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權威專製和民主製度的優劣:巴基斯坦和印度的發展對比

(2015-08-30 10:07:21) 下一個

權威專製和民主製度的優劣:巴基斯坦和印度的發展對比

印度和巴基斯坦現在給人的感覺是:一個蒸蒸日上,一個千瘡百孔;一個是金磚成員,一個是失敗國家。為何呢?

30年來中國的飛速發展是不爭的事實,但因何而發展,不但國際上有不同看法,國內爭論更大。

毛左們說,是毛主席在前27年打的基礎,已經和好了麵,鄧隻是做了最後一個大餅,所以中國人就吃飽了。

左派們說,是因為中國的權威專製體製的優勢;而右派們則認為是鄧後的寬鬆(相比毛時代更自由民主)準許中國人民釋放勤勞和智慧的結果,功勞在於(相對)自由和民主,要感謝也隻能感謝鬆綁之恩。

在80、90年代,一些右派喜歡拿美國對比蘇聯,用西德對比東德,用韓國對比朝鮮,拿港台對比大陸,以此說明民主和自由對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重要性。

到了2010年後,一些左派也喜歡拿大陸對比港台,雖然平均水平差距仍然不小,但認為這已經能證明權威專製對自由民主的勝利。

現在一些人,還喜歡拿中國比印度來證明權威專製比自由民主好,但卻一直無視更具可比性的“巴鐵”----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和印度原來是一體的,是英國殖民地,1947年才分治。

從人種上看,巴優於印度:印度土著太多,90%的人口身材矮小、皮膚黝黑,而巴基斯坦人皮膚白很多,也高大得多,看起來更像歐洲人。

從人口上看,巴隻有印度的幾分之一(相當於日韓港台對比中國大陸),好些中國人常說日韓港台富裕是因為人口少容易管理。

從種族複雜程度看,巴比較單一,而印度則非常複雜,曆史留存的種姓體係讓人暈頭。

從語言上看,巴比較單一,官方語言為英語;印度則非常雜亂,作為官方語言的印地語也隻有30%的人使用,知識精英普遍靠英語溝通。

從宗教信仰看,巴絕對統一,信奉印度教的隻有1.5%;而印度的穆斯林人口比巴基斯坦還要多,教派衝突嚴重。

從政治上看,巴是“槍杆子裏麵出政權”,上層精英施行權威統治;印度是民主選舉製,勝選的當然也是精英,但總得受到選票的製約。不管宗教、族群與社會矛盾如何尖銳,印度的政治權力全部都是通過多黨競選的和平方式、順利地轉移交替,從來沒有發生過軍事政變。

按照多數中國人的理論和觀點,巴基斯坦統治精英所受的草民製縛少,執行力強,更有發展的優勢。

事實上,從1947年分治到1980年代,巴基斯坦的發展比印度要好一些,但原因是什麽呢?

原來民選的印度統治者所選擇的是蘇聯模式,搞計劃經濟,走上了(相對的)社會主義道路,親的是蘇聯;而巴基斯坦建國時實行西方民主製,所選擇的是西方市場經濟模式,走的是資本主義道路(相對於印度來說),親的是美國,10年之後才轉變為權威專製之體製。

到1970年代末的時候,無論是巴基斯坦還是印度,其國民生活水平都好過中國。但到了1990年代初的時候,蘇聯已經垮台了,靠不住了,更重要的是印度精英發現原來不怎麽地的中國已經大步地將印度拋在了身後,原因就是鄧逐步拋棄計劃經濟,采用市場經濟,投靠了西方。中國用便宜的勞動力作籌碼,搞“三來一補”,基本將日本,韓國,港台所走的路重新再走一遍,就開始發達了。

這個“秘密”被發現後,印度精英坐不住了,於是也搞起了“改革開放”:逐步拋棄計劃經濟,基本取消實行40多年的審批許可製度,允許私營資本和國營企業一起競爭,減少關稅,對外國資本家敞開部分大門,變親蘇聯(俄羅斯)為親西方,於是印度的經濟慢慢地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當然,上述印度種族、宗教、語言的複雜性,和基礎教育的瓶頸以及強大的工會和嚴格的勞工法會限製外來投資,遲滯發展。

而巴基斯坦,在1970年代中期開始,搞起了國有化運動,限製私營資本,壯大國有企業,原本還算活躍的經濟被搞得死水一潭。雖然在穆沙拉夫上台後,也搞起了“三來一補”的出口驅動型的經濟改革,但深度和廣度比印度要淺得多窄得多,更無法和中國相比。

和一些中國人“民主導致分裂”的觀點正好相反,權威專製體製是導致東巴基斯坦(孟加拉)分裂出去的直接原因,也是今天各省矛盾的根源所在,因為權威領導人都希望大權獨攬,讓各省哪怕為了一點小事都要低聲下氣地乞求。而更為紛繁複雜的印度卻在民主製度下保持著國家統一。

和印度精英比起來,巴基斯坦一些上層精英反感民主反對憲政,認為西方民主製太複雜,在文盲眾多的巴基斯坦很難實行,隻會使社會更加分離。治理巴基斯坦,必須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和印度精英拉選票相反,巴基斯坦精英更相信專政力量,為了穩定,不得不一直維持龐大的軍警力量(數量為印度的一半,雖然人口隻有印度的6分之一),以至於到現在還不得不靠美國,沙特,阿聯酋和中國援助度日(美國已經累計援助1000多億美元,中國援助多少,沒查到)。

從原屬一體的印巴兩國的不同經濟表現看,民主製度給建國初期的印度選擇的是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製,而建國初期的民主製給巴基斯坦選擇了正確軌道,使得巴經濟發展領先於印度。但是,正如蘇聯壓迫性的製度提前透支了未來經濟成長的信任資源一樣,巴基斯坦後來的權威專製正在為一筆筆錯誤的“國家投資”埋單。

顯而易見,相對於巴基斯坦的權威統治來說,印度的民主氛圍和法治環境體現出了相對的“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優勢,避免了鄰國的政治動蕩和經濟大起大落。

從工具論(政治製度)上講,自由民主並非萬能。印度人就曾經民主地選擇了一條錯誤的道路,權威專製的中國卻比民主印度更早掉頭。街頭民主促進了埃及宗教極端勢力上台,而權威專製則恢複了埃及的穩定。但無論民主道路多曲折,終究是曆史潮流和人類的發展方向

從權利上講,自由民主是人的天然權利。即使在現實自然和社會環境下,這些權利不得不受到一些限製,也不能否認他們作為人的與生俱來的權利,因為那隻不過是被剝奪或是一種自願度讓。

作為真正愛國愛民的領導階層,不應該妖魔化自由民主,而是應該普及並逐步有序推進民主,保障自由,培養國民的民主素質,以利民利己。卡紮菲長期妖魔化自由民主,使得他的臣民誤以為捅他的屁眼就是他的自由。薩達姆也長期妖魔化自由民主,隻不過幸好是落在了長期受自由民主熏陶的美國大兵手裏,否則小JJ能否保住都很難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