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鳴, 《軟能力:在競 爭中勝出》的作者

歡迎訂閱我的《一格雜誌》。微信上搜索即可。
正文

我們急需提高六大軟能力

(2010-01-03 08:23:36) 下一個

我們急需提高六大軟能力


魯鳴

    
   【《軟能力》一書受到專家好評和讀者青睞。選自書中的"大學生和研究生就業吃
虧在軟能力差”和“中國男人需要性感教育”在新浪博客上貼出後,16萬多讀者點擊,被
120多家網站轉載,評論非常熱烈。不少讀者提出問題,作者無法一一回答,在此把
問題匯總而答複。】






讀者:軟能力很多,因人而異,而且現在社會提倡多元。為什麽你選擇性角色塑造、獨處、當眾言說、體育運動、誠信、公共事務參與這六個軟能力來探討?

魯鳴:《軟能力》這本書是從社會心理層麵上來探討的。就整體而言,我們急需提高這六大軟能力。這本書談的是普遍現象,不可能要求每個讀者都對這六大軟能力有同一水平的需要。比方說,我們中國人當中也有當眾言說能力很強的,美國人中也有當眾言說能力很差的,這毋庸懷疑,但不得不承認我們華人大多數人當眾言說能力都比較差,這嚴重地影響了我們職場提升和成功,它降低了我們在全球化中的競爭力。
   這六大軟能力是屬於人的基本素質。沒必要強調人種的不同。全球化不是要按照美國文化的“超國超民族”統一標準來繁榮經濟和文化,不是要消滅多元化。然而,不管你是誰,這些軟能力的需要沒有國界之分,相反在全球化背景之下變得更為迫切。全球化就人才而言,是指各國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相同。
   我是在中美文化比較的切口上來寫這本書的。隻是希望我們在繁榮發展過程中,別撿美國文化垃圾,而是取長補短,做得更好。美國目前的金融經濟危機,向我們敲響了這一警鍾。
   
讀者:你把男人性感定義為陽剛。這早就不是女人的性幻想了,起碼不是大多現代女性的性幻想。粗胳膊是藍領工人的身體象征。

魯鳴:這個問題易引起爭議。沒關係。爭議會讓人反思,這才是最重要的。現實中我們總把陽剛和粗魯聯係在一起,把腦體分家。我們知識分子裏很少有健壯者,而健壯者通常是職業運動員。我們運動員是從小關起門來打造、國家投資的,他們普遍缺乏文化知識,不象美國運動員裏大學生很普遍,律師醫生各行各業都有。這就
是為什麽我們奧運取得輝煌成績而老百姓體育運動能力卻很差。
   蔥花韭菜各人喜歡。女孩害怕粗胳膊,喜歡賈寶玉,是她們個人的選擇。隻是作為一個民族,男孩女性化對國家沒有好處。上帝造人分男女,是有分工的。國難當頭,花木蘭固然可貴,但99%還是要男人一馬當先。以前我們中國人被外國人欺負,是因為我們窮,可是今天中國人有錢了到海外仍被人欺負被人搶,為什麽?中國人沒有男子氣!無論從精神麵貌還是從身體上,我們都給別人文弱的感覺。人家對你沒有敬畏,不怕你。在外交和商業上也是如此。同樣走改革的俄羅斯和中國,中國比俄羅斯成功得多,但歐美人怕俄羅斯人,不怕中國人。為什麽?中國人不tough,中國男人沒有血性,缺乏陽剛的個性。
   僅有身體健壯沒有其他素質,這走了另一個極端。為什麽我們總是喜歡走極端?我所說的陽剛,絕不隻是粗胳膊。身心不可分。陽剛男人應該是陽光勇猛無畏敢於冒險敢承擔責任不怕失敗開朗豁達。可是,你想想,男人若身體不健壯甚至病秧秧的,怎麽可能有這些素質?即使心裏想有,身體上做不到,隻好整天發牢騷而不行動,沒有血性。更別說別人會服你。我們往往把身體和精神麵貌以及心理隔離起來看,很少從心理素質和精神狀態的角度去看體育運動能力的重要性。
   即使從純生理來講,如果我們不回避常識的話,陰莖就是一塊肌肉。你應該理解為什麽男人需要肌肉健壯。這種常識,沒有必要再在此討論。

