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鳴, 《軟能力:在競 爭中勝出》的作者

歡迎訂閱我的《一格雜誌》。微信上搜索即可。
正文

壞孩子,好孩子

(2013-12-28 15:30:00) 下一個


壞孩子,好孩子

 

 

 

 

魯鳴

 

 

 

兒子20歲了。生日那天,他沒空,要付期末考。雖然禮物早就送給他了,他也沒空欣賞。我給了他現金,作為聖誕禮物,兒子屬於好孩子那一類,對已有了禮物又有現金,感到意外,說不用。我說:“20歲是大生日。考完試,你和朋友去慶祝一下。”

 

到好孩子,不是兒子有多麽好,而是他是天性特善良。如果有一天他有了女朋友我,的我不會,有一句我肯定敢:他絕對

 

好壞,在我把年已模糊了。不是是非不分,而是包容無奈,兩者兼之。兒子,也是如此。

 

不管我們對自己對孩子有多少期待,宿命這一點我們很難否認,而天性如同房基。教育和其他後天影響,都很難逃脫宿命和天性。

 

我見過這樣的小孩:父母老實巴結,規規矩矩,而其孩子從小就看得出來,精明鬼點子壞主意特別多,小時候喜歡偷偷地拿別人的東西回家。連其父母都不解:象我們這樣的夫妻怎麽會生出這樣的壞孩子?其實這孩子一點都不壞,隻是我們通常會給小偷小摸標簽為 “壞孩子”。好在這對父母並沒有把這天性放大上綱上線。這樣做隻能把孩子推向反麵。這孩子如今上了常春藤大學。

 

壞孩子,大都調皮聰明,膽大敢於冒險,常常做出別的孩子甚至大人不敢做的出格事。很多創業者小時候都是壞孩子。好孩子,一般來說都聽話,這類人即使成功,無非就是按部就班。

 

有時候,真希望兒子壞一些,有些地方好一些。但我知道,這是我的一廂情願,甚至根本不可能 。

 

當然,好壞不是黑白之清。人的本質都是又黑又白。好孩子內心深處也可能有很壞的東西。隻是好壞因個性而異,因文化信仰不同而異。美國文化對孩子教育強調的是鼓勵表揚,但新聞報道多是負麵的東西。這兩者糾結的後果,對孩子及其身邊發生的事有一種很難估量的心理效果。

 

最近看到一個作者寫道,他媽媽對他說:別欺負老實的孩子,因為你不了解他。的確如此,美國這些年發生的青少年槍殺案,槍手好些都是平時被欺負的老實的孩子。從心理能量守恒的角度來看,這不奇怪。壞孩子平時都發泄了,受到挑釁指責是家常便飯。而好孩子平時逆來順守,受到挑釁指責的極限一旦過了,突發出來就很驚人或很嚇人。

 

今天漢語裏流行“放手(下)”和“正能量”。從反向來看,這兩個詞語的流行,正因為我們華人不夠放手和平時發牢騷指責太多。最近, 有位留學生來紐約度假。我和他聊起美國的“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維),都覺得這非常重要,這是我們來美國後得到的珍貴精神禮物。批判性思維,是我衡量自己個人和孩子成長得好的最重要標準之一。誠然,在公司裏你要往上升,對上司持批判性思維很可能是致命的,在美國同樣不例外。否則,就無辦公室政治而言。這是做人的悲劇。

 

好孩子和壞孩子這話題,本身是互抗對立又統一的。我不想糾纏在哲學裏。簡單來說,天性就是好孩子的子女,不妨給他出點壞主意,鼓勵他“壞”點超常一點。而對天性就是壞孩子的子女,則要少說教,用壞孩子卻變好而成功的案例,給點正能量。

 

不管是好是壞,不人雲亦雲,有自己的批判性思維,這比好壞更重要。這是我在兒子20歲生日第二天寫下那首名為“二十歲”的詩裏,為什麽寫了:

“放手/是半句口號/正能量是不是二十歲的法寶/當雪化為冰/路好走嗎?”

 

對成人而言,你好你壞隻有你自己知道:), 而好壞的結果則是人難以預測的。人生無常,是王道。孩子而言,無論是好孩子還是壞孩子,長大後都可以成功幸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