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華筆會

這是立足於加拿大溫哥華的文學社團“大華筆會”的文學創作園地,將定期發表來自加拿大本土、歐、美和中國大陸的會員及其他作者的原創文章
正文

《作家文苑》總第七十七期

(2010-03-28 16:45:31) 下一個
短信時代
楊光(大華筆會會員)/銀川
(二十五)
10點鍾,文G披著夜色從邊雅晶家裏回來。  
爸媽守著電視在等她。  
當文G簡單敘述了邊雅晶的遭遇後,爸媽很是長籲短歎了一番。  
爸爸笑著輕輕拍了拍文G的頭,說:我很希望我的寶貝女兒以後婚姻幸福,讓你回上海,說到底也就是為了這個。  
媽媽握住文G的手,和藹地說:憑我寶貝女兒的聰明才幹,過個好日子是沒有問題的,是嗎文G?  文G小乖貓似的瞅著爸媽說:放心吧,別那麽意味深長的,女兒能過不好嗎?我睡覺去了!  
到了自己屋裏,文G緊忙著要給三D發短信,不料三D的短信來了:
上海灘陷阱不斷,
恩愛人恩愛為先。
花中嬋娟明鑒,
見異思遷不可犯!
等你消息心急火燎,
黑發變成霜雪一片!    
文G發過去:  
哈,瞎想,累嗎?邊雅晶撞車。同事聚餐。剛進家,問你可安?你是純種狼犬,別與笨狗比肩。  
三D看過,倏然一笑,心裏把自己好一頓自責。遂發“隻因沒你消息,突發異念,見諒”以示歉意。  文G正想發短信和三D聊幾句,不想賀孔卓詩打電話來了,說是邊雅晶家裏有事打電話叫她,她正在去往邊雅晶家的路上,問文G願不願同去給她壯個膽兒?  
文G穿件衣服,給爸媽說一聲,下樓趕著去了。

(二十六)
早晨7點鍾,常列主任召集三D他們開了一個會。會上,他批評大家,昨天晚上隻顧吃喝玩樂,沒有一個人想起還有一件事沒做,這是一件大事,東西買好了,誰都不提醒。如果吃飯時有人說一聲,事情會做的很體麵。他說,幸好我想了起來,我們連夜做了補救,你們看到沒有,東西送去村鎮領導很高興,這就叫事不過夜,雷厲風行,有粉搽在臉上。昨天晚上不那樣做,今天我們開展工作就會有阻力。所以我說,我們大家要有責任心,要敬業!一個好的下級,要為領導操心,一心想著工作,不要一副沒肝沒肺的樣子,這樣你們怎能很好的進步呢!  最後他說,公司有急事要他回去,這裏的工作由三D全權負責,解決不了的問題打個電話。三D嘴裏應承著,手裏忙著輸完短信的最後一個漢字,給文G發了過去:
清晨的陽光灑滿你的房間
溫馨的空氣滋潤你的心田,
問候一聲早安,
祝你愉快歡顏!
乖寶貝,
心裏想著你——我去上班!

他就是Max老先生
(一)
李浦群/溫哥華

去年秋季開學,Max先生第一次踏入我的課堂的時候,直截了當地對我說,“李先生,我今年七十一歲了,我覺得我肯定是你班上最老的學生。”口氣和眼神都帶著自信和自豪。我有些受寵若驚—要知道他可以當班上絕大部分學生的爺爺,也與我的父親年齡相仿—連忙熱情地回應:“歡迎、歡迎!”。時間如飛,眼看一年快過去了。想不到,他不僅是我迄今教過的最年長的學生,也是最認真的學生,更成為我的人生哲學老師。

八月四號早晨,打開電子信箱,不禁大吃一驚—Max老先生去世了!郵件是從Max先生的信箱發出的, 落款是Max先生的妻子。 信中隻簡短地說, Max因肺癌五天前平靜地離去。 因為常聽他說起上你的哲學課,並喜歡與你探討哲學問題,所以覺得應該通知你。這怎麽可能?!
一個月前, 老先生還發郵件告訴我,雖然從去年秋季到今年春季已經連續跟我上了兩門哲學課(《哲學概論》和《亞洲哲學》), 但還是覺得不過癮,於是又注冊了我今年秋季要講的《古希臘中世紀哲學概論》。

