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鳴, 《軟能力:在競 爭中勝出》的作者

歡迎訂閱我的《一格雜誌》。微信上搜索即可。
正文

什麽能助你的孩子脫穎而出?幫你贏得人 生?

(2009-10-04 03:28:25) 下一個

(請把這篇文章 轉給你的朋友,尤其是身為父母的朋友。讓我們為提高華人的素質盡心出力。謝謝。)

                                

 

                                  敲開窗淋雨
                      

                                    楓雨



   如何才能在全球化的激烈競爭中勝出?什麽能助你的孩子脫穎而出?什麽能幫你贏得人
生?《軟能力──在競爭中勝出》(魯鳴,北京出版社),從中美文化比較的切口,探
討在全球化背景下華人需要加強的軟能力。
   魯鳴,現居紐約,早年當過下鄉知青、中學老師和班主任,做過大學哲學老師、管理
心理學講師,在中國開放後給第一家私營公司四通經理們講過課,研究社會心理學多年,
現任花旗銀行全球消費信用副總裁。這種經曆耐人尋味,為他寫這本書提供了廣闊視野。
   所謂軟能力是指專業以外的能力,通常沒有專業證書,不能量化,比如大眾言說能
力。我們往往不重視軟能力的培養,而且很多人軟硬能力不分。很多人讓孩子學鋼
琴,以培養其音樂藝術素質或開發其數學抽象思維能力。從這意義上說,彈鋼琴對非
音樂專業的人來說是一種軟能力,隻有對音樂家才是硬能力即專業能力。可是,絕大
多數的華人家長都把它當作硬能力來追求,讓孩子拚命去考級,一遍又一遍地練習那
些準備考級的曲子,結果弄得孩子對彈鋼琴很乏味。很多孩子的鋼琴級別考得很高,
卻對彈鋼琴失去了興趣。

■不僅要智商和情商,還要性商

   作者從自身經曆出發,深切感受到很多美國名牌畢業的華人碩士博士,在學校的時
候成績都是名列前茅,可是進入職場後,很多就“沒戲”了,比不上同學曆甚至低
學曆的其他美國人,更別說頂不破那個所謂玻璃天花板。很多人把其中原因簡單歸結
為語言障礙或者少數民族的問題,但作者認為,深層原因是因為很多華人缺少軟能力。
   當今社會,光有高智商和高情商還不夠,還需要高性商(SQ)。作者提出由於中國
文化偏重陰柔和內向,造成了中國男人女性化的觀點。中國缺乏精神不陽痿的硬漢,
中國男人“外形陽剛和內在陽剛往往是脫節”的。這就造成了賈寶玉式的儒雅型受
到偏愛,肌肉發達的男人往往成為“頭腦簡單”的代名詞。
   此觀點一提出,即遭到很多人的“炮轟”。有些男性說:什麽叫陽剛啊?那些武打

演員才算陽剛麽?有些女性說:身體壯碩,體型彪悍,說話粗聲大氣,不拘小節,好勇

鬥狠是不是陽剛的表現?陽剛遠遠看著還行,過日子恐怕不太合適,寧可選細致文靜會

過日子的奶油小生,斯文的男人,看著讓人喜歡放心。
   作為男性,作者意識到中國男人的致命弱點,並敢於“揭短”,不畏非議,沒有幾
個人能做到的。
   其實,作者在這裏說的硬漢,是男子漢大丈夫,不是大男子主義。而且,在職場上,
成功者一定是那些能把自我潛力發揮出來,即具有陽剛特質的人。陽剛,不僅指節
肉發達,身材健壯……更包括氣質、舉止、言行堅毅、無畏、敢於冒險、敢於承擔
任。”而中國千年的陰柔文化,缺乏冒險精神,造成了中國男人在世界舞台上的底
氣不足:“競爭時感到精力上和心理上不適,無法發揮自己的潛力。內在特質與外在
規則之間的矛盾造成了他們的心理陰影,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不擅長、不願意去
做有攻擊性、冒失敗風險的事,他們也很難接受對手以這樣的方式戰勝他們。也就是
說,他們在骨子裏不適應陽剛的方式。”這無疑是中國教育理念上的一大陰影,作者
在此呼籲華人家庭應予以重視,不要讓孩子背負著中國幾千年的陋習。

