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葉的博客

學習與探索是生活中最美好的事。
正文

我的美國同事在中國

(2009-11-23 17:57:08) 下一個
我供職於美國一家化工公司. 近年來, 公司在中國建立了合資企業, 在技術轉移的過程中, 有多個不同功能的團隊小組被派遣去合資廠短期工作. 我屬於其中一個團隊, 隊長是老T, 我們在兩年中前後去了7, 8次. 第一次, 我們全程一起工作, 後來我和老T交替著去. 在我另一篇 “中美雙程票”中, 我記錄了我們初期工作時從困難, 迷茫到與中方磨合, 同心協力的心路曆程. 這一篇為續記, 是些生活中的花絮或小插曲, 隻望博君一笑.

老T與MAY

老T去合資企業好幾次了, 自認為對中國的文化習俗有一定了解, 也很受中方員工歡迎. 老T確實很能幹, 業務能力強, 工作認真負責, 受到基層部門的尊敬. 有一天, 他去質檢實驗室, 一個叫做MAY的女工給他看一隻精巧可愛的工藝鳥. MAY隻會說簡單的英語單詞, 因為與老T熟了, 才壯著膽子前來與老T搭話, 實際上是想把這隻鳥送給老T, 以表示她對老T的尊敬和友好. 老T沒有意識到MAY是想送他這隻鳥, 因為在美國, 送人的禮物都用彩紙包好, 受禮人當場打開, 作驚奇狀, 再讚美感謝一番. 當時沒有翻譯在場, 老T又記掛著要回辦公室開會, 沒有領會MAY的好意, 就離開了. 事後, 老T回想到當時MAY失望的表情, 心中不安, 隱隱感到自己處理得不妥, 他非常擔心傷害了MAY, 第二天, 帶了翻譯回實驗室去看MAY, 想解釋一番. 那天MAY沒有主動上前招呼他, 老T過去跟她說了很多好話, 說沒想到這個鳥是送給他的, 他非常喜歡, 次日要帶回美國. 但是MAY以為老T不在乎這個鳥, 就放在家中了. 老T很遺憾, 再三說對不起, 然後擁抱了MAY, 誤會澄清了, 周圍已圍了一圈人, 大家鼓掌慶祝, 並送別老T. 老T心裏還是不踏實, 回美國後跟我說, MAY為我們做了很多產品測試, 他很感激, 他也非常在乎和實驗室的關係, 而且MAY在學英文, 能開出口來, 已很不容易, 他本應鼓勵她, 結果因為文化差異, 造成誤解, 他深感不安. 老T希望我幫他修補關係, 下次去合資企業時找到MAY, 拿到工藝鳥, 帶回美國, 然後老T打算與鳥合影一張, 將照片寄給MAY. 我自然一口答應, 心下也為老T善良厚道珍愛下屬的品行感動, 其中體現了西方文化中平等待人的文明理念.

老T宴群芳

幾個月後, 老T又去了. 這之前, 我已與MAY溝通過, 做了一定鋪墊. 這一次, 老T是有備而去的. 他準備了三份禮物, 分別是給MAY和實驗室另兩位工程師的, 這兩位工程師與我們很熟, 是得力的技術骨幹, 都是女性, 所以我將她們稱為 “群芳”. 那次我沒與老T去同行, 老T請了另一位中國同事當翻譯, 他們在美國比鄰辦公, 老T很放心他的翻譯. 宴席開在老T住的五星酒店的餐廳包房, 這在當地是最高的規格了. 席間, 老T與她們各自介紹了自己的家庭簡況. 吃完飯後, 互贈禮物. 老T向她們介紹了他給她們準備的不同的禮物和他的心意, MAY也將老T念念不忘的工藝鳥帶來了, 包在彩紙中. 大家拆開禮物, 讚美感謝一番, 可謂其樂融融. 散席後, 老T要送她們出酒店, 大家都說不用, 老T說, But I want to. 這是他在公司為他們舉辦的中國文化禮儀講座中學來的. 公司為了適應新形勢, 特別請了中國問題谘詢公司的專家來講課. 課中教過,送客時一是要送出門, 二是要堅持, 客人總說不用. 老T都記住了, 一直將她們送到她們的自行車停放處. 老T認為這件事做得圓滿地道, 回來後迫不及待地向我炫耀了一番.

