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華筆會

這是立足於加拿大溫哥華的文學社團“大華筆會”的文學創作園地,將定期發表來自加拿大本土、歐、美和中國大陸的會員及其他作者的原創文章
正文

《作家文苑》總第七十一期

(2010-02-15 12:03:50) 下一個

          雕欄玉砌應猶在     
戴紅梅(大華筆會會員)/秦皇島

 

午後的陽光慵懶地挪過一窗置的風景,新柳輕搖,花香暗襲,手中的線裝書在雙眸輕閉間倏然滑落,猛然驚醒我半夢半醒的魂靈。

應是暮春時節,我在這樣的意境中醒來,方才夢中的情節悄然消失在不知哪一朝哪一世,窗外的風暖暖柔柔地拂來,帶來似曾相識的兩隻燕子的呢喃細語。站起身,續一盞清茗,在茶香氤氳中冥想前塵往事,一曲新詞揮毫間已洋洋灑灑地在紙上鋪展開來。

風過塵香,日影西移,我走出房門,走上飄滿花香的小徑,幾瓣落花帶著若有若無的暗香滑過邊,掠過雙肩,在裙袂間翩然若蝶地落下,夕陽裏忽然就有了種說不出的意味。

我於是輕輕地歎息,這聲歎息就穿過長長的時間與空間,將我帶到現實的某一個清晨或月色迷離的午夜裏……

這是一個夢,如這樣的情節經常出現在我年少的夢境中。

多年以後,沿著文字的脈絡,尋書香一路而走,在唇齒留香的宋詞裏,我終於找到類似的情境:一曲新詞酒一杯, 去年天氣舊亭台,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不是綠肥紅瘦,那叫做清愁,不是獨上西樓,那意味著綢繆

風從時間深處刮來,總會有些氣息迎麵而來,那些曾經作背景的樓畫棟如一個深深地誘惑,讓我時常忍不住想要伸出手,去觸摸日漸模糊的古典的脈絡。我就這樣在前世與今生中行走,生命因此有了駐足的一萬種原由。當現實的柴米油鹽漬了曾經清亮的雙眸,當塵世的喧囂將心靈蠱惑得越來越浮躁,我便會掬一捧前世的清泉,將靈魂慢慢浸入高山流水,融入長亭古道,在抑揚婉轉的琵琶弦上,在唐詩宋詞的春雨秋聲中,去找尋那些玉砌雕欄中曾經的衣香影。

   轉過夢的轉角,應該就可以看到那些遠去的古典背景了吧。

在前塵與現時的交叉路口,尋一把鑰匙,我小心翼翼地踏進舊時一個女子的深閨。那裏的麵容和背影早已模糊,分不清是春是夏是秋還是冬,亦不知風雨陰晴,唯一指點我的是一方古典的背景,雕花的樓閣、朱紅的欄杆、半卷半掩的簾幕,它們安安靜靜地空在唐詩宋詞深處,以文字的形式獨自寂寞著。

當某一天,一雙素手輕輕掀開泛黃的書頁,也就從此驚醒了遠去的風和月,這些背景的色重又漸次清晰起來:尖頂飛、雕畫棟,掩映在重重門戶、重重煙柳中的樓閣,深深的、幽幽的回廊,朱紅的有些斑駁的欄杆,讓人總忍不住想去追問那些年代久遠的往事,還有那半窗風景半窗紗,任由輕風將簾幕掩下來又攏上去,仿若飄忽不定的心事,剛好把一個女子的青春囚在夢與非夢的間隙中。

在這樣的背景間淡出淡入,世上便多了一百種春的情,一千種秋的愁緒,一萬縷斬不斷的情絲。

是春天。

空氣裏飄散著不知名的花香,青藤靜靜地纏繞在下,有蜜蜂和蝴蝶在花間飛舞,一架秋千搖著綠衣衫褲的少女,串串笑聲就在空中飛揚,她的衣衫、她的發影,甚至她不經意的一個回眸都散發著自然的青春的味道。

豆蔻梢頭,這樣年少春衫薄的日子,連夢中都是無憂無慮的色彩。

春色漸濃,花香漸濃,時光以它的不動聲色悄然間帶走了什,秋千架不知在何時空了下來,小院空起一窗的風景。一首詩讀著讀著就讀出了味道,一支曲彈著彈著就彈出了心事,一瓣落花輕飄飄落入視線,一縷清風就變得纏纏繞繞,一個春天忽然間就有了回味的記憶。

還能消幾番風雨啊,匆匆間春天就要歸去了。惜春常怕花開早,但花兒,遲早都是要盛開,又遲早都是要凋謝的,秋天的到來,又豈止是秋風秋雨, 紅藕香殘?

