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妙手

把裝修做出文化來,把過程當成人生過,把技術揉為故事講,把讀者看作朋友待。如欲轉載,請先聯係。
個人資料
房崇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房崇遊記之柏林:傷疤比夢境更美麗(上)

(2015-10-30 10:25:42) 下一個

房崇遊記之柏林:傷疤比夢境更美麗(上)

 

在柏林倒時差,總是在後半夜醒來睡不著。因為這裏比多倫多(也就是紐約)差6個小時,同時比北京也差6個小時,兩邊均等。莫非就因為這,希特勒曾經想把柏林設為“世界首都”?莫非就因為這,柏林能以一牆而劃分東西方兩個世界?這麽一想,白天所看到的種種都湧至眼前,輪番映射,更睡不著了。

在柏林機場落地經過了海關,從這裏再去歐盟別的國家就如履平地了。出來後兒子租了一輛車,有手機地圖指引,輕車熟路地開到了預先定好的公寓。這種短租公寓在各個城市都有,基本上用一個旅館房間的錢就能租到一個兩臥室的公寓,廚房客廳齊全。它最大的好處是使我們能與早已獨立、遠隔萬裏的兒子又相聚一堂,過幾天類似於家的日子;同時也能在民居中貼近當地百姓的生活,比住旅館接地氣多了。

公寓位於市中心的東北方,原來東柏林的地界。這一帶都是有些古典風格的五層老房,應該比東德的曆史更早。進得室內,我一眼就估出了層高得有12英尺,裝修一新。房東是個華人,莫非就是傳說中的炒房投資?房子的背後麵對一片墓地,綠蔭蔽日,靜謐陰森,後來得知是有名的猶太人公墓。聽說20多年前德國統一以後,在此居住的東德人都湧向西德另尋高就,十室九空,社區荒涼了下來。後來政府重新定位,鼓勵投資,把這一帶建成了不錯的旅遊休閑區。上街一逛,見樓房都整齊而潔淨,底層有各類餐館和商店。

東柏林社區裏,已修好和將要修的樓房,界限分明。

晚餐我們想吃點地道的德國風味,吃完才發現餐館門前克林頓的照片。原來這位前美國總統曾經在2000年到此就餐,由當時的德國總統陪同。總統出訪選在哪裏吃飯,當然也是一場政治秀,克林頓的微笑裏豈止是酒足飯飽,他分明在東柏林的一個普通餐館裏,品咂著西方的勝利。

接下來的兩天裏,在柏林的時時處處,我都能看到不掩飾的傷疤與非敷衍的愈合,看到政治分合的遺跡,看到柏林人正麵曆史的坦誠,看到值得中國人深長思之的啟示。

我們由東往西走過柏林最主要的大街,即李卜克內西大街和菩提樹下大街。路邊樓房是我們熟悉的“社會主義”樣式,後方高聳著東德留下的電視塔,這塔建成於1969年,高368米,當年應該算是世界領先的高度。它當然是為了“主義”的宣傳,挺立於“陣營”的前哨。右邊可見一片樹林,我後來才查到,那裏是原來的馬克思恩格斯廣場,現仍保留了馬恩銅像,馬坐恩立。可惜我當時沒有注意,否則怎麽也該過去拍一張照的。

過橋走上博物館島,就看到了宏偉的柏林大教堂。教堂建築的石體上遍布修補的痕跡,顯然是戰爭留下的累累傷痕。

從博物館前看大教堂的全景。

其右邊是大街對麵的一片工地,正在大興土木。我好奇這片工地修的是什麽?當時沒有找到說明。

回家後細查資料,才發現其中大有文章。原來此處位居要衝,原有普魯士帝國時建成的城市宮,二戰中被空襲炸毀,1950年被作為“帝國主義”的象征而拆除。到了70年代,在此建成東德的人民議會大廈,名共和國宮,那就相當於中國的人民大會堂呀!建築形式是現代的玻璃盒子,建成時間是1976年。誰想到如此重要的建築,隻使用了14年就徹底作廢。1990年,幾乎與東德政府的消失同時,此建築內部發現石棉汙染,被決議封閉(六七十年代建築中的石棉汙染,是一個我在修房中熟悉了的話題)。在石棉和內部裝飾被清除後,此建築的骨架還煢立了十幾年,終於在2006-2008年被全部拆除。前後百餘年間,在同一塊地麵上兩次建成國家級建築,又兩次被夷為平地。而第二次被拆除的原因,誰能說僅僅是環境汙染呢?現在正在建築的,是重新恢複的城市宮,據說外貌將重現舊觀,而內部則是現代功能。

