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客

朝聞道,夕死可矣
正文

[國學論壇] 解讀老子[道德經]第四章 道衝,而用之或不盈(轉貼)

(2009-03-02 19:21:42) 下一個

[原文]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讀譯]大道無形如虛,用之不盡無限廣大。他淵深廣博呀,就像那萬物之來處。斂其鋒銳,解脫紛繁擾人,融入世間光照之中,沒入世間塵土之間。隱沒到無形無象若存若離,我也不能確定出於何處,在天帝神靈之前就是這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呀!
[讀感]道衝,大道中空。在這章裏,老子講述道這一無形無象的東西,就如我們生活的世界,他就是在一個容體中,我們就活在這個道的容體中,道的存在造就了我們。世間之間,本來就是一個演化,陳舊,退化,進步,一個過程,好與壞,正與邪在轉換之中,都是有規律又沒有規律,有具體的意義又沒有具體的意義,這中間變化了多少,誰能說清呢?
我們生存的世界淵深廣博,在道的萬象無形裏,我們隻是一個很微少的一部分,相當對於,就我們的眼睛看到無限大,而一粒微塵在我們眼裏是如此微不足道,似萬物之宗,這句我理解,無,就是萬物之始,無是萬物的開始,是為宗,無道生有道,湛兮,似或存,即為有道,有道,就是已經存在。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其實是回答可以產生的疑問,有道,無道,怎麽生成的,何為有道,何為無道,無道,若淵以盛道,湛兮,就像有存,這些可以是在三象五帝之先,自是一句托語,不對正問題,正是不答為答。
當我們認真的回想自己的一生,總想著自己是萬物之靈,地球的改造者,而不能想像道我們的也是在大自然中有規律的進化,我們能夠順應規律,循天道進行,收斂那囂張焰氣,自然可以達到自己的一種發展極致,與天道發展共步,便不會滅亡。人是宇宙萬物運行並作中的個體,離開了他,什麽都不是,心決定你自己的世界,宇宙決定了你的存在。
把自己放到這廣大的宇宙世界裏,我們就如我們眼中世界的一顆微塵,以小見大,自然可以於大見小,誰先誰後,都是心生。
很多時候我們似乎得到了,便回過頭來,才發現,原來自己當初是多麽的錯誤,但錯與對之間,也是相生,有錯必有對,有對必有錯,所謂存在即是合理,便是如此意思。
任何一件事,用之不盈便好。就好比我們的欲望,適可而止,要懂得怎樣去平衡,便是這生之道,活之處。
追名逐利,無休無止,我們的生活便終是沒有停止的一天,生活便終是沒有屬於自己的地方,這又算作是什麽呢?
很多事情,不在於什麽是對,什麽是錯,何為先何為後,無,也就是有的開始,道,何為道,無道生有道,萬物輪回,皆於人心,足有不足,開心與不開心,藏於生活悟道之中。
現在的社會,物欲橫流,便有逆道而行之勢,當今天下有誌之士,心懷其憂,需站穩立場,挺過這橫流,屹立著,讓自己的世界不淪陷,便是無上的功德!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為世界不毀滅而毅然不動,方為當世之英雄!
第四章 道衝,而用之或不盈
[原文]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讀譯]大道無形如虛,用之不盡無限廣大。他淵深廣博呀,就像那萬物之來處。斂其鋒銳,解脫紛繁擾人,融入世間光照之中,沒入世間塵土之間。隱沒到無形無象若存若離,我也不能確定出於何處,在天帝神靈之前就是這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呀!
[讀感]道衝,大道中空。在這章裏,老子講述道這一無形無象的東西,就如我們生活的世界,他就是在一個容體中,我們就活在這個道的容體中,道的存在造就了我們。世間之間,本來就是一個演化,陳舊,退化,進步,一個過程,好與壞,正與邪在轉換之中,都是有規律又沒有規律,有具體的意義又沒有具體的意義,這中間變化了多少,誰能說清呢?
