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金門缺水時從高雄運水1噸成本為280元。一直以來,金門水費1噸10-13元,所以若從本島送水,價差由“中央”補。而金門本島自來水

(2018-08-05 12:40:28) 下一個

金門缺水時從高雄運水1噸成本為280元。一直以來,金門水費1噸10-13元,所以若從本島送水,價差由“中央”補。而金門本島自來水的成本是1噸50-60元。

 

沒有大陸水,金門就會倒

沒有大陸水,金門就會倒

 

(本文首發於華廣網公眾號)

盼了20年,金門人總算盼到“兩岸共飲一江水”,大幅舒緩了缺水之苦。金門縣政府與民眾都很期盼來自大陸的水,並將8月5日定為通水日,於當日舉辦通水典禮。頗料台當局陸委會於27日要求金門暫緩通水典禮,理由是因東亞運事件的影響,目前時機不宜。

 

台“行政院”發言人穀辣斯(拒絕用她希望的羅馬拚音)也隨即表明支持陸委會,原因是“社會氣氛與各界人士的反應”,但重申水會照通。穀辣斯還意有所指地表示,“金門通到廈門的海水處理管都是我方處理,更由當局出錢買水,“中央”到地方都是我們當局出錢出資”,刻意造成都是台灣出錢的誤導。

 

事實是,根據協議,全長約16.8公裏的海底管線,在大陸範圍的部分由大陸出資。再者,一句“出錢買水”好像大陸賺台灣錢,事實是,1噸的契約水價隻要9.86元(台幣,下同),而成本是45.5元,可說是大陸賠錢賣金門水。如果不從大陸引水,金門缺水時從高雄運水1噸成本為280元。一直以來,金門水費1噸10-13元,所以若從本島送水,價差由“中央”補。而金門本島自來水的成本是1噸50-60元。

 

也就是說,大陸每日送1.5萬噸的水,成本是68.25萬元,金門隻要出14.79萬的錢,若從高雄送,成本約420萬元,“中央”與金門要吸收價差405萬元。這還沒算大陸方麵相關設施的建造成本。據報載,福建花費了3.8億人民幣,而且這是在金錢上不可能回收的投資。

數字列一列大家就懂了,“台獨”當局是得了便宜還賣乖,政治幹涉民生,並惡意誤導民眾。

 

水資源管理做得不好,金門人知道了

 

金門湖泊淺,水庫也是“淺碟”,又有嚴重的“優養化”問題(氮、磷等植物營養物質含量過多所引起的水質汙染現象),所以金門自來水的水質不佳,島民比較喜歡抽地下水使用,以至於地下水超抽。

 

金門的民生與工業用水量約2.5萬噸(農業用水也是2.5萬噸),其中9000噸來自水庫,地下水則用掉超過1萬噸,這1萬噸的水均非官方管控,都是超抽。換言之,金門對於地下水的倚賴度過高,大約占了用水比例的6成。過去金門一口井大約挖至20到30米深就可以取得品質極佳的地下水,10餘年前要深及40米左右,到了現在至少要挖至60米,甚至有些地方得挖到上百米才有可用的地下水。此前專家學者調查,地下水將於2017年開始進入吃緊且可能幹枯的階段。

研究顯示,納入官方管理的水井3,000餘口,無案可考的多達6,000餘口,違章的數量是符合規定的兩倍多,所以在水資源的管理上,金門當局痛定思痛,加強水井的普查,以及機關組織合並等方式有效管理。但是問題主要還是缺水,所以管理是一回事,盡快“補水”才是要務。

有鑒於此,金門縣議會16位議員在2012年時,組遊說團前往“立院”拜托政治高廟準許金門自大陸引水,終於在2014年核定了“金門自大陸引水工程計劃”,2015年與福建供水有限公司簽訂合約,同年開工,2017年底完工,今年測試,並於8月正式通水。

 

金門的經濟命脈

 