沿著菩提樹下大街繼續往西走,經過了許多莊重的古典建築,有洪堡大學和歌劇院等,遠遠就看見了著名的勃蘭登堡門。從新聞照片裏,我早已知道了它曾是東西柏林分界的地標。它處於東柏林一側,柏林牆貼著其西邊通過。

穿過門去,在柏油馬路中間,可見一條花崗石塊拚成的線,標誌著曾經不可逾越的分界。牆去石在,就像是一條傷口愈合後留下的疤痕。路邊欄杆上,掛有一些年輕人的肖像和獻花,紀念為“翻牆”而獻身的人們。

從這裏稍向北拐,抬眼見一座宏偉的老建築,原來就是著名的國會大廈了。我這才知道,這座德國的象征建築歸屬西柏林,也緊貼著分界線。國會大廈在1894年建成,1933年發生了有名的縱火案,1945年被蘇聯紅軍攻占,嚴重損毀,1955年被西德修複,卻功能不明。1990年兩德統一後,國會決定重返舊殿堂。他們采用了英國建築師Norman Foster的設計,國會大廈保留外殼,內部全部翻新,特別是在頂上改建為一個玻璃的穹頂,人們可以環繞而上,縱覽市容。我們到了國會大廈跟前才知道,遊人是可以免費領票參觀的,卻必須提前預約,現已預定到了兩周以後,我們隻好遺憾地離開了。

轉到國會大廈朝西的正麵,見門前場地被隔離開很大一片,多排座椅虛席以待,露天舞台上正在排演節目。直到這時我們才得知,明天是德國的國慶節,此地將舉行盛大慶祝活動——人家不閱兵,而是自由大聯歡。我們在安排旅行計劃時,完全沒有考慮到這一點,誤打誤撞,碰上了主人辦喜事,真是運氣不錯。

國慶節是中國人的習慣說法,其實人家慶祝的是國家統一日。東西德國是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的,今年正好25周年。舞台上交響樂隊在演奏,一些男女在前麵舞蹈。這時有人抬上來灰色的擋板遮住了樂隊,我猜也許象征著柏林牆?

在國會大廈前大草坪的北麵,有一長排新穎簡潔的現代建築,是90年代以後新建起來的政府辦公樓,總理府也在其中。這樓背後是彎弓形的施普雷河,河岸上原有一段柏林牆。新建築橫貫河的兩岸,把東西柏林連為一體。如此設計顯然並非實用,而是象征,反柏林牆其意而用之。柏林人不要分隔要連接,建築把人的意誌實體化了。

在國會大廈前,我們登上了觀光大巴,以便“一日看盡柏林花”。可惜的是時間有限,我們對西柏林來不及步行踏勘,隻能在車上匆匆一瞥了。

位於西柏林的威廉皇帝紀念教堂,在二戰中被炸毀後,沒有恢複,而是將殘貌永久保留。

西柏林一條主要的商業街。街心的雕塑被戲稱為“舞蹈的意粉”,其實是四根分支,象征著柏林的四強占領區,欲斷還連。

波茨坦廣場,戰前是繁忙的交通樞紐,戰爭中被炸成一片廢墟。因為是開闊地,所以這裏曾是柏林牆多層設防的重點地段,40多年任其荒涼。德國統一後,這裏又成為最具開發潛力的黃金地段,建成了繁華的商業中心。圖為玻璃大廈索尼中心。

觀光大巴回程中,路邊忽見一段保留下來的柏林牆。我意識到這是難得的機會,立刻決定下車,仔細看個究竟。

(未完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Norstar 回複 悄悄話 期待中
coppertown 回複 悄悄話 good sightseeing.
kingfish2010 回複 悄悄話 好文章!
菩提樹下大街(Unter den Linden)是約定俗成的翻譯,好聽又有禪意。 準確的街名應譯作椴樹下大街。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