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中美兩國民眾麵對甲流疫情不同態度的緣由

(2009-12-12 21:39:27) 下一個
中美兩國民眾麵對甲流疫情不同態度的緣由
------為什麽中國人聽聞流感死人會驚詫?

摘編者:瀏星雨

美國

教育到位,體製完善,信息透明讓美國民眾能輕鬆麵對甲流H1N1

昨天,美國疾控中心主任表示,甲流已致死10000人。美國各大媒體給予了報道,但美國民眾並無什麽“驚詫”,“馬照跑,舞照跳”------一切社會活動正常。(注釋:實際統計死亡總數不到2000人,詳見瀏星雨的《中美甲流H1N1數據對比》一文)


美國曾受1918年流感重創,此後加強流感教育,完善流感監控,信息公開透明,讓民眾能坦然麵對大規模流感疫情。而同期的中國正處於軍閥混戰,外敵入侵和國共內戰,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的中國人當然無暇顧及流感的危害。

 “而且美國非常注重流感的常規監測。”南京醫科大學呼吸病研究室主任殷凱生教授說,不隻是醫療機構,整個西方社會包括民眾對流感一直都很重視。

 在以後的社會發展中,美國民眾對流感知識了解愈多,恐懼心理相應愈少。同時美國對流感的監控也在日益加強。

傳統的美國流感監測係統監視著五大類流感相關指標。這五大指標的數據來源於獨立和不同的單位,用以交叉驗證。這是美國為維護數據來源客觀可靠的製度安排。

一,病毒調查:從流感樣(呼吸道)樣本中檢測流感病毒的類別和比例;二,流感樣就診比率調查:在3000家醫療單位的門急診病例中監測流感樣病例的比例;三,普通死亡率調查:從122個地區的所有死亡者中調查與流感死亡有關的病例;四,流感住院率調查:在哨點醫院中調查與流感樣有關的住院病例:五,各州流感分布和等級調查:審閱和比較各州衛生部門的流感流行勢態。

“薩斯”(非典)過後,基於對祖國花朵的特別關懷,共和黨和布什政府又將所有的與流感相關的兒童(指18周歲以下者)死亡病例納入上報和監測體係。

正是這一完備的體係“及時”地發現本次甲流H1N1(2009)新病毒,並揭示了其基因結構和蛋白組份,為診斷治療甲流患者以及開發疫苗奠定了基礎。

在發現這一新病毒H1N1(2009)後,美國及時地新增了兩項針對性指標:確診及疑似病例和確診死亡病例(7月24日以後,美國停止要求各醫療單位上報確診和疑似病例,但仍保留流感監測係統的流感病毒檢測項目)。

這次新流感H1N1爆發後,美國政府和媒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高調麵對,將公眾的注意力和社會資源調動起來。從4月底到5月初,美國主流媒體可謂“狂轟濫炸”豬流感。美國總統在隻有幾十個甲流確診病例的時候(4月26日)就宣布進入“全國緊急狀態”並請求國會撥款15億美元對抗甲流疫情,加州等一些地方政府也實施自己的“緊急狀態”。當周確診病例在4855個,死亡病例為119人的時候,美國總統第二次宣布(10月23日)進入“全國緊急狀態”。

另一方麵,美國的社會力量和科技優勢被充分利用。美國疾控中心是甲流信息和防治方法的原產地,美國疾控中心幾乎成了全球抗擊甲流H1N1的技術神經中樞。

強大的實力和高效透明的政府一樣是美國民眾得以輕鬆麵對甲流的定心丸。

中國進行了世界最大規模的疫苗臨床試驗,但其疫苗3歲以下兒童不能打,孕婦不能打(現在正在研究),慢性病患者及老者不能打(現在的北京老年人已能打了)。以至於隻有700萬人口的香港需要從萬裏外的法國訂購疫苗。而美國從一開始就強調三種人優先接種:6個月以上的嬰幼兒;孕婦,慢性病患者和65歲以上老人。目前中國的孕婦甲流死亡占13%以上的比例,告誡國家衛生部,亡羊該補牢了。

