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愛你“
東西方文化的迥異在表達感情上略見一斑。西方人比較直截了當,整天把“我愛你”掛在嘴邊:早晨起床,會對身邊人說:“我愛你”; 吃完早餐去上班,在門口道別時會說:“我愛你”;中餐後打電話回家會說:“我愛你”;晚上回家進門會說:“我愛你”;睡覺前也會說:“親愛的,我愛你”等等。而東方人則比較含蓄,比較羞於表達感情,很少會說:‘我愛你“。尤其在西風東漸之前的幾千年,就算是愛得死去活來,自殺殉情者也不太會說:”我愛你“,好像說這句話比去死更難。真的有這麽難嗎?難道”I love you"就是比“我愛你”順口,自然?
我的女兒在加拿大出生,從小每當我和她通電話,不管我在遙遠的中國,還是在加拿大,女兒在掛電話前總會說:“ I love you, daddy", 聽起來是那麽的自然,親切,一下子把我們父女的感情拉近很多;我也會回答:”I love you too, sweetheart“。可是每當我回到中國,麵對從小把我養大的,愛我的父母雙親之時,我就是說不來:”我愛你“的字句來。好在這種情況最近兩年有所改變。
兩年前,媽媽身體不佳,在越洋電話中數度哽咽,說很想念我; 我當然也很想念她,在電話結束前,我試著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說:”我愛你,媽媽“,可能是因為我不好意思,聲音比較小聲,電話那邊盡然毫無動靜,我想可能她覺得有點意外,有點不知所措;然後我再次大聲地說:”媽媽,我愛你“,這次她聽見了,然而答複是:”噢“,電話就這樣結束了。當時心裏雖然覺得怪怪的,一個大男人,但我還是很高興,這句話在心裏憋了四十多年呢,終於說出來了,雖然久了點,但我為自己感到驕傲,我讓媽媽親耳聽到了我對她的感情。我決心下次一定要當麵對她說。
1992年,是我來加拿大的第一年。有一天,我在學校碰到一個北京來的女同學,雙眼紅紅的,手臂上戴著黑布,據悉是她母親病故,她無法趕回去參加追悼會,因為她父親和姐妹怕影響她沒敢通知她,隻是事後才告訴她。看她痛哭流涕地在那裏訴說,那種失去親人,又無法見最後一麵的悲傷情景,至今浮現在我的眼前。所以我以後每次回國,看見父母,我都會擁抱他們,說:”我愛你“,那種骨肉親情,身體的接觸是那麽的溫馨,那麽的溫暖。
上個月,美國水牛城飛機墜毀,機上有一個中年華人婦女;對他丈夫和小孩來說,從此陰陽永隔,再也無法對著對方說:”我愛你“。真可謂,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之禍,人生的短暫,變化無常是我們人類的悲哀。 前幾年,有首歌叫:“老婆老公我愛你”,那旋律是那麽深情,動人,唱遍了大街小巷;可見,很多習慣也可以慢慢改變。所以趕緊行動吧,趁我們的親人還在世上,還在身邊時多說幾句:”我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