流柳七墳。可笑紛紛紹紳輩,憐才不及眾紅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