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鳴, 《軟能力:在競 爭中勝出》的作者

歡迎訂閱我的《一格雜誌》。微信上搜索即可。
正文

孩子學鋼琴到底是為了什麽?

(2009-05-08 08:13:32) 下一個


魯鳴
(新書《軟能力》作者) http://blog.sina.com.cn/lumingchen


    無論是在中國還是美國,無數華人家庭讓孩子學鋼琴,人數之多是任何一個族裔所
不及。在很多美國人的刻板印象裏,一個華人孩子的優秀很可能有兩樣是少不了的:
數學好,會彈鋼琴。

    我兒子幾年前跟我說:“我是最典型的華人孩子。”我問他“為什麽?”他回答:
“我數學好,會彈鋼琴。”他的回答顯然是從同學朋友們那裏得來的。我周末在當
地中文學校教書,我觀察學校裏的學生。的確,華人孩子學鋼琴的真多!每年,我班
裏的學生很多都會彈鋼琴,數學好。

    現在,我兒子已過15歲,正處於青少年叛逆期。他不彈鋼琴了,數學隻是B+。反而,
他原來的弱項英文倒是A+了。為什麽當初自願要學鋼琴的兒子現在連鋼琴碰都不碰
了呢?

    這讓我想到自己的新書《軟能力》【注】。它最近由北京出版社推出,受到讀者青
睞,上市才半個多月,出版社要再印它。這是一本提升素質的大眾讀物。從中美文
化比較的切口,在性角色塑造、獨處、當眾言說、誠信、公共事務參與六個方麵來探
討在全球化背景下華人需要加強的軟能力。

    所謂軟能力是指專業以外的能力,通常沒有專業證書,不能量化,比如大眾言說能
力。華人往往不重視軟能力的培養,而且很多人軟硬能力不分。很多華人讓孩子學
鋼琴,以培養其音樂藝術素質或開發其數學抽象思維能力。從這意義上說,彈鋼琴對
非音樂專業的人來說是一種軟能力,隻有對音樂家才是硬能力即專業能力。可是,絕
大多數的華人家長都把它當作硬能力來追求,讓孩子拚命去考級,一遍又一遍地練習
那些準備考級的曲子,結果弄得孩子對彈鋼琴很乏味。很多孩子的鋼琴級別考得很高,
卻對彈鋼琴失去了興趣。

    我認識一個女孩,其父母就是這樣逼她,使她對鋼琴產生了極大的厭惡。當她拿到
鋼琴最高級別時,她把那級別證書交給父母,說,“好了,這就是你們想要的。現
在你們可以擁有它了。”從此這女孩再也沒碰過鋼琴。而且因為逼,使得父母與女孩
的關係變得很僵。這對父母現在認識到不該如此,可是孩子的心理已扭曲,大學讀到
一半幹脆退學,父母都不敢問。



    兒子4歲時,我請了音樂學院一位學生教他彈鋼琴,他不願學。我也就不勉
強。沒想到看了電影《鋼琴家》,他自己提出來要學。他鋼琴老師的學生都考級,

我在這裏沒有半點責備這對父母的意思。我非常尊重喜歡他們。身為父母,我們其實一直在學習如何做家長。今日世界連博士都多如牛毛,找個破白領工作,還需有經驗、至少大學畢業。可是,當父母培養孩子這麽重大的事,卻不用考核,無須執照。往往我們得到了經驗,孩子已長大,難以彌補。這是人類的遺憾和不幸。

       我在這裏沒有半點責備這對父母的意思。我非常尊重喜歡他們。身為父母,我們其實一直在學習如何做家長。遺憾的是,往往我們學到了經驗,孩子已長大,難以彌補。

兒子自然也去考。他並沒有表露出厭惡考級而練琴。考過5級後他就不學了。我和妻
子也沒逼他。可是他再也不碰鋼琴。我們隻好把它放到儲藏室去了。現在我會過頭
去想,兒子當時是否在心裏至少潛意識對此有所厭惡,隻是我們沒有察覺罷了?

    如果讓孩子學鋼琴不是為了培養他成為郎郎和李雲迪,我們有必要讓孩子去考級嗎?
我們讓他/她考級,是不是僅僅因為別的孩子也去考?如果考級是為了敦促孩子學鋼
琴,那麽我們沒有必要計較孩子考不好。如果孩子依靠考級才練琴,說明孩子可能
並不樂意學了。相反,如果孩子非常喜歡彈鋼琴並立誌要做職業音樂家,你會不會因
為擔心將來他不能成為郎郎和李雲迪而難以生存,去阻攔他/她把彈鋼琴由軟能力轉
化為硬能力呢?

    每位讓孩子學鋼琴的家長,請想一想:你讓孩子學鋼琴到底是為了什麽?是把它作
為軟能力還是硬能力來培養,還是聽取自然?

【注】《軟能力》見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546756

很多讀者問我在美國哪裏能買到《軟能力》:

Science Press 800-897-7872Timebook 908-769-0788FLUSHING新華書店 718-358-2478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