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妙手

把裝修做出文化來,把過程當成人生過,把技術揉為故事講,把讀者看作朋友待。如欲轉載,請先聯係。
個人資料
房崇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國寶,我所欲也(上)

(2015-05-11 20:02:24) 下一個

 

 

國寶,我所欲也(上)

 

 

 

 

我在網上開博,十有九篇是在說房子,真是過於投入了,竟致以房為姓。這真應了那句俗話,忘了自己姓什麽了。以致有人以為我是修房的師傅,光問我修房的問題,甚至來找我接他們家的活。從今以後我要棄舊圖新,少談房子(不能保證絕對不談)。咱也談點高大上的東西,比如文學藝術,比如古董博物。這樣,才顯出咱是能下能上,能內能外,能粗能細,能屈能伸,能文能武,能物質能精神嘛!

 

 

 

 

這回要說的是,我回國看國寶去了。而且不光是看,還要把國寶請回家裏來。但是且慢,如果有人還記得,我以前明確說過,我這人不搞收藏。就是搞收藏的,有幾個人敢自稱其藏品是國寶?國寶大都藏在台北和北京的故宮博物院裏邊呢,就連馬未都的觀複博物館也還差著火候。那我怎麽能妄稱國寶呢?我把所有房子都賣了能換來一件國寶嗎?——請稍安毋躁,聽我慢慢道來。

 

 

 

 

我在今年三四月間,回國了一趟,跑了四座城市,從江南到首都。煙花三月,雨絲風片,春水漾波,桃紅柳綠,都不及博物館對我的吸引力更大。我看了多座博物館,主要是上海、浙江、蘇州和北京的國家博物館,讓我過足了浸淫於中華文化的癮。對這樣的回國之旅我有個說法,叫文化充電。

 

 

 

 

到上海的第二天,我就先去看上海博物館。現在位於人民廣場的上博是1996年建成的,建築外型是天圓地方,裏邊的裝修已經略顯過時,半新不舊。有人說,因為上海的曆史短,所以博物館也無足觀,其實這是外行的說法。因為上海是大都會,因為上海曾經匯聚了中國最大量的財富和第一流的文化人,所以使它能在近百年裏匯聚與之相稱的文物精華,因緣際會,很多都留在了這座博物館裏。雖然是地方博物館,但所藏不限於本地的物產,在上海尤其如此。

 

 

 

 

上海博物館南門外,一溜排開八隻漢白玉石獸,造型各異。原來它們是按照館藏的小型古董的造型,放大製作的。原件或銅或玉,從漢至明,隻有幾公分高,可能是印紐或案頭擺設。放大之後,效果懾人,可見雕塑體量的重要。


 

 

 


上海博物館的青銅器、玉器、陶瓷器收藏都很豐富,各自成館。這是陶瓷館。


 

 


青銅器館裏的戰國編鍾前,一個小姑娘在非常認真地聽取錄音介紹。我注意到她在每一個重要展品前停留,小小年紀有此雅興,真的很難得。

 

 

 

上博還有一個璽印館,是獨有的特色,為多數其它博物館所無。特別是明、清和民國時期許多著名篆刻家名印的原件,都在這裏展示著。我在20多年前研習篆刻,並曾賴以維生,許多在書中讀到過的名家範例,都在這裏第一次看到了實物。這是吳昌碩刻印的原件。

 

 


還有一個明清家具館,許多藏品是王世襄先生的舊藏。我當天就給家壇的牛城地主發了微信,他真應該來看看。我是外行看熱鬧,他才是內行看門道。

 

 

我去的那天,繪畫館和書法館正閉館整理,而這兩樣是我最感興趣的,頗感遺憾。因為紙質的書畫是博物館裏最脆弱的藏品,避光畏潮,所以不能長期展出,每隔幾個月就要定期輪換,這輪換布展的間隙就讓我趕上了。向館員一問,幾天後會開館。於是在去過杭州以後,我又專程再訪上博。書法館中的祝枝山草書《牡丹賦》,我很喜歡。


 

 

 


繪畫館。


 

 


上海博物館書畫兩館中的燈光,有特殊的人體感應開關,當有人走到一幅書法或繪畫跟前時,其上的燈光(也並不很亮)才自動緩緩調亮,人走燈暗,這就把光線對紙質的影響減小到最低限度。幾家博物館連續走下來,我發現這是上海博物館的獨家技術,上海人的精細,又一次領先全國。

 

 

 

從上海去杭州,現在坐高鐵隻需一個小時。我從網上查明,杭州的浙江省博物館有新舊兩個館區。新館叫武林館區,在城區北麵的文化廣場。去杭州旅遊的遊客,90%不知道這個新館,所以館內人流稀少,門可羅雀。在我看來,新館的建築設計也不好,是占一座商業大廈的一角,而非獨立的建築物。也許這就是現實的物證:文化已淪為商業的附庸。


 

 

 


我在一個雨天來了,看後比較失望。因為元代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的前一小部分是浙博的鎮館之寶,前幾年與台北故宮聯合舉辦過“山水合璧”展覽。網上說浙博新館裏有一個《富春山居圖》專題展廳,我就是奔著它來的。誰知怎麽找也沒有,這個廳已然撤展了。我猜想,浙博自己的那一小部分真品(《剩山圖》)舍不得展出,而台北故宮所藏的大部分長卷,人家版權所有,即使是複製品也不願意讓浙博長期展出吧?於是我隻在這新館的浙江曆史陳列中,很不顯眼的地方看見了《剩山圖》的一個複製品,現在說就叫高仿吧。


 

 

 

從新館去舊館,因為不熟悉杭州的交通,我就安步當車,一直走了過去,順便瀏覽一下杭州的市容。浙江博物館舊館位於孤山,即西湖中間的島上,風景位置絕佳,但是麵積有限,又不能起高樓,所以才異地另建分館。所謂舊館也是90年代重建的,這裏地處西湖景區的必經之路上,門前高掛著“常年免費開放”的橫幅,所以遊客摩肩接踵,擠擠轟轟。可能90%的遊客都不是有意想看博物館的,既然路過又免費,不看白不看吧。我放棄了人流最擁擠的正廳陶瓷器展,走到兩邊去看了黃賓虹和常書鴻的畫展,還有一個重修雷峰塔時,地宮出土文物的展覽。

 

 

 

 

從浙江博物館繼續向西走,還有曾經保存過《四庫全書》的文瀾閣舊址、曾經是乾隆下江南行宮的“中山公園”,還有西泠印社。





旁邊還有中國印學博物館,我因為刻過印,對這兩個地方特別有興趣。可惜日落黃昏,館已閉門,隻能匆匆走過。



那一天從早走到晚,幾乎沒有片刻歇息。看來看博物館也是個力氣活,不比修房輕鬆。

 

 

 

 

【未完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blsynergic 回複 悄悄話 文物一般不許拍照,閃光燈會加速紙張老化,且有版權問題,美國多不許照相。
房崇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閑閑客' 的評論 :
現在多數博物館都可以拍照,但是別用閃光燈、三腳架和自拍杆。
閑閑客 回複 悄悄話 上海館真現代!太好了裏麵可以拍照所以我可以欣賞到寶物還有美拍,讚!
eN_Joy 回複 悄悄話 西泠印社門坊頗似日本鳥居,有什麽說道嗎?
花果山莊主 回複 悄悄話 都搬回來啥國寶了?
京V-02009 回複 悄悄話 馬未都的觀複博物館去了嗎?感覺怎樣?你在上海博物館看到的一套14件編鍾是西周時期的晉侯穌編鍾,青銅樂器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