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妙手

把裝修做出文化來,把過程當成人生過,把技術揉為故事講,把讀者看作朋友待。如欲轉載,請先聯係。
個人資料
房崇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倒房演義之[ 初出茅廬 ] (下)

(2009-05-07 12:35:43) 下一個

[ 初出茅廬 ] (下)

上回書說到我初次買房買了 D 房。和所有新房主一樣,對保養和維修房子一竅不通。但因為太差錢,再加上從小在緊缺經濟下養成的節約習慣,所以房子若出了什麽問題,隻好自己想辦法修。有兩個例子記得比較清楚,都跟水有關係。

先是浴缸水龍頭的開關失靈,不能上下分隔龍頭和噴頭的水了。我設法把開關拆開,拿著舊零件去買新零件。那時 Home Depot 還沒有在加拿大開業,我查了半天黃頁找到一家水管用品專門店,買到了原廠零件。自己把它裝上,問題竟解決了。這大概是我修房之始。後來還是這個浴缸,每當洗澡時,樓下就滴滴答答漏水。還好地下室的這個部分沒有裝修,可以清楚看到漏水的位置。我想到用排除法來尋求水源,不用淋浴,隻洗盆塘,樓下就不漏了,這說明漏在牆上,不在池下。再一查,牆上鑲嵌著一個瓷肥皂盒,邊緣處似有縫。賣來防水矽膠塗了一圈,問題又解決了。最初的成功鼓舞了我的信心,接著幹了下去,乃至一發不可收拾。

還有一個問題是廚房水池的龍頭晃動不牢,在買前驗房時已發現,讓賣主修,搬進來發現隻是抹了一圈矽膠,這不是糊弄事嗎,不解決問題。這時我知道了買一個新龍頭並不貴,所以就決定自己換裝。那是我第一次躺在地上,仰麵鑽進水池下麵(以後幹過多次)去接冷熱進水管。不知怎麽銅管比原來短了,我隻好用力把管子往上提,總算勉強接上了,試試不漏水,我又得意了,放心地鎖上門,全家出去買食品。等一個多小時後我們回來時,還沒開門就聽見屋內水聲大作,如瀑布一般。說時遲那時快,我循聲飛奔到樓下,隻見廚房水池的正下方飛流直下,地下室水深及寸,地毯成了海綿,我掛在牆上的國畫鏡框(見 [ 舊貌新顏 ] )也摔到地上。我立即關掉了總水閘,再查看原委,發現我剛剛提上去的銅管僅靠摩擦力規定,通水後的壓力再加上地心吸引力,就掉下來了,所以水可以百分之百地毫無阻礙地淋漓盡致地盡情盡興地噴湧。一個裝修新手就連這基本的常識都想不到!幸虧我們隻出去了一個小時,水隻積了一寸,如果我們出去一天,將會是什麽結果?暖爐進水?電被水淹?真不敢再設想下去了。此後吸水烤毯,重新固定水管,自是一番忙碌,不在話下。

除了被動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外,我也初試身手,主動地做了些美容式的工作。現在也不揣淺陋,結合圖片說一說。
 


房子小,一進門就是這個客廳。現在看那電視機何其之小。沙發是過了好幾個月才買的,十幾年以後,兒子搬出去自己租公寓,就送他了。地毯沒有動,其實下麵是舊木地板。



廚房。你可以看出上下櫃不是一個顏色,因為我那時技術不行,拆了上櫃不敢拆下櫃了,不敢動水呀,所以搞成了半新半舊,像是戊戌維新。在上方兩個燈的位置,原來是吊下來的櫃子,我拆掉櫃子改成燈,在視覺上敞亮些。冰箱、爐子的顏色都很陳舊,頗後悔把它們留下來了。還有二者並排挨在一起,也是很不好的設計,一是之間沒有工作台麵,二是冷熱相激。



減少了一個上櫃,我增加了這一排牆櫃。廚櫃都來自IKEA,這是用四個上櫃組成的,裏麵還加了燈。



換一個角度看。左邊的門可出側門或下地下室。燈是我換的,很便宜。我還重貼了牆紙和上花邊,這是今天的我無論如何也不會做的事情。



這房子沒有單獨的餐廳,隻有這個吃飯區,所以用個小餐桌。這桌子在搬了幾次家以後,便宜賣掉了。這房子實在是乏善可陳,所以竟有四張照片拍這個缺點明顯的廚房。



地下室。這是上世紀70年代流行的假木板牆,90年代的時候,我還沒有意識到它的過時。中間隱約可以看見French door,也是我早期的DIY實驗。一位曾與我們合租一套公寓的貧賤之交的朋友見到後說:沒想到你還是handyman啊!可惜後來與他們失去了聯係,未能炫耀我後來的handy成果。牆上貼著一排的,就是我撿來的書法掛曆,後來裝了鏡框出現在《舊貌新顏》中。這個廳的左右兩邊各有一臥室,左邊一間是我從貯藏室改成的。

