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華筆會

這是立足於加拿大溫哥華的文學社團“大華筆會”的文學創作園地,將定期發表來自加拿大本土、歐、美和中國大陸的會員及其他作者的原創文章
正文

《作家文苑》總第五十九期

(2009-11-19 16:21:44) 下一個

 

病中手記之七

 

壽終正寢前的掛懷

 

                                                                     王振義/溫哥華

 

有一天上午,幾位“臭味相投”的好友來看望我。我要他們猜,在我壽終正寢之前,最讓我牽掛的是什麽?狐朋狗友們口無遮攔的種種猜想,讓人啼笑皆非,但都沒有射中靶心,最後我才亮出了謎底:我最牽掛的是移居海外的下輩們,在植根於這片土地的時候,卻沒能同時傳承中華文化,炎黃子孫的根,就像風箏斷了線……

沒有想到我的掛懷引起他們同感、憂慮與深思。是的,移居海外的新生代,有的一句漢語不會說,一個漢字不會認,更不知道他是龍的傳人。隨著祖國的崛起,中華文化的魅力,吸引著起越來多的外國人,掀起一波又一波漢語熱,難道讓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反而在華人的身上丟失嗎?

要如何傳承中華文化呢?朋友們探討了許多行之有效的辦法:孩子在依呀呀學語時就要教說中文話,成員們在家裏隻講漢語,用中文與孩子們交流;家居布置、陳列品或一些日常用品要具有民族特色;在家中創設中文書屋活動室,置有各種圖文並茂的中文通俗讀物、碟片以及文房四寶、畫具、象棋、民族樂器等,讓他們浸染其中;在異國他鄉,保留著重要的民族傳統節日與風俗習慣;家長們要以身作則,熱愛和提高自己的中華文化修養。總之,在家庭裏營造濃濃的中華文化氛圍,讓他們從小生活在有中華文化背景的沃土之中,把熱愛中華文化的種子播種在他們心田裏,必將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還要鼓勵他們積極地參與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藝術體育等活動,成為他們喜愛的生活內容;在送給子女的生日禮物上做文章,比如:地球儀和磁性拚圖的中國地圖、金色的飛天巨龍工藝品、刻有孩子姓名的印章、“司母戊大方鼎”的仿製品、典籍、羅盤、神舟衛星和發射火箭模型、以及民族英雄的小塑像等,在孩子接受禮物的驚喜中,根據禮物所展示的內容、史實或傳說,繪聲繪色地向他們娓娓道來;回到祖籍國,展開尋根之旅,探尋先輩的足跡,觀賞能讓他們心靈為之震撼的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等等。這樣,讓他們明白了根在哪裏,了解有著五千年曆史的地大物博的祖國,對世界文明、文化進步與發展做了巨大貢獻,感受昂揚奮進的民族精神,激發民族自豪感與鄉土情結,點燃心中熱愛中華文化的火焰……

在病中,能與諸公探討如何傳承中華文化,得到了不少的啟發和收獲,心中的牽掛大為釋懷,感到無限的欣慰,夥伴們也感同身受。秋天,碧藍的天空,明淨深邃,空氣清朗透明,太陽也顯得明淨清澈,燦爛可愛,發出清爽的光輝,與我們一起沉浸在愉悅之中。但更讓我振奮不已的是,我們一致取得了共識:中華文化要在海外新生代深深地紮根,是需要時間、空間和深度的,需要一輩接一輩華人的不斷努力。在鼓勵、支持新生代溶入西方主流社會的同時,不能忘記傳承中華文化以及優秀的民族傳統並廣泛地推廣、傳播,使之發揚光大,讓中華文化浸透在異國他鄉的主流文化之中。移居海外的一輩接一輩的華人應把中華文化薪火相傳視為自己的重責大任,並把新生代培養成為同樣能為所在國與祖國做出出色貢獻的中西並蓄的佼佼者!

壽終正寢前的掛懷,它催我不懈的探索與追尋……

 

 將中國老年人之美   灑在風景如畫的異國鄉 

---------記老華協老年模特隊的一次演出 

                                        王曌 魏小川/溫哥華

 