現如今,一切都求新求時髦,連大學課程也不能免俗。《古希臘中世紀哲學概論》是一門從內容講不特別受歡迎的課, 根據以往經驗,注冊此課的要麽是對哲學有特殊的興趣 (像Max先生), 要麽可能是沒有合適的課可選, 上了湊學分。我曾非常感激地回信說, 那太好了, 我們又可以在一起討論哲學問題了。我還說, 現在是暑假, 我差不多天天在辦公室讀書、寫作,倘若他有空,歡迎他隨時來找我聊聊。
從去年秋天上我的《哲學概論》課起, 他就是我辦公室的常客。 有時是下課以後, 餘興未了,隨我到辦公室接著討論, 有時是興致勃勃地出現在我答疑的時間。而絕大多數學生一門課學下來, 也沒能光顧我的辦公室哪怕一次, 盡管每學期第一堂課我總是說, 學哲學要口頭討論,特別是單獨的、有針對性的討論,想想看,哲學在孔子、 釋迦牟尼、蘇格拉底那裏都是這樣。我甚至開玩笑說, 溫哥華的雨季長, 陰雨連綿,如果你們在我答疑的時間不來陪我,我獨守空房,那多寂寞啊。 但絕大多數學生隻付之一笑。 Max先生則不然,他的認真精神真的有些讓人吃驚。

Max先生來辦公室找我,經常拿著一份報紙或者從網上打印的文章,要與我分享。半年前報載劍橋學者提出宇宙的起源是大反彈:膨脹—收縮—再膨脹—再收縮的無窮過程,Max先生興致勃勃地拿著報紙來了,一進門就說, “你瞧,宇宙原來是一開一合,永不停息的, 跟我們課堂上討論的“大爆炸理論”(課堂上我們用第一因論證上帝的存在, 其中“大爆炸”被作為一種第一因)是完全不同的。”“嗯,有意思。”我一邊說,一邊挪過一把椅子請他坐下。然後我很快瀏覽了那篇文章,對他說,“謝謝您,我喜歡這個觀點。“大爆炸”理論總要麵臨一個邏輯難題:大爆炸之前是怎們回事?之前的之前又是怎樣呢?而“大反彈”理論則無須麵臨同樣的邏輯難題。 宇宙本來無始無終。”他馬上接過話題,“對,這好像是我們《亞洲哲學課》上講的道家莊子的“物化”,循環往複,無始無終。”“沒錯!” 我高興得叫出來,“那麽,下周我們在班上討論這篇文章的哲學意義怎們樣?”他欣慰地笑了,好像自己細心淘來的寶貝得到了認證。

對每周我布置的閱讀章節,Max先生都像對待“聖旨”一樣認真完成,對課後作業若有不清楚的,一定發email問個究竟。一次我把章節的頁數搞錯了,他來email詢問,我才發現, 於是趕忙發email通知班上其他學生,並向Max先生致謝、道歉。他的回信是這麽寫的:別擔心,我們都會犯錯誤。你工作已經那麽努力了(“Don’t worry; we all make mistakes. You work so hard anyway.”)

一次討論Identity問題,我推薦(沒有要求)學生回去看成龍的電影《我是誰?》,老先生不僅認真看了,而且發email跟我談體會。(末了,還加上一句:“對不起,我覺得這是我看過的成龍電影中最乏味的一部。”) 一次課上,我讓完成了必讀章節的同學舉手,看看真正按要求預習的人有多少,三十個學生有三個舉手,其中自然有Max先生, 還有兩個似舉非舉,唯唯縮縮。下課後,我深有感觸地對老先生說:"如果班上那些十八九歲剛剛高中畢業的學生也能都這麽認真求知就好了。" 他笑著說: "因為他們覺得自己還很年輕, 來日方長, 而我已經老了嘛, 自然要抓緊時間。" "我覺得你一點也不老, 從身體到精神," 我認真地說, "班上討論時,你的聲音洪亮, 思路清楚; 你進教室的腳步也落地有聲。" 的確, Max先生一米八的大個子, 寬肩膀, 魁梧堅實, 高鼻梁, 大鼻子, 寬腦門, 手掌寬大, 手指粗長, 除了頭上稀疏的白發和下巴上特意留著的寸把長的白胡須, 真看不出他的真實年齡. 他曾告訴我, 年輕時在以色列曾當過兵, 這我一點也不奇怪。 要是他穿上將軍服, 人們大概也不會懷疑他真是一位將軍呢。

