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誰搞的中國大陸改革之具體設計? 醫療,教育,........有幾樣是成功的?

(2010-06-11 04:04:21) 下一個
發件人 Chen yuhong 發送至 redazione.internet@ansa.it,editor ,korea@korea-dpr.com,karakash_a@hotmail.com,kris168@gmail.com,letters@telegraph.co.uk,support@lepoint.fr,letters ,"顏明毅(Mini Yen)" ,mail@globalwitness.org,presidentofindia@rb.nic.in,info@mfb.sh.cn,shuji@shjjjc.shanghai.gov.cn抄送 wewillfreetibet@gmail.com,webmaster@rockfound.org,wyzxsd@gmail.com,webmaster@brookings.edu,webmaster@sec.senate.gov,putonghua@rfa.org,penchinese@gmail.com,letters ,Letters ,yournews@libertytimes.com.tw,letters@theaustralian.com.au,lawyerliuwei@yahoo.com.cn,ly11025a@ly.gov.tw,rbedeski@uvic.ca,views@itn.co.uk,webmaster@info.atnext.com密送 info@berlinonline.de,"陳鍵Fa.Chen" ,archiv@sueddeutsche.de,editor@scientologytoday.org,skpatil@unipune.ernet.in,editor@usasinonews.com,fireofliberty.hx@gmail.com,toasoan@nhandan.org.vn,taipei.dpp@gmail.com,陳順銓 ,andreamm@oglobo.com.br,english@yonhapnews.co.kr,dmq@ndmctsgh.edu.tw,contact@finn-sino.org,yanky82@gmail.com,橋橋 ,hsyecanada@yahoo.com.cn日期 2010年6月11日 上午8:31主題 Re: dpjian@googlegroups.com 的摘要 - “1 個主題”有 1 個帖子郵送域 gmail.com總是顯示來自此發件人的圖片。 今後不再顯示。 隱藏詳細信息 8:31 (10 小時前) 我這個郵箱密碼目前是 chen20100501誰搞的中國大陸改革之具體設計? 醫療,教育,........有幾樣是成功的? 沒人站出來啊, 那當時的思路是啥??wto到底有啥具體內容, 是否賣國條約?? 是否違反憲法??.......mind control 1984--2010 in Shanghai,China. 所謂紅聆等人的文革腦控迫害, 都是假的. 那個衛星破譯腦電波, 大概叫郭汝泉, 網上有她視頻的, 也是假的.大家穀歌搜: 邋遢道人 烏有之鄉,明顯反毛反共的網站.........比如中國選舉與治理, 沒人管?? 還有故意要這樣??大家看大陸成了啥樣了啊. 1984年就至遲....有了腦控. 在私有的條件下, 明顯得不到好的用處. loose change 看了嗎? 穀歌搜:loose change 烏有之鄉.這個世界變的多麽黑暗. 你們問問自己擔當了何種責任? ...... 穀歌搜:時代精神附錄 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您現在的位置: 烏有之鄉 >> 文章中心 >> 時代觀察 >> 正文 今天是: 2010 年6月11日 星期五 站內文章搜索 原上海二十一棉和今天深圳富士康比較論作者:老兄吾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點擊數:2540 更新時間:2010-6-10 頂 薦 【字體:小 大】【複製本文】 【下載本文】    老兄吾 日前,翻讀來自上海的《新民晚報》,看到退休的新華社記者趙蘭英在2010年5月26日的該報副刊《夜光杯》上的文章:《21棉》。由於自己也在上海紡織行業幹過,又和趙蘭英有過一麵之交,知道她在當新華社記者時,跑的是紡織、文化這一條線,於是興致勃勃地讀了起來。讀完,甚為她筆底下文革期間的上海紡織工人的主人翁精神感動,這裏摘錄幾段,以饗網友。 上海第二十一棉紡織廠是榮氏家族在上海創辦的第一家棉紡織廠,當年有六千多工人,是上海乃至中國最早的現代紡織企業之一。 “今天,50歲以上的人,也許都記得,在他們的青春時期,最大的希望是進入國營大型企業工作,男生進鋼鐵廠、造船廠,女生入紡織廠、儀表廠。1968年9月,66屆初、高中畢業生分配到電力、商業部門工作的同學,看到那些分到紡織、鋼鐵等大型企業的同學,還眼紅。1971年,推薦優秀青年進大學。那時,複旦大學搞教學改革,有一支隊伍正在21棉搞調研。加工車間一位叫江麗琴的青年女工很出挑,學校老師希望她進大學。可是,江麗琴的父母卻不同意,說,上大學幹什麽?沒有什麽比在大企業工作更好的了。可以說,那時的工人隊伍素質相當高,擁有各類人才。”(讀到這裏,我為趙蘭英捏了一把汗,能這麽為文革評功牌好嗎?) “幾十年來,(21棉因應改革,在1986年關閉。------筆者注)這裏不斷有作家深入生活,有大學生蹲點,有機關幹部搞調研。21棉的人,也算是見多識廣的。工廠有文藝小分隊,有工人夜校等等。年輕的、年長的,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園。”(趙蘭英膽子夠大。多少人控訴當年是精神壓抑、左傾泛濫、一片蕭殺。) “多少年來,工廠隆隆的機器聲,沒有停過。即使是在文革中,也沒有。(不是說當時國民經濟已到了崩潰的邊緣嗎?趙蘭英會否記錯?------筆者注)相反,加班加點是家常便飯。布機車間的擋車女工,一天8小時,腳不停。眼不停,手不停。工廠有規定,午飯和晚飯,可關車半小時。可是,就是這半小時,工人們也不“遵守”。誰都這樣,衣服一披,跑步到食堂,扒下幾口飯,又跑步到車間,往往十分鍾、一刻鍾,車又開出來了。沒有一分錢獎金,又為了什麽?為國家多織一寸布!”(趙蘭英寫的是真實的。今天那兒還有這樣的工人?而當初比比皆是。) 1986年21棉關閉了,“當國家需要時,他們又一次犧牲了自己。工廠關閉,有的提早退休,有的自找工作,至今拿著1500元左右的退休工資。他們埋怨了嗎?沒有。但是他們傷心。” “21棉消失了。不,沒有,在每個21棉職工的心裏,每月的21日,中山公園門前總會聚集著一群已經白了頭發的男男女女。他們是21棉的職工。” 趙蘭英最後深情地寫道:“21棉,別人忘了,社會忘了,他們不能忘,他們是21棉人。21棉是他們心中的根。倘若,根都忘了,哪還有什麽呢?(趙蘭英指的僅僅是21棉嗎?------筆者注) 巧的是,前一天也就是2010年5月25日的《新民晚報》A3版上,登載了深圳富士康又一員工自殺身亡的長篇報道。報道在分析那麽多“連跳”事件的原因時寫道:“深圳市總工會工作人員認為,富士康管理機製的半軍事化、管理層級的壁壘化合把人當做機器的剛性管理手段,對員工的心理壓力乃至傷害是明顯的,客觀上是導致員工自殺的一大誘因。” 在富士康采訪,“時間管理精確到秒,產品不合格率控製到零,人工成本壓縮到極限,在這個管理理念下,員工變成一架龐大生產機器中的一個個零件,時刻保證與龐大的機器高效運轉。” 今年第一個自殺的19歲的馬向前的姐姐說,“如果不加班隻能拿相當於最低工資的底薪。八、九百元在深圳這樣的城市,連生存都很困難。” “在富士康,員工感受不到企業的溫情,也體味不到同事的關愛,遭受挫折,隻能自己扛。沉重的工作壓力,加上嚴酷的體罰和責罵式管理,一些人扛不住了。” “為什麽在人生最美好的時期選擇離開這個世界?富士康有責任,同時也有深層的社會和結構性原因。”原因之一,“在過去30多年裏,中國依靠數億主要來自農村的廉價勞動力,打造了一個出口導向型的世界工廠,實現了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但與此同時,勞動者的基本生存權利長期被漠視。” 看了以上文革中的上海21棉紡織廠和今天深圳富士康的文字,不知 諸君有何感想。同樣在中國,文革中的上海紡織工人為了給國家多織一寸布,可以將吃飯的時間省下來,可以不要一分獎金,這些今天講給深圳富士康員工聽,他們是絕不會相信,也決不會接受的。可就是這樣的年代,我們直到今天還在徹底否定,還在無情嘲笑。同樣在中國,富士康員工今年竟有12位選擇跳樓來對腳下的這塊土地的永遠的控訴,而黃浦江邊的21棉員工卻是那麽固執地年複一年地懷念過去的工作過去的生活。可就是這樣的工作和生活,我們還在醜化她攻擊她抹殺她。同樣在中國,曾經有過的精神家園已經消失殆盡,曾經的國家主人翁已經墮落為機器人。當我們麵臨厄運的到來,我們才知道失去了什麽。當我們知道失去了什麽,我們才發現所能做的其實已經不多。悲劇剛剛開始,一個民族最痛苦的也許是,回頭,已經晚了;朝前,不知路在何方? 謝謝趙蘭英,讓我們知道退休的新華社記者並不全是楊繼繩;也謝謝《新民晚報》,作了如此巧妙的編排,讓我們從比較中看到了過去,看到了當下。     關鍵字: 文革 毛時代 國企 工人 富士康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 ----- 烏有之鄉 http://www.wyzxsx.co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