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鳴, 《軟能力:在競 爭中勝出》的作者

歡迎訂閱我的《一格雜誌》。微信上搜索即可。
正文

職場屠殺 ──談對大學畢業生的影響

(2009-02-25 17:03:39) 下一個

職場屠殺

──談對大學畢業生的影響

 

 

魯鳴

 

 

最近,在BBC中文網讀到一個新詞組合“職場屠殺”。它很形象地描述了金融風暴後大批裁員的現象。在網上搜索,沒有這個中文詞匯。

 

這個原創,靈感可能來源於英文“massive layoffs”或“mounting layoffs”,原意是大批裁員。但中文“職場屠殺”,更揭示了其悲劇色彩。

 

在全球職場哭泣不斷的今天,再就業機會如此渺茫,其時間會大大拉長。這對於沒有多少儲蓄的美國人來說,無疑是屠殺。美國自去年金融風暴之後,經濟全麵危機,職場屠殺已成了一道道常見的負麵風景。2008年總共失業者是260萬,其中12月失業者57萬多!1月份全國已宣布裁員人數為近60萬人!

 

126日日那一天,美國7萬多人失去了工作,被稱為“Bloody Monday”,真可謂職場屠殺。具有諷刺意義的是,那天正好是牛年第一天。這個“牛”很可能要牛到底。中國有多少人被裁員,沒有統計數據。媒體報道,2千萬民工已失業。這也堪稱職場屠殺。

 

這種職場屠殺會持續多久呢?經濟學家和勞工研究者認為,至少要3個季度才能緩下來。2009年中國有611萬大學生畢業。據教育部這兩年的統計,每5個大學畢業生有1個找不到工作,即今年至少有150萬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加上2008年尚有100萬沒找到工作,2009年大學畢業生就業極其艱難。美國情況也是如此。即使在經濟好的時候,美國每年有60%的大學畢業生在畢業時沒有工作或回本州找工作,通常花半年的時間求職成功。今年的大學畢業生平均至少得花9個月。

 

也就是說,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今年大學畢業生能在明年的大學生畢業前找到工作,都不算倒黴。不同的是,中國大學畢業生普遍還沒有改變觀念。他們通常不象美國大學畢業生會到小城和邊遠地區謀生,到餐館打工,從底層的藍領幹起,在找到正式工作前do something來養活自己。現在中國的啃老族,即回家靠父母養的大學畢業生越來越多。

 

現在的中國大學畢業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沒吃過苦頭,父母心疼他們。因而,職場屠殺對中國大學畢業生的影響,在動物生存意義上可能要比美國大學畢業生小,因為中國父母會繼續包養已大學畢業的孩子。美國家長極少數人會這樣做,多數人最多給點錢表示一下,絕不會再包養你。在美國,大學畢業後的孩子仍要靠父母養,是很恥辱的事。即使正在上大學的孩子,有些負擔得起的父母也不全包養,而是讓孩子打工和貸款部分費用,以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我的一個成人學生的美國丈夫當年大學退學回家,父母很生氣,隻有尊重孩子的意願,但對他說:“你既然選擇不讀書,那你就得去工作,因為你已是成年人了。你回家住可以,但必須交房租。”他丈夫隻有去打工,每月交200美元給父母。要知道,20年前的200美元可比現在值錢多了。

 

在心理成長的層麵上,中國大學畢業生顯然普遍要比美國大學畢業生差,缺乏敢闖敢幹敢於承擔風險和獨立的精神。麵對職場屠殺的挑戰,中國大學畢業生隻有走出家門,不論工作,不論何地,先養活自己,即先就業再擇業。把壞事變成好事,借機磨煉自己的個性,在受挫中培養軟能力(soft skills)【注】。否則,職場屠殺的殺傷力對相當一部分大學畢業生,很可能是終生的。道理很簡單,職場屠殺也好,還是經濟危機本身也好,都不可能阻擋每年又有上百萬的大學畢業生湧現市場競爭職位。

 

【注:我會從我的新書《軟能力:在競爭中勝出》包括被刪除的部分,挑選有關內容貼一係列。歡迎查閱。《軟能力:在競爭中勝出》即將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具體上市時間或購買不到,可電出版社銷售010-58572297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