老T與 “魚頭飯館”

老T宴請群芳後, 兩天過去了, “Nothing happened”. 第三天, 她們回請老T, 要去一家 “魚頭飯館”. 美國人不會吃帶刺的魚, 也不吃雜碎內髒, 更不懂 “魚頭”的鮮美豐腴, 所以這 “魚頭飯館”其實不適合請美國人. 那天, 她們請廠裏的一個同事當翻譯, 大概事先沒有征求老T的意見, 到了那裏, 老T說, 我不吃 “盯著我看的東西”. 於是她們與服務員說, 除了魚頭, 還要一段魚身. 這家中檔餐館大概少有外國人光顧, 人家也同意了. 菜上來後, 很辣, 老T說, 味道不錯. 他對於中國人吃雞塊吐骨頭的本事大感驚奇, 美國吃的魚和肉類都是去骨的, 像中國菜中的白切雞帶骨連皮, 在美國人看來沒法吃.

仍有法定的午休時間嗎?

合資企業與中國內地大部分企業一樣, 有長達兩小時的午休時間, 大部分員工需要小睡一覺. 午休時間在談判建立合資企業時曾作為中方的條件之一, 說好不取消. 美國人的午休較短, 隻是吃個快餐, 沒有人午睡. 我們在合資企業工作時, 我們不睡, 但是盡量不在午休時間打擾中方員工. 有一天, 我們的大老板, 總公司副總裁在那裏開會, 那天她趁午休時間去質檢實驗室轉一轉, 卻見到東倒西歪一片人, 睡得正香甜. 副總裁是正宗老美, 不睡午覺, 也許那天也沒吃午餐, 而且美國的公司還講究辦公室環境管理, 猛一看到這中國特色的午睡, 很看不慣, 對中方副總經理說了, 中方副總經理很難堪, 下令將凳子全部撤走, 等於不讓人睡. 老T那時正好也在合資企業, 聽說了這件事, 覺得有責任為中方講話. 他對中方副總經理說, 員工午睡並沒錯, 副總裁也沒說她要去實驗室, 而且你們一周工作六天, 總計工作時間比我們長, 還是照老規章辦吧. 第二天, 凳子又放回來了. 老T告訴我的原話直譯過來是, “每個人都把我當成了英雄”.

老T現身說法談合資

有一個周末, 當地市招商局要帶美國一家大公司的代表來參觀我們的合資廠, 希望我們的合資廠以身說法, 為該市場 “良好的投資環境”做廣告. 該公司的生產工藝與我們有相近之處, 但他們要來參觀的主要原因是要美國人出場講好話. 這類事情在中國都很受廠領導重視, 一個合資企業能否成功, 一定程度上取決與它和當地政府機構的關係, 所以每次招商局帶人來, 廠領導都熱情接待. 這天, 總經理不在, 美國麵孔隻有老T一張, 一聽要他去, 很緊張, 一是老T不懂中國官場裏的這一套, 不知如何應對; 二是關於技術保密, 美國的工廠很少讓人參觀. 老T馬上打電話請示我們公司亞太地區的上級. 我因不在受邀之列, 幫不上忙, 隻好由他自己去對付了.

事後, 老T告訴我那天的經曆 “interesting”. 美國人說“interesting”, 並不全是褒義, 我便知道他長了知識. 那天接待的是一位副總, 大概以前沒經曆過這場麵, 所以非常緊張, 惟恐出錯. 當由警車開道的一隊人馬進廠時, 照老T的話來說, 副總忙前忙後, 指揮迎接, 就怕接待不周得罪市領導. 參觀過程中, 來訪的美國人問及員工的文化程度, 副總非常肯定地說, 工程師技術員都有大學本科學曆, 操作工有中專學曆. 老T知道這不是事實, 看副總大言不慚, 不禁目瞪口呆. 還有些問題老T覺得不好回答, 便PASS給副總, 他自認為處理得還得體, 但是對中國這一套作秀的章法, 實在很不明白. 從中也體會到中方管理階層的難處, 他們除了要做本職工作, 還要去應付很多諸如此類的雜差, 用於進修專業管理知識的時間就少了, 用美國的廠長標準來要求他, 是不現實的. 這是我們與合資企業磨合中的一個環節, 老T經曆了這一次, 以後修正了他的工作方法, 不那樣急於求成了.