讀者:在《軟能力》裏,你特別強調體育運動能力對其它軟能力的培養。

魯鳴:我強調體育運動能力對非運動員是一種軟能力,更因為它又能衍生出許多軟能力。我們談體育鍛煉時隻為了身體健康,這起點太低。這是我們和美國人互動時缺少吸引力和缺少自信而常常吃虧的原因所在。其實,美國有很多肥胖者。但是,你在美國住久了你就會發現:越是修養高的人文化知識水平越高的人,肥胖者越少;越是窮人文化水平修養低藍領的人中肥胖者越多。能到中國來開公司投資者的美國或美國國際大公司裏的高官,大都是富人和領導能力拔尖很有吸引力的人,這些人通常高大健身,精力充沛,紅光滿麵兩眼發亮。這些人之所以能成為富人或高官,和他們的勇敢堅毅敢冒險不怕失敗意誌力頑強這些軟能力有關。這些軟能力往往是從體育健身運動中獲得的。因為今天的都市社會除了體育運動,已經沒有什麽讓人傷骨動筋來磨煉吃苦頑強精神的途徑了。
   我們中國人的文化水準和健身不成正比,和美國人的情況相反:越是學位高的人或職場高官越不健美。所以,在商/職場和美國人互動,我們中國人心理氣場就不足,身心不可分。許多社會心理學研究已證明,高大健身的人心理氣場足,更自信,在困難失敗麵前更tough更頑強,同樣工作賺錢比別人多。中國北方人和新生代身高者很多,但大都高而不健,堅持體育健身者很少,從氣質到身體都不陽剛,更別說由體育健身培養其它軟能力。

讀者:獨處能力是《軟能力》的亮點。很可惜,國內對這本書沒有宣傳。中國獨生子女政策這麽多年,然而獨處能力的研究和提倡則是空白。

魯鳴:希望這本書能對讀者特別是家長培養獨生子女有幫助。不少人文社會科學家都指出我們內省能力差。為什麽?很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們沒有意識到獨處是給自己內省的機會。這本是中國文化優良傳統。現在年輕人普遍把它丟了。不會獨處內省,不會通過獨處提升生命的自我實現,就難以有精神上的積蓄,就難以有高層次的社交內容。僅僅依靠社交來豐富自己的生活,就意味著你更多地是從社交裏獲取,而不是提供。沒有高質量的獨處來深化自己的精神世界,憑什麽向別人提供優質的社交內容。尤其是在今天商業化的時代裏,我們更忽略了獨處對自我和社交的作用,因而即使社交很多,也是低檔次的,沒有高雅情趣的東西,結果成年了就成了老油條。
   現代人對自己沒有耐心,忍受不了一點寂寞,其娛樂消遣都是集體或需要借助他人,一起去吃飯,派對聚會,唱卡拉OK,煲電話粥。這些無可非議,人是社會性動物,需要社交。問題是,人作為個體不借助他人能不能使自己快樂。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麽,人是很可悲的。最主要的是,很多人因為耐不了孤獨,而幹了令人可笑甚至毀滅自己的事。例如,一夜情而感染上了艾滋病毒。
   現在中國家庭多為獨生子女,我們的住宅多為獨立單元的高樓公寓,鄰居之間幾乎不來往,甚至一年都見不了幾次麵。盡管國內有研究說獨生子女不是“問題兒童”,其調查顯示大多數獨生子女活潑開朗自信、好學上進、對未來充滿信心。但是,獨生子女的家長十有八九都會發現孩子孤獨。所以,獨處能力,對於獨生子女尤其重要。
   獨處能力有兩層意思:(1)獨自相處,(2)獨立處理問題。顯然,要學會如何和自己相處,能忍受孤獨,一個人才能獨立解決問題。而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越強,這個人就越能享受和欣賞孤獨。
   隨著個人主義文化在全球越來越盛,獨處能力決定一個人生活的好壞。我們應該在提高社交能力的同時,培養自己的獨處能力,雙管齊下。兩者缺一不可。不擅社交固然是一種喪失,不耐孤獨更是一種很嚴重的缺陷。素質教育應從培養一個人的生活能力開始。社交能力和獨處能力這兩種相對的基本能力是素質教育中不可少的。