       隨著熱烈的掌聲,一場由十位端莊,靚麗,漂亮的中老年婦女身著合體,鮮豔時裝的表演結束了。在做的觀眾以好奇的眼光目送會場的每一個戰士阿娜多姿,翩翩起舞老年人,並異口同聲地稱讚:表演得太好了!是中國的專業模特隊吧!這是由大華筆會,《大華商報》和世界華人老年聯誼總會共同組織的《憶童年》有獎征文頒獎會上由華人老年協會老年模特隊演出的時裝秀。隨著精彩表演的結束,在坐的文學愛好者,《大華商報》的記者和參加頒獎的老華協的會員,紛紛放下碗筷,雙眼直視每一個演員開始議論......:那個是我們樓上的王嬸,她這一化妝,年輕了十歲;嘿!我認出來了,她是我的老鄉老魏啊,她的年齡可是俏姑娘的婆婆年齡啦!在台上真沒看出來!說對了,參加表演的都是五十多歲六十開外的人啦,多數是在國內退休後來這裏的。說著說著,又一場旗袍宮扇服飾表演隨著悠揚的音樂,邁著輕盈的嬌步開始了。還是剛才那十個人。當一個個高雅,嫻淑展示東方女性之美的表演隊員一出場,又一次贏得全場的掌聲。隨著他們舞姿和步伐的轉變,讚賞的掌聲一次次高潮迭起。別具一格的表演,又一次激發不斷的議論。是的,她們都是來之大洋彼岸的炎黃之孫,龍的傳人。近年來,隨著投資移民,技術移民,父母團聚的不斷增多,使大溫地區的中老年婦女也隨之增加。是的,這些老年人初到異國,由於不懂英語,親朋好友少的原因,使她們在生活上感到極為寂莫。多數成了家裏蹲人整天無所視事。閑著幹什麽? 打牌傷身體;長跑運動又不適合這個年齡的女人。就是在這種閑來無聊的情況下,經過姐妹們相互溝通,走向既能鍛煉身體陶冶情操,又能顯示中老年婦女身心健康的活動---服飾模特活動(走模特步)。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年輕時的她們,自然豐滿壓群芳;隨著歲月年輪日轉星移,今天的她們更加成熟,更有氣質更有風度。就這樣,在幾位姊妹的共謀下,在老華協的支持下,一支中老年模特隊孕育而生。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技術問題,藝術問題,時間問題,場地問題,演出問題,經費問題等等擺在她們麵前......。但是,克服困難是中華婦女的美德。姐妹們迎難而上。照顧老人和小孩的,將老人和小孩安頓好;工作和學習的,把時間安排好;為家庭主婦的,把家人飯菜安排好。一個個沒有後顧之憂的走出了家門,湊在了一起,開始了排練。在眾姐妹的努力之下,不到三個月,表演藝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問題又來了:巧師傅難做無米之炊啊,走模特沒有服裝怎麽辦?姐妹們群策群力,互幫互助,沒有的自費去買;有兩件的,拿出來借給沒有的。很快一件件漂亮的旗袍,多姿多彩的演出服置辦齊了。練!練!練!集體練!在家一個人對著鏡子練!功夫不負有心人,激動的日子終於來了,要演出了!首先在老華協舉辦的敬老日的聚會上亮相了。演出中姐妹們個個激情振奮,鬥誌昂揚,靚麗登場。首場演出,贏得了滿場好評,旗開得勝!幾場演出下來,模特藝術有了不斷的提高,,得到了市領導,老協會及各級領導的肯定,也受到廣大會員和觀眾的好評。麵對已取得的初步成績,他們談得最多的是:繼續努力,要對技術做到精益求精,以我們的美好形象,擴大我們的隊伍,吸引等多的姐妹加入模特隊伍中來,將我們中國老年人的美,灑滿在風景如畫的加拿大。

    附:為了豐富中老年人的健身活動,提高自身的風度,在唐人街(緬街)108-633  世界華人老年聯誼總會)每周六1000----1200有中老年形體培訓(70歲以上老人免費學習)。由原中國老齡藝術團模特隊成員任教,歡迎各界朋友積極參入。谘詢電話604-357-5621 王老師

 

未知死,焉知生?                    

——由《入殮師》隨想到的日式影像“死亡” 

 

                                                    /楊香女/美國 

 

前段時間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日本電影《入殮師》講述的是一部直麵“死亡”的電影。《入殮師》中的主人公在由失業後的彷徨迷茫後錯投門路當了一名職業入殮師,既而在一位頗具象征意味的人物形象(在電影中他們通常兼備人生智者與成長導師的角色)——老社長不露聲色的言傳身教下開始了自己的“死亡”之旅。男主人公在對所從事的行業由最初的抗拒不解到逐漸的喜愛鍾情,同時,也是在這樣學會尊重死亡、接納死亡的職業旅程中,亦逐漸學會了看待諸多生存之問題,與原本糾結痛苦的“生”之困惑達成了和解與寬容(在影片中主要表現為對從小拋棄母子二人的父親這一潛在角色的難以釋懷的仇恨)。 

作為一部原本定位為小成本的小眾文藝片,它的獲獎最初連包括業內人士都感覺橫空出世一匹東方冷門黑馬,但觀賞完影片,你會由衷感覺它的獲獎並非偶然。其實它的藝術形式並無令人驚奇的創新之處,單論這點,遠遠比不上其他參賽影片,比如英國所拍最終奪得最佳影片獎的《貧民富翁》,但它所深藏的韻味內涵卻更讓人回味悠長。 