■言說是技能,也是智慧

   作者在第二個軟能力裏提到“言說”,不是“演說”。作者特別強調,演說帶有表
演性質,不是每個人常常遇到的事情;可是當眾言說,即使普通人也經常需要。
“言說不僅是一種技能,也是一種智慧,一種交際,是情感、思想表達的藝術。”當
眾言說在職場上更是必不可少的武器。如麵試工作的自我介紹,小組開會時的工作
匯報,銷售人員的產品展示等等。作者親身體驗過,在招聘中發現很多從中國移民
來的博士碩士,技術含量(硬能力)都很高,可是不會表達自己,並不是因為語言,
而是在人群中缺乏自信,不會組織發言,甚至緊張不知所措;或相反滔滔不絕卻離
題。而同樣學曆,甚至低學曆的美國大學生,就可以自由發揮,暢所欲言,言簡意
賅。原因之一是我們在國內沒有受過專業陳述(presentation)的訓練,而美國人從
小學高年級到研究生,都有專業陳述的訓練和要求。
   我們需要轉變觀念,要把推銷、表演和演講當作培養孩子當眾言說能力的橋梁。”
當眾言說的技能應該從小抓起。為此作者特設一節,專門提出了7步提高當眾言說能
力的建議,相信這對讀者會有很好的啟發,使他們不做職場的“殘疾者”。
   想想看,你或者你周圍的人,是不是寧可花很多錢把自己的子女送去學鋼琴畫畫,
也很少去帶他們去參加花費很低甚至免費的足球藍球或者某種體育鍛煉?因為孩子
獨生,家長怕孩子在衝撞性比較頻繁的體育項目上受傷,或孩子本身因為被嬌生慣養
而不肯吃苦。在“體育運動能力”一章,作者深刻提出教育程度應該和身體健美成正
比。現在已不是“東亞病夫”時代,然而遺憾地是中華人的體質仍然是一大問題。糖
尿病、高血壓、憂鬱症等“富貴病”比比皆是。在美國一些公司,設有健身設備,或
者投資鼓勵員工加入健身俱樂部,可是在這些地方卻很少看到華人。“在跑步機上跑
一身臭汗”至今還未成為被我們多數人接受的鍛煉方式。我們觀念裏往往是以食進補,
而不是鍛煉,沒有把健身當作一種優秀品質來培養,沒有重視體育運動的心理作用,
比如能吃苦敢於冒險敢於競爭自信。很多中華人家庭在體育上的消費幾乎是零。

■要能社交,也能獨處

   作者在書中對各個軟能力方麵都有很深刻的剖析和換位思考。對比了中美文化的差
異,針對中國青年人的現實問題,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改進方式。比如在“獨
處能力”一章,就當前強調社交能力的同時,也要重視獨處能力的培養。“人活在
世上,與別人相處以培養社交能力,與自己相處培養獨處能力。”在現代人生活比較
優越,從小就有自己獨立房間的很多,尤其在強調自我和個人空間的氛圍下,更容易
成為唯我獨尊的一代。可是這些年輕人個人生活能力問題實在令人擔憂。很多上了大
學的孩子,周末還把衣服抱回家裏來給媽媽洗,然後開一張單子讓爸爸給“補充給養”。
我就聽說過好幾個家長說起孩子住在學校宿舍不適應,不會獨立生活。不知道如何
麵對孤獨等等。作者對此提出了很好的建議。
   我們一向沒有公共事務參與的意識。“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坐山觀虎鬥”的
觀念是否有所改變?在“公共事務參與能力”一章作者有很好的闡述,作者沒有否認
華人公共意識在覺醒,汶川賑災和奧運義工就是很好的例子,但也提醒華人缺乏社區
觀念以及國民公共意識。作者在書後還特設一章專門講述如何培養這些軟能力的具體
方案。
   在《軟能力》書裏,魯鳴對華人現狀深切關注,關心年輕人的未來發展,對很多當
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較為尖銳的批判和分析,比如精神缺氧,異地文化和新環境與
新人的互動,人格魅力的培養等。作者對比中美文化的優劣,特別強調:美國也不是
什麽都好,不要揀美國的文化垃圾。
   此書是作者傾心之作。字裏行間可以感受到作者深深的社會責任感和曆史緊迫感,
敦促人們時不我待。在競爭激烈的職場,華人在具備專業知識的同時,應該著手軟
能力的培養,軟硬兼備。
   《軟能力》就是這樣一本書,它給人們開了一扇窗,看到許多盲點。它讓我們能深
深地呼一口新鮮空氣。打開窗,也許會淋到雨,會讓人有些不舒服,但會迎來更多
陽光,不再做埋頭在沙子裏的鴕鳥,而開始進行清醒地思考。當然最重要的,思考後
要付諸於實際行動。

【本文作者楓雨是新澤西文心社社長。原載美國《世界周刊》6月20-21日。略有刪改】
《軟能力》: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546756

如果沒貨,可向當地書店預訂。可在當當網上購買,免費快遞上門。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546756.購買不到,可電出版社銷售010-58572255, 010-58572470,58572196,58572201, 美國購買:http://www.timesbook.com800-897-7872908-769-0788.

請把這篇文章轉給你的朋友,尤其是身為父母的朋友。讓我們為提高華人的素質盡心出力。謝謝。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a4e3850100e1n1.html 中國人急需提高六大軟能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