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江的博客

寫點兒小東西,既存下生活點滴,又抒發人生感悟,還為讀者提供娛樂和啟示。
個人資料
正文

我為什麽執著

(2009-02-16 14:15:22) 下一個

寫於2005年


我本來不是一個執著的人。除了對自己的太太,其它事情都不會很在乎。否則也不會隨太太到美國來插隊。但自從有了兒子以後,對子女是否能夠講中文卻十分在意。想方設法讓兒子和女兒講好中文、學好中文已經是這幾年來花費精力最多的一件大事。很多人都奇怪我為什麽這麽熱心於中文學校,我自己也奇怪為什麽竟會變得這麽執著。靜思這幾年付出的辛苦和得失,禁不住要將自己的想法寫出來以釋各位。

認定了讓子女學好中文本來是起源於一個“怕”字。記得來美國參加第一次中國人的聚會。初來乍到,誰都不認識。看到一個非常可愛的小男孩在自己玩,便上前打招呼。不想這孩子不但不會講中文,連聽都聽不懂。而我當時又一句英文不會講,隻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各自走開。孩子也許不覺得什麽,我的失落感卻油然而生。幾年以後,自己也有了兒子。另一個故事又讓我心顫。我們實驗室的一位技術員是ABC,在紐約市中國城長大,也上過中文學校。但上大學後就離開了家並嫁給了一個美國人,現在隻會講很有限的家鄉話。她在父親去世前到醫院看望時不得不帶一本字典,因為她父親的英文有限,沒有字典她就無法與父親交流。我自己的英文水平也很有限,我真怕自己將來會象她父親那樣,需要借助字典才能與子女交流。不敢想象,缺乏語言交流的父子、父女關係會是什麽樣子。與那個小男孩相遇時的失落感象一個影子,在我心裏至今揮之不去。

第二個原因是為子女的未來擔心。我們的子女雖然都是美國公民,將來融入美國社會也不會有問題。但他們將永遠改變不了中國人的麵孔。中文教材的主編馬立平博士在一篇文章中講了三個不同年齡和不同層次的中國人的故事。描述了他們因不懂中文所遇到的尷尬和悔之沒及的心情。同樣的例子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我們實驗室的技術員就講過,她最怕有中國人來問她是否中國人並開始跟她講中文,這是讓她最尷尬的。她也想去中國看看,但不敢去,因為她長著中國麵孔,卻不講中文。她甚至連紐約中國城都不願去,因為所有的人都跟她先生講英文而跟她講中文,所遇的麻煩可想而知。我們實驗室曾經來過一個男學生是ABC。聽得懂中文,自己承認也會講一點,但由於講得不好,羞於啟齒,我鼓勵了他幾次都沒有成功。直到他離開,也沒能聽到他講一句中文。他很羨慕地說,他的弟弟和妹妹中文都比他好,他們都在中國學過中文。言外之意,如果他們來就可以與你講中文了。相反的一個例子。我帶孩子星期日去SU參加活動,遇到一個義務服務的男學生也是ABC。他主動跑來跟我講中文。我對他能講中文表示很驚訝,看得出,他的得意之色溢於言表。我真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子女因為有一副中國麵孔而不能講中文尷尬一輩子,而希望他們因能講中文而自豪。

幫助子女學好中文也是為他們開辟更廣闊的發展和人文空間。雖然輿論對中國的批評很多,有些我們也認同,但中國是目前世界上發展最快、最有前途的國家這一事實,是大家都公認的。試想二十年後的世界,不知會是什麽樣的格局。我總開玩笑地說,現在我們在申請美國的綠卡和公民,也許二十年後,我們的子女還要到中國去申請綠卡和公民。我知道很多早年來美的台灣商人都把子女送到中國大陸去發展。按目前中國開放的趨勢,將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走出國門,進入世界各個角落。子女即使不去中國發展,中文也會大有用武之地。退一步說,我們這一代移民和我們的子孫決不會象中國閉關自守時代的移民。我們是一定要經常回家看一看的。我兒子都說,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和那麽多親戚都在中國,不會說中文我怎麽回中國?從發展空間和人文空間這個角度講,我們中國人的子女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和機會,如果放棄這個機會,不是太可惜了嗎?

鼓勵和幫助子女學中文也不完全是為學中文而學。我讀過一篇報道說,一些歐洲國家和日本的學者主張讓兒童從五歲開始學習漢字。其目的不是為學中文,而是智力開發。研究認為,由於中文的聲、形、意的特殊關係與其它語言不同,對中文的書寫、發音和記憶的訓練是幫助兒童開發智力的好方法。我現在對這一點深信不疑。且不說中國人和日本人的聰明才智是否與漢字有關,就我們自己的孩子通過學中文所得到的益處也顯而易見。凡是在我們中文學校堅持學中文並學得好的學生,在各自學校的同班裏都是出類拔萃的,這幾乎無一例外。讓我意想不到的是,我們從來沒有幫助過兒子的英文,想幫也幫不上多少,但兒子的英文居然是班上最好的。記得兒子剛入學時,由於英文水平較差,被送到為外國孩子的補習班補習。到一年級時,聽說又被送到閱讀班去了。我還跟別人講,我兒子的英文有問題,又被送去補習。不想,被送去閱讀班的竟是閱讀最好的學生。可見子女花費時間學中文,不但不會幹擾和阻礙,而是大大促進和加快其它方麵的學習。特別是在小學期間尤為明顯。

基於上述理由,幾年來我們一直執著地鼓勵和幫助子女學中文,雖然付出了很多辛苦,但看到兒女中文水平的進步,在日常生活中與父母、祖父母和親朋好友的自由交流,感到非常欣慰和高興。我們的辛苦沒有白付,而且值得。我們一家對中文學校這樣熱心和投入,也是希望幫助凡是願意讓子女學好中文的家長,了卻與我們一樣的心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