我們生存的世界淵深廣博,在道的萬象無形裏,我們隻是一個很微少的一部分,相當對於,就我們的眼睛看到無限大,而一粒微塵在我們眼裏是如此微不足道,似萬物之宗,這句我理解,無,就是萬物之始,無是萬物的開始,是為宗,無道生有道,湛兮,似或存,即為有道,有道,就是已經存在。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其實是回答可以產生的疑問,有道,無道,怎麽生成的,何為有道,何為無道,無道,若淵以盛道,湛兮,就像有存,這些可以是在三象五帝之先,自是一句托語,不對正問題,正是不答為答。
當我們認真的回想自己的一生,總想著自己是萬物之靈,地球的改造者,而不能想像道我們的也是在大自然中有規律的進化,我們能夠順應規律,循天道進行,收斂那囂張焰氣,自然可以達到自己的一種發展極致,與天道發展共步,便不會滅亡。人是宇宙萬物運行並作中的個體,離開了他,什麽都不是,心決定你自己的世界,宇宙決定了你的存在。
把自己放到這廣大的宇宙世界裏,我們就如我們眼中世界的一顆微塵,以小見大,自然可以於大見小,誰先誰後,都是心生。
很多時候我們似乎得到了,便回過頭來,才發現,原來自己當初是多麽的錯誤,但錯與對之間,也是相生,有錯必有對,有對必有錯,所謂存在即是合理,便是如此意思。
任何一件事,用之不盈便好。就好比我們的欲望,適可而止,要懂得怎樣去平衡,便是這生之道,活之處。
追名逐利,無休無止,我們的生活便終是沒有停止的一天,生活便終是沒有屬於自己的地方,這又算作是什麽呢?
很多事情,不在於什麽是對,什麽是錯,何為先何為後,無,也就是有的開始,道,何為道,無道生有道,萬物輪回,皆於人心,足有不足,開心與不開心,藏於生活悟道之中。
現在的社會,物欲橫流,便有逆道而行之勢,當今天下有誌之士,心懷其憂,需站穩立場,挺過這橫流,屹立著,讓自己的世界不淪陷,便是無上的功德!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為世界不毀滅而毅然不動,方為當世之英雄!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原文]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衝。
[讀譯]天地不仁,萬物都是像人眼中的芻狗為天所厭惡。聖人不仁,就以百姓為芻狗肆意賤侮,整個人間就像一個風箱一般?空虛煩轉無休無止,盲動掙紮醜態畢現,多說什麽都是枉然,不如安守本心寧靜下來!
[讀感]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老子自然不是說天地會不仁,而是論述,人世間,不能少了人們心中的仁義,而這一章所提倡的便是仁義,這裏的仁義不是儒家所提倡的那種狹隘的仁義。天道創生萬物,又怎麽會不仁,若是天地不仁,那這時間便會像一個風箱一般,想想活在風箱之中,有生命的人,又是怎樣。天地本有好生之德,人心自己生出惡已之心,自作賤,不可活,才是不仁的根本。
要天地仁義,自然人要自愛,不要自己都不能明白自己做了一些什麽。這個世界若沒有什麽可平衡世間萬物的大道之路,那便誰都不是什麽,最後便辱人者自辱,傷人者自傷,欺人者自欺,自以為統治了世界的人,其實已經為世界所唾棄。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聖人本來就是導引天下百姓走向繁榮富強,若生出不仁之心,人的邪惡本性經常吞噬人的善良本性,迷失了善良本性,取不得為人的資格,自然就跟芻狗一樣!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承接著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進一步說明我們生活的這個空間,就像一個大風箱一樣,動者風起,混亂不堪,唯有不爭,守靜,才能回歸,天地才不會不仁,聖人才不會不仁,萬物才不會如芻狗一般,百姓生命才得到重視。
多言數窮,不如守衝。在這個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世界裏,我們說什麽都沒有用的,好好的作好自己的事,安靜下來,讓一切回歸,這樣,才是我們需要做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