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華筆會

這是立足於加拿大溫哥華的文學社團“大華筆會”的文學創作園地,將定期發表來自加拿大本土、歐、美和中國大陸的會員及其他作者的原創文章
正文

《作家文苑》總第七十二期

(2010-02-23 17:33:46) 下一個

公 民 意 識 的 塑 造 者       

一一華溪作品述評

 

(大華筆會會員) /溫哥華

 

華溪的創作姿態讓人覺得他更像一位社論撰稿人,一位“本報評論員”,一位時政評論專家。他往往抓住一件民眾關注的社會政治事件,以華人的文化立場和觀念為依托,並參照民主社會的精神維度,展開其重事實、講道理的思辯性政論,常常是首先對事件做一番客覌的政治性剖析,然後逐條闡述自己的見解,而且還給出解決問題的具體答案。

在《海峽兩岸何處去》一文中,作者一針見血地指出:1、台獨之路是一條危險的戰爭之路,不可取;2、武力統一的考慮有失偏頗,給雙方人員都造成重大傷亡不說,還會帶無以計數的財產損失。除此之外,戰爭肯定會給台灣民眾的心理造成永久性傷害,這對戰後恢複、穩定和發展都十分不利。也不可取。3、隻能和平競賽促統一。可在“一中”原則下維持現狀,在此基礎上,加強經貿、文化和人員交流,逐步實現直接三通。這不是目的,而是創造一個平等互利的和平局麵,促進彼此了解,逐步消除敵意,為雙方協商解決分歧,共商一國兩製統一大計創造條件……並共同努力去消除統一大業的障礙。這些障礙主要有三點,概括為“一不同,兩差距”:一不同:社會製度不同;兩差距:1、整體生活水平有差距;2、人民享有的自由民主權利有差距……

麵對作者的這些鞭辟入裏的分析,無論你是中國大人,還是台灣人,也無論你原先持有怎樣極端的觀點,站在理性的華溪麵前,任何一個有血有肉有良知的中國人都不能不從情緒化衝動中脫身出,去聆聽這種理性的闡述。

華溪是以一個生存在文明社會的普通人的赤誠情懷,推心置腹地為今天的人們述說過去,講述民族傷痛和民族大義,也叮囑未來……

在記念抗日戰爭六十周年期間,華溪在《緬懷英烈振興中華》一文中指出,“過去六十年的曆史告訴我們,日本國內國主義殘餘勢力並沒有肅清,政府官員還經常拜竭戰爭罪犯。還企霸占釣魚島。麵對這種情勢,我們中華兒女絕不能熟視無睹。”為此,華溪給兩岸人民及其當政者提出若幹具體建議,諸如從大局出發,在反對日本軍國主義複活等諸多重大問題上,兩岸要團結,要一致對外;要正確對待民間因日本極右勢力不斷傷害我民族感情而引發的日益高漲的反日情緒;要興建抗日紀念;要抓緊收集、發掘、整理有關抗日戰爭的資料和文物。寫抗戰史要尊重史實,不可將黨派的意識形態觀念摻入其中;要關心現在還健在的抗戰先輩們的晚年生活……儼然是一篇大報的社論。這既是作者的政治情操,也是作者的思想高度。

華溪將自己這本書定名為“月是故鄉明”。書中“月是故鄉明”這篇文章中,有這樣一段肺腑之言:“……對移居海外的華裔說,不管你浪跡何方,身在何處,故國熱土永遠猶如一塊強有力的磁石緊緊將我們吸引住……令海外遊子夢回縈淚濕巾,那是生我養我的永遠割不斷的故土親情啊……”

帶著這樣一種熾烈的感情,作者寫了一係列介紹祖國、懷想祖國的文章,編為“神州萬裏情”。讀者從中可領略這位海外遊子深切的愛國之情。

 