風漸漸的涼了,哪個女子正獨自徘徊在清冷的庭院裏,簾垂四麵,闌幹慵依?她獨自一人守著空空的樓閣,寂寞的眺望著遠行人即將歸來的方向。從牆外刮過的風掃過邊,薄如蟬翼,卻是纏纏繞繞,一如此刻剪不斷、理還亂的心事。分別那一刻他的眼、他的情、他癡癡的目光還在臉上;他在耳邊輕輕說出的那句話,還沒有被風吹散;他臨行那個緊緊的擁抱,還保持著原有的溫度;他遠去的背影,還剛剛在眼中漸次模糊……

而時光在流走,離情尚在風中徘徊,別緒又添上一層纏纏綿綿的牽。他不在身邊的時光,風也不清,雲也不淡,花也不豔。“遠岫出山催薄暮,細風吹雨弄輕陰”,這滿畫樓的心事,說不得,道不得,唯付給清風信,隻告訴他一句話:花又飄零,水又流。還能再說什呢?春色太短,相思太長,誰還在將等待寫成千古絕唱?

雁陣重又變換著隊形從春天飛回到秋天了,領頭的那一,口中可曾噙著他寄回的錦書?那熟悉的字裏行間,可曾有他的相思在龍飛鳳舞?西樓月已滿,又是天上月圓,人間月半的美景良辰,卻是天涯此時,兩處愁,一種相思,千裏明月。

無那,無那。

唯有輕輕的一聲歎息: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是的,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是怎樣的一種情感呢?既使時光曾留下文字的蛛絲馬,我貧乏的想像依然無法企及一宋詞的深度。庭院深深,遮掩了亭樓閣,歲月深深,藏起了舊時風月。而隔著千年的時光,誰還能讀得懂倚著欄杆那一刻,你深深深深的心事?

某一日,一種氣息自前塵遠遠遠遠而來,在我轉身回眸的刹那,一個斜倚窗前的倩影,被夕陽定格在畫樓窗畔,然後雲煙輕掩,一段往事在古典的背景中被時光漸漸塵封。

夢後樓高鎖,酒醒簾幕低垂。

今世的陽光裏,誰又將隔年的春天翻起,初見那時的美麗應聲落在琵琶弦上,又是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的時節。

我手中撐一把油紙傘,站在叁月的樓閣外,遙望前塵畫樓中倚欄而立的女子,聽她在柳永的蝶戀花中追問:草色煙光殘照裏,無言誰會憑欄意?

當時光漫過千載,當網絡無處不在,當手機可以隨時隨地將一個人的行蹤掌握在手裏,任何一個微小的心思都會在瞬間傳達至千裏之外,那樣婉轉的心事還會有嗎?還會有人讀、有人懂嗎?然回首,誰還在易安居士的暗香盈袖間,將自己瘦成簾卷西風裏那一朵黃花?

而李商隱不在,昨夜星辰昨夜的風亦不再,我隔著整整一個塵世,要怎樣才能將畫樓西畔心有靈犀的那份美妙,再重新拾起?

 

 

短信時代

楊光(大華筆會會員)/銀川                   
(十三)

 

D看著手機上文G相思的字字句句,將點滴往事細細回味,不禁想起山區老家貧迫的日子,寒窗十餘載的苦讀,後又隻身入城求學,以圖事業、愛情雙豐收的前前後後,一時竟淚如雨下。
??男子淚,不輕流,流則就如決堤水。因為心有追求,這淚水也就異常可貴。
??他恨自己才剛工作兩年,既無權,又無錢;他恨自己未能說服文G父母,而使文G棄鳳奔滬。
??鳳是發展中的中小城市,滬是自古以來的城中驕子。鳳滬之差可比天地!他無法想象,文G在繁華與銅臭氣濃重的大都市裏,如何能使愛情專一?如何不為浮華所熏染?如何耐得住單身的寂寞?
??他沉重的心境驅使自己不由自主地給文G發了這樣一個短信息:

 

當年萬裏覓封侯,匹馬戍梁州。

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未滅,鬢先秋,淚空流。

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
??這是南宋詞人陸遊的《訴衷情》。

D把詞人立功異域、收複失地、壯誌未酬、事與願違的感傷情懷,跟自己此時的心情聯係到了一起,而且越想越覺悲觀。
??三D與文G大三時在校園私訂終身,眾所周知,無人不曉。如今棒打鴛鴦兩廂分離……三D想著想著,大叫一聲,舉起手機就向對麵牆上砸去!

 

(十四)

 

突然有人敲門。
??敲門聲保全了三D的手機性命。
??來人是公司拓展部的常列主任。
??三D忙不迭地說:謝謝,謝謝常主任!
??常列主任奇怪地看著三D說:下鄉宣傳產品,別人不願去,你倒要謝我?那好,早點休息,明早六點出發!