讀者:你在書中指出:“不參與公共事務,就不能稱做公民。”我們中國人普遍沒有這個概念。這能怪我們嗎?我們想參與,可是困難重重。   

魯鳴:這又回到了前麵討論的問題。我們普遍缺乏勇猛無畏敢於冒險敢承擔責任不怕失敗的個性。中國近代史是被外國人欺負的曆史,連小小的島國日本人兩次把我們欺負得趴在地上,南京大屠殺把我們汙辱得連畜牲得不如,任人強奸殺戮。當我們提起這些曆史時,僅僅紀念就行了嗎?難道我們不應該從我們民族性格上反省嗎?
   是的,鑒於我們製度的一些弊端,多年家長製的束縛,我們在參與公共事務上是有不少障礙。但這絕不是我們不培養自己和孩子公共事務參與能力的理由。就算你把你的孩子送到國外去定居,他/她仍然需要公共事務參與能力!否則,他/她再有錢,也隻能做一個跟屁蟲,不能為他/她自己做主。我不用舉例。你看看幾十萬中國人留學美國後定居成為美國公民,這麽多名牌大學畢業的博士碩士,很多人硬能力很強,可是有多少能在美國活出主人翁的樣子?我們總是抱怨有種族歧視,其實最主要我們自己軟能力太差。

讀者:你書中討論的誠信能力對我們中國人太重要了。造假,幾乎已成了我們中國人丟不掉的一塊黑布。

魯鳴:我必須承認,我自己也在學習這門功課。其實,我們有時候完全沒意識到我們在造假,因為它已在我們現代文化裏根深蒂固。美國人造假嗎?當然!去年的金融風暴就是信用監控失效,本質上就是造假引起的!如果你意識到這點,你就知道誠信能力是多麽重要,它的缺乏會使國家和個人都受到巨大危害。很可惜,大多數美國人沒有意識到造假這一點.隻在製度上找毛病,隻從法律監控上去糾正金融風暴給經濟帶來的災難。
   中國人對造假已深惡痛絕,而中國現狀又給造假帶來很多生存之機。因此,怎麽從軟能力的角度去培養孩子或我們自己的誠信能力,是我們中國人極其艱難的重要任務。

讀者:你在《軟能力》中把大眾言說能力和職場成功直接掛鉤,而職場成功對一個人來說是不僅是個人生存的問題,還是其家庭(除非這人終生單身)生活質量的關鍵。可見,大眾言說能力是多麽重要的軟能力。可是,我們中國人在這方麵普遍都比較差。即使是美國華人在這方麵好的也不多,比其它美國人相比有很大差距。你怎麽看這問題?

魯鳴:其實,人的很多軟能力都是相關的。我書裏討論的這六大軟能力也是如此,它們彼此相關。比如,一個身體健美的人,他就很自信,很性感。中國人大眾言說能力普遍差,主要還是文化觀念的問題。我們的文化是內向文化,我們傳統文化不欣賞張揚的人。雖然,我們現代年輕人已經懂得要銷售自己包裝自己,但如何包裝
銷售卻是需要學習的,體現一個人的品味和素質,在能力上必須軟硬兼備才行,既有過硬的專業能力又要有強壯的軟能力。
   現在我們很強調職場上的團體精神和競爭意識,但如何培養大眾言說能力卻常常被我們的家長和學校教育所忽略。到了職場上才發現它的重要,卻已經太晚了。現代職場,都需要專業陳述(presentation),這種陳述通常時間很短,5到15分鍾;如果是專業報告,可能給你半小時,然後大家向你提問題,要你回答。也就是說,你要
在很短的時間裏把你想說的東西簡單扼要地表明,既不能羅嗦,又不能講不清楚,這需要技巧,需要培訓和鍛煉的。美國從小學高年級開始,就接受presentation的訓練,一直到研究生,你都要做專業上presentation。因此到了職場,你已經對此很老道了,會表現得很好,陳述得很有吸引力。我們中國的學校教育就沒有這方麵的訓練,故學生走上職場很吃虧。很多人私下很能聊,但是你要他/她在正式場合下對大眾言說,就不到位,要麽羅羅嗦嗦,要麽跑題,時間到了沒講完;或怯場,和私下聊天判若兩人。這非常影響我們在職場上高升。華人移民到美國,或國人在外資企業工作對這點體會很深。剛開始怪自己英語不好,可是等到英語很流
暢後發現這不是語言的問題,而是如何做專業陳述的問題。
   我書裏對大眾言說能力有很多文化和社會心理的討論,在此就不重複了。希望我們的家長和中國學校教育能重視大眾言說能力的培養。否則,你孩子即便是北大清華或美國常春藤大學畢業的也沒用。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546756
美國:http://www.timesbook.com or  800-897-7872908-769-0788.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高楓大葉 回複 悄悄話 這麽好的議題,觀點,大家應該多看一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