中國於9月份率先使用甲流H1N1疫苗,但是疫苗的發放和接種速度遠遠落後於美國。美國是在10月份才開始接種疫苗,但從10月底開始,無論發放量還是接種量都多於中國,接種率就更別提了,至少比中國高5倍以上。

當中國的各地區爭相申請疫苗和民眾打探何時能接種的時候,美國政府則開始在電視上打廣告,敦請民眾踴躍接種。

第三,美國先治病救人後收錢的醫療製度也給民眾以安全的心理保障。絕大多數(84%)美國人享有各種醫療保險,生病住院了不但幾乎不用自己掏錢,連膳食也免費了。另外的16%的美國人雖然暫時或長久沒有醫療保險,卻也有一定的醫療保障。各色各樣的民間機構和作為最後買單人的政府就是這些無醫療保險者的依靠。就是非法入境者也能以賴帳的方式逃避賬單。

目前的中國,醫療保險製度還不太健全,即使有保險的人,自負部分也相當沉重。7,8萬元的甲流重症患者的治療費用,大多數中國家庭難以承擔。近日發生在廣東的3歲甲流患兒因無錢治療被父母遺棄野外的事件,頗具震撼性。普通老百姓看病難和看不起病,使得中國民眾恐懼患病。


中國

忽視教育,體製不全和信息封閉讓中國人驚恐於甲流大流行

 中國長期忽略流感疫情,既缺少流感知識普及教育,又無規範的生命統計。專家稱,流感暴發,社會易恐慌。從早期的口罩,板藍根脫銷,到後來的大蒜,辣椒價格飛漲,揭示了中國民眾的恐慌心理。

這次新流感H1N1爆發後至今,中國政府一直強調甲流H1N1可控,可防,可治。致使一部分民眾放鬆警惕,一部分民眾持不信任態度和恐慌情緒,還有一部分民眾產生等和靠的心理。在9-10月份期間的這樣的甲流爆發關鍵時期,國家衛生部和北京市衛生局卻停止通報疫情。

媒體報道方麵也異常照顧民眾的“神經”。電視播音員字正腔圓地“數”著新增甲流確診病例XXX例,累計治愈XXXX例,給人感覺是每天都關注和報道疫情,實質上誤導了大眾。在平麵媒體上,《近兩天我國內地新增434例甲型流感病例》(9月4日);《湖北甲型流感兩天新增46例》(11月14日);《我區(寧夏)15日新增17例甲型流感病例》(11月15日)這樣的標題屢見不鮮。如此,給人感覺,豬流感是美國等外國的事情,或者是大城市和別的地方的問題。這樣,中國民眾一直這樣被小心地“嗬護”著。對此,有網民稱:輿論宣傳工作世界領先。

然而,國慶過後,北京等地的各大醫院不堪重負,防疫部門無力進行甲流查驗。身邊的流感人群一再增加,都急於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得的就是甲流H1N1,一些求診無門的患者開始抱怨醫院草菅人命,政府防控不力。現在中國的實際疫情早已超過了美國最高峰時期,重症病例和死亡人數正在不可避免地急劇上升。這種事實和宣傳的衝突,使得中國百姓彷徨,恐慌甚至憤怒:什麽都作假。以至於政府官方的正確信息和建言也頻遭懷疑。這個事例告訴我們:凡事都是有代價的。

雖然在今年5月初,中央領導就強調:“要科學,公開,透明地做好防控工作”。 但在實際上,我們在甲流信息公開透明方麵做得還不夠(但實事求是地說,已經比過去好多了)。

中國政府的流感專業網站(中國疾控應急辦)上的基礎數據幾乎沒有,卻一連數日將一篇違背常理的新聞《我國甲流病死率為世界平均水平1/20》置於頭版頭條,造成了很壞的影響。國家衛生部例行的甲流疫情通報中,大多隻有幹巴巴的幾個“確診”,“治愈”和“死亡”的數字。直到11月18日,才第一次出現“流感病例占流感樣的比例”和“甲型H1N1占流感病例的比例”的數據。直到12月9日,才第一次公布甲流重症和死亡人群分類。在重症病例中,32%的病例有慢性基礎性疾病,19%的病例患有肥胖症,7.5%的病例為孕婦。死亡病例中,47%的病例有慢性基礎性疾病,18%的病例患有肥胖症,13.7%的病例為孕婦。這些對於警戒公眾自我防範來說,是極為重要的數據。那些待產孕婦本來可以采取減少外出和提前休假的方式來減少感染機會,而得以保全性命。