我們在這座小房子裏,一住五年半。三年時,我們買了第二間店,又過了半年,把房子的貸款還清了。時間到了99年,我產生了換大房子的想法,可是妻子不同意,她說,收入不夠,你要是想換,先想辦法多掙錢。有什麽辦法?於是想到了吃瓦片收房租。99年春天,我們連續買了兩座出租房,其中的酸甜苦辣,自有專回再表。秋天,我們買了2800尺的A房,也以後再表,現在隻說怎樣賣D房。

除了首次買房以外,以後隻要換房,總會存在一個應該先買還是先賣的問題,這問題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糾結不清。如果先買,現住房就麵臨多長時間、什麽價錢售出的不確定性,或者是同時擁有兩座房的壓力。如果先賣,賣時倒是沒有壓力了,可是一旦賣出,就馬上麵臨能不能立刻找到滿意的房子,能不能協調兩次交易的時間,弄不好還要租房過渡,搬兩次家。這裏插一句,我後來往往都是先買後賣,這一是因為市場熱,容易賣;二是便於我先裝修,後入住;三是價不太高,兩房重疊的時間還負擔得起。要是在現在這種買方市場條件下,就要反過來,先賣後買才穩妥。加上後來我房子的價值越倒越高,同時養兩個房利息和稅金太貴,我也隻好先賣後買,忍受邊住邊裝修的不便,我的舊貌新顏房就是如此。可以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賣方市場先買,買方市場先賣。很慶幸居然讓我找出了答案,看來這問題比雞和蛋容易。

得知我們要賣房,鄰居安很不理解。安當時60左右,是老姑娘,與80多歲的母親相依為命,已在此居住了30多年。她問我:你們之前的房主養大了三個孩子,不嫌小,你們隻有一個孩子,怎麽會嫌小?你說讓我怎麽回答?

我們當然還是找幫我們買房的經紀E來賣房,那時候市場還遠遠沒到熱的時候,open house開了多次,按E的統計,在將近兩個月裏,有100多人看過房,可就是沒有offer。眼看新房子在11月底就要closing,我們這個急呀。還好,在11月中旬,迎來了offer。是一對越南人,孩子多,看中了我的三加二睡房。其實我們已經沒有討價還價的本錢了,成交價14萬7,比我五年半以前的買價少了1000元。除去買賣過程的開銷,我倒賠了1萬多元。這就是我初出茅廬之初嚐敗績。

曆史的經驗值得注意,沒有血的教訓也值得總結。以我現在過來人的眼光來回顧,這次賠錢的原因是可以分析出來的。

第一,買時沒有經驗,不摸市場,買價略高。

第二,買時是嚴冬,屋頂和車路都蓋在雪下看不見,雪消才發現都很老舊。那時我舍不得花錢,賣時又老了五年,當然不招人待見。還有門窗、暖爐都已近40年沒換。

第三,我雖做了些小規模裝修,但不夠好。特別是廚房上新下舊,讓人看著奇怪,多數人不知道修這半截廚房還要花多少錢。

第四,我們不得不承認,種族之間還是有溝的,西人(主要是白種人)多數不願意買中國人的房,至今如此,何況是10年前。所以買房的是越南人,以後我還3次賣給了印度人。我為什麽寧肯多付傭金也要找白人經紀作代理?就是要盡量隱藏我的華人形象。華文讀者別罵我自己看不起自己,華人經紀也別罵我不照顧你們生意,我先要顧我自己的錢包。

雖然賠了錢,我們還是很高興,因為我們在新千年到來之前,告別了初始舊房,搬進了既大且新的新居。新生活在千年之交的那一邊等著我呢!



有詩為證:

英雄也有舊時辰,
曾把地庫變水盆。
教訓記取即為寶,
何處敲開芝麻門?

(本章完,《倒房演義》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房崇 回複 悄悄話 回複OnStrike的評論:
這個經典不是跟人學來的,是我自己的完全原創,保留版權!
OnStrike 回複 悄悄話 "賣方市場先買,買方市場先賣。", 經典!!!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