D一時愣住了。
??常列主任若有所思地關門而去,耳朵上掛著三D的“謝謝”。
??三D激動地看著手中差點扔出去的手機,摸了又摸,撫了又撫,然後放在唇邊吻,臉上蹭,玩味不盡,宛然一件失而複得的寶物,又像是久別重逢的情人的臉。
??他想,真要摔了,我怎麽對得起文G,眼下又怎麽跟文G聯係?太莽撞、太狹隘了!
??這手機是三D走上工作崗位那天,文G2000塊錢買來送他的禮物,也是他和文G的情感突破最後防線而各自擁有對方之後的見證。
??那天,三D在所應聘的單位用電腦打一份經理交給他的產品銷售策劃書,文G款款走了進來。

G一身天藍套裙,臉上是恰到好處的笑容,含顎挺胸,輕捷的步態帶著明麗的自信。她說,我想著你正忙呢,但我還是來了。
??文G是專門給三D送手機來的。新買的手機。
??鐵灰色的手機淨麵,在熒光燈下,映出一個耀眼的亮點,三D認定,那是文G心的光芒。三D捏了捏文G的手,沒說什麽,說是說不完的,即就是說出來,也不一定能滿意地表達出此時的心情。眼下走上工作崗位的大學生,手機是必須品,是當務之急需,他想趕快掙點錢再買,不想文G都為他做到了,而且還裝上了電話卡。他在這部手機上看到的第一個短信息,是他拿到手機半小時後,文G發送的:

 

無論世事如何變遷,

讓真情常在;

無論工作如何繁忙,

讓聯絡常在;

無論電話還是短信,

讓問候常在;

無論天涯還是咫尺,

讓祝福常在。

工作快樂,

吻你,吻你。
??

在這個世界上,除了父母,文G已是他最親最親的親人了!他不敢相信,是否真像人們說的前輩子積了陰德了?這麽漂亮的女孩子,這麽真誠的愛他……童話一樣,夢一樣。

 

消失的玻璃肉                     
隨筆

齊鳳池/唐山

我記得三十多年前有一道普通的涼菜,叫玻璃肉,當年,過年過節婚喪嫁娶的餐桌上都有這道菜。現在回想起那冰涼,甜脆,香膩的玻璃肉,還覺得有滋有味。

可惜我記憶中玻璃肉,隨著時代的變化和人們的飲食水準的提高,那高脂肪油膩多糖分的玻璃肉,早被人們剔出了菜譜,並遠離了餐桌和人們的記憶。

如今,人們的飲食觀念,開始朝著健康營養保健方麵轉變。因此,我小時候吃的那些好菜,很多就都被淘汰了。現在想吃,就得回憶。我開始在回憶中,去回味去感受去體會那些菜的味道和失去的歲月了。

過去,比較高檔的玻璃肉,是人們過節或結婚桌上的一道主要涼菜。如今,早就被人們淡忘了。不用說人們吃了,就是現在的廚師也不會做了。

我知道玻璃肉是怎麽做的,過去我也做過。它是用豬肉的肥膘和白糖做成的。首先將肋板肉的皮去掉,再把瘦肉去掉,剩下那一層雪白的肥肉膘,再切成筷子那麽粗,一寸多長,然後用雞蛋清澱粉麵粉攪成糊,把肥肉條放進麵糊裏,沾勻,放在油鍋炸。當肉條變硬,變色漂浮起來後撈出。再用一個勺熬白糖,當白糖熬到用勺一沾,滴下後糖成絲,糖就熬到了火候。這時,把在另一個灶上過油的肉條撈出,馬上倒進熬好的糖裏,反複翻勺,使糖全部將肉條包裹住最後在上麵撒上炒熟的芝麻就出勺,然後,倒在一個大平盤裏,在盤子底抹上油,不讓玻璃肉沾在一起。等晾涼後,就可以吃了。這道菜特點是又甜又香又脆又膩。因為經過油炸兩次的肥肉條,基本上肉已經化成油了,那些油都滲進了掛的麵糊裏。被外麵的白糖包裹著,一咬當然甜脆香膩了。

那年代人們的生活水平低,人們一個月也不容易吃到幾次肉,所以人們見到香甜的食物就非常誘惑。

我記得,那是七十年代初的十月份,我的鄰居大哥結婚,廚師就做了這道玻璃肉涼菜。菜做好後,放在了外麵的陰涼處。等中午客人們都到了,準備開席上菜了,廚師將玻璃肉裝盤時,發現差了幾桌的玻璃肉。這下廚師著急了,他問東家,做的玻璃肉怎麽少了,其實東家也不知道,後來,有人告訴廚師,是孩子們隨手你捏一個,他拿一個,給吃了。馬上就要開桌了,怎麽辦。廚師隻好臨時決定,再做一個別的菜,補上被孩子們吃掉的那幾盤玻璃肉吧。

如今,玻璃肉早就退出了食譜和人們的飲食觀念。玻璃肉完全屬於饑餓年代和人們缺乏營養的歲月。

然而,說起玻璃肉,我仍然感到過去缺少肉食糖分的歲月和清貧的日子是那麽的親切,回想在食譜中消失的玻璃肉仍然覺得是那麽香甜而油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