TROY宿農家院

TROY是公司派駐合資企業的代表. 雖不會說中文, 但是娶了中國太太, 對中國人的文化習俗和思維方法比普通美國人懂的多. 他在合資企業有一個翻譯, 日常交流通過翻譯. TROY很聰明, 對新環境適應得很快, 與中國同事溶合得不錯, 進步出乎我的意料. 以下故事是一例.

有一段時期, 生產情況很好, 大家都高興, 就想慶祝一番. 用什麽方法呢? 有人提議組織周末遊青島. 於是, 由翻譯出麵, 向總經理要求, 組織了19人去青島. 實際上是要求總經理同意發幾輛公車, 並報銷旅遊花銷. 雖然他們大部分是生產骨幹, 平時工作任勞任怨, 但是打著TROY的旗號, 18人希望公費旅遊, 在我看來, 非常中國國產化. 聽說總經理心裏不願意, 但同意了, 也許是礙了TROY的麵子. 青島離合資企業所在城市並不遠, 四小時車程. 大家歡天喜地出發, 當晚就宿在嶗山外圍的農家院, 就是農民用自家住房開的旅社, 設施很簡陋. 晚餐也是農家提供的, 就開在小院裏, 大家喝酒聊天. TROY是好酒量, 但不知道他如何與大家神聊, 與山東人喝酒時要靠翻譯來傳達意思甚至感情, 我覺得缺失的還不止是一點點! 有人喝醉了, 手舞足蹈, 爬到樹上取樂, 日後成為同事中的經典笑話. 農家的睡房裏隻有土炕, TROY人高馬大, 綽號是 “三托盤”. 托盤是我們的產品包裝木架, 一個可承受幾百公斤重量. TROY一人睡一大炕, 其他幾人合睡一個炕. 第二天, 到了青島城裏, TROY住進香格裏拉飯店, 說不洗澡受不了. 即使TROY隻在農家院住了一晚, 我覺得還是挺不容易的, 外派到中國的美國人能與中國同事結伴做平民旅遊並下沉到農家院睡大炕的我還沒聽說過.

ALLEN 的驕傲

ALLEN 是我另一位美國同事, 為人幽默風趣, 而且隨和. 他去了一次中國後, 回來告訴我, 在好幾個場合, 中國人對他的手臂上濃密的汗毛表示好奇. 有一次, 他在買東西時, 一位女店員問他能不能摸摸他手臂上的毛, 他說可以, 心裏卻好笑. 濃密的汗毛是男性特征之一, 在西方, 女性對男性的汗毛表示感興趣, 這是很明顯的暗示. ALLEN回來後, 非常驕傲地對他太太說, 你看, 你運氣多好! 人家都喜歡我手臂上的毛. ALLEN 與我很熟, 告訴了我這個故事以後, 他也會與我開玩笑, 問我, 你要不要碰碰我手臂上的毛, 而後我們開懷大笑.

在向合資公司技術轉移的過程中, 因為有雙語的優勢, 我處於一個有利的地位, 起橋梁的作用, 我也享受工作帶來的樂趣. 以上故事帶給我的不僅是歡笑, 與老美同事在中國的共事中, 我也體會到他們的不少長處. 我們公司非常注重對員工的職業道德教育, 我看到這些美國同事在外的表現都非常好, 有些場合他們雖感到不舒服, 比如勸酒, 過多過長的飯局, 臨時冒出來的飯局, 出格的玩笑, 但是他們很有涵養, 自始至終有禮地應對, 說明他們很在乎雙方的合作關係, 生怕由於自己的不妥舉動而傷害了公司利益. 這是我以前不了解的美國人的敬業精神的一方麵, 我亦為此自勉.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rlsrls08 回複 悄悄話 "課中教過,送客時一是要送出門, 二是要堅持, 客人總說不用. " LOL
登錄後才可評論.