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簡介

(2009-02-24 22:49:34) 下一個
觀音菩薩妙難酬,清淨莊嚴累劫修,
三十二應遍塵刹,百千萬劫化閻浮,
瓶中甘露常遍灑,手內楊柳不計秋,
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

佛,梵文 Buddha 是佛陀的簡稱。證悟宇宙真理,解脫一切煩惱的人, 佛陀又譯為浮陀,浮屠,浮圖,等,意思是覺,覺者,知者。覺有三個含義:自覺,覺他(使眾生覺悟),覺行圓滿 - 是佛教的最高果位。佛陀才俱三項,菩薩缺最後一項,羅漢缺後兩項,凡夫俗人則三項全缺。

佛教的最高思想是通過修行而最終涅盤成佛。而修行成佛。小乘佛教隻修羅漢行,大乘佛教則修菩薩行。由最原始的佛教,可分為兩大門派是「小乘」(Hinayana) 與「大乘」(Mahayana)之別。乘是「運載」之義,能載人至彼岸之意,小乘在先,大乘在約公元一世紀,大約從古代小乘部派中產生。根據漢譯佛經的數據顯示,最初可能流傳於中亞細亞,東漢末年傳入中國。主要流行於中國內地、西藏、蒙古、日本、韓國等。對於傳統佛教而言,表示它能渡化更多的眾生。對佛陀及其教義采比較開明和創新的解釋,要求佛教徒勿汲汲尋求個人的解脫,應致力菩薩的實踐。現存的大乘宗派,主要有淨土宗、禪宗和天台宗。小乘是相對於大乘以成佛為最終的理想境界而言。大乘佛教徒稱那些以證得阿羅漢果為終極理想的佛教宗派為小乘。如經部、正量部、說一切有部等。小乘又稱南傳佛教,主要流傳與斯裏南卡,泰國,緬甸,等南亞,東南亞等國。大乘小乘雖有修佛果的深淺之分,但都是以歸與空寂涅盤而得覺悟的。

觀音菩薩,梵文 Avalokite347;vara,又作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光世音菩薩等,從字麵解釋就是“觀察(世間民眾的)聲音”的菩薩,是四大菩薩之一。他相貌端莊慈祥,經常手持淨瓶楊柳,具有無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間疾苦。當人們遇到災難時,隻要念其名號,便前往救度,所以稱觀世音(詳見《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根據《法華經》,若有眾生多於淫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嗔。若多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
  在佛教中,他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同大勢至菩薩一起,是阿彌陀佛身邊的脅侍菩薩,並稱“西方三聖”。
  南無觀世音 師子無畏音 大慈柔軟音 大梵清淨音
  大光普照音 天人丈夫音 能施眾生樂 濟度生死岸

觀世音菩薩,無量劫來,成就大慈大悲法門,利益眾生,於生死苦海,為作船筏,於無明長夜為作明燈。恒觀眾生稱念聖號之音聲,無苦不拔,無樂不與。
  九法界眾生,無論是內在身心疾病綿纏,煩惱困擾,外在人事逼害,意外苦厄;或無論是生理上,心理上,事業上,人事上,甚至聰明智能,菩提上進,凡有所求,但能一心稱念菩薩聖號,菩薩即以千眼照見,千手護持,令其離苦得樂,稱心如意。
  《法華經8729;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雲:「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具足神通力,廣修智方便,十方諸國土,無刹不現身,種種諸惡趣,地獄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漸悉令滅。」又雲:「爭訟經官處,怖畏軍陣中;念彼觀音力,眾怨悉退散。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是故須常念。念念勿生疑,觀世音淨聖,於苦惱死厄,能為作依怙,具一切功德,慈眼視眾生,福聚海無量。」
  《楞嚴經》中,觀音菩薩說:「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妙耳門,然後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能令眾生,持我名號,與彼共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無異。」《法華經》中釋尊亦告無盡意菩薩:「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名字,複盡形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與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
  《佛說十一麵觀音神咒經》中,觀音菩薩言:「世尊,我觀世音菩薩名字,難可得聞,若複有人,稱十萬億諸佛名字,或複有人稱觀世音菩薩名字者,彼二人福,正等無異。」又雲:「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及一切眾生,晝夜殷勤,稱我名者,皆得阿毗跋致地,現身得離一切苦惱,一切障難,一切怖畏,及三業罪,悉得除滅。況複有人,依此經教,如法修行,當知是人,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如在掌中。」釋尊亦在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秘密法經中告訴阿難:「但常稱名號,等供養六十二億恒河沙數如來功德。何況至誠供養,其福無量。」
  因為觀音菩薩,無論是因地修行或果上利生事業,皆本乎大慈大悲的精神,平等愛護眾生,作無限度、無止境的救濟工作;何止悲心拔苦,且大慈與樂。所以慈悲,是觀音菩薩的誌願,慈悲,是觀音菩薩的德性,慈悲,亦是觀音菩薩的特殊功德。觀音菩薩,由於無限慈悲的驅使,曾經救拔無邊眾生的苦惱,成就無量眾生的道業。凡稱念菩薩聖號之人,其功德不但與稱念供養六十二億恒河沙法王子相等,且與稱念供養六十二億恒河沙數如來功德相等。
  當今之世,人間苦難重重,災禍頻生,正急於需要觀音菩薩的慈悲救濟。如果人皆能稱念觀音菩薩的聖號,人皆能學習觀音菩薩的大慈大悲,人皆能發揚光大觀音菩薩尋聲救苦、平等與樂的精神,使自己與他人都變為現代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自然可以溶化人心的仇恨,止息人間的鬥爭,以及拯救全世界人類的不幸,給予全世界人類生活上的幸福,與心靈上的快樂!

六字真言或稱“六字大明咒”,即“嗡嘛呢唄咪吽”,梵文為2384; 2350;2339;2367; 2346;2342;2381;2350;2375; 2361;2370;2305;,漢字音譯為唵(an)、嘛(ma)、呢(ni)、叭(ba)咪(mei)吽(hong)。是藏傳佛教中最尊崇的一句咒語,密宗認為這是秘密蓮花部的根本真言,也即蓮花部觀世音的真實言教,故稱六字真言。六字大明咒是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咒,象征一切諸菩薩的慈悲與加持。念誦本咒即特別啟請大悲觀世音菩薩的加持。六字大明咒是“唵啊吽”三字的擴展,其內涵異常豐富、奧妙無窮、至高無上,蘊藏了宇宙中的大能力、大智慧、大慈悲。此咒即是觀世音菩薩的微妙本心。常持誦六字大明咒,可以消除病苦、刑罰、非時死之恐懼,壽命增加,財富充盈。所以,在藏區常常可以看到人們手搖轉經筒,口誦“六字真言”的景象。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