 在中國,國家疾控中心掌握著國內流行病的所有數據。但對於國內每年有多少人死於流感,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曾光也無法給出答案。

 “我們長期缺乏對流感死亡人數的統計。”曾光說,對死亡的監測一直是我國的弱項,美國每年死於流感的人數是3.6萬,但在中國根本就沒有一個這樣的數字。

 曾光說他在上世紀80年代就曾經建議過要建立一個流感監測係統,但未得到支持。

 “中國過去在搜集核實數據方麵不舍得投錢,隻知道一股腦地把錢投放到實驗室去。要想把公共衛生搞好,一定要把基礎數據搞好。”北京協和公共衛生學院院長黃建始在11月21日寫道。

 而在已有的死亡統計中,中國又表示出一種對流感的輕視。

 中國疾控中心一位專家舉例說,比如一個人因流感得了肺炎,最後死亡,但在統計中顯示的是其因肺炎而死。對於中國流感不死“人”的現象,網民對此早就有斷言:“我左思右想,原因隻有一個,就是死了也不說是流感死的”,不想被網友們說中了。

 所以當許多中國人聽聞“流感是可以死人的”,便會覺得很不可思議。


美國學者計算流感死亡率的數學模型有很多種,但基本上都應用了 “超量死亡率”的概念。 這種定義或基本概念方麵的差別,可能是中國衛生部的流感死亡率統計不能與國際“接軌”的主要原因。

流感病毒往往會嚴重影響原本患有其它疾病的患者的健康,甚至導致他們死亡。這些嚴重的慢性病患者如果不遇上流感流行,本來可能繼續生活許多年,但遇上流感,其中相當一部分人都可能患上流感並死亡。

對於他們的直接死因,醫生可能仍報告為心血管病、高血壓等,但根本死因(死亡的根本誘因)應定為流感。這樣在每周/ 每月/ 每年的死亡人數統計曲線上,如果突然出現一個明顯增高的死亡高峰,而且在時間上與流感流行相吻合(可合理推延1-2 周),則通過與曆年相應資料的比較,超出正常死亡人數的“超量死亡”都可認為是流感所致。

在美國,死亡報告係統比較完善,根據這些資料推算出流感相關死亡率是客觀和符合實際的。用這種方法所得出的“驚人流感死亡數字,有利於警示公眾,有利於社會各界共同對抗流感,最終減少死亡,延長壽命。

而在中國,目前尚不存在相關的死亡報告和評估係統。2008年11月, WHO西太平洋辦事處頒布了一個指導文件(《A Practical Guide for Designing and Conducting Influenza Disease Burden Studies 》),鼓勵發展中國家逐步開展這方麵的工作。

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的美國流感死亡率的評估,對中國和世界都有重要參考價值。美國共有3億人,平均每年有3-4萬人死於流感。據此推算,中國13億多人,全球68億人,每年平均相應死亡人數應分別是18萬人和100萬人。

而在中國,如今流感還隻是被列入丙級傳染病。按《傳染病防治法》規定,此類病的發病數字和死亡病例無需報告。

 “中國對於生命統計落後美國起碼要50年。”北京協和公共衛生學院院長黃建始認為,中國長期以來沒有對流感和肺炎的死亡統計,隻靠今年一年無法補上這個缺陷。

 所以對於網上傳言“甲流比普通流感死亡率要高20倍”,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曾光說,在中國根本無法對兩種流感的病死率進行比較。不過,美國則有足夠的依據進行比較,並且已經有不少研究的結果。

為此,我左思右想,美國流感死人“多”,中國流感不“死”人,應該也像犯罪率和貧困率一樣,是中美社會發展水平巨大差異的具體體現。由此可見,正在崛起的中國在人文關懷方麵還任重而道遠。(瀏星雨摘編於2009年12月11日,鳴謝:嚴家新和新京報)

更多相關數據和文章,請見瀏星雨網易博客:http://blog.163.com/xingyu_liu7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