照亮生命夜空的星辰  

徐少康/上饒           

一本好書,就象一顆明亮的星辰,照亮人的一生。高爾基的《我的大學》就是這樣的一本書。一九六八年夏天,我初中畢業了,由於家庭的原因,我沒能升入高中,過早地結束了我的讀書生活。在那個悶熱的夏天,我的心情異常苦悶,我不知道我的明天會是怎麽樣的,更不知道我應該怎樣去麵對今後的生活。就在我彷徨苦悶之中,我遇到了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年1月出版的高爾基的《我的大學》,讓這本書吸引住了。少年高爾基懷著讀大學的理想到喀山去時,也是十六歲。雖然他沒能進入大學,但是他並沒有熄滅理想之火,他滿懷熱情地投入生活,盡管當時他的生活艱辛、困難,但在生活的困苦中他以頑強的意誌尋找著各種書籍來讀,追求生活的意義。就這樣,他一邊讀著古今俄外的各種書籍,一邊讀著社會這本大書,終於走進了現實主義文學大師的行列。這本書伴我度過了無數個迷茫失眠的日夜,象一顆明亮的星辰,一下子照亮了我生命的夜空。我在心裏對自己說:瞧,你何必失望!你應該象高爾基那樣到生活裏去,到人間去讀你的大學。這本書從此就一直伴隨在我的身邊,我帶著它在崇山峻嶺中修建公路、在建築工地做雜工,我一邊讀著這本書,一邊對照著我身邊的生活,滿有興趣地觀察著那些小包工頭、賣苦力者、建築工程師,思索著生活的意義。

一九六八年冬天,我又帶著這本書到贛東北一個偏遠的山區去插隊落戶,在那裏生活了十年。白天,我和山民們一道上山挖地、下田耕種,夜裏,我就在煤油燈下閱讀著所能找到的書籍。在這十年裏,我幹過水利工地記工員、燒過石灰窯、磚瓦窯,種過田、當過生產隊會計,也讀了《古文觀止》、唐詩宋詞以及《複活》等許多書籍 ,後來,我將這一段的讀書生活寫進了《雨天讀書記》、《雪天讀書記》等幾百篇散文隨筆中。在饑餓和艱辛中,在灰心和失望時,由於這本書的照耀,我覺得生活是美麗的,一直滿懷深情地熱愛著生活。十年後,當生活在我麵前又翻開了新的一頁,我又帶著這本被我劃滿了各種線條、已翻舊了的書回到城市,後來又考入成人電視大學,繼續讀著我的人生所要讀的書。

人的一生,可能會讀過許多書籍 ,書籍的世界,也會有眾多的色彩,但是有一種書中引領和鼓勵你去進入書的殿堂的,你讀了它,會燃燒起強烈的求知渴望;更重要的是它能改變你的生命之質,讓你的人生尋找到意義。這樣的好書,就象激流中的竹筏,載著你一路浪花駛過旋渦和暗礁;就象寒夜中的篝火,照亮你生活的前方,給你以溫暖和力量;就象睿智的導師和你忠誠的朋友,引導著、鼓勵著你前行。《我的大學》就是這樣的好書,我至今還翻讀它,它伴我走過了人生的一程風雨,還將繼續伴我走在今後的風雨人生路上,它是我生命夜空中的一顆明亮的星辰。

《青春火車》

馬列福/北京

-馬列福 (1990— )。浙江樂清人。高中文化。作品見於《詩選刊》《新世紀文學選刊》《江門文藝》《牡丹》《歲月》《佛山文藝》《香港字花》《香港青藝》《香港中國文學》《台灣詩學》《越南華文文學》《澳洲彩虹鸚(澳大利亞)》等。
炫耀自己的地方“這有骨氣的青春”:http://blog.sina.com.cn/abcde19891989。
詩歌觀點:一另一種精神進入生活,以另一種思想認識自我!把世界縮小,把你我放大!

火車在青春的鐵軌上加速
我的思想比車輪轉的更快
明天早上的陌生的終點站
是我二十歲人生的新起點
一盒泡麵加一個蘋果的晚餐後
獨坐在走廊上看夜景
大山的背影不斷變幻著
而一路的村莊都和我一樣沉默
月亮那麽大那麽亮
我知道母親又要失眠了
爐子裏的火一跳一跳的
他仿佛可以看到我現在位置
從隧道裏出來的時候
一顆流星劃過東邊的天空
風已經為我打開一首詩的第一行
青春的火車在冰冷的鐵軌上加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