《入殮師》無關在如此低迷經濟形勢下人們或許疲憊了的社會政治亦或種族性別的糾結現實,而將視線轉移到了東西方普世價值觀的生死問題。東方獨特影像美學所透露出的恬淡寬容與生存智慧令人感動,如導演瀧田洋二郎所言,影片所講的便是“與死相對的生的美好,教人去尋找溫暖的東西” 。或許就是這些雖處處圍繞“死亡”因子卻處處氤氳溫暖氛圍的影像征服了所有當下深陷各種生存泥潭,但卻頑強希冀美好生活的人們,當然包括美國好萊塢眾多已經習慣了太多商業花騷元素的評委們。(未完待續)

作者簡介:楊香女,1980年生人。藝術學碩士,方向為影視藝術批評。曾任西安某高校講師。現居住於美國康州。 

曾先後在國內一些報紙雜誌,如《文藝報》、《當代戲劇》、《陝西日報》、《西安晚報》、《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等發表評論文章數篇,以及一些專業期刊上發表專業論文若幹篇。 

 

那一曲西皮二六(七)

      奕(大華筆會會員)/溫哥華

“奶奶,”思思插進來問:“‘三千寵愛在一身’,是什麽意思啊?”

        琴之慈祥地望著思思,說:“這可不是幾句話就能跟你小孩子說得清楚的。嗯,這麽說吧,你從小就喜歡布娃娃,那麽,你計算過沒有,你現在一共有幾個布娃娃了?”

        思思麵對著奶奶,可是眼珠子卻斜向著門口,嘴微張著,慢慢地、啞聲啞氣地說:“記——不——真了,大概有三十幾個吧。”

        “你還每天都跟它們玩嗎?”

        “我現在沒工夫跟它們玩了,隻有一個新買的,晚上放在枕頭邊跟我一起睡。”

        “對了,思思,你是‘紙箱裏的布娃娃三十個,三十寵愛在一個’。現在,是不是有點明白‘三千寵愛在一身’的意思了?”

        思思點點頭,但又有點茫然地說:“我那是布娃娃,不是活的小孩,可那三千個是活的女人,不一樣。“她停了停,又問:”奶奶,唐明皇有三千個妻子?”

        琴之點點頭說:“是啊,他是皇帝,皇帝就可以占有他想占有的大量的女人。《長恨歌》裏說:‘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三千呐,就是一天換一個,也要八年多才輪得過來。’”

        思思瞪大了眼睛:“‘三千寵愛在一身’,楊貴妃是得到寵愛了,但是其餘的兩千九百九十九個女人怎麽辦呢?沒有寵愛,孤孤零零的過一生,多可憐!好淒慘哦!” 思思已經有點眼淚汪汪了。

琴之把思思摟緊了,親著她的額頭,深情地說:“說得是啊!我們的小思思這麽懂事!心地這麽善良!真是奶奶的好孫女兒。”停了停,又說:“不過,這個‘三千’不是一個確切的數字,是詩歌裏常見的誇張手法。李白詩:‘白發三千丈,會有那麽長的頭發嗎?這裏是說,後宮裏年輕漂亮的女人很多,很多,實在太多了。”

        她停了停,接著說說:“皇帝差不多都是這樣,這是個社會製度問題,你現在還不懂。

        她想了想,又說,“不過,白居易所描寫的李隆基對楊玉環的情愛倒也是真摯的,這在帝王之中很少見。”

        她又看了看思思,說:“思思,《長恨歌》要演出,你看你能不能夠得著演出要求呢?”

        思思轉過身來,對琴之說:“能,我想,多練練,一定能。剛才老師帶我彈的時候,還直誇我,說我第一樂章彈得好。”

        “思思,”安妮插進來說,“你又報喜不報憂了,隻跟奶奶說老師誇你,老師還有句話,你怎麽不跟奶奶說?”

        思思眼睛又瞪大了:“什麽話我沒跟奶奶說?老師就是誇我嘛,怎麽誇來著,那一句一句的原話我可不好意思說了。”說完,還扭了扭身子。

        這可逗得琴之、安妮哈哈大笑起來。琴之剛好拿起杯茶,還沒喝呢,這下可好,手臂一顫動,大半杯水合著茶葉,都潑在了褲子上,沙發上,地板上。她邊笑邊斷斷續續地說:“啊呀——看不出——我們的——小思思還——還——怪謙虛的呢。”

        安妮的右手食指對著思思:“你,你,你……”半天也“你”不出個所以然來。終於,她止住了笑,說:“裴老師不是也說了嗎,思思究竟年歲還小,李楊情愛的深層處,她不大可能體會得到。”

        “不嘛!我想我能體會得到的,”思思嘟著嘴,嗲聲嗲氣地說,“他們倆的故事,老師已經跟我們說了,楊貴妃死了,唐明皇老是想她,但是,連夢裏也見她不到,心裏空落落的。這種心情我就能夠體會得到。你看奶奶,幾十年了,還老是想著爺爺,惦記著爺爺。我也是,有半天沒見著奶奶、媽媽,心裏就想得慌,想著,想著,直要掉眼淚。奶奶,媽媽,你們看我體會得對不對啊?”(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