大家都知道,金門經濟最大的支撐,不是別的,就是金門高粱酒。金門酒廠每年150億的收入,70-80億挹注縣府,是地方財政的支柱,而酒廠一天要用3,000立方米,也就是3000噸的地下水。金門高粱亦是金門農業的支柱,處處可見高粱與小麥田,是因為酒廠提供了保價收購,穩定了農業。

再者,2011年開放陸客自由行後,觀光也成為金門重要收入來源,大型旅館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也需要大量民生用水。

依照金門縣府的規劃,期間長達三十年的引水合約裏,預期在第五年達到每日3.4萬立方米,一方麵疏解經濟民生所需,另一方麵也借由大陸水的補充,減少金門對地下水的依賴,類似“以核養綠”的概念。

 

汙染水源的政治髒手

 

隻要與大陸合作的項目,台灣總會有人跳出來警告“國安問題”,指指點點,怕東怕西。但是金門就是缺水,台灣運水就是天價,政治幹預民生已讓民眾極度厭煩,要閔水不要口水。因而這幾日陸委會又在通水典禮的問題上以大陸“統戰”威脅台灣民眾,受到了輿論普遍的撻伐。

可笑的是,這位出手阻擋的陸委會副主委兼發言人邱垂正,在2015年時還痛批馬英九卡住引水政策,嫌“中央”放行太慢。其實,當時是民進黨在卡,而現在邱垂正做當時卡關政黨的官,第一線卡大陸,昨非今是,也算是官場現形最醜陋的示範。

對於“行政院”要求暫緩通水典禮,金門縣長陳福海以“8月5日如期舉辦”做為回應,讓陸委會連夜發表聲明,並以阿Q精神重新定義典禮。簡言之,出錢的是“中央”,當局、地方、大陸三方都出席才叫做“典禮”,至於縣府與大陸出席的叫做什麽,陸委會還沒想出答案來。

 

其實典禮是一種基本禮貌,雖然沒有典禮,基於合約還是會通水,但就如陳福海所言,“通水是雙方共同一起,即一方供水,一方接水,無法單一方可以自行完成,是一件喜事,更是大事。就像是結婚典禮一樣....不希望偷偷摸摸的進行”。

其實,在兩岸關係不佳的大環境下,大陸方麵原來對於是否該派員前往金門參加通水典禮,也不是沒有顧慮,因為若陸委會也來了,會讓外界有兩岸進行官方接觸的觀感。這麽說來,陸委會這次“硬”起來不參加,反倒幫忙大陸當局避開了這一層尷尬。

也可以說,這就是“台獨”當局政治智慧極低的明證,一方麵想突破僵局,一方麵又製造僵局,最終傷害的還是台灣民眾,以及自己的執政威信。

如果反過來看,陸委會原先若有意透過通水典禮,製造兩岸官方破冰的假象,那麽東亞運被取消資格,等於壞了整盤棋。這麽看,陸委會還是輸。再者,典禮是在兩邊同時進行的,就算陳福海被逼得要低調辦理,對岸也可以盛大辦理,在訊息暢通的今日,把頭埋在沙裏,能掩蓋什麽呢?

 

陳福海在去年接受媒體專訪時就說過,無論台灣本島政治怎麽變天,金門整體發展無法自外於大陸,金門人立場鮮明,一沒有“台獨”問題,二自認是“九二共識”最佳實踐場域。所以台灣本島因陸客大幅減少致使觀光業慘淡,金門卻持續成長,2015年十六萬人,2016年二十萬人,2017年35萬人。

說白了,蔡當局不斷強調“中央”補助,“中央”出錢,“中央”支援,這一切就算“中央”不給,對岸也會給,而若“中央”真的那麽在意離島的民生問題,不惜成本也該解決金門的用水問題,但是有嗎?

事實上,金門不隻缺水,也缺電!但如同水問題,電也是成本高於售價,“經濟部”每年要補貼金門縣府二十二億填上這個財務缺口,所以金門也早早就計劃要與對岸開啟接電的合作計劃。

在本島政治烏煙瘴氣、原地空轉時,金門人應該是最能感受兩岸差異的,陸委會這一個踩刹車的動作,不但不會讓金門人與台當局站在一起,反而會拉遠與金門人民的距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