平麵媒體讀者(絕大部分是中、老年人)中,這些年,華溪的行文習慣和風格,已逐漸深入人心,逐漸形成品牌。“讀華溪,曉天下;讀華溪,明事理;讀華溪,長智慧;讀華溪,說話辦事有理據;讀華溪,祖國時時在心裏……”讀華溪的文章,已成為中、老年民眾不可或缺的生活內容和心理期許。華溪已成為一個特定的符號,將傳媒和社區、時政與生活、報紙與閱讀、報社與受眾關聯了起來。讀者中同意華溪觀點的和反對華溪見解的,都要認真把華溪一遍遍讀過。

擁有讀者,是一個作家的幸運,也標誌著文章(作品)在某種意義上的成功。怕的是你的文章沒人讀,亦或讀了,卻什麽也沒有說。

華溪的意義在於他以自己對時政的熱情和敏以及對中華民族懷有的一顆赤子之心,客觀上已將其讀者的思想色調潛移黙化地、全部或局部地變成了公共鏡像中的可視景觀。他召喚著他的讀者參與並體悟著現實生活中的共性情緒和共性經驗,與此同時,讀者也能夠透過華溪,知曉大眾對政治事件的不同理解和不同反應。這無疑是一種現代社會的公民意識。這種“公民意識”的培養和建樹,是整個公民社會的一個重要課題,華溪這位普通作家,正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實踐著這一崇高的社會職責。

 

短信時代

楊光(大華筆會會員)/銀川                             
(十五)

 

D的心情逐漸平靜了一些。這時,文G的信息來了,口氣顯得十分急迫:怎麽了?我就是想你,沒別的,你瞎想什麽?快告訴我!
??三D意識到自己太過激了,趕緊回複說:

 

沒事。思想瞬間溜號,現已恢複通道。

情未欠費,愛未停機,緣份仍在服務區。

思之太深,念之迫切,感情時時都在漫遊中。

愛不缺電,情不移動,心係真誠永遠聯通。

??G:我不信。不要搪塞我!
??三D:蒼天在上,手機證明!
??文G:小心眼兒,別自尋煩惱。愛你永遠,愛你每一天!
??三D:頭可斷血可流,愛你愛到天盡頭!
??文G:別貧了,晚安!
??三D:明天下鄉。再聊聊。
??文G:注意身體!媽媽叫我,到此為止。
??三D毫無睡意,手捧手機呆呆發楞。
??三D自小家境貧寒,兄妹眾多,幸好他念書上心,才走出山溝進到城裏。一家人的眼睛都盯在他身上,實指望他能改換門庭,從此不再受苦受窮。
??文G的父母是支邊青年,在鳳鳴一幹30多年,攜女尋源,本是無可挑剔,更何況文G又是母親生了四胎唯一活下的獨女明珠,她隨父母入滬應在情理之中。
??在校時,三D學優質樸,文G活潑風趣,二人在校刊編輯部認識,從此關係日篤,情誼漸深。為了相互聯係方便,二人商量各取一個代號。
??三D是兄妹中的老三,又是公認的校刊才子老三,文G說那就叫三弟。文G貌美且又詩才舞藝出眾,同學們說她是校園裏的蔡文姬,而她本又姓文,遂得名文姬。為避瓜田李下之嫌,亦是為了書寫簡便,“文姬”變為“文G”,“三弟”也隨之變為“三D”了。

 

(十六)

 

D用記憶過濾著往事,不知過了多長時間,直到短信鈴聲再次響起,他才驟然醒過神來。

 

D,爸媽問我工作上的事,我給他們說了。你在準備下鄉的東西嗎?你在想我嗎?

時間衝不淡感情的酒,

距離拉不開思念的手!

夜晚有了星星才美麗,

世上有了真情才值得回憶!

不是每條直線都有交點,

不是每個交點都因為直線!

爸媽愛我傾其所有,

你我相愛天長地久!

