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鳴, 《軟能力:在競 爭中勝出》的作者

歡迎訂閱我的《一格雜誌》。微信上搜索即可。
正文

民主也會結惡果

(2012-07-20 05:24:17) 下一個
民主也會結惡果──談富人的民主 魯鳴 民主,按字麵意思就是民眾自己作主。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民眾在事關自己及其後代命運的國家社區大事上,常常隻能是跟隨者,選擇餘地很小,甚至別無選擇。
 
我查了民主定義:“the political orientation of those who favor government by the people or by their elected representatives a political system in which the supreme power lies in a body of citizens who can elect people to represent them。The majority rule is the doctrine that the numerical majority of an organized group can make decisions binding on the whole group。”有很多定義,但大同小異,無非兩點:(1)民眾選舉出代表他們的政府官員組成政體;(2)多數人的意願(票數)代表整個民眾的決定。
 
美國政府官員選舉,除了總統競選通過多次辯論而透明度大,其它選舉難以透明。越底層的選舉,越不透明,媒體不象總統競選時那麽熱衷報道,沒有全國電視實況轉播的多次辯論;村鎮政府官員甚至縣州官員競選的辯論,電視不會轉播;即使地方電視台轉播,收看率很低,因為地方電視台通常節目極其乏味,看的人少。大家都要上班,報紙不象總統競選那麽持久而不斷報道,人們隻有依據競選者的傳單上可憐的幾句承諾口號來決定選誰。可以理解,美國人對州縣村鎮政府官員的選舉,遠遠不如對總統選舉的熱情。
 
美國民主是富人的民主。這話幾乎涵蓋整個美國。這是眾所周知的常識:有錢才能參加競選。如果沒錢運作競選,必須有富人和財團出錢支持你競選。可想而知,競選者絕大多數都是富人甚至億萬富翁。如果不是,競選者上台後要幫支持競選的富人和財團說話,也是順理成章的事。美國槍支控製和醫藥保險是頭痛的社會問題,一直解決不了,原因之一就是槍支製造商、醫藥和保險公司有錢高價雇傭遊說者(lobbyists),是競選者們的財神。
 
當然,富人民主比富人獨裁好,況且富人中不少原本是窮人,靠自己本事成為富人。也有不少正直的富人。紐約市長布魯明格原是布魯明格公司總裁,成為億萬富翁後進入政壇。他用自己的錢競選紐約市長,當選至今,每年象征性地領取一美元工資,這真是為人民服務。所以,他連任競選成功,不是奇怪的事。 美國村鎮府官員,不少是沒有工資或很少工資,屬於義務性質。因此,窮人根本不可能去當村長鎮長。連自己的日子都過不好或為養家而發愁,怎麽可能去幹這義務工作。顯然,這有相關因素,窮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可能過上小康生活的本事都沒有,要不還在奮鬥階段,就是有當村長鎮長的能力也沒時間精力。很多村長鎮長的職業是個體戶,比如律師和會計,不用早九晚五上班,才可能白天抽時間料理公事。
 
民主是好事。可是,我們都知道好事可變壞事,再說任何事都有兩麵。一句話,民主不一定結正果。最近,巴基斯坦布托要求民主被暗殺。令我吃驚的是,她19歲的兒子與其父被任命繼承其人民黨主席職位,共同把持該黨。這是否是真的民主,已無需贅言。這世上,許多打著民主旗號的人的確也對民主做了一些貢獻,但骨子裏並不希望或不會民主。 不可否認,民眾本身有局限。運動員要有良好體育素質,民主同樣要有能力。一般老百姓,忙碌生存。窮人則連吃住穿行都有問題。可想其民主能力。窮人能去投票,就已是他們最大的民主。有諷刺意義的是,他們投票的競選者大都是富人。這些富人若能真正為窮人著想,為他們辦事,就是最好的民主結局。糟糕的是,富人害怕窮人鬧事而向後者提供福利的同時,中產階級則常享受不到民主的正果,包括子女教育資助、納稅、醫療費用和工作不安全感等等,都讓他們疲憊不堪。
 
民主的問題在於所謂大多數。首先,選舉政府官員時的“大多數”是通常指哪位競選者得票最多,後者很可能隻是投票者總數的20%-30%,取決於有多少競選者。所以,這“大多數”本身是打問號的。其次,富人被選做官員後,他們的大多數在代表民眾做出決定,即通過或否認某項決策和法律,是否能切身體驗到民眾需要,尤其能否給民眾的大多數──生產力主軍的中產階級帶來福音。如果不能,民主難有正果。
 
民主就是上述大多數人的聲音。這聲音很可能是錯的。遠的不說,小布什連任兩屆總統,把美國搞得一團糟,就是最好的實證。真理往往在少數人手中。因為民眾裏非常有頭腦有遠見、對國事社區熱心而且有時間精力獻策的人,畢竟是少數。社會心理學研究一再證明,大眾有盲從心理,很容易被媒體操縱而受暗示,而且這種被操縱和被暗示,往往是潛意識的,力量大過被強行灌輸。在信息發達的今天,強行灌輸隻能讓人逆反。 要上媒體,要找到輿論高手在媒體尤其是電視上露麵做一番分析和麵談,要做廣告,都需要錢。這就又回到富人手中。因而,對民眾而言,民主的福音就是他們喜愛的競選者獲勝後能把承諾變為現實。縱觀曆史,民主的結局至少一半是負果。就拿我1988年到美國的二十年來說,總統換了四位。如果以其執政給國家帶來影響為衡量標準,好年頭隻有9年:裏根的1年和克林頓的8年。
 
正負相抵。民主和世上任何成功一樣,謀事在人。而隻要是人操縱,就很可能有惡的結果。富人才能在民主中做競選者這一點,想必是民主結惡果的原因之一。倘若布什家族不是腰纏萬貫(據說布什是美國曆史上最有錢的總統)而8年便出兩位總統,那是天方夜譚。

中國要進行民主,最好別學美國,要禁止競選者動用私囊和接受財團資助進軍政壇,國家社區應有競選基金,所有競選者都在同等基金上競選,這樣有才華的中產階級甚至窮人都可以競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