D,你不覺得嗎?
??
??讀著短信,“一霎黃梅細雨”(宋·朱淑真),淚水滴滴答答。D不是脂粉男人,善於落淚,而是文G的行為著實讓他感動。以前在一起並不覺得什麽,現在離開了,每當想起,都是那樣的銘心刻骨。
??大一大二時,他有時兩天吃一頓飯,花兩塊錢,或是一天吃三個餅子,花九毛錢。自從和文G成為朋友以後,他就變成同學中的富翁了。衣服和皮鞋,隻要文G看不順眼,不是給他買就是從家裏往外拿。
??有一次文G說,爸爸最聽話了,我說哪件衣服紮眼,哪雙皮鞋他穿不合適,他準定再不穿了。媽媽說,你那點小把戲,偏就你爸爸識不破。
??兩三年來,文G對他悉心照顧,關愛備至,使他方才專心於學業,不但拿了獎學金,文章也寫得有聲有色的。做家教,文G陪著他,並且放棄休息和他一起做,而報酬卻交給他一個人使用,真就像文G上輩子欠了他的。
??他想,現在自己不能給文G以安慰,卻還要徒生事端,讓文G擔心,這男人真是太沒味道了!
??文G離開鳳鳴時,哭得就像雨中海棠,倘若不是深戀於他,她怎會當著父母的麵有此情狀?
??三D躺在床上,一個短信腹稿漸漸形成,自己也昏昏然睡去了。

 

 

       “中國工人”的笑容          

李良旭/馬鞍山

   聞名世界的美國<<時代>>周刊,評出2009年全球風雲人物。“中國工人” 作為一個群體,榮登《時代》周刊封麵。破天荒地笫一次將一個群體作為《時代》周刊的封麵,令世人為之矚目。

   《時代》周刊是這樣評價 “中國工人”的:2009年中國經濟順利地實現了“保八,” 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繼續保持最快的發展速度,並帶領世界走向經濟複蘇,這些功勞首先要歸功於中國千千萬萬勤勞、堅韌的普通工人。

這四名榮幸地登上《時代》周刊成為年度風雲人物的“中國工人”,是外地來深圳一家LED工廠打工的普通務工人員。她們樸實、善良、真誠的笑容,被正在深圳采訪的美國《時代》周刊記者偶爾拍攝到。今天,像這些普普通通的務工人員,正遍布全國的每一個城市、每一個廠礦、每一個車間。他們懷揣著一顆美麗的夢想,離開自己熟悉的土地,離開自己的親人,來到一個遙遠的城市,來到了一個他們完全陌生的地方,為的是要實現自己的夢想,擔當一種責任,體現自己人生的價值。

這些城市,以它的包容和善良,它的寬厚和真誠,熱忱地歡迎他們的到來。這些普通的務工人員,用他們的勤勞和堅韌,善良和敦厚,堅強地站立了起來,工作再苦、再累,也堅強地堅持下去。因為,他們知道,他們來到城市裏務工,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們的身後有無數雙眼睛在殷切地看著。那裏有他們年邁的父親、母親,有他們的妻子,還有年幼的孩子。他們都在望眼欲穿地看著呢,盼望著他們能好好幹,多掙些錢,好改變一下家鄉人的生活!

他們就像是生活在牆縫裏的一株株小草,探出尖尖的腦袋,伸出細胳膊細腿,在拚命地綠著、生長著,卑微的甚至不被人們所關注。但是,他們沒有自慚形穢,沒有怨天尤人,沒有迷惘和失落,而是用百倍的堅強和努力,不斷刻苦進取著,依然有染綠大地的氣魄和胸襟。麵對這個變化萬千、五彩繽紛的世界,他們對生活充滿了感恩和愛,並從心底發出一種燦爛和明媚的笑容,這笑容裏詮釋出的是一種堅強、一種勇敢、一種信心。生活中,能綻放出這樣一種笑容,還有什麽艱難險阻過不去呢?

“中國工人” 是一個勤勞、堅韌的群體。他們用自己善良和勤勞的品質,不斷地改變著這些城市、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命運,並引領著世界經濟向前發展。他們的堅強和努力,感動並溫暖著許許多多真誠善良的人們,並給人們帶來一種信心和力量。正如美國《時代》周刊所評論的那樣,一個國家再好的經濟金融政策,也必須有最基層或者說一線的工人來落實。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帶動了全球的經濟,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千千萬萬一線工人們的艱苦勞動和聰明才智。他們作為全球唯一的群體人物榮登《時代》周刊的年度風雲人物榜,是名至實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